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处理

搜索文档
合肥工业大学浙江实践团:跨越象牙塔与产业之间的“鸿沟”
中国青年报· 2025-08-04 21:12
半导体制造与自动化控制 - 士兰微电子晶圆制造车间采用自动化生产线 精密传感器实时捕捉纳米级参数波动 控制芯片精准调节每个工艺环节[1] - 闭环控制与信号处理技术成为保证晶圆制造合格率的关键因素[1] 传感器与智能感知技术 - 杭州海康威视展示毫米波雷达具备雨雾穿透能力 高灵敏红外热成像仪实现漆黑环境轮廓成像[1] - AI算法实现夜景模糊图像瞬间高清处理 传感器从孤立应用转向系统架构融合[1] 数字技术与跨境电商应用 - 义乌国际商贸城AI数字人直播间配备多国语言虚拟主播 24小时不间断商品推介[1] - 后台实时分析全球不同区域流量与转化数据 依赖数据处理/实时通信/用户行为分析技术[1] - 信号处理与模式识别技术成为跨境电商运营的核心技术支撑[1]
辛顿、杨立昆等 AI 先驱都源自信号处理——对话 IEEE 首位华人主席、美国双院院士刘国瑞 | 万有引力
AI科技大本营· 2025-06-04 13:42
行业趋势与科研模式变革 - 深度学习和大数据时代导致科研资源向工业界倾斜,大公司凭借算力和数据优势主导前沿研究[20] - 传统学术研究面临天花板,真实产品落地需工程团队支持,工业界能收集多样化真实数据推动突破[21][39] - 信号处理领域为现代AI奠定基础,Hinton、LeCun等先驱的研究多发表于信号处理期刊[27][28] 技术创新与商业化应用 - 无线感知AI通过分析环境无线电波实现无接触监测,检测跌倒准确率达95%,远超可穿戴设备25%的水平[42][43] - 技术已应用于医疗监护、汽车安全等领域,日本校车采用该技术防止儿童遗留车内事故[44] - 公司累计申请250项专利,真实场景数据驱动持续创新,学术环境难以实现同等产出[39][41] 人才培养与学术理念 - 30余年培养70余位博士/博士后,其中14人当选IEEE Fellow,20位女性学者[11][30] - 培养方法强调自主发现问题能力,博士生需发表4篇IEEE顶级期刊论文方可毕业[31] - 学术评价应注重实质贡献而非头衔,荣誉体系存在地域偏见但正逐步改善[33][34] 6G与AI未来展望 - 6G时代将实现"数字孪生"生态,个人虚拟代理可处理各类事务,依赖超高带宽实时通信[54] - AI工具普及将重塑职业结构,工程师可转向生物医药等跨学科领域创造新岗位[51] - 无线感知技术有望成为人类"第六感",改变生活方式定义[45] 创业与科研选择 - 60岁放弃终身教职全职创业,认为公司环境比学术机构更利于突破性创新[20][39] - 早期学者若选择工业界高薪路径往往难返学术界,学术道路需明确初心[19][25] - 科研模式从理论驱动转向数据驱动,合成数据仅能有限弥补真实数据不足[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