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武利尤单抗(O药)
搜索文档
百时美施贵宝:如何领跑诺奖后的肿瘤治疗新叙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6 15:55
公司战略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免疫肿瘤治疗领域的开创者,率先将免疫治疗带入临床并推动其在中国落地 [2] - 公司宣布“中国2030战略”已进入第五年,致力于将全球科研成果与中国患者需求深度结合 [2] - 公司作为全球首个PD-1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的开发者和IO领域的奠基者,在免疫治疗领域具有引领地位 [1] 临床研究与科学突破 - CheckMate-649研究实现晚期胃癌一线免疫治疗零的突破,五年随访数据证实长期生存获益,推动疾病进入慢病化管理新阶段 [4] - CheckMate-816研究首次在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术前验证“免疫+化疗”模式,显著改善病理完全缓解率并带来长期生存获益 [5] - 双免O+Y方案基于CTLA-4靶点机制,在恶性胸膜间皮瘤、MSI-H/dMMR转移性结直肠癌、肝癌和肺癌等领域实现突破,为多个瘤种提供免化疗新选择 [6] - 多项研究拥有五年及以上长期随访数据,如CheckMate-227研究已取得六年随访结果,七年生存数据即将公布,夯实长生存金标准 [7] 适应症拓展与治疗领域 - 纳武利尤单抗在中国已获批四项早期肿瘤适应症,涵盖新辅助、辅助及围术期治疗,数量居所有PD-1抑制剂之首 [5] - 公司聚焦中国高发消化道肿瘤,通过CheckMate-649等研究改变临床格局,提升晚期胃癌患者五年生存目标可行性 [4] - 双免O+Y方案在罕见肿瘤、肠癌、肝癌和肺癌等领域填补治疗空白,例如为恶性胸膜间皮瘤打破近20年无新系统性疗法困境 [6] 产品管线与创新布局 - 公司引进PD-L1/VEGF双抗pumitamig,通过“免疫+抗血管”策略突破传统免疫疗法局限 [13] - 加速引进第三款免疫检查点抑制剂Opdualag,进一步巩固在免疫治疗领域的领先地位 [13] - 通过收购RayzeBio布局放射性配体药物赛道,并重点开发KRAS G12C抑制剂Krazati,拓展小分子靶向药物管线 [14] - 公司以CELMoD技术平台为核心布局靶向蛋白降解领域,三款药物处于III期临床,其中iberdomide在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研究中达到微小残留病阴性率主要终点 [15][16] 市场准入与可及性提升 - 公司与商业保险及惠民保合作,截至2024年底免疫肿瘤产品已覆盖超过100个城市的惠民保产品 [9] - 公司支持中国癌症基金会发起患者援助项目,已批准4万余人次患者获得药品援助 [9][10] - 公司积极申报免疫肿瘤药物纳入2025年国家医保局首次制定的“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伊匹木单抗有望填补医保目录在CTLA-4抑制剂及罕见瘤种治疗方案上的空白 [11] 本土化与全球研发协同 - 公司全球重点临床项目中多数研究有中国患者参与,且入组人数领先,确保新疗法贴合中国患者特征 [17] - 未来五年公司将深化本土与全球研发互动,推动中国经验反哺全球创新 [17] 行业影响与长期目标 - 诺贝尔奖多次表彰免疫领域突破,包括2018年负性免疫调节和2025年外周免疫耐受机制研究,推动癌症治疗方向革新 [1] - 公司以五年生存率为金标准,通过持续科研投入和长期证据积累,推动肿瘤诊疗范式革新 [3][7] - 公司未来将继续以科学创新和本土化实践为驱动,引进更多首创或最佳产品,为患者提供超越五年的长生存可能 [12][18]
百时美施贵宝:如何领跑诺奖后的肿瘤治疗新叙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6 15:55
