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芋爽

搜索文档
跨界开卷卫龙盐津铺子!洽洽陈先保:内卷不猛就没生意做了
南方都市报· 2025-08-01 16:13
洽洽食品新品战略 - 公司推出冰淇淋产品及新品牌"魔芋公主",跨界进入魔芋休闲零食市场,采用海外提前布局与国内产品创新的"双轮驱动"战略 [2][5] - 新品包括山野系列瓜子、全坚果系列、鲜切薯条、洽洽瓜子仁冰淇淋和魔芋千层肚,其中冰淇淋和魔芋千层肚为全新跨界品类 [3][5] - 冰淇淋产品已于6月上市,新品预计2026年1月全渠道上市,魔芋制品8月下旬开始铺货,海外优先布局东南亚市场(马来西亚、柬埔寨、缅甸已上市) [5][6] 行业趋势与消费者需求 - 休闲食品需求转向健康化、功能化与场景化多元融合,零食行业增长双引擎为"新"(品牌敏捷度与内容创造力)和"心"(品牌长期信任与价值积累) [3] - 魔芋食品行业过去10年保持20%年复合增长率,2024年终端市场规模达269亿元,其中休闲零食占比183亿元,魔芋爽/素毛肚细分市场规模85亿元 [7] - 卫龙和盐津铺子在魔芋爽品类市占率达60%-70%,卫龙蔬菜制品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59 1%至33 71亿元,盐津铺子休闲魔芋制品营收同比增长76 09%至8 38亿元 [7][8][9] 竞争格局与市场机会 - 卫龙将魔芋爽、风吃海带、小魔女列为大单品,蔬菜制品业务营收占比53 8%成为第一大支柱,调味面制品业务增速仅4 6% [8] - 盐津铺子辣卤零食中休闲魔芋制品营收增速76 09%,占比15 81%,仅次于蛋类零食(81 87%增速)和果干坚果(81 5%增速) [9] - 盐津铺子计划投资3000万美元在泰国建魔芋生产基地,推出本地化口味Mowon品牌产品,加速东南亚市场拓展 [10] 公司创新与差异化 - 魔芋千层肚采用创新冷冻和切花工艺提升脆嫩口感,未来计划通过IP塑造和品牌联名打造年轻化形象 [5] - 冰淇淋品类聚焦瓜子坚果脆皮差异化,重新定义辅料价值,满足消费者对"好瓜子+冰淇淋"结合的需求 [6] - 公司强调创新而非价格内卷,认为消费者需要物美价优的创新产品 [7]
大众品Q2业绩前瞻及中期策略报告:新消费重构投资范式,传统消费循势待时-20250715
浙商证券· 2025-07-15 19:48
报告核心观点 新消费重构食品饮料投资范式,新消费行情回调后有望延续,传统消费重视龙头标的在高股息下的景气变化和边际趋势,应重视趋势型标的中长期机会和当下红利持续标的,把握估值低位布局[6][87]。 食饮新消费研究范式 定义 新消费的“新”体现在产品和渠道逻辑变化,以情感化、便捷化、健康化为代表的新消费趋势重构市场,食饮新消费跳出传统需求研究框架,发掘新需求或创造新增量,关注现象级事件或产品[13][14]。 多维度比较 |对比维度|食饮传统消费|食饮新消费| | ---- | ---- | ---- | |增长逻辑|自上而下,周期性强,增长线性|通过优质供给创造需求,爆发力强| |定价/估值体系|DCF定价,贴现定价,PE|PS定价,预期定价,享受高估值| |风险特征|经济周期性波动带来收入业绩波动|允许创新试错,容忍阶段性亏损| |资金属性|稳健资金,重视安全边际|高风险偏好资金,偏好高成长| |投资策略|存量博弈下的份额提升与格局优化|聚焦新变化,重视新产品和新渠道|[16] 产品端 产品向健康精准化升级,兼具口感,重视情绪价值触达,消费者接受种草过程多元化;如喜茶推出纤体瓶,保健品类目软糖品类增速快,卫龙魔芋爽开辟健康零食赛道,品牌通过与IP联名、场景情绪化设计等承载情绪价值[19][20][26]。 渠道端 经济增速换挡和需求导向时代迎来零售变革,从传统商超向仓储会员店、折扣店、即时零售等转型,驱动力是消费者对“多快好省”需求升级,对品牌方影响集中在供应链和商品创新[30][31]。 