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体感温度
icon
搜索文档
新知|这个夏天热辣滚烫,幕后推手是“热穹顶”这家伙!
齐鲁晚报· 2025-07-19 17:49
全球高温现象与"热穹顶"效应 - 2025年6月以来北半球多国出现极端高温,西班牙、葡萄牙气温超43℃,西亚、北非持续40℃以上高温[6][10] - 中国6月25日全国平均气温达21 1℃,较常年偏高0 9℃,华北局部7月气温或超42℃且持续30天以上[6] - 世界气象组织确认高温与"热穹顶"效应直接相关,该现象由高空热高压停滞形成Ω形环流,阻隔冷空气进入[11][13] "热穹顶"形成机制与影响 - 三大成因:高压系统致空气下沉、晴空少云增强太阳辐射、高温干旱形成正反馈循环[13] - 类比"高压锅"效应,热空气持续积聚无法扩散,导致极端高温持续[4][6] - 全球变暖加剧其频率与强度,欧洲热浪频率每十年增6天,持续时间每十年增2天[26][29] 湿球温度与人体极限 - 湿球温度35℃为人类生存红线,此时汗液蒸发散热失效,6小时暴露可致器官衰竭[14][16] - 悉尼大学研究显示湿球温度31℃即引发核心体温失控,湿度>60%时35-38℃干球温度即具高致死风险[16] - 2021年加拿大立顿镇湿球温度达35℃致数百人死亡,气温每升1℃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2 1%[19] 气象测量与体感温度差异 - 气象温度测量需距地1 5米百叶箱内,体感温度受风速、湿度、日照综合影响[19][23] - 湿度80%+且低风速时,30℃气温体感等同闷热中暑环境,与40%湿度同温差值可达6℃[25] 气候变化连锁反应 - 全球平均气温每十年升0 27℃,高温干旱正反馈循环加剧气候不稳定性[29] - 北极涛动变化致热穹顶停留更久,夏季极地急流减弱至3米/秒易引发洪灾[29] - 3500+动物物种受威胁,2021年热穹顶事件致数十亿潮间带生物死亡[32] 低温应用科学 - 4℃为水最大密度温度,形成湖底"生命温室"庇护水生生物越冬[34] - 实验室4℃环境可抑制细胞代谢,血液储存4℃能有效控制细菌繁殖[36][37] - 食品冷藏4℃平衡保鲜与防冻伤,低温暴露训练可激活抑癌信号[38][40]
这么热不报40℃?权威回应来了
新华网财经· 2025-07-15 20:01
高温天气现象 - 入夏以来我国多地出现持续高温天气 南方持续高温 华北遭遇长时间湿热天气 [1] - 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一周河北中南部 黄淮 江汉 江淮 江南北部 陕西关中 四川盆地等地将持续35摄氏度以上高温 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9至42摄氏度 [1] 体感温度与实测温度差异原因 - 气象观测环境与个人室外环境不同 导致体感温度与预报温度存在差异 [3] - 气象部门发布的温度是百叶箱中1.5米高度测量的温度 周围环境开阔无遮挡 [3] - 城市中水泥路 柏油路1.5米高度的温度可能比百叶箱测量温度高4至5摄氏度 [3] - 体感温度受多种因素影响 包括气压 风力 湿度等 [3] - 气温33摄氏度左右且相对湿度80%时 人体会感到非常闷热 [3] 今年高温天气特点 - 副热带高压北跳较早 呈现西伸趋势 范围较大 [4] - 副热带高压边缘偏南气流带来充分水汽输送 导致北京等地较早出现湿热"桑拿天" [4] 高温应对措施 - 中东部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 影响范围广 南方湿热特征明显 [5] - 建议减少户外活动 高温作业人员应采取防护措施 [5] - 国家发布首个高温健康风险预警 分5个等级指导公众采取防护措施 [5]
气象部门刻意不报40℃?官方解答!强对流马上来,山东这些地方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冰雹
齐鲁晚报· 2025-07-15 16:09
朱定真表示,未来气象部门的预报会越来越向人们的需求倾斜,比如可能会预报体感温度,而不再是简 单告诉大家气温为多少度,播报的信息中还要包含气温38℃和39℃有什么差异、哪些领域会受到影响 等。 "气象工作者不会有意将气温报高或报低,我们也会对预报员的预测进行评分,预报38℃但实际气温达 到40℃以上,预报员是不得分的。所以作为预报员,一定会努力报得越来越准。"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 与科普中心特聘专家朱定真说。 事实上,气象部门发布的温度是百叶箱中温度计所测量的温度。百叶箱须设在草坪上,离地面1.5米, 周围较开阔,无高大建筑、树木等阻挡风或遮挡阳光。这是世界气象组织的规范标准,全球用同样的标 准化尺度去测量气温,才能进行对比。 在同一座城市内,百叶箱和水泥路、柏油路上的温度不一样。在阳光强烈的情况下,水泥路、柏油路 1.5米高度上的温度,比百叶箱里测得的温度可能会高4℃至5℃。这也就有高温天气下,有人测出路面 温度高达50℃,但预报数值偏低的"温差"了。 那为什么预报的气温和大家的感觉也差不少呢? "因为气象的观测环境和个人在室外的环境是不一样的。气温是近地层大气环境的温度,而大家感受到 的是体感温度,其受到气压 ...
