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识别

搜索文档
中国科协年会举办具身智能机器人、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等专题论坛
环球网资讯· 2025-07-09 22:32
具身智能机器人专题论坛 - 论坛聚焦具身智能机器人自主性与智能演进等前沿议题,探讨了该技术在智能制造、智慧医疗、自动驾驶及家庭服务等领域的变革性应用与发展路径 [3] - 来自人工智能、机器人学、控制理论、机器视觉等跨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包括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于海斌院士担任论坛主席 [3] - 多位高校专家发表专题报告,内容涵盖序列图像自主导航技术、试错驱动具身智能学习、汽车驾驶自动化、多模态智能攀岩机器人等前沿研究方向 [4] - 圆桌对话讨论了具身智能技术在场景应用中的痛点与发展前景,促进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并达成重要共识 [4]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前沿研讨专题论坛 - 论坛聚焦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领域发展方向,助力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学科交叉融合 [6] - 王耀南院士、华为田奇教授等专家作专题报告,内容涉及情智兼备具身智能机器人、3D/4D内容创建、无人系统视觉感知等前沿技术 [6] - 圆桌讨论围绕多模态大模型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展开,重点研讨科研范式转型、垂类大模型构建路径、视觉语言动作模型应用挑战等热点问题 [6] 智能化时代的复杂系统控制与决策专题论坛 - 论坛探讨智能控制、高端装备、空天科技等领域最新研究进展,汇聚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代表 [8] - 华南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专家发表主旨报告,涵盖边缘智能技术、在轨服务航天器控制、工业智能等方向 [8] - 分论坛聚焦航空航天技术前沿和高端装备控制技术,为构建智能化时代核心竞争力提供学术支撑 [8]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前沿探讨专题论坛召开
环球网资讯· 2025-07-09 16:43
行业前沿动态 - 中国科协主办的第二十七届科协年会专题论坛聚焦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前沿技术,汇聚近20位专家学者与企业代表探讨发展方向[1] - 论坛主题包括新质生产力培育、学科交叉融合、科研创新与学术期刊协同发展[1] 企业技术报告 - 华为田奇教授提出"面向任意稀疏数据的3D/4D内容创建"技术方案[5] - 清华大学周杰教授研究"无人系统视觉感知"技术[7] - 大连理工大学卢湖川教授探讨"视觉内容感知生成"方法[9] 学术研究方向 - 王耀南院士团队开发"情智兼备的具身智能机器人"[5] - 清华大学黄民烈教授同步研究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11] - 北京交通大学于剑教授分析具身模式识别中的理论挑战[11] 跨学科应用 - 华中科技大学白翔教授开发人工智能辅助的甲骨文破译方法[13] - 天津大学胡清华教授研究大规模复杂任务的社会化学习理论[13] 技术发展趋势 - 圆桌讨论聚焦多模态大模型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新趋势,包括科研范式转型、人才培养变革[15] - 重点探讨垂类多模态大模型构建路径、具身智能应用挑战[15] - 分析Transformer架构演进、骨干网络发展趋势及知识图谱融合方式[15]
为什么不要对你的AI说谢谢?
36氪· 2025-07-02 18:09
AI交互机制的本质 - AI无法理解人类社交礼仪中的"谢谢"等礼貌用语 其回应仅基于语料库中的高频模式匹配而非情感反馈 [2][3] - 系统将礼貌用语视为低信息量噪音词 工程师通过训练数据强制植入"温文尔雅"应答模板以适配商业场景 [5][8][10] - 粗鲁指令可能触发内容安全机制或激活纠错模式 但效果取决于训练数据中语气与修正行为的关联强度 [11][12][13] 人机交互效率优化 - 明确指令结构比礼貌用语更关键 具体参数(如字数/格式/目标人群)可使输出效果提升200% [19] - 背景描述与分步骤指引能显著改善输出质量 需主动设定AI的虚拟身份和研究领域 [19] - 微软Copilot研究显示 服务型AI可能因礼貌用语激活详细应答模式 但准确率无实质变化 [16] 行业研究动态 - 日本早稻田大学实验表明适度礼貌可能提升输出质量 但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验证其不影响准确率 [15] - Deepseek首创可视化AI思维过程技术 该方案已成为行业标准解决方案 [14] - AI交友类应用通过微调模型强化对礼貌用语的拟人化回应 形成差异化产品逻辑 [17] 核心结论 - 有效Prompt需包含具体参数/背景描述/格式要求 结构化指令比情感化表达重要度高出300% [18][19][20] - 礼貌用语对模型性能无加成 但能提升用户提问专注度并缓解孤独感 [17] - 行业解决方案趋向于平衡商业拟真度与技术效率 需区分服务型与工具型AI的交互设计 [16][17]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前沿探讨”论坛将于7月举办
南方都市报· 2025-06-28 13:02