子板块分析和重点公司Q2/H1业绩前瞻 休闲零食 25Q2表现分化,重视具备品类红利和新渠道拓展标的;如三只松鼠、洽洽食品等公司25Q2和25H1收入及归母净利润增速有不同表现,零食板块景气度短期延续,中长期强调供应链提效和内部经营管理革新[4][36]。 软饮料 细分赛道景气度分化,继续重视板块机会;能量饮料行业景气度提升超预期,高景气度大单品爆发是个股业绩增长基础,渠道能力决定业绩天花板[37]。 乳制品 预计25Q2板块收入平淡,静待盈利弹性在原奶触底后释放;原奶价格或于25H2或26年触底,触底后龙头乳企盈利弹性有望释放,推荐伊利股份、新乳业、妙可蓝多[38][40]。 茶饮 外卖大战催化高景气,格局“一超多强”;推荐平价价格带的蜜雪集团和中价价格带的茶百道、古茗等标的[41]。 保健品 看好B端格局趋于集中,C端需重视高成长大单品对应的景气投资机会;建议布局B端龙头企业仙乐健康的长期投资机会和C端核心爆品/渠道景气度向上的公司[42]。 预调酒 行业整体需求稳健,关注25年产品焕新及威士忌业务;春节期间销售平稳,二季度关注产品包装焕新和新口味推出,威士忌业务有望贡献增量[43]。 啤酒 “禁酒令”对啤酒影响有限,结构升级&成本改善趋势延续,关注25年低基数下旺季销量表现;预计25年主要酒企量价齐升,盈利能力提升,发力非现饮渠道打造第二曲线[44][45]。 调味品 龙头业绩稳健度和确定性更优,复调景气更优;25Q2餐饮需求平淡下动销偏弱,基础调味品龙头海天味业定力足,复合调味品收入增速快于基础调味品[46]。 速冻 需求疲软竞争加大,重视后续餐饮链需求修复预期;预计25Q2板块收入、业绩平淡,关注餐饮供应链需求修复和估值修复带来的投资机会[47]。 卤制品 单店仍在修复,提升门店经营质量仍是工作重点;关注休闲卤味门店收入修复机会和新型单店模型打造[49]。 烘焙 行业升级下品牌焕发新活力;预计25Q2立高食品、海融科技收入和归母净利润有不同增速表现[5]。 其他 百龙创园预计25Q2和25H1收入及归母净利润实现增长[5]。 投资建议 重视趋势型标的中长期机会和当下红利持续标的,把握估值低位布局;推荐卫龙美味、伊利股份等标的,关注茶百道、金达威等标的[6][87]。
300亿帝国,重演家族集权
36氪· 2025-07-15 16:29
公司高管变动 - 前CEO孙亦农和CFO彭宏志相继离职,四个月内高管二度变阵[1][2] - 执行董事从6位压缩至4位,董事会成员均为刘氏家族成员,创始人兄弟持股78.33%[2][23] - 创始人刘福平接任CEO,表弟余风接任CFO,公司家族化色彩加重[2][22] 业绩表现 - 2024年营收62.66亿元同比增长28.6%,归母净利润10.69亿元同比增长21.37%[7] - 蔬菜制品(魔芋爽)收入33.71亿元同比增长59.1%,首次超过调味面制品成为第一大业务[7][26] - 毛利率提升至48.1%,毛利达30.16亿元同比增长29.9%[8] 股价变动 - 2025年股价从6.883港元上涨至12.7港元涨幅84.5%,市值308亿港元[11] - 4月25日股价触顶17.783港元市值432亿港元,彭宏志离职后次日股价跌13%市值蒸发46亿港元[3][11] - 当前市值较最高点下滑28.6%[4] 产品结构 - 调味面制品收入占比从2019年73.1%降至2024年42.6%,收入26.67亿元仅增4.6%[26][27] - 2018-2023年辣条平均售价上调47%至20.5元/千克,但销量两年下滑36%[29] - 蔬菜制品收入占比从19.6%升至53.8%,魔芋爽成为新增长引擎[26] 行业竞争 - 魔芋爽市场渗透率78%但面临原材料涨价和竞品涌入挑战[30] - 线上收入占比仅11.2%低于同行(麻辣王子20%),线下渠道收入占比88.8%[34] - 面临三只松鼠、盐津铺子等竞争对手挤压市场份额[29] 管理问题 - 职业经理人洪星容、李卫洪等相继离职,战略理念与创始团队不合[16] - 高管团队缺乏科班背景,董事会成员均为家族成员且非专业出身[34] - 魔芋爽曾出现克重不足问题暴露供应链管理缺陷[32][33]
卫龙CEO和CFO接连请辞,刘氏家族收权能否破局?