高温天气下,为何人们会感觉比预报温度要热?
人民日报· 2025-07-15 06:03
高温天气现状 - 入夏以来我国南方持续高温 华北地区遭遇长时间湿热天气 [1] - 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一周河北中南部 黄淮 江汉 江淮 江南北部 陕西关中 四川盆地等地将持续35摄氏度以上高温 部分地区最高达39至42摄氏度 [1] - 7月14日18时中央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1] 温度测量与体感差异 - 气象观测温度采用百叶箱测量 设在草坪上离地面1.5米 周围无遮挡 [2] - 水泥路柏油路1.5米高度温度可能比百叶箱高4至5摄氏度 [2] - 体感温度受气压 风力 湿度等因素影响 当气温33摄氏度且相对湿度80%时会感到非常闷热 [2] 气象成因与应对措施 - 今年副热带高压北跳早 西伸趋势明显 水汽输送充分导致湿度大 [3] - 中东部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 影响范围广 南方湿热特征明显 [3] - 国家疾控局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首个国家级高温健康风险预警 分5个等级指导公众防护 [3]
新闻分析:大范围高温来袭 天气预报会“刻意”压低数值吗?
新华社· 2025-07-13 14:42
高温天气预报与体感温度差异 - 未来一周河北南部、黄淮、江汉、江淮、江南北部、陕西关中、四川盆地等地将出现持续性高温天气 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9℃至41℃ 大部地区湿度较大 体感闷热 [1] - 气象部门发布的温度是百叶箱中温度计所测量的温度 百叶箱须设在草坪上 离地面1.5米 周围较开阔 无高大建筑、树木等阻挡风或遮挡阳光 这是世界气象组织的规范标准 [1] - 在同一座城市内 百叶箱和水泥路、柏油路上的温度不一样 在阳光强烈的情况下 水泥路、柏油路1.5米高度上的温度 比百叶箱里测得的温度可能会高4℃至5℃ [1] 体感温度影响因素 - 气温是近地层大气环境的温度 而大家感受到的是体感温度 其受到气压、风力、湿度等多重影响 [2] - 体感温度和大气湿度密切相关 空气湿度较大时人就会感到闷热 只要气温达到33℃左右、相对湿度达到80% 人就会感到非常闷热、不舒服 甚至容易中暑 [2] - 个体差别也导致体感温度不一样 人的胖瘦、所穿衣服的深浅、进行不同强度的活动、甚至个人心情起伏等都会影响体感温度 [2] 气象预报发展趋势 - 未来气象部门的预报会越来越向人们的需求倾斜 比如可能会预报体感温度 而不再是简单告诉大家气温为多少度 [2] - 播报的信息中还要包含气温38℃和39℃有什么差异、哪些领域会受到影响等 [2] - 国家疾控局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了首个国家级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和健康提示 预警分5个等级 按照与高温相关疾病风险分析得出 [2]
多地再迎“桑拿天”,这份避暑提示请收好→
央视网· 2025-07-12 09:27
