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检测服务

搜索文档
江苏品正检测认证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08-01 00:28
企业名称江苏品正检测认证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仲伟伟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国标行业科学研究和技术 服务业>专业技术服务业>工业与专业设计及其他专业技术服务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青口镇黄海 路303号13F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营业期限2025-7-31至无固定期限登记机关连云港市赣榆区数据局 经营范围含许可项目:检验检测服务;认证服务;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兴奋剂检测;食用菌菌种质量 检验;室内环境检测;农作物种子质量检验(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 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计量技术服务;标准化服务;认证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 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信息咨询服务(不含许可类信息咨询服务);租赁服务(不 含许可类租赁服务);农业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环境保护监测;生态资源监测;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 服务;业务培训(不含教育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需取得许可的培训);林草种子质量检验;环境应急 检测仪器仪表销售;大气污染监测及检测仪器仪表销售;生态环境监测及检测仪器仪表销售;终端计量 设备销售;电子测量仪器销售(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天 ...
本周,3只新股将申购
证券时报· 2025-07-28 07:39
本周新股申购概况 - 本周A股市场共有3只新股申购,分别为沪市主板的天富龙、北交所的酉立智能和创业板的广东建科 [1] - 天富龙是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细分行业龙头,酉立智能深耕光伏支架领域,广东建科是大型建设科技服务提供商 [1] 天富龙 公司业务 - 公司以差别化涤纶短纤维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主营业务,产品覆盖商务、出行、家居、健康护理、衣着等场景 [2] - 聚酯新材料主要为膜级聚酯切片,可作为太阳能光伏板保护膜材料,具有高强度、高透光率、耐晒等特性 [2] - 公司年产能为61.24万吨,是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细分行业领先企业 [2] - 2021-2023年,公司汽车内饰用有色涤纶短纤维和低熔点短纤维销量在国内市场排名蝉联第一 [2] 客户与财务数据 - 主要客户包括中联地毯、拓普集团、坤泰股份等汽车内饰领域企业,怡欣家居、佰家丽等家用纺织领域企业,以及亿茂环境、利韬滤材等过滤材料领域企业 [3] - 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5.76亿元、33.36亿元、38.4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8亿元、4.31亿元、4.54亿元 [3] 募资用途 - 募集资金将投资于年产17万吨低熔点聚酯纤维、1万吨高弹力低熔点纤维项目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3] 酉立智能 公司业务 - 公司专注于光伏支架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营产品包括扭矩管、轴承组件、安装结构件等 [4] - 产品经组装后可形成光伏跟踪支架及固定支架,与NEXTracker、天合光能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4] 财务数据 - 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4.33亿元、6.58亿元、7.2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42亿元、0.78亿元、0.9亿元 [4] 募资用途 - 募集资金将用于光伏支架核心零部件生产基地建设、研发中心建设、智能化改造及补充流动资金 [5] 广东建科 公司业务 - 公司是广东省大型建设科技服务提供商,核心业务为检验检测服务,涉及地基基础、建筑结构、道路桥梁等多个领域 [6] - 拥有国家绿色建筑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国家装配式建筑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等十多个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平台 [6] - 承接了港珠澳大桥、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深圳平安金融大厦等重点项目的检验检测工作 [6] 财务数据 - 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0.72亿元、11.54亿元、11.9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3亿元、0.99亿元、1.07亿元 [7] 募资用途 - 募集资金将用于创新技术研究院总部建设和检测及营销服务网络建设 [7]
本周,3只新股将申购
证券时报· 2025-07-28 07:31
