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教育
搜索文档
校馆弦歌丨千年文物汇聚浙大艺博馆 青春力量接续文化传承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04 20:57
博物馆定位与使命 - 博物馆定位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承载“以物见史”的使命,藏品跨越从史前文明到近现代艺术的千年历史 [1] - 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秉持“一个展览即一门课”的理念,致力于打造没有围墙的大学 [5] 馆藏与展览体系 - 已形成15个门类、覆盖石器时代至近代文物及现代艺术品的教学收藏体系 [8] - 常设展《造物之美》打破传统历史叙事,以材料、形制、颜色为线索展示工艺技术和审美变迁 [5] -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常设展收录了从先秦到清末的中国绘画藏品12400多件,涵盖绝大部分传世国宝级绘画珍品 [12] 教育模式创新 - 联合多个院系开发实物教学课程,将课堂搬进展厅,例如艺术与考古学院研究生在库房进行青铜器的实物教学课 [7] - 面向本科生开设通识课《历代绘画中的中华文明》,学生在展厅边看边听现场授课,建立直观认知 [14] 科技赋能与跨学科融合 - 利用AI技术进行古画色彩修复,将传统修复流程从1年缩短至3个月 [14] - 计算机科学等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组建AI古画修复团队,通过技术融合为传统艺术注入新活力 [14][16][18] 社会影响与行业趋势 - 博物馆活动吸引了大量年轻参观者,激发了青少年对历史与文化的敬畏与共鸣 [1][3][5] - 文博行业热度提升,吸引越来越多新生力量希望进入该行业,致力于破译文物背后的故事并进行传播 [18]
新华全媒+|成长再出发 全国中小学生迎来新学期
新华社· 2025-09-02 20:44
蝉鸣渐歇,秋意初浓。九月伊始,全国多地中小学迎来开学季。孩子们迎着晨光,踏上新学期的旅程,重归校园。 在重庆两江新区星湖学校迎新生仪式上,教师为学生点朱砂。(受访者供图) 9月1日,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新建路小学校,一年级新生背着书包,带着好奇跨入校门。"校园探秘""亲子互动""智慧寻宝"……在老师带领 下,学生们以做游戏的方式开启了崭新的校园生活。 "这是我们为一年级新生特别设计的入学适应课程,希望通过轻松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迅速熟悉校园,融入学习生活。"学校执行校长陈晓艳 说。 在重庆两江新区星湖学校,一年级学生收到了仪式感满满的礼物——"伙伴卡"。这些绘有传统纹样的方形卡片上,印着"宜""谦""承""允"等寓 意美好的汉字。学生依次抽取卡片,并与拿到相同字的伙伴留下小学生涯的第一张合影。 新学期的顺利开启,离不开家校社的协同努力。 四川成都市天涯石小学逸景分校校长焦剑表示,开学前,学校组织了教师培训等活动,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与应急处置能力。"各班班主 任还以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充分沟通交流,共同帮助孩子调整状态,迎接新学期。" 为应对开学交通压力,重庆市公安交管部门提前分析中心城区校园周边的交通状况 ...
以生成式人工智能重塑传统文化教育范式
新华日报· 2025-04-27 10:29
生成式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 生成式AI通过沉浸式情境设计、个性化学习辅助和跨领域知识融合,推动教学模式从标准化输出转向共生式创新,重塑传统文化教育范式 [1] - 生成式AI结合VR/AR技术将抽象文化符号转化为可交互的沉浸式体验场景,例如敦煌壁画教学通过三维模型让学生"步入"莫高窟,突破传统课堂时空限制 [2] - 大语言模型与学习分析技术协同实现课程资源智能适配,例如根据学生认知盲区推送针对性材料,或在诗词鉴赏中动态调整推荐篇目 [3] 课程设计创新 - 生成式AI通过数字化活化技术将静态文化转化为现代教育载体,例如对《史记》进行三重转化:高精度数字化、交互式注解生成、知识图谱构建 [4] - AI推动教学从单向传授转向人机协同,例如学生通过AI辩论平台自主设计讨论题,AI即时提供经典原文并评判论点逻辑 [5] - 教师角色转变为学习体验设计师,例如借助AI工具整合《坛经》文本与教学视频,实时跟踪学生理解瓶颈并调整授课方法 [6] 跨学科教育生态 - 生成式AI打破学科壁垒构建"文化-科技-艺术"三元互动生态,例如学生使用AI工具生成仿古诗词后需解构算法模型并反思机器与人类创作差异 [7] - AI算法存在文化解读趋同化风险,例如对道家思想的解析可能忽视辩证张力,需建立人类专家与AI协同标注机制 [9] 技术赋能与挑战 - AI深度应用依赖学习行为数据分析,数据隐私保护成为首要议题,需采用本地设备训练和加密参数更新技术 [8] - 生成式AI可能引发学术诚信问题,例如作业缺乏原创性思考或存在隐性错误,需构建技术检测、人工复核和学术溯源三位一体监管体系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