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业

搜索文档
文旅商体多维度融合,公明老城区释放消费新活力
搜狐财经· 2025-07-23 01:18
文旅商体融合创新模式 - 公明街道创新推出"赛事经济+票根经济+周末经济"三维驱动模式,通过大型赛事(如省男篮联赛、百县拔河赛)带动周边50余家商户参与"凭票根享优惠减免"促销活动,形成"观赛+住宿+餐饮+购物"一站式消费链条 [2] - 该模式直接拉动周边商圈客流提升25%以上,酒店入住率显著增长,米阁酒店红花山店、康铂酒店等多次出现满房现象 [2] - 配套推出美食地图、文旅宣传视频及"赛事一日游"攻略,红花山体育中心周末双日客流达8.4万人次,红花山公园人流超20万人次,周边餐饮/零售销售额普遍翻倍 [4] 夜间经济与消费场景升级 - 打造夜色烟火步行街、25小区等特色夜间消费集聚区,结合体育消费需求推出夜经济配套服务,实现"乐享慢生活+点亮夜经济"的双向联动 [5] - 餐饮门店(如长记猪肚鸡、重庆老火锅)周末单日营业额达3-5万元,夜间消费呈现高活跃度 [5] - 市民对烟火气浓厚的消费场景接受度高,人均消费亲民且活动频繁,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6] 数字化转型与云端经济 - 商家加速线上化转型,强叔猪杂粥等老字号线上订单占比已超过线下堂食,反映消费方式向云端迁移的趋势 [6] - 外卖订单激增推动商户改变传统经营思维,数字化供需共振成为行业新常态 [6] 运动地标与文旅联动效应 - 红花山体育中心与红木古镇形成文旅联动,古建筑实景演艺(如巡街、坐花轿)带动周边餐饮消费增长 [4] - 运动场景(田径场、游泳馆)与休闲场景(公园漫步)结合,拉动全天候消费热潮,重塑老城区活力 [1][7]
金融街的中高档餐厅降价了
投资界· 2025-07-21 15:43
以下文章来源于经济观察报 ,作者田进 郑淯心 经济观察报 . 经济观察报是专注于财经新闻与经济分析的全国性综合财经类媒体,创办于2001年。聚焦商道、商技和 商机,以锐度、悦度、广度、深度的报道形成了权威的媒体公信力和影响力。 餐厅卷了起来。 作者 | 田进 郑淯心 来源 | 经济观察报 (ID:eeo-com-cn) 今年初,林燕飞敏锐地发现,金融街的很多白领到店吃饭的时间从此前的中午十一点推 迟到了十一点半。偶尔提前抵达的客人,也会刻意寻找餐厅的边角位置。 林燕飞是莆田餐厅PUTIEN金融街分店的店长,该分店位于金融街购物中心,餐厅的消 费者绝大部分来自周边银行、证券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的员工,餐厅人均消费为150元 左右。 客户给她的反馈是,今年公司对员工上下班的要求提高了,规定十一点半后才能统一外 出吃饭。员工偶尔提前外出就餐,也会尽量不被公司同事发现。 这只是金融街商圈餐饮近几年来发生的变化之一。 位于北京西城区的金融街是中国金融业的地标。在这片核心区面积不过2.59平方公里的 区 域 , 聚 集 着 上 千 家 金 融 机 构 和 数 百 家 金 融 机 构 总 部 。 驻 区 金 融 机 构 的 ...
