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免疫肿瘤治疗(IO)
icon
搜索文档
百时美施贵宝:如何领跑诺奖后的肿瘤治疗新叙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6 15:55
公司战略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免疫肿瘤治疗领域的开创者,率先将免疫治疗带入临床并推动其在中国落地 [2] - 公司宣布“中国2030战略”已进入第五年,致力于将全球科研成果与中国患者需求深度结合 [2] - 公司作为全球首个PD-1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的开发者和IO领域的奠基者,在免疫治疗领域具有引领地位 [1] 临床研究与科学突破 - CheckMate-649研究实现晚期胃癌一线免疫治疗零的突破,五年随访数据证实长期生存获益,推动疾病进入慢病化管理新阶段 [4] - CheckMate-816研究首次在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术前验证“免疫+化疗”模式,显著改善病理完全缓解率并带来长期生存获益 [5] - 双免O+Y方案基于CTLA-4靶点机制,在恶性胸膜间皮瘤、MSI-H/dMMR转移性结直肠癌、肝癌和肺癌等领域实现突破,为多个瘤种提供免化疗新选择 [6] - 多项研究拥有五年及以上长期随访数据,如CheckMate-227研究已取得六年随访结果,七年生存数据即将公布,夯实长生存金标准 [7] 适应症拓展与治疗领域 - 纳武利尤单抗在中国已获批四项早期肿瘤适应症,涵盖新辅助、辅助及围术期治疗,数量居所有PD-1抑制剂之首 [5] - 公司聚焦中国高发消化道肿瘤,通过CheckMate-649等研究改变临床格局,提升晚期胃癌患者五年生存目标可行性 [4] - 双免O+Y方案在罕见肿瘤、肠癌、肝癌和肺癌等领域填补治疗空白,例如为恶性胸膜间皮瘤打破近20年无新系统性疗法困境 [6] 产品管线与创新布局 - 公司引进PD-L1/VEGF双抗pumitamig,通过“免疫+抗血管”策略突破传统免疫疗法局限 [13] - 加速引进第三款免疫检查点抑制剂Opdualag,进一步巩固在免疫治疗领域的领先地位 [13] - 通过收购RayzeBio布局放射性配体药物赛道,并重点开发KRAS G12C抑制剂Krazati,拓展小分子靶向药物管线 [14] - 公司以CELMoD技术平台为核心布局靶向蛋白降解领域,三款药物处于III期临床,其中iberdomide在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研究中达到微小残留病阴性率主要终点 [15][16] 市场准入与可及性提升 - 公司与商业保险及惠民保合作,截至2024年底免疫肿瘤产品已覆盖超过100个城市的惠民保产品 [9] - 公司支持中国癌症基金会发起患者援助项目,已批准4万余人次患者获得药品援助 [9][10] - 公司积极申报免疫肿瘤药物纳入2025年国家医保局首次制定的“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伊匹木单抗有望填补医保目录在CTLA-4抑制剂及罕见瘤种治疗方案上的空白 [11] 本土化与全球研发协同 - 公司全球重点临床项目中多数研究有中国患者参与,且入组人数领先,确保新疗法贴合中国患者特征 [17] - 未来五年公司将深化本土与全球研发互动,推动中国经验反哺全球创新 [17] 行业影响与长期目标 - 诺贝尔奖多次表彰免疫领域突破,包括2018年负性免疫调节和2025年外周免疫耐受机制研究,推动癌症治疗方向革新 [1] - 公司以五年生存率为金标准,通过持续科研投入和长期证据积累,推动肿瘤诊疗范式革新 [3][7] - 公司未来将继续以科学创新和本土化实践为驱动,引进更多首创或最佳产品,为患者提供超越五年的长生存可能 [12][18]
