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

搜索文档
“一棚果”产业多元化发展 助力林区经济转型
新浪财经· 2025-07-17 10:18
龙江森工集团森林果蔬产业发展 产业现状与规模 - 龙江森工林区"一棚果"产业作为"九个一"重点工程,正以多元化发展态势成为经济转型新引擎 [1] - 已形成2677栋设施棚室为主体的产业体系,山下示范园区负责技术推广,山上基地扩大种植规模 [8] - 柴河局公司果蔬基地达332亩,当前采摘季有28000株柿子藤、5000余株茄果类蔬菜进入分批采摘阶段 [3] 技术创新与特色品种 - 通北局公司智慧农业园采用水培系统,实现温度(25℃)、湿度(65%)、光照(15000勒克斯)全智能调控,蔬菜30天成熟且全程无土无农药 [7] - 培育出草莓番茄、玉女黄瓜等特色品种,从常规果蔬发展为多样化品类体系 [3] - 兴隆局公司试点菌菜轮作模式,将68栋冷棚改造为羊肚菌与果蔬兼用大棚,产品获辽宁加工企业认可 [7][9] 销售渠道与经济效益 - 柴河局公司通过"北菜南运"将产品销往南方,同时开发生态采摘、旅游观光等复合业态延长收益周期 [5] - 水培蔬菜从采摘到商超仅需2小时,订单持续增长 [7] - 兴隆局公司正与商超、餐饮企业建立长期供应,并拓展电商渠道 [8] 未来规划 - 计划2028年棚室数量增至3000栋,年产量达2000吨,制定4项产品标准 [8] - 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提升技术能力,优化品种选择与栽培技术 [8] - 柴河局公司棚室种植使采摘期较露天延长近三个月(至10月初) [5]
云南丽江因地制宜发展高原特色农业 好生态与好发展的“双向奔赴”(美丽中国)
人民日报· 2025-07-08 06:05
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模式 - 丽江市利用超过4500米的海拔高差优势,因地制宜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形成芒果、羊肚菌、苹果等特色产业 [1] - 特色农业发展与生态修复有机结合,生态环境改善为产业提供发展优势,产业发展又助力生态改善 [1] - 不同海拔区域形成差异化种植:金沙江干热河谷发展芒果产业,冷凉山区发展羊肚菌种植,高寒山区发展苹果种植 [1][2][3] 芒果产业发展 - 华坪县从采煤业转型发展芒果产业,芒果喜热、耐旱、耐贫瘠的特性适合当地干热河谷气候 [2] - 当地芒果产业具有独特优势:15摄氏度昼夜温差利于糖分累积,超2500小时年均日照提高着色率,干旱减少病虫害 [2] - 通过河水灌溉、坝塘蓄水、光伏发电等多种方式解决灌溉问题,并在煤矸石上覆盖土壤改良种植环境 [2] - 芒果根系固土、梯田改造治理石漠化坡地,使废弃矿山披上绿装,植物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少 [3] 羊肚菌产业发展 - 永胜县在冷凉山区松林下种植羊肚菌,利用松针腐殖层提供天然养分,形成"林菌共生"模式 [3][4] - 山区种植优势:不占用耕地、无需大棚、成本低品质好,150亩试验田首年即获丰收 [4][5] - 羊肚菌产业转变了"靠山吃山"模式,实现"靠山富山",菌丝分解枯枝落叶还能改良土壤 [5] 苹果产业发展 - 宁蒗县在高寒山区发展"2700苹果"产业,利用海拔2700-2900米独特环境培育优质苹果 [6] - 通过嫁接本土野生丽江山荆子,使苹果树具有耐旱、耐贫瘠、抗病性强等特性 [6][7] - 产业发展带动生态改善:"以山种树、以树养山"模式使土地越种越肥,苹果品质不断提升 [7] - 随着交通和电商发展,"2700苹果"已远销东南亚,解决了过去滞销问题 [7]
陕西柞水:轮作增效 “冬闲田”变“增收田”
科技日报· 2025-06-23 17:28
