Workflow
人与生物圈计划
icon
搜索文档
总数亚洲第一!我国已有34个自然保护地成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新华网· 2025-09-16 21:42
新华社北京9月16日电(记者胡喆、顾天成)目前,我国已有34个自然保护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 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总数位居亚洲第一。这些保护区已成为我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保护、自然资 源可持续利用、保护地与周边社区共同发展前沿性探索和国际合作最为活跃的自然保护地。 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科技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及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 有关情况,这是记者从会上了解到的信息。 "人与生物圈计划"(MAB)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1年发起,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存续时间最长的 政府间大型科学计划之一。自1973年首次参与"人与生物圈计划"以来,我国已建成全球实施"人与生物 圈计划"最大规模的国家网络。 为充分利用"人与生物圈计划"这一国际交流平台,我国于1993年成立"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截至 2025年8月,国内已有214个自然保护地(含34个世界生物圈保护区)被批准加入"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 络",几乎涵盖了我国主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何宏平表示,作为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的主席单位,中国科学院联合相关部 门,依托"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在濒危物 ...
国家林草局答21:生态保护成效显著,三江源年均输水量增百亿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6 18:35
9月16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科技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及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有关情况。 9月22—25日,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将在浙江杭州举办,大会主题为"塑造人与自然可持续的未来",这是该会议首次在欧美以外的区域举办。 在发布会上,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建设,请问自然保护地在支持人与生物圈计划,协同推进生 态保护与民生改善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国家林草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司长袁继明回应表示,自然保护地是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美丽中国的重要象征,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中居首要地位,也是实施"人与生物圈计划"的重要依托。党的十八大以来,自然保护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首先是生态保护成效显著。近年来,持续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将更多优质生态空间纳入自然保护地范围,解决了过去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分割、野生 动物栖息地破碎等问题。通过整合120多个现有的自然保护地,设立了5个国家公园,实行整体性保护和系统治理,自然生态系统质量稳步向好。比如,三江 源国家公园草地植被盖度和产草量分别比10年前提高30%和11%以上,近五年向下游年均输水 ...
我国在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有哪些举措?生态环境部回应
中国新闻网· 2025-09-16 17:17
我国在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有哪些举措?生态环境部回应 中新网9月16日电 国新办16日就科技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及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有关情况举行发 布会。 会上,有记者提问:生物多样性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门议题。请问,我国在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促进国际合作方面有哪些重大战略和举措?进展如何? 对此,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张玉军介绍,生物多样性丧失已经被联合国列为全球三大环境危 机之一,它的确是一个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议题,中国深度参与全球的生态环境治理,特别是作为《生 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的主席国,引领达成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昆蒙框架",也就是"昆明 —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持续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另外,在深化国际合作方面,推动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促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深化"南南合 作",推动国际履约,协同应对生态环境领域的全球性挑战。 张玉军表示,下一步,将继续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态度,加强国际合作,促进"人与生物圈计 划"和"昆蒙框架"的协同增效,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共建和美永续、万物共生的清 洁美丽世界。 来源:中国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