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业务三分类
搜索文档
朱勇:坚持长期主义穿越周期 实现信托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证券报· 2025-09-25 08:36
行业核心观点 - 信托行业过去23年经历了探索期、高速成长期和调整期三个发展阶段,资产规模从2006年末的4800亿元增长至2024年末的29.56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2][3][4] - 行业已打破刚性兑付,整体风险可控,不会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并正通过业务三分类改革构建第二增长曲线 [6][8][9] - 行业未来将坚持长期主义,从经营固收类产品向提供综合金融和受托服务转化,实现高质量发展 [8][10][11] 行业发展阶段与规模演变 - **探索期(2002年-2006年)**:行业在《信托法》施行后进入规范化发展早期,规模小但完成了产品设计、金融基础设施等基础工作 [2] - **高速成长期(2007年-2017年)**:资产规模从2007年末的9800亿元指数级增长至2017年末的26.25万亿元,位居金融子行业第二,其中2007年至2013年每年末规模增长均超50% [2][3] - **调整期(2018年至今)**:受政策压降融资类业务影响,规模曾降至2020年末的20.49万亿元,随后在信托三分类规则推动下,于2024年末恢复至29.56万亿元的历史新高 [4] 行业盈利能力与关键节点 - 行业利润与规模增长基本同步,2017年达到峰值824亿元,随后进入调整 [4] - 行业为国家贡献了可观的税收,资管产品增值税针对固定收益部分按3%扣收,增长迅猛 [4] - **关键起飞节点(2006年-2007年)**:行业资产规模从4800亿元倍增到9800亿元,增长率达104%,增长关键因素是储蓄向理财的转化,中信信托规模增长率达408%,占比从8%跃升至超20% [5] 行业风险认知与业务转型 - 行业整体风险可控,少数涉险公司问题集中于股东自融和非标资金池,后者自2018年起已按监管要求逐年清理,央国企信托公司基本不涉及股东自融问题 [6] - 行业已普遍打破刚性兑付,为构建健康生态奠定基石 [6] - 房地产信托业务风险正通过金融政策支持(如"三支箭"、房企"白名单")以时间换空间的方式化解 [7] - 信托业并非影子银行,一直受到严格监管,产品运作透明,无内嵌高杠杆 [7] 未来发展方向与战略路径 - 在信托业务三分类框架下,资产服务信托将成为行业规模二次增长的主战场,但短期内因商业模式探索难以贡献较多利润,而资产管理信托利润丰厚但竞争激烈 [9][10] - 短期行业规模将恢复增长,利润稳中有降;长期以稳定受托规模为基础,实现价值创造和利润提升 [10] - 行业践行长期主义需遵循三条路径:主动防控风险(信用、操作、合规、治理、声誉风险)、培育高信任度的信托文化、通过服务创造价值贴近民生 [11]
坚持长期主义穿越周期 实现信托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证券报· 2025-09-25 04:17
行业核心观点与定位 - 信托业属于资管行业,定位为私募,追求绝对收益目标,特色是另类投资和非标直接融资 [1] - 行业前期投融资结构中房地产业务占比较高,目前因房地产行业风险外溢处于业务结构调整中 [1] - 受托管理资产规模是量化描述信托行业的关键维度,其23年发展轨迹可分为探索期、高速成长期和调整期三个阶段 [1] 行业发展阶段与规模演变 - **探索期(2002-2006年)**:行业规模小、增长不快,但完成了产品设计、市场方向、资金寻找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2] - **高速成长期(2007-2017年)**:资产规模从2007年末的9800亿元增长至2017年末的26.25万亿元,位居各金融子行业第二位,期间利用横跨多个市场的优势快速发展 [2] - 2007年至2013年资产规模呈现指数增长特征,每年末均实现50%以上增长 [2] - **调整期(2018年至今)**:政策要求压降融资类和金融同业业务规模,资产规模最低降至2020年末的20.49万亿元,随后在信托三分类规则推动下,2024年末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达到29.56万亿元 [3] 行业盈利能力与关键节点 - 