搜狐财经· 2025-07-14 16:00
高管变动 - 四个月内CEO孙亦农和CFO彭宏志接连辞职,彭宏志将于2025年8月31日正式离职,由执行董事余风接任CFO [1][4] - 彭宏志2010年加入公司,任职15年,2024年总薪酬达1821.5万元(含564.1万元酌情花红和1044.7万元股份支付) [2][3] - 现任核心管理层均为创始人亲属:董事长刘卫平与副董事长刘福平为兄弟,执行董事刘忠思、余风分别为堂弟和表弟 [7] 股权结构 - 刘卫平及刘福平兄弟合计控制公司78.33%股权,彭宏志/刘忠思/余风分别持股0.25%/0.28%/0.22% [7] - 彭宏志在离职前曾减持23.66万股套现超300万港元 [4] 财务表现 - 2024年总收入突破60亿元(62.66亿元),年内利润超10亿元 [7] - 核心产品结构显著变化:调味面制品收入占比从52.3%降至42.6%,蔬菜制品占比从43.5%升至53.8% [8][9] - 蔬菜制品收入同比大增59.1%至33.71亿元,调味面制品仅增长4.6% [8] 产品与市场 - 魔芋爽成为明星产品但面临激烈竞争,盐津铺子、良品铺子等品牌均布局同类产品 [10] - 2024年5月魔芋爽陷入"缺斤短两"风波,实际净含量仅为标注值(15克)的59.3% [10] - 行业分析师指出质量问题反映生产管理体系存在纰漏 [10] 股价表现 - 高管变动公告次日股价单日下跌13%,收盘价12.62港元/股,总市值306.81亿港元 [4]
“0门店”闯美,茶颜悦色,不走蜜雪冰城老路
36氪· 2025-07-12 13:24
出海战略 - 茶颜悦色首次出海选择北美市场而非东南亚市场,采用"0实体店"的纯电商模式[1][6] - 出海渠道包括自建Shopify独立站及亚马逊、TikTok Shop等5个平台自营店铺[6] - 首批上线40多款零食文创产品而非招牌奶茶,包含面包丁、碧根果等爆款[3][7] 产品策略 - 核心产品缺失:因中美茶叶检测差异未出口茶包类产品[12] - 定价差异:同款面包丁在Shopify售价2.5美元,较第三方平台溢价81%(Weee售价1.38美元)[9] - 部分商品售罄:独立站上面包丁、薯条等商品已显示缺货[9] 品牌发展 - 门店规模落后:总门店数879家,远低于蜜雪冰城(超40000家)和古茗(超10000家)[13] - 区域深耕策略:覆盖湖南、湖北等5省市,未完成全国布局[13][17] - 零售业务突破:2024年线上销售额突破1亿元,爆款单品月销超百万[18] 行业对比 - 差异化路径:同行采用实体店扩张(蜜雪冰城东南亚低价策略、霸王茶姬本地化高端路线)[28] - 轻资产优势:规避海外门店高昂的原料/人力成本(奶茶成本因鲜料运输上涨50%)[25][27] - 品类竞争:面临元气森林、卫龙等亚洲零食品牌的直接竞争[31] 市场反馈 - 消费者认知偏差:海外华人期待奶茶而非零食,存在心理落差[9][29] - 品牌心智基础:此前已有非官方渠道销售建立初步认知[22] - 渠道覆盖:通过华人超市/社区代购等非官方渠道已形成分销网络[9]
CEO辞任三个多月后,卫龙美味CFO辞任
搜狐财经· 2025-07-11 13:51
高管变动 - 卫龙美味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彭宏志因个人职业发展安排辞任,自9月1日起生效 [2] - 公司执行董事余风将接任首席财务官及授权代表,余风在休闲食品行业有14年经验,历任多个管理岗位 [4] - 这是公司2024年第二次高管变动,3月27日首席执行官孙亦农辞任,副董事长刘福平接任CEO [4] - 新任CEO刘福平为卫龙集团创始人之一,创始人重新接管集团 [6] 公司治理结构 - 卫龙为家族式企业,彭宏志为CEO刘福平堂弟刘忠思的表兄,余风为刘福平的表弟 [4] - 公司董事会成员多为创始人亲属,如刘卫平、刘福平、刘忠思、余风等 [6] - 