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羊肚菌
icon
搜索文档
姜堰农民收入增速领跑泰州
中国发展网· 2025-10-27 16:03
收入增长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姜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398元,同比增长5.2%,增速位列泰州市第一 [1] - 通过实施"万千百"粮食单产提升行动,建成示范方56个,并在小麦高产竞赛中获得泰州市一等奖 [1] - 畜牧业生产保持稳定,结构持续优化,水产品供应总量为36876.21吨 [1] 新兴业态与产业发展 - 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示范种植羊肚菌约800亩,平均亩产值超过4万元 [1] - 创新"林菌共生"生态模式,综合利用林地资源种植多品种食用菌,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提升 [1] - 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增加至62家,牵头成立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9个 [1] 项目投资与建设 - 31个纳入省级系统调度的项目已完成投资10.37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达到82.2% [1] - 项目建设的推进为农民收入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 [1] 低收入人口保障 - 投入271万余元实施防贫综合保障项目,为8223名低收入人口提供人身、财产保险和基金救助 [2] - 全域开展公益医疗互助试点,当年参保人数为22.36万人,已对10206人次提供补助,总金额达1065.61万元 [2] - 通过建立防贫预警动态监测机制和落实联系帮办制度,及时化解返贫风险 [2]
华绿生物:羊肚菌目前尚未纳入公司的产品体系
格隆汇· 2025-10-24 15:35
公司产品现状 - 羊肚菌目前尚未纳入公司的产品体系 [1] 未来产品规划考量因素 - 未来产品规划将结合行业技术进展进行综合评估 [1] - 未来产品规划将结合公司自身资源进行综合评估 [1] - 未来产品规划将结合公司技术储备及发展规划进行综合评估 [1]
华绿生物(300970.SZ):羊肚菌目前尚未纳入公司的产品体系
格隆汇· 2025-10-24 15:33
公司产品规划 - 羊肚菌目前尚未纳入公司的产品体系 [1] - 未来产品规划将结合行业技术进展、公司自身资源、技术储备及发展规划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1]
甘肃宕昌贾河:打造“田园综合体” 绘就乡村新画卷
中国发展网· 2025-10-17 16:45
田园综合体建设模式 - 公司采用“党支部+企业+农户”模式流转土地25亩,建设双层钢架构大棚20座及高效节能日光温室1座 [2] - 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主线,按照“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思路实施示范村项目 [2] - 探索“政企联营”新模式,以村集体经济资金和土地资产入股,打造“鸿鹄山庄”和“三月间”农家乐等设施 [2] 产业与经济效益 - 产业实训基地种植西红柿棚7个、黄瓜棚2个、西瓜棚2个、甜瓜棚2个、辣椒棚4个及玫瑰棚4个,产量好且销量全部打开 [2] - “三月间”农家乐集休闲娱乐、餐饮、旅游为一体,配套儿童游乐设施,夏季游客多效益良好 [3] - 通过“以产惠民”“以景兴农”助力乡村振兴,壮大村集体经济,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 [1] 基础设施与乡村风貌提升 - 在大堡子村硬化滨河路400米,清淤1万多方,新建拦沙坝和箱笼式景观湖 [3] - 新建休闲文化广场和村头公园,种植绿化花草树木3300平方米,安装各类灯具一百余盏并对景观桥进行夜景亮化 [3] - 在滩子村打造580米“绿色长廊”,栽植塔柏并新建小花园,大大提升村庄绿化率 [4] 人才培训与产业支撑 - 公司组织乡村振兴人才培训活动,邀请当地“土专家”现场授课,将专业知识转化成易懂的乡土话 [1] - 实训基地打造集产业示范、观光采摘体验、科技培训为一体的综合平台,为全县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 - 种植大户承包产业实训基地产业园,发展壮大蔬菜种植产业,走协作共富之路 [2] 旅游开发与招商引资 - 整治撂荒地打造千亩草原“油菜花海”,新增旅游打卡地,并在滩子草原举行农文旅融合发展宣传推介暨招商引资系列活动开幕式 [4] - 完成下河桥至滩子村8公里中药材种植产业路沥青硬化,沿路栽设打卡牌25个 [4] - 贾河乡已成为“县城后花园”,带动以周末游、亲子游和休闲纳凉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业 [5]