免疫肿瘤治疗的科研进展与临床突破 - 五年生存率是衡量癌症疗法长期获益的“金标准”,免疫肿瘤治疗正使该目标逐渐可及 [1] - 2018年和202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均表彰了免疫领域的突破性研究,标志着人类对免疫系统的认识迈出关键一步 [1] - CheckMate系列数十项临床研究奠定了当前免疫治疗的“地基”,其支柱是全球首个PD-1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及其开创者百时美施贵宝 [2] 公司在关键瘤种的临床成果 - 在消化道肿瘤领域,CheckMate-649研究实现了晚期胃癌一线免疫治疗“零的突破”,五年随访数据证实长期获益,推动疾病迈向“慢病化管理” [5] - 在早期肿瘤治疗中,纳武利尤单抗在中国获批四项早期肿瘤适应症,数量居所有PD-1抑制剂之首,CheckMate-816研究首次在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术前验证“免疫+化疗”模式 [7] - “双免联合”方案是免疫治疗策略的飞跃,O+Y方案在恶性胸膜间皮瘤、MSI-H/dMMR转移性结直肠癌、肝癌及肺癌等多个瘤种实现突破 [7][8] 长期生存证据与行业标准 - 公司通过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的随访夯实长生存“金标准”,CheckMate-649和CheckMate-816的五年数据证实显著生存获益 [9] - CheckMate-227研究已取得六年随访结果,七年生存数据即将公布,进一步验证双免治疗“长尾效应”的持久力 [9] 提升药物可及性的多元举措 - 公司与商业保险及城市普惠型健康险合作,截至2024年底,其免疫肿瘤产品已被超过100个城市的惠民保产品覆盖 [11] - 公司支持的患者援助项目自2018年启动以来,已批准超过4万人次患者入组获得援助药品 [11] - 公司积极申报免疫肿瘤药物纳入2025年首次制定的“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以填补医保目录空白并拓宽患者可及路径 [12][13] 未来五年的创新战略布局 - 公司将持续探索突破性免疫治疗组合,2025年引进PD-L1/VEGF双抗pumitamig,并加速引进第三款免疫检查点抑制剂Opdualag [17] - 通过收购RayzeBio获得多个差异化放射性配体药物,并重点布局KRAS G12C抑制剂Krazati等小分子靶向药物 [18] - 公司构建了以CELMoD技术平台为核心的靶向蛋白降解研发管线,目前有三款药物处于III期临床,其中iberdomide在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III期研究达到主要终点 [19][20] - 在全球重点临床项目中,中国患者入组人数领先,未来公司将推动本土与全球研发形成良性互动 [21] 公司在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 - 2025年是公司进入中国第43年,也是其“中国2030战略”的第五年,公司致力于将全球科研成果与中国患者需求深度结合 [2] - 面向未来,公司将继续以科学创新和本土化实践为驱动力,践行“中国2030战略”,为“健康中国2030”贡献持久力量 [16][23]
100%缩瘤率!中国新药全球封神 百利天恒叩响MNC之门
新浪财经· 2025-09-12 21:13
药物临床数据表现 - 在50名局晚期或转移性EGFR突变NSCLC患者中 94%患者肿瘤缩小 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达12.5个月 较现有最优方案延长近一倍 [4][8] - 在38名同类患者中 采用iza-bren联合奥希替尼一线治疗方案 100%患者肿瘤缩小超30% 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均达100% [4][8] - 超过半数患者肿瘤缩小一半以上 最佳效果缩小近九成 创实体瘤大规模临床试验首次记录 [8][9] 药物特性与研发背景 - 全球首创EGFR×HER3双抗ADC新药 唯一进入III期临床试验阶段 采用新概念分子设计 [5] - 2023年以84亿美元授权百时美施贵宝共同开发 保留大量全球权益 [5][16] - 针对铂耐药复发上皮性卵巢癌等适应症获中国CDE突破性治疗认定 共6项适应症入选 美国FDA认定1项 [9][10] 商业化前景与战略定位 - 潜在年销售峰值达200亿美元 有望成为继K药后第二款达此门槛的抗癌药物 [18][19] - 在中国开展10项III期临床注册研究 海外推进3项全球关键注册临床 预计2026年上半年中国首发上市 [5][11] - 公司在美国独立开发4个ADC药物 具备全球早研与临床开发能力 仅缺海外商业化能力 [23][24] 行业地位与竞争格局 - 突破第三代靶向药1-1.5年耐药局限 将患者5年生存率从不足三分之一显著提升 [6][7][8] - 当前全球制药20强门槛为年销售额200亿美元 仅一家亚洲日本企业入围 [20][21] - 双抗ADC因毒性控制难度大曾遭行业回避 公司坚持自主研发突破技术瓶颈 [14][15]