产业发展模式 - 西川村探索出"食用菌立体化、周年轮作栽培"新模式,实现"春秋季有黑木耳、夏季有黄背木耳、冬季有羊肚菌"的全年生产体系 [1][2] - 羊肚菌轮作大棚每亩增收2万至3万元,2025年春季试种10个大棚总产量达1000斤,鲜品售价每斤100元,干品每斤600元,总产值突破10万元 [2] - 轮作技术攻克黑木耳与羊肚菌、黄背木耳等菌类周年化种植难题,提升土地和大棚利用率,形成"一棚多用、四季生金"的效益 [2] 科技赋能农业 - 科技部帮扶项目将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应用于大棚种植,建成菌菇智能化远程测控管理系统,实现手机端温湿度远程调控和自动化管理 [1] - 引入智能巡检机器人实时采集环境数据(光照、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通过智慧管理平台进行远程监控和数据分析 [1] - 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等科研单位提供技术支持,推动产业向智能化、多元化转型 [2] 产业链延伸与规划 - 村内建成科技服务驿站,采用"线上专家指导+线下实地服务"双轨机制保障技术落地,农户通过培训掌握轮作技术并扩大承包规模 [2] - 未来计划拓展"菌药轮作""菌菜轮作"等新模式,结合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建设,打造"科技+生态+文旅"融合发展样板 [3]
产业兴乡村美同频共振
经济日报· 2025-06-19 04:18
产业发展历程 - 2022年10月在玉屏县田坪镇试验种植羊肚菌500亩 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 实施"稻菌"循环轮作 带动100余名劳动力就业 发放工资120万元 [1] - 2023年在朱家场镇新建3000平方米钢架厂房 构建完整产业链 满足1万亩菌种需求 推广至7个村总面积2000余亩 实现常年就业40人 季节性用工1000余人 发放工资540万元 [1] - 遭遇大雪灾害压垮3000余大棚 损失800万元 但逆势新增500亩土地 截至2025年6月总面积达2500亩 产值3100万元 累计发放工资640万元 [2] 政府支持与营商环境 - 当地政府高效服务与便利交通区位优势吸引企业落户 [1] - "交地即交证"政策实施中相关部门主动上门服务 提前告知办理流程 节省各环节时间成本 [2] -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各项改革措施落地见效 [2] 社会效益与就业带动 - 重点解决留守妇女 老人等弱势群体就业 制定灵活工作时间和现金发薪制度 [2] - 基地务工人员中60岁以上老人占比达三分之一 按能力调配工作增加收入 [2] - 吸纳脱贫不稳定户 边缘易致贫户等53人就业 增强生活保障 [2] 未来发展规划 - 计划年内扩建烘干房 仓储及深加工厂房 [3] - 借助东西部协作 线上销售和电商平台拓宽销路 [3] - 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带动更多人增收致富 [3]
东营|东营产业援疆绘出疏勒致富新图景
大众日报· 2025-06-12 09:22
生态农业与特色养殖 - 疏勒县引入30万尾优质小龙虾苗发展特色垂钓体验项目 利用冰雪融水养殖 水质清冽甘甜且矿物质丰富 养殖的小龙虾肉质鲜美无土腥味 [2] - 采用"一水两用 一田双收"生态模式 稻田为小龙虾提供生存环境 虾排泄物作为水稻天然肥料 形成绿色循环 同时为休闲农业增添新体验 [2] - 羊肚菌产业在盐碱地实现高产 最高亩产达2000多斤 按160元/公斤收购价计算 单个大棚年产值超80万元 [3] - 羊肚菌产业带动当地就业 村民日收入超100元 东营援疆技术团队提供全程技术指导 [3] 现代农业产业链建设 - 投资800万元建设羊肚菌产业基地 包含菌种生产车间 实验室 冷库和烘干房等设施 预计年产值800万元 可满足1000亩种植需求 [3] - 基地建成后将成为南疆首个具备独立研发优质羊肚菌菌种能力的生产基地 推动特色农业发展 [3] - 水发农业建成6.7万平方米"红色疆南"加工园区 郭牌"蔬乐"产业园二期新增130座高标准温室 [4] - "鲁疆情"食用菌新增2条食品加工线 形成生产 加工 销售一体化产业链 [4] 盐碱地综合利用与新品种培育 - 推广耐盐碱油菜 杂交小麦 油葵等作物1000多亩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团队提供技术支持 [4] - 疏勒肉羊产业示范园已出栏1500多只 正在构建从育种到推广的全产业链 [4] - 持续壮大山东水发 郭牌西瓜 江苏德利尔等现代农业产业园 支持果蔬产业综合运营中心建设 [4] 工业园区与新经济发展 - 疏勒齐鲁数据服务产业园投入运营 吸引4家数据服务企业入驻 带动380多人就业 [5] - 利用援疆资金规划化工产业集聚区 支持齐鲁工业园申报国家级高新区 [5] - 通过招商活动签约14个项目 计划总投资达30.94亿元 [6]