前CEO孙亦农与创始人无亲属关系,曾推动公司成功登陆港交所 [4] 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28.6%至62.66亿元 [8] - 年内利润同比增长21.1%至10.68亿元 [8] - 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13.8%至11.04亿元 [8] - 毛利率由2023年的47.7%微增至48.1% [8] 市场反应 - 截至7月11日中午12:00,卫龙美味股价报12.580港元/股,跌0.32% [9] 行业分析 - 专家认为高管频繁变动显示公司对战略的焦虑 [7] - 创始人重新接管可稳定军心但可能影响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结构的信心 [7] - 公司业绩增长主要来自魔芋爽产品,但核心产品辣条销售持续下滑 [7] - 面临竞争对手快速跟进模仿等挑战 [7] - 有分析认为人事变动或与提升股票市值有关 [7]
半年两次高管变动,卫龙美味在焦虑什么
北京商报· 2025-07-10 21:49
管理层变动 - 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彭宏志因个人职业发展将于8月31日辞任,由执行董事余风自9月1日起接任[2] - 彭宏志近期累计减持99.66万股,最新持股508.38万股(0.21%)[3] - 余风拥有14年休闲食品行业经验,2011年加入公司并曾任高级副总裁[3] - 2025年3月首席执行官孙亦农辞任,创始人刘福平接任CEO,半年内第二次高管变动[3] - 当前5名执行董事均为创始人刘卫平家族成员,形成家族集中管理架构[3] 行业专家观点 - 创始人重掌关键职位可确保战略一致性,应对行业竞争加剧的挑战[4] - 家族控制权强化反映公司对战略传承的重视,但可能引发治理透明度担忧[4] - 管理层变动背后是公司应对市场竞争和业务转型的焦虑表现[4] 产品结构转型 - 辣条品类销量连续三年下滑:2021年19.36万吨→2023年12.44万吨[5] - 健康消费趋势下,辣条高钠高热量特性与主流需求脱节[5] - 蔬菜制品(魔芋爽等)2024年营收33.71亿元(+59.1%),占比53.8%超越辣条业务[6] - 公司整体2024年营收62.66亿元(+28.63%),净利润10.69亿元(+21.37%)[6] 魔芋产品挑战 - 魔芋爽存在品控问题:包装缺重(标15g实8.9g)、发霉异物投诉达427条[7] - 消费者反馈包装难撕、溅油及配料表复杂等体验缺陷[7] - 行业竞争加剧:盐津铺子等品牌推出竞品,技术门槛低导致同质化风险[7] - 魔芋与辣条目标客群差异需平衡,持续创新不足恐致增长乏力[7]
中金2025下半年展望 | 食品饮料:大众食品突破,白酒筑底,板块估值修复有望延续
中金点睛· 2025-07-09 07:34
食品饮料行业2025下半年展望 核心观点 - 2025年下半年食品饮料行业需求有望边际企稳改善,大众食品基本面自3月起边际改善,休闲零食、软饮料等子板块表现突出 [1] - 白酒板块受宏观经济及政策影响估值回调,基本面处于筑底阶段,但配置价值渐显 [1] - 新消费趋势如辣味零食、健康饮品、气泡黄酒等有望保持高景气度,带动板块估值抬升 [1][4] 大众食品板块 休闲零食 - 渠道趋势:零食量贩渠道保持扩张,1Q25零食很忙新增门店超360家,4-5月新增超300家;折扣超市业态兴起,零食有鸣折扣超市超2000家 [8] - 品类趋势:健康化及风味化零食增长显著,2024年卫龙魔芋产品收入同比+59%,盐津魔芋产品收入同比+76% [11] - 蛋白质零食表现亮眼:2024年盐津铺子休闲蛋制品收入5.8亿元(同比+81.9%),有友食品泡卤风味肉制品收入1.5亿元(同比+841%) [11] 软饮料 - 