本周新股概况 - 本周A股市场共有3只新股申购,分别为沪市主板的天富龙、北交所的酉立智能和创业板的广东建科 [1] - 天富龙是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细分行业龙头 [1] - 酉立智能深耕光伏支架领域 [1] - 广东建科是大型建设科技服务提供商,核心业务为检验检测服务 [1] 天富龙 - 发行价为23.6元/股,单一账户申购上限为10500股,顶格申购需持沪市市值10.5万元 [2] - 主营业务为差别化涤纶短纤维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覆盖商务、出行、家居、健康护理、衣着等场景 [2] - 年产能为61.24万吨,在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细分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2] - 2021-2023年汽车内饰用有色涤纶短纤维和低熔点短纤维销量国内市场排名第一 [2]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5.76亿元、33.36亿元、38.41亿元 [3] -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8亿元、4.31亿元、4.54亿元 [3] - 募集资金将用于年产17万吨低熔点聚酯纤维、1万吨高弹力低熔点纤维项目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4] 酉立智能 - 发行价为23.99元/股,单一账户申购上限为53.21万股 [5] - 主营业务为光伏支架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包括扭矩管、轴承组件、安装结构件等 [5] - 产品远销巴西、智利、澳大利亚、加拿大、欧洲、中东等国家和地区 [5]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33亿元、6.58亿元、7.29亿元 [5] -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42亿元、0.78亿元、0.9亿元 [5] - 募集资金将用于光伏支架核心零部件生产基地建设、研发中心建设、智能化改造及扩建和补充流动资金 [6] 广东建科 - 单一账户申购上限为14500股,顶格申购需持深市市值14.5万元 [7] - 核心业务为检验检测服务,涉及地基基础、建筑结构、道路桥梁等多个领域 [8] - 拥有国家绿色建筑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国家装配式建筑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等多个国家级平台 [8]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0.72亿元、11.54亿元、11.97亿元 [9] -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3亿元、0.99亿元、1.07亿元 [9] - 募集资金将用于创新技术研究院总部建设和检测及营销服务网络建设 [10]
联检科技: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联检(江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部分募投项目终止的核查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7-25 00:33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45,000,000股,每股发行价42.05元,募集资金总额18.9225亿元,扣除承销保荐费及其他发行费用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17.5163亿元 [1] - 募集资金已于2022年8月25日划至公司指定账户,并由容诚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 [1] - 公司设立募集资金专项账户,与保荐机构、开户银行签署三方监管协议,实行专户存储 [2] 募投项目调整情况 - 原募投项目计划投资总额9.6932亿元,实际募集资金净额超出部分7.8231亿元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累计使用募集资金(含超募资金)9.1212亿元,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9.0250亿元,活期存款余额0.2859亿元 [4] 区域实验室建设项目终止 - 拟终止项目总投资1.3366亿元,原计划在五省建设检验检测实验室,截至2025年6月30日仅投入320.51万元,投资进度2.40% [4] - 终止原因包括:房地产行业下行导致建筑工程检测需求萎缩(2023年房屋新开工面积下降23.0%,竣工面积下降27.7%),环保检测领域地方财政订单不及预期且行业毛利率下滑 [5][6] - 新颁布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延长检测机构资质获取周期,增加项目实施难度 [6] 项目终止后续安排 - 剩余募集资金将继续存放专户,公司将围绕检验检测主业寻找新投资项目 [7] - 终止事项已通过董事会、监事会审议,尚需提交股东会,保荐机构无异议 [8][9] 行业环境变化 - 建筑工程检测业务受房地产调整冲击显著,2023年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同比下降12.7% [5] - 环保检测领域面临财政预算收缩、市场竞争加剧双重压力,服务定价普遍承压 [6]
“钱”途光明,人社部为检测人“正名”了!
仪器信息网· 2025-07-22 16:23
新职业认定意义 - 检验检测管理工程技术人员被列入第七批新职业,标志着中国在质量强国战略和智能制造产业升级中的重要进展 [2] - 该职业设立反映了社会对高质量检测服务的需求增长以及对技术与管理复合型人才的重视 [2] 行业市场前景 - 中国检验检测行业市场规模预计未来5年突破5000亿元,行业规模将持续扩张 [3] -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产业集群区域对高端检测人才需求迫切,尤其在电子电器检测、生物医药检测等领域 [3] - 检验检测作为质量基础设施核心环节,伴随制造业升级和国际贸易深化,行业需求将持续增长 [3] 就业与薪资趋势 - 复合型人才可进入第三方检测机构(如SGS、华测检测)、企业质检部门、政府监管部门(如市场监管局、海关)等,覆盖制造业、环保、医疗、食品、新能源等多个领域 [3] - 高素质人才缺口显著,从业者整体收入水平提升,具备国际标准认证能力的人才薪资更高 [5][6] 政策与职业发展 - 人社部将制定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建立系统化培训和认证体系,提升从业人员专业性 [7] - 职业发展路径清晰,从初级技术岗(质检员、化验员)到中级管理岗(质量主管、实验室主任),再到高级战略决策岗(质量总监、技术专家) [9] - 人才可向智能制造、绿色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延伸,参与技术研发或管理创新 [9] 教育资源与社会价值 - 高校和职业院校将加强开设"智能检测""质量管理"等课程,地方政府推出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计划,提供专项资金支持 [11] - 从业者工作直接关系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如食品安全、医疗器械检测),职业成就感和社会价值显著提升 [13]