从赋能到共生 央企解锁乡村振兴新密码
中国证券报· 2025-10-17 06:25
文章核心观点 - 多家中央企业通过产业帮扶、科技赋能和民生改善等多元化路径,将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优势注入乡村,有效激活了当地内生发展动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 [1][3][8] 产业帮扶与造血机制 - 国家能源集团在青海曲麻莱实施的扎苏合光伏项目年发电量达3.6亿千瓦时,为当地创造稳定收益 [1] - 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在新疆麦盖提为红枣产业建立全程可追溯体系,27款优质红枣获得“身份证”,市场认可度大幅提升 [2] - 中交集团在云南怒江米俄洛村培育的村级建筑企业承接项目合同额近7000万元,带动超1.12万人次就业,累计为村集体贡献利润283万元 [2] - 中国中化在内蒙古等地推行MAP现代农业帮扶模式,服务面积约45万亩,联农带农5259户,助农年均增产8%-10%、增收约9% [2] - 中国海油在海南保亭打造“保亭柒鲜”品牌,推动红毛丹地头价最高达每斤20元,带动全县种植面积扩至5.14万亩,年产值达5.8亿元 [3] - 中国五矿在贵州沿河黑水镇打造农业示范园,盘活2000亩荒地,带动16个村产业升级,人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 [3] - 中国一汽在广西文里村累计投入263万元帮扶桑蚕产业,预计全村该产业产值今年将突破800万元 [3] - 东方电气集团在四川凉山建设分布式光伏项目,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约30万元 [3] - 国资委数据显示,中央企业承担了我国256个县的定点帮扶工作,占全国脱贫县的31%,“十四五”以来累计投入和引进各类帮扶资金1200多亿元 [3] 科技赋能与数字化转型 - 中国电信在四川木里建设的生物菌肥加工厂利用AI视觉设备以每秒5个的速度分拣羊肚菌,5G专网实时传输生产数据至研发中心 [4] - 中国电信通过大数据分析定向研发皱皮柑果酱,产品上线电商后3日内获5000份订单,使当地特色农产品附加值提升3倍,成功带动600余户脱贫户年均增收1.2万元 [4] - 国家能源集团在山西朔州康平村使用自主研发的煤基材料储水装置及自动喷淋系统,实现灌溉一键启停 [5] - 国机集团在四川广元朝天区帮扶建设三个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捐赠专用农机设备,带动该区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由50%提升到65%以上 [5] -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4年底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 [5] 民生改善与教育支持 - 中国国新在鄂西援建的长乐院区构筑650平方米医疗空间,自2024年9月启用后总门诊量达16856人次,门诊人均费用仅61.32元,有效减轻村民看病负担 [6] - 中国中煤在贵州印江打造“乡村振兴中煤班”,2025年高考194名参考学子特控上线率达100%,全员被重点大学录取,公司已累计投入1450万元承担近600名学生费用 [7] - 中广核的“白鹭班”已拓展至5省12校31个班,在校生规模1717人,累计帮扶学生超过3947人,其高中班连续8年高考上线率均为100% [7] - 中国建材集团“善建”七彩课堂八年来通过540余名青年志愿者为近4000名留守儿童提供暑期看护及科学启蒙课程 [7] - 南方电网依托“南网知行书屋”平台,预计2025年底建成500间书屋,配置图书超174万册,惠及6省94县约51万乡村学生 [8]
从赋能到共生央企解锁乡村振兴新密码
中国证券报· 2025-10-17 04:11