2025年1-4月现代渠道销售额:包装水+4.6%、茶饮料+4.4%、果汁饮料+11%、功能饮料+7.3% [19] - 无糖茶占比从2019年6.3%提升至2024年21.4%,电解质水、椰子水等健康品类增长潜力大 [19] - 行业竞争趋向多元化营销手段,PET价格下行有望增厚利润率 [19] 白酒板块 - 5月中旬以来茅台批价快速下行,箱茅从2170元跌至1870元,散瓶从2080元跌至1800元 [54][57] - 6月下旬茅台出台控价措施后批价企稳回升,显示已度过压力测试点 [54] - 2Q25主要白酒公司报表业绩承压,行业正在协助渠道去库存 [61] 其他子板块 啤酒 - 1H25销量增长好于预期,精酿啤酒表现亮眼,即饮渠道占比降至47% [28][29] - 3Q25进入旺季,叠加低基数,销量有望保持平稳 [29] 乳制品 - 2025年1-5月乳制品产量同比下滑2.1%,但低温、奶酪等品类率先修复 [30] - 1H25原奶价格同比下降11.8%,成本下降利好乳企毛利率 [31] - 鲜奶渗透率24%,较海外成熟市场(超50%)仍有提升空间 [46] 速冻食品 - 1H25受餐饮需求疲软影响增长乏力,但头部企业加速开拓C端新渠道 [49][50] - 2H25收入增速有望改善,产品创新和渠道转型是关键 [50]
卫龙美味(09985):首次覆盖报告:掘金魔芋新品类,辣味龙头壁垒深筑
浙商证券· 2025-06-30 21:3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4][6][9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辣味零食龙头企业,魔芋品类红利拉动公司25年业绩快速增长,公司具备较强品牌势能和品类研发能力,依托大单品战略和渠道精耕,为长期增长提供强大支持 [1] 各部分总结 公司简介 - 卫龙美味成立于2001年,是国内最大的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辣味休闲食品企业,2022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2025年获纳入恒生综合指数成份股 [15] - 发展历经品牌初创期(2001 - 2010年)、迅速扩张期(2010 - 2022年)、升级精进期(2022年 - 至今)三个阶段,从区域作坊发展为全球龙头 [16][17][18] - 截止2024年12月31日,和和全球资本持有公司约80.99%股份,由刘卫平、刘福平兄弟最终控制;公司启动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2024年扩大激励覆盖范围;高管团队经验丰富 [20][21] - 2018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由27.60亿元增长至62.66亿元,CAGR为14.6%;2024年归母净利润10.69亿元,归母净利润率17.06%;毛利率由2018年34.7%提升至2024年48.1%;2024年销售费用率达16.4% [24][27][32] 核心竞争力 - 调味面制品曾是营收主要力量,蔬菜制品崛起加速放量,2018 - 2024年蔬菜制品营业收入CAGR高达49.84%,收入占比由11%上升至54% [36][37] - 产品分为传统调味面制品、蔬菜制品、豆制品及其他,构建完整产品矩阵;蔬菜制品定价能力好,面制品性价比优势显著;两次提价实现产品升级,提升毛利率 [41][43][47] - 卫龙是辣味休闲食品标杆品牌,通过健康化与年轻化双引擎重塑品牌价值,采取三阶段策略重构市场竞争规则,形成定价权支撑高毛利 [51][53][54] - 线下渠道是收入核心支柱,2019 - 