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休闲零食市场增长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零食上市公司“盈利王”:去年净赚11亿元,领先洽洽、三只松鼠
搜狐财经· 2025-04-30 20:36
行业概况 - 2024年中国休闲食品市场规模达9330亿元,人均年消费额662.5元,远低于美国(7578.7元)、英国(6543.9元)、日本(3524.6元),预计2029年市场规模将达1.14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4.1% [1] 卤味赛道表现 - 卤味三巨头(绝味食品、周黑鸭、煌上煌)2024年营收、净利润双降,门店总数缩水超5000家:周黑鸭门店3031家(同比净减785家)、煌上煌3660家(同比净减837家)、绝味食品12428家(同比净减3522家) [3] - 新兴品牌(盛香亭、王小卤、热卤食光)抢占市场份额,传统卤味产品因缺乏创新、价格上涨面临消费者流失 [3] 卫龙美味业绩亮点 - 2024年净利润10.68亿元(同比增长21.37%),营收62.66亿元(同比增长28.6%),蔬菜制品(魔芋爽、风吃海带)收入33.71亿元(同比增长59.1%),首次超越辣条成为第一大单品(占比53.8%) [5] - 魔芋爽单品销售额突破10亿元,市场渗透率78%,凭借低热量、高膳食纤维特性成为超级单品 [5] 三只松鼠战略调整 - 2024年营收106.22亿元(同比增长49.30%),净利润4.08亿元(同比增长85.51%),时隔四年重回百亿阵营,国内市场份额排名第四(仅次于玛氏、亿滋国际、百事) [7] - 产品覆盖超1000款SKU,拥有20多款亿级单品,线下门店333家,2024年11月收购量贩零食企业爱零食(1800家门店),正式布局量贩赛道 [7] 上市公司财务数据 - 三只松鼠营收106.22亿元(+49.30%)、洽洽食品71.31亿元(+4.79%)、卫龙美味62.66亿元(+28.63%)、绝味食品62.57亿元(-13.84%)、盐津铺子53.04亿元(+28.89%) [8] - 净利润表现:卫龙美味10.68亿元(+21.37%)、洽洽食品8.49亿元(+5.82%)、盐津铺子6.40亿元(+26.53%)、三只松鼠4.08亿元(+85.51%) [8]
2025年虎皮凤爪品牌推荐:特色虎皮凤爪抢占休闲零食市场,引领消费新潮流
头豹研究院· 2025-04-27 20: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虎皮凤爪作为中国传统美食,近年来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未来将朝着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方向发展;行业竞争激烈,集中度较低,企业注重品牌建设、产品研发和供应链优化;线下渠道下沉、多渠道融合和副牌战略成为新增长点,销售渠道正经历线上线下深度融合 [5][14][2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背景 - 虎皮凤爪是中国传统美食,在广东地区受欢迎,近年来市场规模扩大,年复合增长率较高,未来将朝着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方向发展 [5] - 虎皮凤爪以鸡爪为主要原料,通过独特烹饪工艺使外皮呈现类似虎皮斑纹,是粤菜系经典菜品,具有皮脆肉嫩、色泽金黄、味道鲜美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 [6] - 虎皮凤爪发展历程分为萌芽期(1980 - 2010 年)、启动期(2010 年后)和高速发展期(2020 年后),目前处于高速发展期,涌现出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 [7][8] 市场现状 - 2018 - 2023 年,中国虎皮凤爪行业市场规模由 121.92 亿人民币增长至 209.21 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 11.40%;预计 2024 - 2028 年,市场规模由 219.29 亿人民币增长至 267.70 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 5.11% [9] - 市场供给方面,2023 年中国卤味市场规模预计达 3180 亿元,2018 - 2023 年 CAGR 为 6.42%,虎皮凤爪市场需求持续增长,行业从分散竞争向集中竞争转变,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升级 [10][11] - 市场需求方面,中国人年消费凤爪达 336 亿只,占全球产量八成以上,零食化凤爪以双位数增速扩容;卤制零食为千亿级赛道,增速达 18%,年轻群体成主力,线上渠道表现突出,季节限定风味扩大消费场景 [12] 市场竞争 - 十大代表品牌评选遵循多维度量化评估模型,核心指标包括企业营收规模、线下门店数量、凤爪零食产品多样性 [13] - 中国凤爪行业竞争激烈,集中度较低,市场规模扩大吸引更多企业进入,消费者要求提高促使企业创新和推广 [14] - 十大品牌推荐包括良品铺子、周黑鸭、三只松鼠、百草味、王小卤、来伊份、华味亨、金厨娘、小胡鸭、夜伴小卤,各品牌具有不同优势 [15][16][17] 发展趋势 - 虎皮凤爪线下渠道从商业中心向社区、低线城市下沉,多渠道融合和副牌战略成为新增长点,如绝味食品跨界经营、紫燕食品发展副牌 [26][27] - 虎皮凤爪销售渠道正经历线上线下深度融合,部分品牌通过线上预约、线下自提转化流量,线上为线下提供数据支持,如王小卤采用 O2O 模式取得销售额增长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