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工生产

搜索文档
迪卡侬代工商IPO:“钓鱼竿”拉不动业绩,乐欣户外依赖欧洲市场
搜狐财经· 2025-07-23 07:42
出品 | 创业最前线 作者 | 左星月 编辑 | 王亚静 美编 | 邢静 审核 | 颂文 早年,钓鱼普遍被认为是中老年男人打发时间的无聊项目,而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钓鱼大军,也催生出庞大的市场。 近日,主营钓鱼装备的乐欣户外国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乐欣户外")在港交所递交了招股说明书。 乐欣户外主营钓鱼装备,拥有9000多个SKU,有"钓鱼装备之王"之称。但是,公司近年来却陷入业绩下滑的困局。 此外,公司与关联方泰普森集团关联交易频繁;代工收入占比超90%,难破自有品牌困局,这些问题都为乐欣户外的IPO之路增添了不确定性。 公司创始人为杨宝庆。1991年,杨宝庆拿着借来的2万块钱,买了20台缝纫机开始创业,在杭州创立康达皮塑厂,也就是泰普森的雏形,开始从事承接餐 包代工订单。 在经营过程中,杨宝庆发现了欧美这个巨大的户外用品市场,因此决定开始生产折叠式户外桌、椅、床等,后又涉足渔具产业,而杨宝庆也深爱钓鱼活 动。 乐欣户外的前身,正是泰普森集团旗下钓鱼装备业务主体。2022年6月,乐欣户外的经营主体浙江乐欣户外用品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2024年,为筹备在港交所上市,乐欣户外进行了股权重组,重组完成后,泰普 ...
48家企业曾为娃哈哈代工 主要集中在桶装水业务
中国经营报· 2025-05-16 19:12
娃哈哈代工风波 - 公司确认与今麦郎存在委托代工关系,但自2025年4月起已终止合作,因自查发现个别批次纯净水未通过出厂检测[1] - 社交平台用户反馈不同代工厂生产的娃哈哈产品存在口味差异,涉及AD钙奶及纯净水[1] - 行业人士指出代工是饮用水行业常态,因公司去年销量爆发导致产能不足,且纯净水生产技术门槛较低[1] 代工企业概况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抽检显示,48家与公司无股权关系的企业生产娃哈哈产品,包括今麦郎饮品(汤阴/咸宁)等,抽检结果全部合格[2][3] - 代工产品以16.8L/桶装纯净水为主,还包括锐舞派对包装饮用水、天然泉水等,部分企业曾用名含"娃哈哈"字样且于2015-2017年间更名[8][9] - 7家企业最新抽检日期在2020年之前,最近一次抽检为2025年3月19日,仅1次历史不合格记录且与48家企业无关[9] 授权与产能布局 - 西安天之美、郑州郑娃等企业公开宣称获得公司授权生产桶装水,但当前合作状态未明确[10][11] - 公司表示已完成18条高速产线布局并新建现代化工厂,全国拥有80余个生产基地,郑州恒枫项目将新增5条产线覆盖多类饮品[12] - 行业专家认为代工是快消品行业普遍模式,品牌方需严格把控代工厂质量以避免声誉风险[12]
动荡中的良品铺子再换帅,杨红春第三次掌舵
新浪财经· 2025-04-29 18:51
公司管理层变动 - 创始人杨红春再度出任良品铺子总经理 任期从2025年4月26日至2026年11月26日 [1] - 程虹代行总经理职责于2025年4月26日终止 但仍担任董事长至2026年11月26日 [1] - 杨银芬辞去董事长和总经理职务后仍担任公司董事 [5] - 公司掌舵人仍为创始人兄弟之一 杨红春和杨银芬曾轮番担任总经理 [2][3] 公司财务表现 - 2021-2023年营收分别为93.24亿 94.4亿 80.46亿 净利润分别为2.83亿 3.34亿 1.79亿 [5] - 2024年营收71.59亿元 同比减少11.02% 归母净利润-0.46亿元 同比转亏 [7]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7.32亿元 同比下降29.34% 净利润亏损3614.86万元 上年同期盈利6248.28万元 [7] 门店经营情况 - 2024年门店数量从3293家减少至2704家 直营门店净减少223家至1033家 加盟门店净减少366家至1671家 [8] - 2024年加盟业务收入同比下滑21.94%至18.7亿元 电子商务业务下滑7.43%至29.3亿 [9] - 团购业务同比增长18.66%至5.8亿元 [9] 行业竞争格局 - 零食很忙和赵一鸣零食等量贩零食店迅速扩张 2024年零食很忙门店达14394家 GMV达555亿元 [7] - 预计2025年国内量贩零食门店将达4.5万家 市场规模将达1239亿元 [8] 战略调整与挑战 - 杨银芬上任后启动大规模降价 300余款产品会员价平均降价22% 最高降幅45% [5] - 2024年仍遵循"降价不降质"方针 但降价策略影响毛利率导致净利润下降 [7] - 公司坚持代工生产模式 与降价策略存在冲突 缺乏自建供应链的成本优势 [10] - 三只松鼠通过自有工厂和供应链改革实现逆袭 2024年营收106.22亿元 净利润4.08亿元 [10] 未来发展计划 - 2025年计划强化产品品质 优化产品结构 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 [11] - 计划提升品牌势能 构建互利共赢的合作网络 实现生态经营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