文章核心观点 - 多家中央企业通过产业投资、科技赋能和民生改善等多种路径,深入参与乡村振兴,显著改善了帮扶地区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并有效激活了当地内生发展动力 [1][3][7] 产业投资与造血 - 国家能源集团在青海曲麻莱实施的扎苏合光伏项目年发电量达3.6亿千瓦时,为当地创造稳定收益 [1] - 中交集团在云南怒江米俄洛村培育的村级建筑企业承接项目合同额近7000万元,带动超1.12万人次就业,累计为村集体贡献利润283万元 [2] - 中国中化在内蒙古等地推行MAP现代农业帮扶模式,累计投入帮扶资金3.48亿元,服务面积约45万亩,联农带农5259户,助农年均增产8%-10%、增收约9% [2] - 中国海油在海南保亭打造农业公用品牌,推动红毛丹地头价最高达每斤20元,带动全县种植面积扩至5.14万亩,年产值达5.8亿元 [3] - 中国五矿在贵州沿河黑水镇打造农业示范园,盘活2000亩荒坡荒地,带动16个村产业升级,人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 [3] - 中国一汽在广西文里村发展桑蚕产业,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63万元,全村桑蚕产业产值预计将突破800万元 [3] - 国资委数据显示,中央企业承担了我国256个县的定点帮扶工作,占全国脱贫县的31%,“十四五”以来累计投入和引进各类帮扶资金1200多亿元 [3] 科技赋能与创新 - 中国电信在四川木里建设生物菌肥加工厂,利用AI视觉检测设备以每秒5个的速度分拣羊肚菌,并通过5G专网实时传输生产数据 [4] - 中国电信通过数字化转型助力当地皱皮柑产业,其果酱产品上线电商后3日内获5000份订单,使当地特色农产品附加值提升3倍,成功带动600余户脱贫户年均增收1.2万元 [4] - 国家能源集团在山西朔州使用自主研发的煤基材料储水装置及自动喷淋系统,实现一键启停打药和浇水功能 [5] - 国机集团在四川广元帮扶建设三个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捐赠专用农机设备,带动朝天区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由50%提升到65%以上 [5] -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4年底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63.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 [5] 民生改善与教育 - 中国国新在鄂西援建的长乐院区医疗空间达650平方米,自2024年9月启用后总门诊量达16856人次,门诊人均费用仅61.32元,出院患者人均医疗费用为1058.38元 [6] - 中国中煤在贵州印江打造的“乡村振兴中煤班”在2025年高考中194名参考学子特控上线率达100%,全员被重点大学录取,公司已累计投入1450万元承担近600名学生费用 [6] - 中广核的“白鹭班”已拓展至5省12校31个班,在校生规模1717人,累计帮扶学生超过3947人,其高中“白鹭班”连续8年高考上线率均为100% [7] - 中国建材集团推出“善建”七彩课堂,八年来通过540余名青年志愿者为近4000名留守儿童构筑暑期家园 [7] - 南方电网依托“南网知行书屋”平台开展教育帮扶,预计2025年底建成500间书屋,配置图书超174万册,惠及6省94县约51万乡村学生 [7]
“新农人”在乡村大显身手
经济日报· 2025-10-13 09:30
原标题:"新农人"在乡村大显身手 在位于七塘镇喜观村的重庆果琳鑫园科技有限公司智慧农场里,30余种特色番茄挂满枝头,公司负责人 秦洪伟正向30多名学员讲解番茄种植技术要领。今年,这个农场被认定为璧山乡村人才创新创业学院 的"番茄学堂教学点"。"通过现场教学,既培育懂技术的新农人,也将从中择优吸纳学员作为农场合伙 人。"秦洪伟说。 坚持人才培训跟着生产经营走,璧山区依托乡村人才创新创业学院,就近整合优质种植基地、智慧农 场、直播小院等资源,按照农业时节和文旅项目运营规律,分阶段开设了番茄学堂、直播学堂、乡村 CEO学堂等10个实战课堂,分批招募了300多名本地学员参训。 "对表现突出的学员,我们将通过资产、技术、土地等要素对其进行创业支持,推动形成'人才培养—学 成创业—生成产业'的发展链条。"璧山乡村人才创新创业学院负责人张俊涛说,以直播学堂为例,学院 通过盘活闲置农房打造"直播小院"创业基地,开设电商教学课程,培育出10多名本土乡村网红,直播电 商带动农产品销售超500万元。 璧山区还通过校地合作,联合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在七塘镇建设专家工作站、产业实践基 地、科技小院等平台,吸引50多名科技人才驻 ...
