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低碳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数字之外见证服贸的中国力量
北京商报· 2025-09-15 01:04
服贸会成果与规模 - 本届服贸会达成建筑、信息技术、金融等领域超900项成果[1] - 会期包含9个专题展、13场主题论坛、81场专题论坛、75场洽谈推介活动[1] - 近2000家企业线下参展、近5600家企业线上参展[1] - 吸引60多个国家、20多个国际组织、近800位中外嘉宾、480余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参与[1] 服贸会定位与角色演变 - 服贸会从行业展会转变为"未来服务生态场",反映中国服务贸易从"跟随"走向"引领"的升维[1] - 展会成为数智化、绿色化、多元化、国际化交织的"城市秀场"[1] - 中国新锐企业从"引进来"转为"出海",输出人工智能+模式、能源解决方案、5G应用等中国服务品牌[2] - 讨论话题从广义"开放""创新"聚焦至"数字""绿色"等具体驱动力量,如数字贸易规则、智能医疗搭建[2] 服务贸易发展趋势 -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破茧融合,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实现跨国合作[1] - 金融科技、医疗健康、绿色低碳已融入各个专题展[1] - 服贸会致力于构建可持续、可共享、面向未来的全球服务网络,不再局限于追求展商数量和成交金额[2] 中国服务贸易宏观表现 - 中国服务贸易额实现历史性跨越,从2012年的4829亿美元增至2024年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3] - 服务贸易成为全球贸易增长的重要引擎,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注入中国力量[3] - 服务贸易是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的重要引擎,服贸会是观察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视窗[4]
碳市场发展壮大,碳服务如何才能跟上?
中国环境报· 2025-05-07 07:21
碳市场发展现状 - 全国统一碳市场形成"双轮驱动"格局,包括强制碳市场和自愿碳市场,交易规模持续扩大[1] - 强制碳市场涌现计量检定校准、检验检测、排放报告编制、技术审核等专业服务[1] - 自愿碳市场出现项目设计文件编制、碳汇计量监测、减排量核算报告编制、项目审定等服务模式[1] - 新增问题诊断、交易咨询、履约咨询、碳资产咨询、碳会计、碳金融、能碳数字化等服务需求[1] 行业发展问题 - 强制碳市场需求不足:覆盖行业有限、配额分配宽松、未引入有偿分配,企业配额管理意愿低[2] - 自愿碳市场需求受限:项目方法学有限、开发项目少、消纳途径有限、跨境机制不明确[2] - 专业服务发展不均衡:检定校准、核算核查初具规模,碳资产管理等服务不成熟[2] - 行业准入门槛低:除个别环节外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缺乏专项扶持政策[2] 发展建议 - 健全产业政策:加强顶层设计,扩大市场规模,制定指导性政策文件[3] - 培育机构矩阵:推动差异化发展路径,支持节能环保等领域机构转型[4] - 丰富服务场景:提升多口径核算、数据审核等传统服务,培育能碳数智化等新业态[4] - 构建监管机制:落实机构准入机制,制定服务评价标准,强化跨部门监管联动[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