德国莱茵TÜV创新中心在上海启幕 下设六大专业实验室
环球网资讯· 2025-07-21 23:07
公司动态 - 德国莱茵TÜV大中华区在上海揭幕聚焦前沿技术的实验室集群InnoHub(创新中心),下设智能座舱实验室、声觉交互研究实验室、宠物友好研究室等六大专业实验室 [1] - 创新中心致力于为智能座舱、人机交互、显示科技、声觉生态、宠物友好等领域注入创新动能,推动前沿技术落地 [1] - 声觉交互研究实验室通过声音探索产品和用户的交互,研究产品的降噪能力、声品质、听觉辅助等重要特性,并配备仿生机器人"小茵"实现真实情境的人机对话 [1] - 公司计划将创新中心拓展至智能家电、多模态可靠性、智慧算力基座、消费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领域,深化与产业伙伴、高校、医疗机构的协同创新 [2] - 公司将继续扎根上海、加大投入,依托区域产业综合优势,深化本地化运营,服务企业跨境出海,希望与中国本土出口商、生产商在检测服务上开展更多合作 [2] 行业发展 - 随着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提升以及汽车、新能源、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革新,中国检验检测服务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2] - 截至2023年底,上海检验检测行业规模以上机构近500家,户均收入7471.2万元人民币 [2] - 上海市检验检测认证有限公司揭牌成立,将有助于上海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支持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化发展,打造国际贸易枢纽 [2]
国检集团: 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跟踪评级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6-20 19:29
评级结果 - 维持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体长期信用等级为AA+ [1] - 维持"国检转债"信用等级为AA+ [1] - 评级展望为稳定 [1] 公司概况 - 公司为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单位,是全国领先的大型综合性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机构 [4] - 服务领域涵盖建筑材料与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医学检测、食品检测、环境监测与检测、计量校准等 [10] - 截至2024年底,公司合并资产总额56.36亿元,所有者权益27.71亿元 [10] 业务表现 - 2024年检验检测服务收入18.67亿元,占比71.48%,毛利率44.71% [24] - 认证服务收入1.08亿元,占比4.12%,毛利率44.64% [24] - 检测仪器与智能制造收入3.88亿元,占比14.86%,毛利率33.08% [24] - 2024年公司出具检测报告数量112余万份 [19] 财务指标 - 2024年营业总收入26.17亿元,利润总额3.21亿元 [10] - 截至2024年底,资产负债率50.83%,全部债务资本化比率40.84% [36]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69亿元 [39] - 应收账款13.37亿元,较上年底增长10.75% [32] 研发能力 - 2024年研发投入占比维持在8%以上水平 [6] - 截至2024年底,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4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90项 [19] - 2024年发布国家标准50项,授权国际专利1项,发明专利53项 [6] 股东支持 - 中建材集团下属财务公司为公司提供授信金额合计8.00亿元 [6] - 2022-2024年获得政府补助分别为0.66亿元、0.55亿元和0.51亿元 [43] 行业情况 - 2023年中国检验检测机构共有53834家,同比增长约2% [16] - 全行业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约4700亿元,同比增长超9% [16] - 行业集约化趋势显著,2023年底有685家机构营收上亿元 [16]
检验检测行业“十五五”市场战略研究及投资建议可行性评估预测报告(2025版)
搜狐财经· 2025-05-28 10:12
检验检测行业发展现状 - 检验检测行业起源于15世纪欧洲商业活动,最初由独立公证机构对商品重量、质量和数量进行检验以减少欺诈行为 [4] - 19世纪工业革命推动行业扩展至安全、卫生、环保等领域,形成成熟市场 [4] - 中国检验检测行业1989年起步,2002年国有机构向第三方让利并允许外资进入,2014年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5] - 检验检测与计量、标准化、认证认可构成国家质量基础设施,2006年被UNIDO和ISO列为质量基础三大支柱之一 [5] 行业规模与增长 - 2023年中国检验检测行业营业收入4,670.09亿元,同比增长9.22%,较2022年增长394.25亿元 [6] - 2014-2023年市场规模累计增长3,039.2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2.40% [6] - 截至2023年底机构数量53,834家,同比增长2.02%,从业人员156.19万人,同比增长1.31% [9] - 2023年出具检测报告6.03亿份,同比下降7.23%,日均165.23万份 [9] - 行业仪器设备1,027.23万台套(+7.28%),资产原值5,278.94亿元(+11.26%) [12] 产业结构优化 - 企业制机构占比从2014年56.10%提升至2023年77.34%,事业单位占比从40.58%降至18.96% [14] - 2023年民营机构34,171家(+5.03%),占全行业63.47%,营收1,867.06亿元(+6.13%),占比39.98% [14] 