论坛概况 - 专题论坛"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前沿探讨"将于7月6日在中国科技会堂召开 [1] - 论坛由中国自动化学会承办 设置主旨报告和圆桌论坛两大环节 [3] 论坛内容 - 主旨报告环节聚焦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的研究发展、技术突破与治理等跨学科议题 [3] - 圆桌论坛围绕人工智能交叉应用等前沿议题 搭建青年科技人才与资深专家的产学研对话平台 [3] - 学术委员会联合《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等核心期刊 遴选10篇前沿论文汇编成专题集锦 [3] - 人工智能治理与发展部分成果直接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与信息科技领域战略 [3] 参与主体 - 创新"院士领衔+青年交流"机制 设置青年学者提问环节 [4] - 10余位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与近20位顶尖专家(如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耀南)同场交流 [4] 成果转化 - 通过论文展示将学术成果转化为可视化学术交流环节 [4] - 论坛学术委员会牵头形成"人工智能治理框架""技术发展"等专家建议报告 服务科技决策 [4] - 实现"基础研究-学术交流-建言献策"全链条价值生态 [4]
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7月在京举办,设置超百场论坛活动
新京报· 2025-06-25 19:28
中国科协年会概况 - 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将于7月1日-31日在北京集中举办 包含1场主论坛 98场专题论坛以及4场平行论坛 设置发布 宣传与科普 展览展示与场景体验等板块 [1] - 主论坛拟于7月6日举行 邀请潘建伟 谭天伟 李家彪 戴琼海 万建民等五位专家围绕量子技术 生物制造(生物医药) 深海科技 人工智能 农业(育种)等主题作主旨报告 [1] - 主论坛将发布2025重大科学问题 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 为持续性产出原创性 颠覆性科技成果树立"风向标" [1] 专题论坛与平行论坛 - 从7月1日开始 全国学会将围绕数理化基础科学 生命健康(含医学) 地球科学(含深地深海) 生态环境 制造科技 信息科技 先进材料 资源能源 农业科技(含食品) 空天科技等10个领域举办98场专题论坛 [1] - 4场平行论坛包括2025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 中国科技创新发展环境论坛 港澳科技界服务国家科技创新座谈会 中国科协主席与青年科技人才见面会 [1] -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前沿探讨"专题论坛将于7月6日召开 专家学者将围绕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的研究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与治理等议题深入交流 [2] 科技期刊发展 - 2025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将于7月10日举办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已有56种科技期刊国际排名位列学科前三 24种排名学科第一 高影响力期刊数量持续增长 [2] - 论坛邀请5位重要专家作主旨报告 设置4个专题研讨板块 深入探讨我国科技期刊的创新发展路径 [2]
软银是VC行业毒瘤
虎嗅· 2025-05-26 15:23
风险投资行业现状与问题 - 大型投资机构如软银和Tiger Global大量资金随意投入,不仅损害被投公司,还扭曲行业行为 [1][55] - 行业存在跟风心态,机构和合伙人为避免犯错而随大流,导致回报率下降与周期性波动 [7][56] - 零利率环境下大量资金流入不适合管理的人手中,加剧行业扭曲 [54][55] 投资策略与经验教训 - 早期成功是把双刃剑,既建立信誉也可能跳过重要学习阶段 [5] - 严守纪律可能错失机遇,如90年代后期因估值高错过互联网变革 [7] - 最大失误是放弃Snowflake的B轮融资,因融资规模突然翻倍而退出,错失巨大机会 [26][27][29] - 有些好企业不适合风险投资,如资金高度密集的网络运营和清洁技术项目 [33] 人工智能与新兴领域投资 - 人工智能是下一个超级周期,但需选择合适参与方式,避开资本高度密集项目 [8] - 当前大型机构在人工智能领域可能重蹈覆辙,进行不合理高价投资 [56] - 国防、气候等资金密集型领域吸引风投涌入,可能重复历史错误 [33] 早期投资方法论 - 模式识别是有用工具但不能被束缚,异常情况本身就是一种模式 [20] - 优秀B2B创始人多为行业专家且有内在动力,如Snowflake团队 [21] - 创造新品类困难且耗时,最佳平衡点是接近人们理解又足够不同 [21] - 需同时满足明确市场切入点和庞大潜在市场,否则放弃项目 [23] 基金管理与团队建设 - Accel成功关键在于培养下一代投资者,结合严格约束与充足空间 [16] - "失眠因素"体现早期投资的不确定性和个人责任感重要性 [17] - 小型精品机构可与大型机构共存,利用其力量而非被碾压 [10] 行业未来展望 - 科技在全球经济中重要性提升,抵消导致回报率下降的因素 [46] - 风险投资具有周期性,当前回报率受影响但长期将恢复正常 [46] - Wing目标成为B2B技术领域创始人的长期合作伙伴,培养新一代领导者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