上海柏悦悦轩六周年庆,万豪旅享家2025“万味奇遇”活动启动|美食情报
新浪财经· 2025-07-21 12:26
弦月窗LUNETTE BY AMANDA复兴路店焕新启幕 - 餐厅以欧式复古风格完成焕新升级,坐落于复兴路洋楼,新增水晶吊灯、浮雕墙面与落地窗景 [3] - 二层空间设有红色水晶墙与巨型吊灯,露台新增欧式拱顶玻璃房可俯瞰衡复街区 [3] - 推出1099元/位甄选品鉴菜单,包含空气鸭肝、布列塔尼蓝龙虾等创意菜品,运用分子料理技法 [3] 上海柏悦悦轩六周年庆 - 中餐行政总厨杨超以创意江南菜系呈现十道式赏味菜单,搭配87层高空浦江美景 [5] - 招牌菜包括柚香黄油蟹、葱烧昆仑鲍甫(复刻满汉全席)、雪菜松茸M9牛肉 [5] 浦江荟·五粮液酒家焕新开业 - 五粮液与浦江荟餐饮集团联合打造餐酒文化体验空间,融合宜宾传统美食与五粮液美酒 [7][8] - 主打川菜24味型,创新演绎宜宾经典菜与时令海鲜,打破"川菜唯麻辣"刻板印象 [8] - 合作旨在探索餐酒融合新场景,推动白酒餐饮体验经济并开拓新消费群体 [8] 上海西岸美高梅御苑中餐厅启幕 - 位于酒店58层,以蓝绿色为主调,融合传统粤菜与现代餐饮文化,俯瞰西岸滨江全景 [10] - 行政总厨黎敏刚(前香港利苑酒家)主理,招牌菜包括三段式古法叉烧、11道褶鲜虾饺皇 [10] - 设六间江景包房,午市主打粤式茶点,晚市呈现经典粤式佳肴 [10] TING by Frederic Jaros夏季菜单 - 推出12道咸甜共生的「Beach Holiday」菜单,以电影蒙太奇手法呈现海滨风味 [12] - 双料主厨Frederic Jaros运用吹糖工艺、巧克力造型等创意技法,如鳌虾塔塔「早安,皮划艇」 [12] Abovefarm发布农场生物多样性指数 - 推出中国首个ABI评估标准及8家典范农场名单,福建八闽山水古茶园以4.3分居首 [13][14] - 评估涵盖生境质量、野生动植物等五大维度,学术成果发表于《生态指数》期刊 [13] - 旨在推动"碳信用"向"生态信用"转型,促进农业与生态保护融合 [13] 意大利主厨Lorenzo Merolle入驻上海海鸥丽晶 - 主厨Lorenzo Merolle执掌酒店Harmonia绣餐厅和CONDÉ酒吧,融合意大利美食与本地食材 [16] - 提供定制私宴服务及意大利饮食文化讲解,餐厅坐拥270度外滩景观 [16] 万豪旅享家「万味奇遇」活动 - 联动大中华区近400家餐厅,围绕招牌菜品、空间氛围、厨师技艺及联名共创四大维度 [18] - 主题为"漂亮有「食」力",强调菜品视觉美感与文化共鸣,强化餐饮IP价值 [18]
香港旅游饮食界盛事:庆祝回归,共赏港味,畅游香江
中国食品网· 2025-07-19 14:34
活动概况 - 为庆祝香港回归28周年举办融合旅游与饮食文化的交流活动 由"香港港人港菜推动联会"主办 获香港文化体育及旅游局 香港旅游发展局等部门支持 [1] - 活动于2025年7月17日下午6点在香港尖沙咀街坊福利会尖沙咀会堂举行 包含舞麒麟 点睛仪式 采青仪式等传统环节 [3][4][14] - 晚宴呈现香港特色美食 包括围村盆菜 客家九大簋 茶餐厅经典菜式等 如家肥屋润 醉倒华池 黄金满载等创新菜品 [16][17] 政策与行业规划 - 香港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指出 在"一国两制"下香港保持多元文化优势 通过"香港美酒佳肴巡礼"等活动巩固国际美食之都地位 [6] - 立法会议员提及《可持续发展蓝图》措施:发展深海养殖 推动休闲渔农业体验 建立本地渔农产品统一品牌以提升竞争力 [8] - 港人港菜推动联会计划组织大湾区交流活动 加快餐饮行业复苏 拥抱行业新形态 [13] 行业现状与机遇 - 旅游业为香港经济四大支柱之一 带动餐饮 酒店 零售等数十万就业岗位 但疫情后游客消费模式转向体验式 [10] - 香港饮食文化融合中西特色 但面临内地竞争 需通过本地优质食材(如嘉美鸡 杨氏乌头)和创新烹饪技艺重振"美食天堂"品牌 [11] - 政府与业界协同推出新旅游产品 加强大湾区合作 通过资源共享提升整体行业水平 [19] 文化推广举措 - 活动通过盘菜九大簋晚宴 文艺表演等形式推广香港独有饮食文化 吸引游客 [10] - 联会提出"港人港菜"品牌概念 结合低碳本地鲜食材与地道烹饪技艺 打造划时代饮食标识 [11] - 现场设置色士风表演 怀旧金曲演唱等节目 强化文化体验属性 [14]
澳门:品世界美食,享舌尖盛宴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19 05:11
