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逻辑

搜索文档
看阳光电源和寒武纪,聊聊估值逻辑
雪球· 2025-05-26 15:42
阳光电源与寒武纪的市值与业绩背离现象 - 阳光电源在2020年5月至2021年7月股价从6元涨至120元,涨幅超20倍,市值突破2000亿,但2021年归母净利润负增长28% [2] - 寒武纪2023年受ChatGPT概念推动股价最高达800元,涨幅16倍,市值超3000亿,但此前营收停滞且持续亏损 [2] - 两家公司市值领先业绩至少2年,阳光电源2022-2025Q1连续高增长,寒武纪2025Q1才现拐点 [2][3] 全球市场的类似案例 - 亚马逊曾十年不盈利但市值达万亿美金,Tesla未现高增长预期但投行给予1.5万亿市值预测 [4] - 比亚迪和宁德时代2021年上涨10倍后调整,后因产业稳步增长恢复上涨,体现估值与财报同频共振 [9] 估值与财报的辩证关系 - PE反映未来价值折现(向前看),财报反映过去经营(向后看),两者方向相反 [5][6][7] - 产业阶段决定关联度:稳定期财报与估值强相关,成长期估值领先财报2年以上 [8][10] - 阳光电源2021H2股价回落反映光储产业从高速转向稳步发展,中际旭创2024H2估值回落亦体现市场提前判断 [8] 产业不同阶段的估值逻辑 - 0-1阶段:先发优势与梦想叙事主导估值,与盈利无关(如寒武纪、惠城环保) [11] - 1-10阶段:增长天花板为估值关键要素 [12] - 10阶段:估值逻辑切换导致持股体验差(如阳光电源2021年拐点) [13] - 10-100阶段:龙头享有溢价(如苹果、Meta) [14] 投资框架建议 - 需结合产业发展水平与公司竞争力:早期产业+领先企业即使短期杀估值,长期仍具空间 [14]
类比苹果、特斯拉和比亚迪,大摩阐述:小米5年内翻倍的估值逻辑
华尔街见闻· 2025-05-09 21:34
市值与股价预测 - 摩根士丹利预计小米市值在2030年前达到2.5万亿元人民币,股价突破100港元,未来五年上涨空间接近100% [1] - 基准情景下,未来6-12个月小米市值可达1.2-1.6万亿元人民币,对应股价50-67港元 [18] - 乐观情景下,目标价可能达到75-85港元,对应市值1.7-2万亿元人民币 [18] 电动汽车业务增长 - 预计小米电动汽车业务收入从2024年330亿元增长至2027年2330亿元,2030年达4620亿元 [2] - 电动汽车业务利润预计2027年达200亿元,2030年达460亿元,2024年亏损62亿元 [2] - 交付量预计从2024年13.7万辆增长至2025年37万辆,2026年75万辆,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0% [15] - 2025年和2026年平均售价预测分别上调至25万元和25.5万元,毛利率预测上调至20.7%和22.2% [3] 传统业务增长 - 传统业务(智能手机+AIoT+互联网服务)收入预计从2024年3330亿元增长至2027年4510亿元,2030年达6000亿元 [2] - 传统业务利润预计从2024年334亿元提升至2027年410亿元,2030年达700亿元 [2] - SU7 Ultra推出标志着小米电动汽车业务里程碑,未来十年品牌价值将加速提升 [2] 估值参考框架 - 通过类比特斯拉和比亚迪,预计小米电动汽车业务市销率在2026年达2-3倍 [15] - 比亚迪电动车销量增长带动市销率从2020年1倍升至2021年3-4倍,市盈率从20-30倍涨至70倍以上 [9] - 特斯拉市销率从2017-19年2-4倍升至2020-22年10-18倍,后回落至4-8倍 [12] - 小米传统业务参考苹果,预计2025年市盈率达20-25倍 [15] 综合财务预测 - 预计2030年小米总收入突破1万亿元,净利润超过1000亿元 [3] - 电动汽车业务估值溢价合理,非电动车业务估值相比科技硬件公司略有折价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