从成都平原到甘孜高原,从科技园区到乡村田野,台湾省全国人大代表在四川开展视察活动 感受血脉深情 推动川台多领域合作
四川日报· 2025-06-11 08:27
川台融合发展实践 - 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组织13名台湾省全国人大代表在四川开展视察活动,考察川台融合发展实践 [1] - 代表们走进四川天府新区规划厅、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等地,感受四川创新脉动 [2] - 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的"成都造"超级计算机每秒运行十亿亿次,赋能千行百业 [2] - 成都睿乐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展示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2] 惠台政策与台企发展 - 在川台企台商提到"川台70条"和"四川支持台企12条"等惠台政策,享受同等待遇和共享发展机遇 [3] - 在四川奋斗14年的台湾人翁义喜见证越来越多台商在川投资布局、就业创业 [3] - 惠台利民政策为促进两岸经济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注入充沛动能 [3] 农业合作与乡村振兴 - 白鹿顶村村支书陈贵静依托"两岸同耕工作室"平台,引进台湾农业标准化技术种植猕猴桃、羊肚菌等经济作物 [5] - 开通"红色电商·两岸同耕"助农直播,实现农特产品统一收购、品牌化销售 [5] - 2024年白鹿顶村村集体资产达2138万元,集体经济收入达172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万余元 [5] - 蕃薯藤Tina庄园以台湾休闲农业为特色,打造复合型现代农业庄园 [5] - 甘孜州泸定县冷碛镇松林村的"智慧移动菇房"运用台湾精致农业理念,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 [5] - 在川台资农业企业带动全省300多个村、1.2万农户参与特色农产品种植和水产品养殖 [5] 新兴产业与科技合作 - 乡村旅游与低空经济融合,无人机配送咖啡服务覆盖彭州大小景区 [4] - 代表建议推动川台在集成电路、电子制造、精密机械等"硬科技"领域深度合作 [6] - 浙江和四川在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互补共赢方面取得成效,川台合作可借鉴成功经验 [6]
清风为伴产业兴丨古县菌飘香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6-09 08:24
"我们紧盯羊肚菌产业链发展需求,梳理出补贴资金使用审核把关不严、管护不力导致项目低效闲置、 涉企执法监管不规范等20条监督清单,将责任细化到岗到人。"该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介绍。 如今,宜城市正全力打造"汉江菌谷",着力培育"羊肚菌龙头企业+种植大户+普通农户"的全产业链,创 建区域公用品牌,推动产业增值、农民增收。(通讯员 胡明慧 邓乐鹏) 宜城市纪委监委着力推动羊肚菌产业在汉江两岸落地生根,组织纪检监察干部深入一线、精准监督,严 查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督促相关部门履职尽责,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做好技术培训,助力农 业增效、农民增收。 此前,宜城市纪委监委接到群众反映,板桥店镇某村财务管理不规范,影响羊肚菌产业发展。经分析研 判,该市纪委监委对此提级查办。经查,该村党支部委员辛某长期将村集体自主建设的羊肚菌大棚租金 留存在自己手中,存在坐收坐支、侵占截留等廉洁风险。最终,辛某被给予党内警告处分。同时,宜城 市纪委监委督促板桥店镇全面规范管理村集体资产、资金、资源。 针对羊肚菌生产加工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和普通农户的不同需求,宜城市纪委监委还督促农业农村、市 场监管等职能部门梳理出补助资金分配、涉农税收 ...