澳门国际美食之都嘉年华活动概况 - 活动由澳门特区政府旅游局主办 以"香料及香草"为主题 吸引21个国家和地区共34个"创意城市美食之都"参与 [3] - 活动融合环球美食 厨艺展示 美食论坛等元素 展现澳门作为"创意城市美食之都"的独特魅力 [3] - 设有超过100个美食展位 包括澳门本地54个展位及全球14个美食之都的特色美食 [3] - 巴西弗洛里亚诺波利斯 贝伦等4座美食之都首次参与 增添南美风情 [3] 活动亮点与规模升级 - 国际美食大道规模升级 较去年增设42%餐位至1000个 规划5个用餐区改善体验 [6] - 新增"日啡夕酒区"结合滨海落日景观 提供从咖啡到美酒的多元选择 [6] - 29个美食之都名厨带来超过60场厨艺展示 包括澳门土生葡人美食联谊会等机构示范特色菜品 [4] - 设置免费试吃环节 让食客体验世界各地美食文化 [4] 配套活动与文化展示 - 设置文艺舞台 滨海舞台 呈现葡萄牙土风舞 乐队演唱 街舞等娱乐节目 [6] - 举办澳门国际美食论坛 250余名全球美食之都代表探讨"旅游+美食"跨界融合 [7] - 论坛旨在推动美食产业可持续发展 巩固澳门"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地位 [7] 游客反馈与行业影响 - 内地游客评价嘉年华汇集网红餐厅及异国小吃 实现"一条街尝遍各地美食" [6] - 旅游局表示澳门美食文化已成为游客必选项目 活动强化国际交流平台优势 [6][7] - 活动实践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 提升城市美食产业影响力 [7]
中国烹饪协会会长杨柳:以责任与创新推动餐饮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网· 2025-07-18 21:36
行业现状与政策环境 - 食品安全被强调为餐饮业发展的基石[1] - 餐饮市场规模在复杂经济环境下仍保持稳步扩张[1] - 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餐饮业促进和经营管理办法》等政策法规为行业提供方向[1] 行业发展趋势 - 餐饮业食品安全形势向好 企业责任意识增强 创新实践不断涌现[1] - 数字化应用和产业链协同有效降低食品安全风险[1] - 餐饮业态复杂 食品安全链条长 管控要求高 对精细化管理提出挑战[1] 行业协会举措 - 中国烹饪协会通过宣传政策法规 深化行业合作 推广品牌餐饮管理模式强化网络餐饮平台主体责任等措施规范行业发展[1] 未来展望 - 餐饮业市场前景广阔 需全行业以责任 创新与共治夯实食品安全基础[1] - 行业需迈向营养健康目标 营造节约风尚 提升餐饮质量[1]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李宁:聚焦“三减”,助力餐饮业健康发展
中国经济网· 2025-07-18 20:28
健康中国建设与餐饮业健康发展 -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李宁强调"三减"(减盐、减油、减糖)是餐饮业健康发展的关键议题 [2] - 全球非传染性慢病发病率上升与过量摄入盐、油、糖直接相关 中国超重、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率显著上升 [2] -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WHO"全球慢病行动防治计划"明确要求"三减"并设定2030年具体目标 [2] 餐饮业在"三减"中的政策要求与实践 - 国民营养计划、合理膳食行动要求餐饮业配备营养师、制定集体供餐营养操作规范 [3] - 卫健委发布餐饮食品营养标识指南、营养健康食堂建设指南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为"三减"提供指引 [3] -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数据显示:糖摄入总体合理但儿童青少年需关注 盐摄入远超推荐值 油摄入超健康标准 [3] "三减"实施的挑战与推进路径 - 油、盐、糖主要来源需针对性控制 "三减"需循序渐进避免一刀切 [3] - 政策需加强引导 行业需平衡美味与营养健康 加强科技创新与营养人才培养 [3] - 全社会需协同推进 强化食物教育 提升个人健康责任意识 [3]
上半年餐饮业竞争加剧,中国烹协建议精准施策保障市场活力
新京报· 2025-07-17 09:30
餐饮行业收入数据 - 2025年6月全国餐饮收入4708亿元,同比增长0.9% [1] - 2025年6月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1372亿元,同比下降0.4% [1] - 2025年1-6月全国餐饮收入累计27480亿元,同比增长4.3% [1] - 2025年1-6月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7996亿元,同比增长3.6% [1] - 1-6月全国餐饮收入、限上餐饮收入增速分别同比下降3.6个、2.0个百分点 [1] 行业态势分析 - 餐饮业呈现"营收增速放缓、利润下滑、竞争加剧"态势 [1] - 限上餐饮企业面临的挑战较为严峻,上半年累计增速(3.6%)低于全国餐饮收入增速(4.3%) [1] - "禁止违规吃喝"政策执行偏差抑制正常消费,对依赖中高端宴请和商务客源的限上餐饮企业冲击明显 [1] 行业挑战原因 - 平台高额补贴引发"价格战",导致餐饮企业陷入"有订单无利润"困境 [2] - 平台补贴资源过度向头部品牌倾斜,中小餐饮企业生存空间受挤压 [2] - 市场不公平竞争加剧,中小餐饮企业难以获得有效曝光和流量支持 [2] 政策建议 - 应明确"禁止违规吃喝"绝非"禁止正常吃喝",纠正"一刀切"行为 [2] - 鼓励自费家庭聚餐、朋友聚会、合规商务交流餐叙等正常餐饮消费 [2] - 应明确平台补贴行为的合法性边界,防止不正当竞争 [2] - 设定补贴成本分担上限,优化平台与商户共担机制 [2] - 鼓励平台设立"品质商户专区",给予优质中小商户流量扶持 [2] - 禁止强制"全网最低价",推动"同质同价" [2]
