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修复

搜索文档
六盘山“山水工程” 打造生态绿色屏障
人民网· 2025-07-19 22:40
生态修复工程成效 - 宁夏通过"山水工程"等国家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持续扩大六盘山区域绿色空间 [2][4][6] - 工程实施使曾经的旱塬秃岭披上绿装 六盘山地区生态明显改善 [8][10][12] 区域生态重要性 - 六盘山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地处宁夏西海固地区 [14][16] - 马东山林场山坡已实现无人机拍摄可见的绿色覆盖 [2][6][12] 工程实施主体 - 宁夏地方政府以国家重大工程为抓手 系统性推进生态屏障建设 [4][8][16]
钦州市犀丽湾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获全球认可
广西日报· 2025-06-12 10:36
犀丽湾生态保护修复案例 - 钦州市犀丽湾生态保护修复案例入选第三届联合国海洋大会14个全球优秀案例,是唯一入选的海岸线生态修复案例[1] - 案例位于钦州市钦南区犀牛脚镇,修复区域拥有2.8千米连片砂质岸线资源,此前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海岸侵蚀严重[1] - 采用"生态保护修复+文旅产业"融合模式,依托中央财政和社会资本,实施系列工程包括建设200米抛石沙坝、整治82.72公顷滩面[1] - 修复后沙滩平均波高衰减率最高达63.38%,绿化覆盖率超80%,形成多功能沙滩森林公园并带动2000多人就业[1] 广西海洋生态保护整体进展 - 广西构建"一带一链多点"海洋生态安全格局,累计投资近40亿元实施10个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2] - 已整治岸线195公里,修复滨海湿地3301公顷[2]
总台与自然资源部合作打造系列融媒体节目,首推《自然中国》
新浪财经· 2025-06-08 10:03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 - 自然资源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设美丽中国 [1][3] - 双方将在主题宣传、媒体融合、国际传播等领域建立长期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 [4][5] - 合作内容包括打造系列融媒体节目、开展自然资源公益宣传和知识普及活动等 [5] 《自然中国》节目内容 - 《自然中国》聚焦海洋强国建设、耕地保护、找矿突破、生态保护修复成果 [5] - 节目包含《向海而行》《探秘哀牢山》《地矿宝藏》等多个系列 [5] - 《向海而行》作为首部节目,聚焦中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每期30分钟,将于6月8日起在CCTV-1播出 [6] 技术创新与拍摄模式 - 首次采用"5G+8K+机器狗"新技术,开创智能拍摄新模式 [5] - 实现科考与影像采集同步推进,捕捉大量珍贵画面 [5] - 标志着总台在超高清制播与智能拍摄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5] 节目特色与亮点 - 《地矿宝藏》首次聚焦中国丰富矿产资源,记录从勘探到开发利用的全过程 [5] - 展示地矿领域的重大突破与科研成果 [5] - 节目将向海内外展示我国在自然资源管理与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成就与经验 [5]
吴桂英主持召开市总河长会议
长沙晚报· 2025-05-13 10:08
市领导谭勇、彭华松、邹特、肖正波、刘新良、周志凯、康镇麟、周春晖出席。 吴桂英指出,去年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以落 实河湖长制为抓手,推动河湖保护治理取得积极成效。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工作存在的不足。全市各级各 部门要切实扛牢"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政治责任,统筹抓好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系统治理,着力推进 河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吴桂英强调,要着力抓好突出问题整改,聚焦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等,动真碰硬、举一反三,加 强常态化调度和清单化督办,做到系统施治、常治长效。着力强化水旱灾害防御,在建好"硬件"上下功夫,在优 化"软件"上显成效,强化气象监测预警,全面排查整治水运安全风险,抓实重点领域隐患整治,确保安全度汛。 着力深化环境综合治理,坚持农业源、生活源、工业源"三源齐控",建立健全全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注重协 同联动抓好河流共商共管共治。着力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水生动植物保护,注重岸 线分区管控。着力优化资源配置利用,严守"三条红线",深入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饮用水水源地长效管 护。要强化组织领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