100%缩瘤率!中国新药全球封神 百利天恒叩响MNC之门
经济观察报· 2025-09-12 20:39
核心观点 - 全新药物分子iza-bren(BL-B01D1)在非小细胞肺癌等实体瘤治疗中展现出突破性疗效 临床数据显著优于现有最优方案 有望成为下一代广谱抗癌基石药物 [1][7][9] - 药物由百利天恒自主研发 是全球首创且唯一进入III期临床试验的EGFR×HER3双抗ADC 已获得84亿美元授权合作并保留大量全球权益 [9][23][24] - 药物预计2026年在中国率先上市 潜在年销售峰值达200亿美元 有望推动公司进入全球制药企业20强 [9][18][25] 临床数据表现 - 单药治疗EGFR突变NSCLC的I/II期研究显示:94%患者肿瘤缩小 中位缩小比例38.9% 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达12.5个月 [4][13] - 联合奥希替尼一线治疗实现100%客观缓解率和100%疾病控制率 超过半数患者肿瘤缩小一半以上 [5][14][15] - 对比现有最优方案(86%缩瘤率、约6-7个月无进展生存期) 疗效提升显著 [4][5][7] 药物开发进展 - 已在中美开展40多项临床试验 覆盖鼻咽癌、肺癌、食管癌等癌种 七项适应症入选突破性疗法名单 [9][17][18] - 中国药监局授予6项突破性治疗认定 美国FDA授予1项认定 [17][18] - 中国开展10项III期临床注册研究 海外开展3项全球关键注册研究 [18] 商业价值与行业影响 - 百时美施贵宝以84亿美元授权合作 创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金额纪录 [9][23] - 药物潜在年销售峰值200亿美元 仅次于默沙东K药(帕博利珠单抗) [25][27] - 若实现200亿美元销售额 百利天恒有望进入全球制药企业20强(入门门槛约191亿美元) [27][28] 公司战略与管线布局 - 百利天恒坚持共同开发与商业化模式 保留全球权益而非低价授权 [24][30] - 除iza-bren外 公司在美国独立开发4个ADC药物 并布局早期突破性研究 [31] - 公司具备全球早研、临床开发和供应能力 仅缺海外商业化能力 [32]
100%缩瘤率! 中国新药全球封神 百利天恒叩响MNC之门
经济观察网· 2025-09-12 18:18
核心观点 - 中国公司百利天恒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创EGFR×HER3双抗ADC药物iza-bren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展现出突破性疗效 临床数据显示单药治疗组94%患者肿瘤缩小且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达12.5个月 联合治疗组实现100%客观缓解率 该药物已获得中美监管机构突破性疗法认定 预计2026年在中国率先上市 潜在年销售峰值达200亿美元[1][5][7][8][11] 临床数据表现 - 单药治疗组(50名经TKI治疗的局晚期/转移性EGFR突变NSCLC患者):94%患者肿瘤缩小 中位缩小比例38.9% 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2.5个月 较现有最优方案延长近一倍[1][7] - 联合奥希替尼一线治疗组(38名同类患者):100%患者肿瘤缩小超30% 客观缓解率100% 疾病控制率100% 超过半数患者肿瘤缩小50%以上 最佳缩小比例近90%[1][7] - 在所有核心疗效指标上均显著超越现有最优方案(当前同类药物缩瘤率仅86%)[1][3] 药物属性与研发背景 - 全球首创First-in-class新概念双抗ADC 靶向EGFR×HER3 