高温天气对健康的影响 - 持续高温天气给健康带来隐患,尤其对老人、孕妇、儿童、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影响更大 [1] - 国家疾控局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分为黄色、橙色和红色三个级别 [4] - 黄色预警时一般人群需保持室内凉爽减少户外剧烈活动,橙色预警时重点人群应避免外出或有人陪同,红色预警时户外工作人员需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并使用防暑降温用品 [4] 高温天气防护措施 - 户外活动前应采取防晒降温措施如撑伞戴帽,避免穿不利于散热的衣物 [6] - 户外活动时应少量多次喝淡盐水或运动饮料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剧烈运动时每小时建议喝250-500毫升温水 [6] - 避免饮用含酒精或大量糖分的饮料以及过凉冰冻饮料,以防消化道不适 [6] 旅行健康防护建议 - 旅行前应关注目的地天气变化,准备个人防护用品和药品,境外旅行需提前了解疫苗接种需求 [8] - 旅行期间注意饮食卫生,减少生冷食物摄入,避免饮用来源不明的水和食用过期变质食物 [8] - 外出活动时穿着舒适透气衣物,避免长时间阳光暴晒,使用驱蚊液减少蚊虫叮咬 [8] 体感温度与防护 - 体感温度受气温、风速、湿度等因素影响,高温高湿环境下体感温度可比实际气温高出1-7℃ [10] - 夏季南方地区平均相对湿度超60%,气温28℃时体感温度接近30℃,导致"日夜连轴热"现象 [10] - 降低体感温度方法包括室内使用空调电扇,室外使用遮阳伞墨镜或寻找阴凉处 [10]
高温天气持续 各地各部门多措并举积极应对“烤”验
央视网· 2025-07-12 09:22
高温天气概况 - 中东部地区持续高温 华北南部、黄淮、江汉及陕西关中等地将持续35℃以上高温 局地超过40℃ 部分地区可能接近或突破历史同期极值 [1] - 四川盆地、江淮、江南北部等地将出现阶段性高温天气 [1] - 山东、河南、河北南部、新疆南部及吐鲁番盆地、陕西关中、四川中东部、重庆部分地区体感温度可达到或超过40℃ 出现高温"桑拿天气" [3] 极端高温数据 - 安徽、河南等地高温强度同期罕见 河南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明显偏高 7月3日到7日河南大部出现37℃以上高温闷热天气 持续时间长达5天 30%乡镇最高气温超过40℃ [4] - 全国平均高温日数接近6天 是常年同期的两倍多 为历史同期最多 [6] - 今年首发高温过程出现在5月19—21日 较常年提前半个多月 高温过程首次出现时间以每十年2.2天的速率不断提前 [6] - 147个国家气象站出现极端高温 13个国家气象站突破历史极值 承德连续3天高温 黑龙江北极村、漠河等地6月底出现35°C以上高温 [8] 高温应对措施 - 扎哈淖尔露天煤矿开足马力保障煤炭供应 67台采煤设备、2套输煤系统满负荷运行 煤炭生产效率达1885吨/时 装运一节车厢煤炭仅需40秒钟 每分钟可装载80吨煤炭 每天4.5万吨煤炭发往东北地区十余家发电企业 [9] - 国家疾控局、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和健康提示 黄色预警时一般人群需保持室内凉爽 橙色预警时重点人群要避免外出 红色预警时户外工作人员要合理安排户外作业时间 [10] 高温健康防护 - 户外活动需采取防晒、降温措施 少量多次喝淡盐水或运动饮料 剧烈运动每小时建议喝250毫升~500毫升温水 避免饮用含酒精或大量糖分饮料 [12] - 前往高温地区旅行需关注目的地天气变化 准备个人防护用品和药品 严防"病从口入" 穿着舒适、透气衣物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 [14] 体感温度分析 - 高温遇到湿度会加剧热的感觉 体感温度比实际气温偏高 夏季无风情况下 气温和湿度较高地区体感温度比气温高出1—3℃ 高温高湿地区甚至高出6-7℃ [16][19] - 南方地区夜晚平均相对湿度超过60% 气温28℃时体感温度接近30℃ 全天气温28℃以上会感受到"日夜连轴热" [19] - 降低体感温度方法包括室内吹空调和电风扇 室外撑遮阳伞、戴墨镜或到树荫下避开太阳直射 [21]
街头实测50℃ 天气预报却显示39℃ “温差”哪来的?
