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融合

搜索文档
端午消费热潮涌动:非遗IP引领千亿级市场新变革
环球网· 2025-05-30 12:24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消费综合报道】随着端午节这一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传统节日来临,一场以文化为核、消 费为翼的商业盛宴正悄然上演。 在传统食品领域,粽子作为端午节的绝对刚需品类,正经历着从节令刚需到全年化消费场景的华丽转 身。中国数据研究中心调研显示,国内粽子消费人群持续上升,目前已达85%比例。随着消费时间、空 间的广谱化,以及礼品经济、文旅经济的带动,粽子市场总量增幅显著,2024年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达 到103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110亿元规模。 沉浸式体验正重构文旅生态。西安永兴坊非遗剧场、扬州"糕舫录"主题绿豆糕等融合非遗体验的文旅项 目,客单价提升35%,复购率是传统景区的2.3倍。数字化技术也在赋能文化传承,五芳斋、古北水镇 等品牌通过AR技术、智慧导览系统等,使95后客群占比大幅提升。 产业链的生态化延伸同样显著。艾草作为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元素,搭配上黄金球、菖蒲叶等花材身价暴 涨,新式艾草花束冲上热搜,吸引了不少年轻人买单。美团数据显示,艾草挂件销量同比增长119%, 而产业链上游的湖南、湖北等地已形成876家粽叶专业种植合作社,保障原料供应稳定性。 天眼查研究院认为,端午消费热潮的 ...
保护集美大社社区多样性,管理须回应陈嘉庚倡导的公共性
第一财经· 2025-05-29 20:16
刘昭吟认为,只要大社保有多样性,就不太担心网红化。因为一个机构的想象、一次性的投资,再怎么努力也不 如多数的个体在不同时间上所创造的多样性。 在《作为方法的空间:嘉庚故里模式语言》一书中,学者刘昭吟与建筑师张云斌从厦门集美嘉庚故里的历史与现 实中,总结出了30条模式词条,包纳了风土人情、人文历史,也提炼了陈嘉庚百年前一手创建新型社区时,所期 待建设的公共生活图景。他们提出了一些美化空间、让生活方式变得更自然的建议,也分享了自己在集美大社生 活的第一手见闻。 大社早已习惯来客 第一财经:住在集美大社的生活状态怎么样?会不会担忧那里网红化? 刘昭吟:陈嘉庚在上世纪50年代就想象集美的产业是教育和旅游,所以他修建龙舟池、游泳池、植物园、集美公 园、鳌园、校园花园等公共设施,供居民使用,也是希望集美成为好的文化风景区。改革开放以后,别的地方在 把农地转成工业用地发展工业,集美的地早都拿来支持陈嘉庚建校了,没有地发展工业了,自然而然地往旅游发 展。大社卖沙茶面的河北人告诉我,上世纪90年代他们在龙舟池摆摊卖旅游小商品,游客出门一定会消费,分分 钟成"万元户"。所以大社发展旅游并不是最近的事,它发生得很早,随着时代改变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