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地球生命共同体
icon
搜索文档
国家林草局答21:生态保护成效显著,三江源年均输水量增百亿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6 18:35
9月16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科技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及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有关情况。 9月22—25日,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将在浙江杭州举办,大会主题为"塑造人与自然可持续的未来",这是该会议首次在欧美以外的区域举办。 在发布会上,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建设,请问自然保护地在支持人与生物圈计划,协同推进生 态保护与民生改善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国家林草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司长袁继明回应表示,自然保护地是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美丽中国的重要象征,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中居首要地位,也是实施"人与生物圈计划"的重要依托。党的十八大以来,自然保护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首先是生态保护成效显著。近年来,持续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将更多优质生态空间纳入自然保护地范围,解决了过去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分割、野生 动物栖息地破碎等问题。通过整合120多个现有的自然保护地,设立了5个国家公园,实行整体性保护和系统治理,自然生态系统质量稳步向好。比如,三江 源国家公园草地植被盖度和产草量分别比10年前提高30%和11%以上,近五年向下游年均输水 ...
中国荒漠化治理获国际赞誉
新华社· 2025-09-14 20:31
新华社呼和浩特9月14日电(记者李云平、赵泽辉)9月13日至15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组织多国驻 华使节及联合国相关组织代表实地考察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等地的荒漠化防治成果。 来自哈萨克斯坦、伊朗、伊拉克等国及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使节、代表探访中国 林业科学研究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沙棘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乌兰布和沙漠黄河岸线流沙联防联治示范 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和鄂尔多斯市恩格贝生态示范区等生态建设现场,深入了解中 国"三北"工程在生态修复与乡村振兴中的创新实践。 国家林草局国际司负责人表示,中国将继续主动分享中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荒漠化综合防治、生物 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地建设实践经验,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第十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将于9 月16日开幕,进一步围绕"科学治沙 绿色发展"主题,推动全球生态治理合作。 活动中,各国代表高度评价中国治沙成就。近年来,中国先后成立了中蒙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中 阿干旱、荒漠化和土地退化国际研究中心,中国—中亚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为全球荒漠化防治贡献了 中国方案、中国智慧。《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三次授予我国"防治荒漠化杰出贡献 ...
携手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和音)
人民日报· 2025-08-13 05:56
全球生态治理现状 - 全球多地刷新高温纪录 35%的湿地在50多年间消失 近20%的红树林处于高风险状态 海平面上升速度远高于预期 多个物种面临灭绝危险 [1]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 - 中国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系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改变了自身发展面貌 [1] - 塞罕坝林场建设 浙江省"千村示范 万村整治"工程 "蚂蚁森林"项目 "蓝色循环"模式获得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1] - 中国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 推动全球绿色转型 [2] - 2024年中国清洁能源技术出口帮助全球碳排放总量减少1% [2] 国际合作与资金投入 - 中国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 [2] - 与南非 肯尼亚签署保护野生动物合作协议 [2] - 设立中蒙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 启动全球森林可持续管理网络 [2] - 在绿色"一带一路"框架下 联合31个国家发起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 与40余国家成立绿色发展国际联盟 [3] 国际影响与认可 - 牛津大学教授评价"中国绿"是希望的颜色 这种希望属于整个世界 [1] - 毛里塔尼亚环境部长表示中国增强了各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信心 [2] - 绿水青山理念为更多国家所熟知和接受 成为连接世界 促进互鉴的纽带 [3]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
人民日报· 2025-08-01 07:01
生态文明理念发展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由习近平同志2005年在安吉调研时首次提出,并逐步发展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标志性观点[1] - 该理念破除了环境与经济对立的错误认识,指明两者协同共生的新路径,强调绿色低碳发展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2] - 理念回应了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环境成为民生福祉的重要组成部分[3] 生态文明建设成就 - 建成全球最大清洁电力体系、清洁钢铁生产体系,96%以上煤电机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5] - 全国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十年下降56%,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从64.1%提升至90.4%[5][6] - 建立全球最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命名572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40个"两山"实践创新基地[5] 全球环境治理贡献 - 推动《巴黎协定》达成实施,作出碳达峰碳中和承诺,成功举办COP15大会并达成生物多样性框架[7] - 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与40多国签署气候变化合作协议[7] - 生态环境志愿者超3500万人,志愿服务项目达150万个,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连续4年超90%[6] 未来发展方向 - 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制定考核办法,建设美丽城市、美丽乡村及美丽河湖海湾[8] - 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优化调整,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和碳标识认证制度[9] - 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生态综合补偿,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体系[9]
中国代表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团结合作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快讯· 2025-07-15 21:44
全球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面临挑战 [1] - 国际社会需加强团结合作,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1]
钟寰平:共筑“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地球家园
中国环境报· 2025-05-22 09:31
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与战略 - 中国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积极探索中国特色保护之路,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作出贡献 [1] - 党的二十大部署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2] -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明确新时期保护目标与行动指南 [2] 制度创新与生态保护成效 - 构建"1+4+N"法律体系,以最严格制度保护生物多样性 [3] - 将30%以上陆域国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修复工程 [3] - 国家公园体系有效保护90%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 [3] 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参与 -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推动发布"昆明宣言"和达成"昆蒙框架" [4] - 履行湿地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等国际条约,增强全球治理话语权 [4] - 推动构建公正合理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体系,提振全球保护信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