唯一进入III期临床阶段的同类药物[5] - 基于全新分子形态和作用机制 属于肿瘤治疗最前沿的ADC药物类型[5][12] - 研发历时超十年 2014年ADC研究低潮期立项 克服双抗ADC毒性控制难题 2021年进入临床研究[9][11] 商业合作与价值 - 2023年以84亿美元授权百时美施贵宝共同开发 保留大量全球权益[5][11] - 潜在年销售峰值达200亿美元 有望成为继K药后第二款达此门槛的抗癌药物[11] - 若实现200亿美元销售额 将使百利天恒进入全球制药企业前20强(2024年排名第18的默克销售额191亿美元)[13] 监管进展与上市规划 - 中国CDE授予6项适应症突破性治疗认定 美国FDA授予1项认定[8] - 在中国开展10项III期临床注册研究 在海外开展3项全球关键注册研究[8] - 计划2026年上半年在中国率先上市 覆盖鼻咽癌/肺癌/食管癌/乳腺癌/卵巢癌等多癌种[5][8] 公司战略与行业地位 - 百利天恒坚持共同开发与商业化模式 而非直接出售权益 保留全球化能力[9][15] - 在美国独立开发4个ADC药物 具备全球早研与临床开发能力 仅缺海外商业化能力[16] - 目标成为全球跨国药企(MNC) 打破欧美企业对全球制药20强的垄断(目前仅1家日本企业)[14][16]
信达生物研发日专题:重磅一代IO疗法的核心专利序列预计集中在2028-2032年过期,MNC对于延续、抢占下一代
长江证券· 2025-07-02 23:1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维持评级;信达生物投资评级为买入 [11][1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重磅一代IO疗法核心专利序列预计2028 - 2032年过期,MNC延续/抢占下一代肿瘤基石治疗药物市场需求迫切,二代IO潜在市场规模或达2000亿美元 [4][7] - 信达生物IBI363采用PD - 1单抗/IL - 2融合设计及α偏向性设计,在多个IO治疗耐药热肿瘤、冷肿瘤中显示出Best - in - Class潜力 [4][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总结 IO疗法:旧势渐退,新潮已起 - 近十年一代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推动肿瘤免疫治疗发展,2024年全球PD - (L)1市场规模达525亿美元,同比增长12.3%,K药和O药占据主导 [18][20] - 肿瘤细胞通过高表达PD - L1激活PD - 1/PD - L1通路实现免疫逃逸,PD - 1/PD - L1抑制剂阻断该通路成为肿瘤免疫治疗核心策略 [22] - 一代IO疗法存在局限,冷肿瘤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应答率低,仅约55%实体瘤患者具备免疫治疗基础条件,真正获益比例不足20%,且存在原发性和获得性耐药问题 [33][39][41] 多元路径竞发,角逐二代IO疗法两千亿美元规模市场 - 一代IO疗法在冷肿瘤、原发性无应答患者及获得性耐药人群中疗效有限,随着K药、O药专利到期,二代IO市场将升温 [44] - 二代IO市场可分为一代IO替代、耐药、冷肿瘤三个赛道,潜在市场规模或达2000亿美元,众多药企布局二代IO疗法 [49] - PD - 1/IL - 2路线潜力大,可实现对T细胞“解封 + 赋能”双重调控,有望在热肿瘤前线和冷肿瘤、经治耐药人群中突破 [53] IBI363:全球首创PD - 1/α IL - 2双抗,新一代肿瘤IO疗法基石产品 - IBI363是信达生物自主研发的PD - 1/α IL - 2双抗融合蛋白,采用PD - 1单抗和IL - 2融合设计及α偏向性IL - 2设计,可降低外周毒性 [56][57] - 采用α偏向性IL - 2设计是基于基础研究成果,α - biased IL - 2能刺激激活的CD8 + T细胞,毒副作用小,且PD - 1 + CD25 + CD8 + TIL细胞在肿瘤组织高表达 [62] - IBI363在肺癌、结直肠癌、黑色素瘤临床试验中展现优异疗效,肺癌中高剂量组ORR、DCR、mPFS及OS趋势更优;结直肠癌单药mOS达16.1个月,联合贝伐组疗效更好;黑色素瘤中IBI363相比化疗mPFS优势明显 [68][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