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球生态治理
icon
搜索文档
指引共同书写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第一卷专家谈)
人民日报· 2025-10-28 06:38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全球贡献 - 思想植根于中华文化天人合一理念 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明确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2] - 在多边场合阐释天人合一理念 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相较于可持续发展定义更直观反映人与自然关系本质 [3] - 创造性将清洁和美丽结合 清洁是美丽前提 美丽是清洁目标 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指明方向 [6] 清洁美丽世界的愿景构建 - 提出建设山清水秀 清洁美丽的世界 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度擘画新愿景 [4] - 清洁源自清洁生产理念 中国2002年制定《清洁生产促进法》 规定从源头削减污染 [5] - 美丽世界是美丽中国理论延伸 2017年联合国演讲提出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是生态建设方向 [6] 绿色发展路径的拓展 - 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发展但加剧自然掠夺 20世纪环境公害事件表明征服自然遭报复 [7] - 发达国家转移污染和高耗能产业 中国在2010年博鳌论坛提出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8] - 新时代提出新发展理念 将绿色发展摆重要位置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8] 全球生态治理的中国方案 - 全球环境治理存在发展中国家代表性不足 单边主义阻挠议程 执行落实困难等问题 [9] - 中国从参与者成长为贡献者和引领者 坚定支持《巴黎协定》 承诺2030年前碳达峰 2060年前碳中和 [10] - 提出构建公平合理 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 贯彻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 [11] 成果共享的新模式 - 强调人类是命运共同体 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应共享 激发全球环境治理内生动力 [12] - 共享追求人人享有 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满足人民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13] - 主张共享绿色发展成果和治理经验 关注发展中国家需求 支持能源绿色低碳发展 [14]
中国“三北”工程荣获“全球技术成就林业奖”
新京报· 2025-10-16 09:55
"三北"工程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性工程。自1978年启动以来,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3174万 公顷,治理沙化土地面积3333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467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 到13.84%;营造农田防护林165.6万公顷,庇护农田3000万公顷,工程区粮食单产提高近50%。 新京报讯(记者张建林)10月16日,记者从国家林草局获悉,当地时间10月15日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联 合国粮农组织成立80周年庆祝活动上,中国"三北"工程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全球技术成就林业奖"。 这是继2018年"三北"工程被授予"联合国森林战略规划优秀实践奖"后,获得的又一项国际荣誉。 今年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成立80周年。为回顾各国80年来为世界粮食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作出的贡献,粮农 组织于今年4月面向全球发起了"全球技术成就"评选活动。 "三北"工程凭借其在保障农业生产、维护粮食安全和促进减贫增收等方面的杰出贡献,从全球343个参 评申请中脱颖而出,最终荣获"全球技术成就林业奖",并作为24个获奖案例中的最优秀7个代表之一, 受邀前往粮农组织80周年庆祝活动现场领奖。 工程实施47年,在中国北方地区筑起了 ...
全球滨海湿地城市市长圆桌会议在江苏盐城举办
中国新闻网· 2025-09-25 14:27
全球滨海湿地城市市长圆桌会议在江苏盐城举办 中新网盐城9月25日电(记者 谷华)24日,以"碳循湿地·产城共栖——绘就滨海湿地城市绿色增长极"为主 题的全球滨海湿地城市市长圆桌会议在江苏盐城举办,相关国际组织、国内外沿海湿地城市代表等,交 流分享湿地生态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的成果经验,推动全球滨海湿地城市加强交流、深化合作。 "生态保护并非发展的对立面,而是发展的基础。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开展更加广泛的国际合作,就能 守护好这片'蓝色'、守护好这片'绿色'、守护好全人类。"柬埔寨西哈努克省副省长索克·菲亚在会议演 讲时说。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自然资源厅厅长韦德·克劳福特通过视频致辞说,盐城为湿地保护国际合作提供了良 好沟通平台。希望与大家在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开展更加广泛合作,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 体。 盐城市委副书记、代市长严汉平表示,盐城持续擦亮"世界自然遗产"和"国际湿地城市"两张城市名片, 让大美湿地始终保持生机盎然的健康状态。我们倡议在《湿地公约》框架下,不断深化交流合作,共创 产城共栖样板,共筑低碳合作高地,共建全球治理网络,共同谱写全球湿地保护新篇章。 江苏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钱文华表示,江 ...
第十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闭幕
人民日报· 2025-09-18 04:42
论坛共识内容 - 科学划分封禁保护区、系统修复区和合理利用区以治理可治之沙和需治之沙 [1] - 呼吁加强全球行动并将草原保护修复纳入全球生态治理核心议程 [1] - 倡议成立国际草原联盟并支持设立国际草原日 [1] 论坛背景信息 - 第十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举行并达成共识 [1] - 论坛为期2天并于9月17日闭幕 [1]
国家生态保护修复成效典型案例发布
经济日报· 2025-08-25 06:08
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 确立"三区四带"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体系 实现国土空间主体功能全局性安排 [1] - 生态保护红线面积超315万平方公里 实现单一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 [1] - 布局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 首批5个国家公园建设进展显著 [1] 生态系统治理成效 - 森林覆盖率超25% 贡献全球约25%新增绿化面积 [2] - 完成52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工程 保护修复面积超830万公顷 [2] - 整治修复海岸线1780公里 滨海湿地5.3万公顷 红树林面积达3.03万公顷 [2] - 治理废弃矿山超35万公顷 林草年碳汇量超1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2] 生态治理制度体系 - 颁布长江黄河青藏高原野生动物保护法律 国家公园法即将出台 [2] - 建立林长制 科学国土绿化 天然林保护 草原修复 围填海管控制度 [2] - 深化主体功能区与集体林权改革 发布生态产品目录 支持社会资本参与 [2] 全球生态治理参与 - 中国—中亚荒漠化防治中心揭牌 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深圳 [3] - "三北"工程与"中国山水工程"获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3] - 深度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防治荒漠化等公约 [3] - 签署《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公海生物多样性协定 成为全球生态治理引领者 [3]
好评中国|守护绿水青山,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世界
环球网· 2025-08-13 17:00
生态文明建设成就 - 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29.3微克/立方米 [1] - 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到90.4% [1] -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源消耗"十四五"前四年累计降低11.6% [2] 产业结构转型 -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清洁电力供应体系和清洁钢铁生产体系 [2] - 能源结构持续清洁化发展 [2] - 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占发展中国家总量一半以上 [3] 国际合作与影响 - 推动达成《生物多样性公约》"昆蒙框架" [3] - 与31国共建绿色发展伙伴关系 [3] - 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生态治理人才万余次 [3] 技术输出与民生改善 - 菌草技术惠及全球百万农户 [3] - 浙江安吉余村关闭污染矿山重塑生态环境 [1] - 塞罕坝建成百万亩林海生态工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