央视新闻· 2025-07-07 16:18
气象测量标准 - 气象部门测量空气温度采用百叶箱内离地面1.5米高且避免阳光直射的静止阴凉空气温度 反映空气热力学状态而非人体感知因素[8] - 气象预报以代表性站点数据为基础 例如北京以南郊观象台百叶箱气温为预报基准 同一城市不同区域气温存在差异[8] 体感温度影响因素 - 体感温度受湿度 风速 太阳或地面辐射及个体差异(代谢率 衣着 健康状况)共同影响 个人情绪也会干扰温度判断[11] - 高温环境下湿度越高汗液蒸发越难 体感温度显著高于实际温度(如实际30℃时50%湿度下体感为37.2℃ 50%湿度下33.3℃实际气温体感达31.1℃)[11][14] - 风力对体感温度有显著调节作用:0℃以上风力每增2级体感降3-5℃ 0℃以下每增2级体感降6-8℃[15] 极端温度现象 - 桑拿天定义为最高气温≥32℃且日均相对湿度≥80% 体感温度超45℃(如36.5℃气温配合75%湿度即可使体感超55℃)[17] - 体感温度54℃以上连续暴晒易致晒伤 41-54℃区间易发中暑及热痉挛 32-41℃可能引发中暑和热疲劳[17] - 桑拿天高发于每年6至8月 每日10至16时为体感温度峰值时段[18] 防暑管理措施 - 需避免高温高湿环境长时间停留 采取遮阳伞 遮阳帽 太阳镜等物理防护 并补充白开水 电解质饮料等水分[20] - 需科学管理冷热切换:室内到室外前提前关空调开窗通风 进入空调房前于阴凉处休息适应温度变化[20] - 出汗后需擦干汗液休息10-15分钟再温水洗澡 运动后禁止大口猛喝冰饮 需采用少量多次饮水方式[20]
北方也有“回南天”? 近期天气为何又湿又热
科技日报· 2025-07-07 09:01
北方高温高湿天气成因 - 近期北方"桑拿天"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抬导致,副高控制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并引导夏季风北推,夏季风北界已达东北南部、华北中南部、西北东部,携带水汽和热量形成高温高湿天气 [2] - 华北地区最高气温虽未达35℃高温标准,但相对湿度普遍超85%(北京7月3日短暂达100%),高湿度显著提升体感温度 [1][2] - 体感温度受多重因素影响:相同32℃气温下,湿度50%时体感达高温标准,湿度100%时体感可超50℃ [3] 天气异常性与趋势 - 北京往年湿热天气多集中于7月中下旬,今年因副高北推提前10余天,与东亚雨带北移规律相关(江淮梅雨季早发早结束) [4] - 当前情况属异常态而非新常态,但全球变暖背景下夏季气温上升趋势明确,大气水汽含量增加可能延续湿热现象 [4][5] 健康影响与应对措施 - 高温高湿环境抑制人体散热,易引发中暑先兆症状(头晕、乏力、心悸)及慢性病急性发作,老人、儿童、慢性病患者风险更高 [6] - 防范建议包括:普通人群需主动补水补电解质、避免高温外出 高风险人群需加强监护、使用空调降湿 户外作业者需调整工时并加强防护 [6]
长江中下游今天仍为降雨核心区 华南天气闷热多地体感或超40℃
央视网· 2025-06-01 09:20
天气概况 - 端午假期第二天中东部较大范围降雨持续 长江中下游为核心降雨区 [1] - 明后天降雨区域南压至华南等地 福建广东云南西藏等地部分地区有暴雨 [3][4] - 长江中下游今天仍有大暴雨 安徽浙江湖南贵州广西云南西藏等地部分地区降雨量达大暴雨级别 [2] 区域降雨详情 - 6月1日安徽黄山宣城安庆 浙江杭州 江西九江 湖北黄冈 云南怒江等地出现大暴雨 [2] - 6月2日湖北东部 安徽南部 江西北部 江苏南部 上海 浙江中北部等地有大到暴雨 [2] - 6月3日福建东北部 广东中部 云南西部和东南部 西藏东南部等地有暴雨 [3] - 6月4日福建东部沿海地区 西藏东南部等地有暴雨 [4] 气温变化 - 东北地区降温明显 哈尔滨长春最高气温降至20℃出头 [6] - 华北气温先降后升 石家庄6月3日至5日或现高温"三连击" [6] - 华南地区闷热加剧 南宁最高气温34℃ 海口35℃ 体感温度或超40℃ [6] 出行影响 - 需防范强降雨和雷暴大风对交通的影响 避免前往山区河谷等高风险区域 [5] - 华南闷热天气需注意补水降温 避开午后高温时段出行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