郑学工:上半年经济稳步前行 向新向好
国家统计局· 2025-07-16 10:04
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 上半年GDP达660536亿元 同比增长5 3 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 7 第二产业增长5 3 第三产业增长5 5 [2] - 二季度GDP为341778亿元 同比增长5 2 环比增长1 1 第三产业贡献率提升至61 2 [2] - 三次产业占比分别为4 7 36 2 59 1 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0 2 [2] 重点行业表现 - 工业生产增长6 2 制造业增长6 6 合计拉动GDP增长1 9个百分点 [3] - 信息传输软件业和租赁商务服务业分别增长11 1 和9 6 合计贡献1 0个百分点 [3] - 二季度金融业增长5 8 批发零售业增长6 0 住宿餐饮业增长5 2 合计贡献1 1个百分点 [4] 需求端结构 - 消费对GDP贡献率52 0 拉动增长2 8个百分点 二季度贡献率微升至52 3 [5] - 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16 8 二季度提升至24 7 投资增速显著回升 [5] - 净出口贡献率31 2 二季度回落至23 0 外贸韧性仍存 [5] 新经济发展 - 1-5月规模以上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增长11 4 高于服务业均值3 3个百分点 [6] - 上半年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 2 和9 5 高于工业整体增速 [7] - 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8 6 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7 5 均显著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7]
经济运行向新向好
搜狐财经· 2025-07-16 06:43
宏观经济表现 - 上半年GDP达660536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7%,第二产业增长5.3%,第三产业增长5.5% [2] - 二季度GDP为341778亿元,同比增长5.2%,第三产业增速达5.7% [2] - 二季度GDP环比增长1.1%,经济保持平稳向好态势 [3] 产业结构分析 - 三次产业占比分别为4.7%(第一产业)、36.2%(第二产业)、59.1%(第三产业) [2] - 工业生产增长6.2%,制造业增长6.6%,信息传输/软件业增长11.1%,租赁商务服务业增长9.6% [4] - 二季度金融业增长5.8%,批发零售业增长6.0%,住宿餐饮业增长5.2% [4] 需求侧驱动因素 - 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2.0%(上半年)和52.3%(二季度) [5] - 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为16.8%(上半年)和24.7%(二季度) [5] - 净出口贡献率为31.2%(上半年)和23.0%(二季度) [5] 新兴动能发展 - 1-5月规模以上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增长11.4%,上半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6.0% [6] -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2%,高技术制造业增长9.5%,高技术服务业营收增长9.9% [6] - 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7.5%,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8.6%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