行业利润与规模增长基本同步,2017年实现峰值利润824亿元,随后开始下行,至今仍在调整 [3] - 行业自2018年开始计征的资管产品增值税增长迅猛,信托公司每年为投资者创造的可观投资收益需按固定收益部分的3%扣收增值税 [4] - 2006年至2007年是行业起飞关键节点,行业资产规模从2006年末的4800亿元倍增104%至2007年末的9800亿元 [4] - 同期,中信信托资产规模从386亿元增长408%至1962亿元,增速为行业近四倍,其规模占比从8%跃升至超20%,关键增长因素是储蓄向理财的转化 [4] 行业风险认知与业务转型 - 行业整体风险可控,不会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少数涉险公司问题集中于股东自融和较大规模非标资金池,后者已按监管要求自2018年起逐年清理 [6] - 信托业已经普遍打破刚性兑付,为构建健康生态奠定基石 [6] - 针对前期较多的房地产信托业务风险,金融管理部门已出台包括信贷债券股权“三支箭”、房企“白名单”等一系列支持政策 [7] - 行业并非缺乏监管的“影子银行”,自资管新规和信托业务三分类实施以来,产品设立与管理受到更全面严格的监管 [7] 未来展望与发展路径 - 未来行业将根据信托业务三分类(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公益慈善信托)合理调整业务结构,构建第二增长曲线 [8] - 资产服务信托将成为行业规模二次增长的主战场,基础资产包括众多非现金类财产,基数巨大,但可持续商业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 [8] - 短期行业规模与利润将出现分化:资产规模将恢复增长,行业利润将稳中有降;长期则以稳定受托规模为基础,为价值创造和利润提升夯实根基 [9] - 坚持长期主义穿越周期,未来发展路径包括主动防控风险(关注信用、操作、合规、治理、声誉风险)、培育信托文化、以及通过服务创造价值 [9][10]
建元信托: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13 00:26
行业概况 - 信托行业资产规模持续增长,截至2024年末达到29.56万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23.58%[3] - 行业转型加速,资产服务信托规模接近11万亿元,占比达40%,超过资产管理信托[3] - 资金信托投向证券市场占比46.17%,成为最大投资领域,其中股票和基金投资1.12万亿元[3] - 行业经营收入增长8.89%至940.36亿元,但利润下降45.52%至230.87亿元[3] 公司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1.50亿元,同比增长84.89%[2] - 归母净利润0.40亿元,同比增长13.36%[2] - 归母净资产141.07亿元,同比增长3.00%[2] - 信托业务收入1.13亿元,同比增长51.55%[2] - 新增信托项目117个,新增信托规模1080.01亿元,同比增长785%[7] 业务发展 - 受托管理信托规模3378.91亿元,较年初增长33.44%[7] - 在资产服务信托领域中标红星美凯龙重整案受托人[7] - 资产管理信托加速标品转型,完善多元产品线[8] - 固有业务实现利息收入3709.19万元,投资收益1.46亿元[5] 财务指标 - 基本每股收益0.0041元/股,同比增长13.89%[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0.29%,同比增加0.02个百分点[2]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26亿元,同比下降61.60%[2]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10.80亿元,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6.86亿元[2] 公司治理 - 注册资本98.44亿元,位于行业前列[11] - 国有控股股东上海砥安持股50.30%[21] - 中国信托业保障基金持股14.78%[21] - 为国内唯一在上交所上市的信托公司[11]
从热播影视剧看财富管理服务信托
金融时报· 2025-08-08 15:52