甘肃渭源:东西协作助力菌业振兴 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加速形成
央广网· 2025-10-09 11:36
产业合作与技术引进 - 渭源县与山东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于2024年5月签订框架协议,以技术共建、产业共育、人才共育为目标开展合作 [1] - 鑫瑞坊公司借助鲁甘协作政策,成功申报覆盖菌种培育到产品深加工的全产业链项目,并筹备2026年省级科技协作专项 [1] - 公司与青岛农业大学合作,成功引进粉木耳和元蘑新品种,粉木耳具有肉质厚、口感脆、产量高的特点,并已在五竹镇基地规模化种植 [1] 全产业链建设与产能 - 公司协同创新基地于今年8月揭牌,形成菌种培育到产品销售的全产业链模式 [2] - 公司与青岛农业大学合作,利用非热加工技术研发出木耳脆片、木耳酱等十余种深加工产品,提升附加值 [2] - 渭源县已建成5个食用菌产业基地,包括2个木耳种植基地、1个食药用菌生产基地和2个光伏食用菌产业园 [2] - 全县共有种植大棚423座,预计总产量2690吨,总产值5483.6万元 [2] - 现有菌棒生产厂年生产能力1500万棒,龙头企业3家,专业合作社5家,保鲜储藏库库容4.12万吨 [2] 品牌认证与发展规划 - 行业拥有有效注册商标3个,获得食用菌绿色食品认证10个、有机食品认证27个,2022年“智昇农特”入选“甘味”农产品品牌 [2] - 计划到2030年实现食用菌种植规模400亩以上,袋栽与地栽总规模1000万棒,总产量1500吨,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1亿元 [3] - 下一步将创新合作方式,拓宽合作领域,深化东西部科技协作关系 [3]
发挥供销合作社功能稳产增收
经济日报· 2025-10-08 06:07
供销合作社系统农业社会化服务 - 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有限公司调度2万余家基层为农服务网点和1300余名服务人员保障秋粮稳产增收 [1] - 通过技术赋能、农机抢收、产销衔接等多举措实现全方位服务 [1] - 在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采用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的2000亩示范田实现湿粮平均亩产1200公斤 [1] 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成效 - 玉米密植技术与水肥一体化技术组合应用预计亩均增产15%至20%,并实现节水节肥25%至30% [1] - 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供销合作社已配送农资4000余吨以保障秋播生产,帮助家庭农场主节省成本5000多元 [2] - 重庆市梁平区推广供销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三方共耕模式,实现农田共管、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2] 农产品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 -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印发行动方案,旨在提高农产品物畅其流水平并强化联农带农惠农机制 [3] - 湖南省启动20余辆统一标识的流动供销服务车,服务偏远山区、边际界区与交通盲区 [3] - 流动服务车帮助解决村庄买难卖难困境,例如岳阳市平江县加义镇积谷村的猕猴桃打开了更广阔销路 [3] 线上线下多元化产销对接 - 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开设活动专区,上线163个类目、近2800款优质农产品 [4] - 浙江省供销合作社在60%以上市县建立土特产推荐官制度,开展20余场助农活动,上半年实现电商销售额超2000万元 [4] - 线下供销市集嵌入热点活动和赛事场景,例如海南万宁借力自行车公开赛办起助农集市推广区域农产品 [4] 农文旅融合与地域特色推广 - 河北石家庄活动集中展示平山古月豆腐、无极饸饹等地理标志产品,配合文艺表演与体育赛事 [5] - 广东江门庆祝活动包含农民歌舞和亲子农趣区传统游戏,福建莆田仙游通过非遗傩戏、高跷表演欢庆丰收 [5] - 从大篷车进村到市集进城,产销渠道畅通推动消费场景多元化和农文旅融合深入 [5]
张精良返乡创业踏上二十余年归农路 牵头合作社带动特色种植2000亩
长江商报· 2025-09-29 11:24
"农业周期长、风险大,没有情怀和坚持走不下去。" 九月末的鄂州,秋风吹过临空港旁的蔬菜大棚,卷起阵阵清新的泥土气息。电话那头,56岁的湖北归元 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精良声音洪亮,和长江商报记者聊起自己的人生轨迹,像翻开一本浸着 汗水与情怀的书——从1994年村里的年轻会计,到广东中山灯具厂的普通工人,再到统管六省市业务的 华北区经理,最终却选择回到鄂州的田埂上,一头扎进农业里,这一转,便是二十多年。 曾经穿梭于写字楼与建材市场的张精良,如今习惯了脚踩泥土、俯身大棚的日子。这份选择,让他从都 市的霓虹里抽身,一头扎进家乡的田野间。 如今,他牵头的合作社已颇具规模:拥有蔬菜大棚350亩,水果大棚100亩,食用菌大棚50亩,露天种植 面积76亩,合作社更是辐射带动附近村民从事特色种植规模达到2000亩。这些错落分布的棚区与田地, 不仅是他二十余年归农路的见证,更藏着他扎根乡土、回馈家乡的初心。 从霓虹灯下到泥土芬芳 从一名雷厉风行的大区市场经理到躬耕陇亩的新农人,张精良用了二十余年。 1994年,张精良还是鄂州村里的一名会计,后来做了民兵连长。当后备干部时,他又获得政策上的支 持,在鄂州大学学习了三年。 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