Crescent Biopharma () 2025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09-05 02:00
公司概况 * Crescent Biopharma是一家专注于肿瘤学领域的生物技术公司 其愿景是建立世界领先的生物技术肿瘤学专营权 采用双轨策略 包括新一代双特异性抗体业务和抗体药物偶联物(ADC)业务[2][3] * 公司通过反向合并上市 以在生物技术公司IPO市场艰难的情况下更广泛地接触资本和股东 公司于6月中旬开始交易[4] 核心资产CR-001(双特异性抗体) * CR-001是一种VEGF/PD-1双特异性抗体 被公司视为下一代双特异性药物 其结构与已获验证的IBI-NSCEMAB(信达生物的信迪利单抗?)极为相似 旨在利用其经过多个随机3期试验验证的功能[3][14][15] * 公司对CR-001进行了创新 在Fc区引入了新的氨基酸链 从而获得了更高的稳定性和高浓度 这有望帮助其制造能力和生命周期管理[15][19] * 临床前数据显示其药理学与IBI-NSCEMAB非常相似 公司计划通过临床阶段逐步证明其功能对比[19][21] * 公司认为该类药物的市场已成熟 适合进行市场替代(cannibalization)[3] 研发策略与临床开发计划 * **研发策略**:公司采取“快速跟随者”(fast follower)和“同类第一”(first in class)相结合的策略 希望在至少一个适应症上建立first in class的桥头堡 同时在肺癌等领域作为fast follower也很有意义[27] * **CR-001临床开发时间表**: * 研究性新药申请(IND)计划在2024年第四季度提交[7][15] * 首次人体试验将于2025年第一季度初启动[7] * 初步的1期数据预计最早在2026年第四季度或2027年第一季度公布[7] * **临床试验设计**: * 1期试验将是针对实体瘤患者的全球性研究 在美国和非美国地区(包括欧洲和其他主要大洲)的站点进行 旨在生成全球数据 以了解药物在不同人群(如亚洲与西方人群)中的表现 并满足美国FDA的注册要求[32][37][38] * 试验将包括剂量递增部分 并计划在特定肿瘤类型中招募更多患者 以收集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PK)、药效学(PD)以及抗肿瘤活性数据[32] * 公司将寻求与监管机构讨论 希望从可能有效的剂量开始 以缩短时间线[34][35] * 剂量扩展阶段将专注于胸腺癌、胃肠道癌和妇科癌症这三个领域 选择依据是PD-1和VEGF抑制剂在这些领域已有成功 或存在未满足的需求[43][44] * **数据关注点**:公司正密切关注竞争对手的数据发布 如世界肺癌大会(WCLC)上的Harmony数据 ESMO上的Harmony 3和Harmony 6数据 以及更成熟的OS数据 这些竞争情报将用于优化其开发策略[24][25] 抗体药物偶联物(ADC)业务 * 公司拥有ADC业务板块 其第一个ADC项目(未披露靶点)计划于2026年中期进入临床[3][7][52] * ADC靶点并非全新靶点 公司初期不会从新颖靶点开始 但会通过已知靶点寻求差异化 差异点可能在于抗体、连接子(linker)或有效载荷(payload) 并可能考虑与CR-001联合使用[52][55][56] * 公司计划在适当的时候 可能通过业务发展(BD)合作讨论或业务进程 更多地披露ADC靶点和策略 目前并无迫切性[58] 财务状况与资金跑道 * 公司现金跑道可支撑至2027年 资金状况强劲 足以支撑其初始的1期数据生成[7] 合作与竞争格局 * 公司对竞争持欢迎态度 并相信凭借其双轨策略可以独立竞争[50] * 公司也在进行关于合作的深入讨论 包括针对CR-001的特定合作 或通过合作(例如在中国市场或与其他ADC组合)加速产品组合开发 合作的时间点和价值获取是关键考量[50][51] * 在VEGF/PD-1双特异性领域 公司认为自己是与IBI-NSCEMAB最相似的公司 并且市场主导者的策略也验证了其方法[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