文章核心观点 - 信托产品特别是财富管理服务信托通过财产独立和风险隔离等功能有效解决财富传承和保障困境 成为高净值人群和中产阶级的重要财富管理工具 [1][4][7] 信托业务分类 - 信托业务三分类于2023年正式施行 分为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和公益慈善信托三大类 [4] - 剧中提到的保险金信托、遗嘱信托和家族信托均属于资产服务信托下的财富管理服务信托范畴 [3][4] 财富管理服务信托功能价值 - 财富管理服务信托具备信托账户、多元场景、财产独立、资产投向和公益慈善五大核心价值 [4] - 财产独立价值得益于目的自由、权益分离、财产独立和责任法定等特性 使信托成为财产规划、继承和分配的天然工具 [4] - 保险金信托案例显示 300万元定额终身寿险加200万元年金险通过信托架构实现跨代际财富传承和特殊需求保障 [5] 市场发展现状 -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资产和财富管理市场 中等收入群体和高净值人群增长为财富管理服务信托提供广阔空间 [6] - 平安信托财富管理服务信托业务2024年实现超30%增长 截至2025年4月整体规模达2200亿元 行业占比20% [7] - 其中保险金信托规模1700亿元 家族信托规模超500亿元 [7] 政策支持与行业转型 - 2025年1月金融监管总局发文要求发挥信托机制财产独立和风险隔离优势 引导三类信托规范健康发展 [7] - 行业通过系统搭建与人工智能应用服务长尾客户 以服务整合满足高净值客户需求 并对金融机构进行赋能 [8] - 财富管理服务信托已成为信托公司转型的重要方向 迎来发展黄金期 [7]
信托业家底曝光:资产规模逼近30万亿 业务转型进行时
证券时报· 2025-06-04 02:41
信托行业资产规模与业务结构 - 截至2024年末信托资产规模达29.56万亿元,同比增长23.58% [1] - 行业正从非标融资业务向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并重模式转型 [1] - "三分类"新规推动业务结构调整,资产服务信托占比显著提升 [1][2] 资产服务信托发展 - 2024年新成立资产服务信托4.73万只(占比70.17%),规模4.48万亿元(占比53.84%) [2] - 财富管理服务信托规模超1万亿元,其中家族信托6435.79亿元、保险金信托2703.97亿元 [2] - 资产证券化服务信托规模0.74万亿元,行政管理服务信托规模1.22万亿元 [2] 资产管理信托与资本市场 - 2024年新成立资产管理信托1.96万只,规模3.83万亿元 [3] - 证券投资信托存续规模10.99万亿元,其中债券投资9.15万亿元、股票7230亿元、基金3981亿元 [3] - 66家信托公司开展证券投资信托,助力资本市场资源配置 [3] 政策与试点进展 - 国务院转发信托业高质量发展纲领性文件,强化监管与风险防范 [5] - 北京、上海启动不动产及股权信托财产登记试点,已出具8笔备案证明 [5] - 信托财产登记试点为行业规范发展提供支持,更多省市正在探索 [5] 经营表现 - 2024年信托业经营收入940.36亿元(+8.89%),利润230.87亿元(-45.52%) [6] - 利润下降因业务模式切换至低收费的资产服务信托为主 [6] - 行业需提升业务收益率以解决利润增长压力 [6]
陕国投A(000563) - 陕西省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未来三年资本管理及使用规划(2025年-2027年)
2025-03-02 15:45
业绩总结 - 2022年完成非公开发行股票后形成“一体两翼”格局,各项经营指标创新高[9] - 2024年9月末净资本1367267.71万元,风险资本569591.36万元,净资产1761426.01万元[11] - 2024年9月末净资本/风险资本为240.04%,净资本/净资产为77.62%[11] - 近十年净资本增加近90亿元,净资产值突破170亿元[13] 未来展望 - 制定2025 - 2027年资本管理及使用规划[2] - 未来三年净资本/风险资本指标最低要求260%[17][18] - 未来三年净资本/净资产指标目标值70%[17][19] - 目前注册资本51.14亿元位列行业第24位,未来三年目标≥63亿元[17][20] 新策略 - 坚持内生资本积累、外源融资并行原则补充资本[22] - 拟多渠道、多方式筹措资本来源[22] - 围绕“五篇大文章”谋篇布局战略发展规划[26] - 全面升级产品体系,形成固有+信托双轮驱动格局[26] - 优化财富管理策略,打通综合金融服务模式[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