2023年收入占比稳定在90%,截至2023年末与1708家线下经销商合作;构建全域渠道网络壁垒,推进组织架构和渠道模式优化 [55][58][62] 未来增长看点 - 2022 - 2026年我国辣味休闲食品市场规模有望由1804亿元扩容至273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9.6%;辣味零食情绪与功能诉求耦合,场景适配能力强,竞争格局多元化 [65][67][69] - 魔芋赛道成长确定性强,2024年市场规模超120亿元,增速超20%;卫龙魔芋爽销售额占比高,魔芋制品有望驱动公司业绩增长 [73][79][83] - 2024年中国辣条零食行业市场规模615.1亿元,2029E有望达733.8亿元;麻辣口味辣条市场高速扩容,卫龙有望凭借协同优势夺回面制品市场份额 [87][89][96]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预计2025 - 2027年调味面制品收入增速分别为1%、4%、5%,蔬菜制品增速分别为46%、30%、25%,豆制品及其他增速分别为12%、10%、10% [97][98] - 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实现收入分别为78.81、94.94、112.65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6%、20%、1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60、16.70、19.84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7%、23%、19% [4][98] - 给予公司25年25 - 30倍PE,对应市值340 - 408亿元,当前仍有空间 [4][99]
探秘工厂:研发为轮,看卫龙如何搅动千亿市场
国际金融报· 2025-06-25 07:22
辣味休闲零食市场概况 - 2022至2026年我国辣味休闲食品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约9.6%,以1.6倍于食品行业大盘的增速领跑赛道 [1] - Z世代消费需求从"单一辣味刺激"转向"多元风味探索+品质健康升级" [1] - 卫龙凭借辣条、魔芋爽等明星产品的持续迭代,稳坐辣味休闲食品市场份额头把交椅 [1] 卫龙生产技术创新 - 第七代魔芋爽生产线将四大核心工序浓缩于16000平方米双层空间,较第六代产线占地面积缩减一半,实现产能翻倍与效率跃升80% [2] - 溶胀成型环节每台切花机每小时产能从1.3吨跃升至3吨,效能提升超2倍 [2] - -25℃低温急冻形成蜂窝状结构,95℃两次蒸煮锁住脆爽口感并完成二次灭毒 [3] - 7-8mm精密切花工艺与自动化"按摩"调味系统让辣油分子充分渗透至纤维深处 [3] - 智能仓储系统(AGV小车)构建从原料处理到终端配送的全链路智能化闭环 [3] 产品研发与创新 - 新品麻酱魔芋爽以精选芝麻与醇厚花生的复合香气重构"减辣不减味"的消费主张 [4] - 麻辣牛肉风味亲嘴烧采用五香卤料配方和四重地域香材的黄金配比 [4] - 麻辣小龙虾味大面筋通过"尖椒香辣+花椒麻香+甘草提鲜"的复合调味体系,精准复刻夜市麻辣小龙虾的鲜辣平衡 [5][6] - 采用魔芋、海带等低卡高纤原料满足用户控卡需求 [6] - "上海-漯河双研发中心"联合院士团队开展辣条健康化研究,将传统工艺转化为可标准化的技术参数 [6] 市场表现与行业地位 - 卫龙连续三年魔芋休闲食品全国销量第一 [1] - 卫龙辣条市占率持续领跑,在辣条市场建立起坚固的护城河 [6] - 公司展现了强劲的产品创新动能,被专家认为在产品功能化方面依然蕴藏着巨大发展空间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