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赛事带动消费

搜索文档
“苏超”“汉超”“川超”!一脚足球踢出了……
金融时报· 2025-08-26 20:32
赛事热度与参与规模 - 武汉城市足球超级联赛揭幕战吸引46780名观众现场观赛 创中国业余足球赛事上座率第二高纪录[1] - 江苏城市足球联赛社交平台阅读量达2.3亿 讨论量13.5万[3] - 苏超单场上座超6万人 带动江苏全域多场景消费380亿元[3] 消费拉动效应 - 汉超及配套活动吸引约10万群众 拉动消费近3000万元[2] - 95.9%的苏超观众产生门票外消费 外地观众家庭行程花费普遍在1000-2000元[3] - 94.1%观众在外用餐 79.0%购买文创产品 62.5%参与娱乐消费 66.1%进行景点游览[3] - 苏超前六轮带动扬州旅游、出行、餐饮、住宿、体育五个场景服务营收同比增长超40%[5] 产业联动发展 - 体育产业总规模近五年年均增速超10% 赛事经济、户外产业、冰雪经济蓬勃发展[2] - 贵州省上半年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 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长8.2%[2] - 体育赛事带动交通、旅游、餐饮、住宿等产业联动发展 形成"为一场比赛奔赴一座城"现象[1][2] 政策支持体系 -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激发体育消费需求 拓展消费场景 实施消费惠民举措[4] - 央行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金融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 持续加大体育消费信贷支持[4][5] - 江苏省推动金融机构打造"场景+金融"多元服务体系 支持银行联动苏超赛事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5] 模式创新与推广 - 群众赛事活动不断拓展创新 村超、浙BA、苏超等赛事火爆出圈[3] - 鼓励开展村BA、村超、村排等富有农趣农味的乡村赛事活动 推进"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4] - 金融支持成为激活赛事消费的动力源 通过财政金融联动助推消费场景布局提升[5]
“苏超”带动江苏全域多场景消费380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8-19 12:18
体育赛事经济表现 - 上半年7地监测511场重点赛事活动带动体育及相关消费超160亿元 场均带动超3000万元[3] - 职业赛事市场价格提升 CBA、WTT、F1等热门赛事门票销售火爆[3] - 中国网球公开赛去年门票收入超8000万元[3] - CBA 24-25赛季季后赛场均视频播放量超1500万[3] 群众赛事创新成效 - "村超""浙BA"等群众身边赛事活动火爆出圈[3] - "苏超"单场上座超6万人 带动江苏全域多场景消费380亿元[3]
柳立子:体育带动消费需要奇思妙想和长期主义丨十五运大家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3 18:41
体育赛事与广州城市发展 - 广州通过承办六运会奠定天河区和城市新中轴线发展基础,九运会拓展东部城市和产业空间,亚运会推动珠江新城CBD崛起并延伸城市轴线至海心沙、广州塔 [4] - 体育赛事与城市空间规划紧密关联,带动广州进入城市规划和产业发展的快车道 [4] - 十五运会为广州提供打造"城市新名片"的契机,推动从"体育兴城"向"文体兴城"转变 [7] 体育文化与城市精神 - 广州体育文化基因源于广式生活方式,包括宜人气候、水系密布的地理条件和经济发达、华侨投资的基础 [6] - 体育精神与"敢为天下先"的城市精神高度契合,形成拼搏进取的城市文化基因 [6] - 赛事传播应结合城市文化故事,如叠滘龙船IP通过个体故事传递城市精神,建议十五运会采用更接地气的表达方式 [8] 赛事经济与消费转化 - 佛山叠滘龙船大赛三天吸引游客超68万人次,带动消费3.45亿元,显示赛事对文旅消费的拉动效应 [9] - 需将体育与文化、旅游、商贸有机结合,形成循环业态而非单一消费 [9] - 建议借鉴"苏超"模式,联动城市文旅资源(如南京盐水鸭搜索量增长74%,套餐订单增58%),优化奥体中心配套并引入市场化运营 [10] 粤港澳产业协同 - 十五运会为三地解决规则衔接问题提供契机,如允许港澳企业直接参与内地文体项目运营 [11][12] - 港澳在演艺运营、国际赛事资源和明星效应方面具备优势,内地市场潜力大,合作可提升大湾区文体产业竞争力 [12] - 当前制度障碍包括港澳企业无法直接在内地主办体育赛事或演出,需突破资质限制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