业务领域发展 - 新兴领域(电子电器/机械材料/医学/能源/软件等)2023年营收944.75亿元,同比增长13.76%,增速高于行业均值4.54% [15] - 传统领域(建筑/环境/食品/机动车/农业等)营收1,789.51亿元(+9.09%),占比从2016年47.09%降至2023年38.32% [15] 国际比较 - 全球检验检测市场分析覆盖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地区,包含市场规模、增长率及销售收入预测 [17][21] 行业运行分析 - 2019-2024年行业监测数据包括总销售收入、利润总额、经济规模(销售/利润/资产)、盈利能力(毛利率/利润率)、营运能力(周转率)及偿债能力指标 [19][20][21] 区域市场 - 2019-2024年华东、华南、华中、华北、西北、西南、东北七大区域产业运行情况分析 [24] 竞争格局 - 行业集中度分析包含市场集中度、企业集中度、区域集中度 [25][26] - 竞争策略分析覆盖2019-2024年竞争格局及2025-2031年展望 [26][27] 投资前景 - "十五五"期间行业投资机会分析包含投资项目、投资模式及技术开发方向预测 [28][29] - 投资特性涉及进入壁垒、盈利因素及模式,影响因素评估 [29][30]
以科创之力守护自然资源——浙江省地矿科技有限公司科创成果巡礼与展望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5-28 09:56
公司概况 - 浙江省地矿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地科)是浙江省自然资源集团有限公司的一级子公司,总部位于杭州,拥有7家二级公司和13个生产经营部门[11] - 公司业务涵盖检验检测、地质灾害防治、矿产资源勘查、测绘地理信息、土地整治、林业调查、海洋技术、城市地质、宝玉石鉴定等综合性技术服务[11] - 公司已获批70多项国家及省级重大科研项目,发表论文近160篇,获得5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及自然资源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优秀找矿成果奖"等荣誉[11] 科技创新成果 - 2024年公司科创投入1354万元,研发经费增幅27.17%,新增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软件著作权8项[16] - 发表论文38篇(SCI收录7篇,核心期刊5篇),参与编写团体标准1项,获国家二级标准物质12项[16] - 拥有13个科创平台包括自然资源部杭州矿产资源检测中心、国家高新企业等,2024年温州工程勘察院入选浙江省"科改企业"[14] 产学研合作 - 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共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基地和GIC执业培训基地,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共建产学研基地[15] - 与温州大学共建科教实践基地,与安徽理工大学合作液氧致裂机制研究,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签订仪器研发协议[15] - 参与10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浙江省"尖兵""领雁"项目各1项[15] 社会责任履行 - 地质灾害防治领域全年应急响应766次,排查点位4908处,处置灾险情161起,救援突击队获省级示范性青年突击队称号[19] - 土壤检测全年完成10万件样品,质控合格率98%,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数据通过率100%全省第一[18] - 公益服务包括免费珠宝鉴定4000余件、地质科普馆接待5000人次、防灾减灾宣讲覆盖5000余人次[22] 重点业务进展 - 矿产资源勘查提交青田叶蜡石矿资源量250万吨(大型矿床)、泰顺萤石矿达中型规模、富阳建筑用凝灰岩矿预估大型规模[21] - 土地整治完成12万亩良田改造和1.2万亩耕地恢复,开展富硒/锌土地调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20] - 海洋工程建成温州海岸防护监测系统覆盖454公里堤塘7000个点位,实现海浪数据动态研判[21] 发展战略规划 - 2025年定位为打造"最具创新力的地质技术综合服务商",聚焦自然资源味和国有企业味特色[24] - 重点培育检测行业"专精特新"能力,突破土地整治、海洋地质、林业调查等新产业领域[24] - 深化科技与产业融合,巩固工程勘察、地灾防治、矿产地质等传统产业优势[25]
重庆在检验检测领域取得5方面新成效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5-26 12:49
检验检测全产业链规模 - 2024年重庆市检验检测全链从业机构和企业共3336家 收入597 63亿元 初步构建与重庆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相适配的检验检测服务供给体系 [1] 检验检测新兴领域发展 - 电子信息 先进材料 智能装备检验检测收入增速超15% 新兴领域检验检测逐渐成为行业增长主引擎 智能制造 先进材料等领域部分检验检测能力领先全国 [1] 检验检测机构头部效应 - 2024年收入超1亿元的龙头检验检测机构19家 同比增加4家 中国汽研 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等龙头机构营收占全市CMA机构营收比重超过50% 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庆检测品牌快速成长 [1] 两区集聚示范效应 - 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集聚机构78家 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集聚机构50家 2024年CMA机构营收占全市比重约58% 两区检验检测集聚度进一步提升 赋能产业发展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2] 检测认证国际化水平 - 重庆市2024年获得CNAS认可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数量达264家 新增54家 现有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TüV莱茵技术监督服务(广东)有限公司等国际权威认证机构在渝设立分支机构 更好助力重庆造产品走出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