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

搜索文档
以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
新华日报· 2025-05-27 14:45
教育科技人才战略 - 教育、科技、人才被定位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需统筹推进三大战略的体制机制改革[1] - 建设人才友好型城市是实现人才与城市协同发展的关键路径,需从引进、培育、激励、服务多维度发力[1] 产业导向的人才引进 - 江苏以"1650"产业体系为核心,重点布局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生物科技等新兴产业,但相关领域人才缺口显著[2] - 省级人才大数据库和产业人才地图将用于精准匹配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需求,强化跨区域资格互认和政策找人机制[2] 高校驱动的创新人才培养 - 高校资源富集地区(如杭州依托浙大、合肥依托中科大)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展现显著优势[3] - 江苏需推动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科研方向与产业技术需求对接,建立"产业创新研究院"促进"科学家+工程师"协同[3] 人才激励政策创新 - 需优化人才认定标准,重点吸引技能型青年人才,并降低人工智能等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引进门槛[4] - 探索"一企一策"陪伴式成长政策,为硬核技术创新人才提供精准服务支持[4] 青年人才生活保障 - 20-30岁青年人才流动最活跃,需通过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提升婚恋、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便利性[5][6] - 借鉴"浙里办"模式整合政务服务,并在城市空间规划中强化青年集聚区的交通、文旅等配套建设[6]
宿迁举办人才周活动发布“青年人才12条”
新华日报· 2025-05-22 07:46
对非市域范围应届毕业生最高补贴1000元,根据人才层次补贴3万—50万元,对企事业单位全职引 进或自主创业的各类人才发放3万—200万元"购房券"……此次发布的"青年人才12条",协同部门力量、 集成要素资源,系统打造"求职有补贴、创业有扶持、创新有资助、成长有护航、安居有保障、服务有 温度"的"六有"政策体系,力求让广大人才在宿迁生活舒心、工作安心、发展顺心。 近年来,宿迁大力建设人才协同发展改革示范区,在增量上求"活水"、在存量上增"活力",爱才敬 才的氛围正浓、重才用才的风口正劲。宿迁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何泓介绍,目前全市人才总量突破90 万,成功获评2024年中国最佳引才城市。 宿迁市委书记盛蕾表示,青春之城爱青年、留青年、育青年,希望各类人才更加深刻地感受宿迁, 在这片热土上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遇见更好的自己;更加真切地认同宿迁,在实现自身理想与价值的 同时,更多分享宿迁发展红利;更加坚定地扎根宿迁,在人与城的双向奔赴中共筑梦想、共创精彩。 本届人才周聚焦青年人才,采取"1+N"形式,联动组织运动健康、休闲娱乐、购物消费等6大类活 动。活动现场,宿迁发布"青年人才12条"、又见·人才友好型商圈、又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