食用菌撑起致富伞
经济日报· 2025-06-03 06:03
食用菌种植产业规模 - 灵寿县庆玉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拥有8座种植大棚 年产食用菌约400吨 [1] - 苏凡同村10多户村民年产食用菌600吨 纯利润约150万元 [1] - 全县从事规模化生产的企业/合作社共15家 从业人员3000多人 年产量达10万吨 总产值6.5亿元 [2] 产业发展历程 - 灵寿县食用菌栽培产业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 已有40多年历史 [1] - 县政府积极引导农户培育特色菌种 将小蘑菇发展为农民增收支柱产业 [1] - 近年来种植技术不断提升 产业基础日渐向好 [1] 技术提升措施 - 县供电公司根据产业用电需求制订电网改造规划 保障电力供应 [1] - 与中国农业大学等机构合作建设科技小院 成立专家服务工作站解决技术难题 [1] - 科技小院专家指导农户调整大棚温度/湿度/光照等参数 改善种植效果 [2] 未来发展规划 - 计划总结推广马家庄科技小院经验 在全县建设3-5家科技小院 [2] - 通过科技支持进一步助力特色产业发展 [2]
青海赴沪招商 优势产业获青睐
中国新闻网· 2025-05-30 02:04
招商引资活动概况 - 青海省在上海举办招商引资推介会,吸引98家跨国公司、外资企业及在青投资企业、商协会代表参会,涵盖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1] - 现场设置300平方米特色展示区,展出300余种特色产品,包括枸杞原浆、青稞酒、羊肚菌、冬虫夏草等农副产品,提升青海对外形象与投资吸引力 [1] - 青海省商务厅组织16家重点企业召开供需对接座谈会,开展"一对一"精准对接,推动会议成果转化 [2] 企业投资意向与计划 - 金拱门(中国)有限公司计划于2023年底或2024年初在青海开设首家餐厅,填补全国市场空白 [1] - 上海德类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希望与青海企业合作开发48V与300V平台功能性原型机及智能农业软件系统,聚焦牦牛、藏羊、枸杞等特色产业 [1] - 无锡诺亚智创科技有限公司拟通过技术转让、投资和建立合资企业,利用青海太阳能和风能资源开发零排放甲醇生产项目 [1] 招商引资成果 - 2023年一季度青海省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11个,签约金额达1081亿元,到位资金144亿元,实现签约落地新突破 [2]
清风为伴产业兴丨“一朵菌”撑起大产业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5-26 07:41
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 云南省南华县龙川镇徐营村食用菌种植基地采用标准化大棚种植赤松茸、羊肚菌等品种,产品可当日发往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并上架生鲜超市[1] - 南华县纪委监委将食用菌产业纳入乡村振兴专项监督清单,采用"派驻机构+乡镇纪委+'室组地'联动专项监督"模式聚焦全产业链发展[3] - 野生菌交易旺季期间日均保障500余吨鲜菌高效流通,需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等多部门联动维护秩序[3] 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 河硐村食用菌基地因输水管道漏水导致停水两天,反映职能部门响应滞后问题,县纪委监委当天督办完成抢修并对责任人约谈[2] - 县纪委监委排查发现普遍存在政务服务效率低、技术指导欠缺等问题,涉及责任推诿和作风问题,已建立"三清单"机制推进整改[2][3] - 2023年通过下沉走访累计发现政策落实、资金使用等问题43个,约谈12人次,推动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完善冷链物流等28项措施[3] 政府监督与产业支持 - 县纪委监委通过专项监督压紧压实部门责任,重点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产业链堵点[3] - 监督机制推动建立食用菌质量追溯体系,强化冷链物流配套建设以提升产业链标准化水平[3] - 针对野生菌交易旺季的流通需求,协调多部门建立高效协作机制保障物流时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