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和音:携手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
人民日报· 2025-08-13 10:53
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需要国际社会超越零和博弈、摒弃生态不公,推动全球生 态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合作共赢的方向前进。在绿色"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联合31个国家发 起"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与40余个国家共同发起成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广泛 凝聚起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的国际共识和力量。正是在这些合作平台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更 多国家所熟知和接受,越来越成为连接世界、促进互鉴的纽带,深度融入并积极引领全球生态治理。 生态环境治理攸关人类存续和地球未来,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世界各国人民共同行动。中国愿继 续携手各方,共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创和美永续之路,共建 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 全球多地刷新高温纪录,35%的湿地在50多年间消失、近20%的红树林处于高风险状态,海平面上升速 度远高于预期,多个物种面临灭绝危险……环视世界,生态挑战频频显现,完善全球生态治理迫在眉 睫。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以自身实践为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 设、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贡献了智慧与动力。 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关键是要将科 ...
携手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和音)
人民日报· 2025-08-13 05:56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中国始终倡导全球共走绿色发展之路、共同推动人 与自然和谐共生。率先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同南非、肯尼亚等国签署了有关保 护野生动物合作协议,海滩修复的"厦门经验"为泰国、斯里兰卡等提供借鉴,设立中蒙荒漠化防治合作 中心,启动全球森林可持续管理网络……在气候治理、技术共享、生态修复、灾害预警等各个领域,中 国积极开辟国际合作新路径,助力各方科学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注入澎湃动能。中国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推动全球绿色转型。英国气候新闻 网站"碳简报"分析报告显示,仅2024年,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风力发电机和电池等清洁能源技术出口 就帮助全球碳排放总量减少了1%。毛里塔尼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部部长拉格达夫表示,中国推动全球 绿色转型、公平生态转型、弥合发展鸿沟,"增强了我们走绿色发展道路的信心"。 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需要国际社会超越零和博弈、摒弃生态不公,推动全球生 态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合作共赢的方向前进。在绿色"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联合31个国家发 起"一带一路"绿 ...
奏响人与自然和谐共鸣的时代乐章
上海证券报· 2025-08-11 01:40
(上接1版) 报告指出,中国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不断提升绿色低碳产业在经 济总量中的比重,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的高 质量发展道路。 2012年以来,中国以年均3.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超过6.1%的经济增长。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 清洁电力体系和清洁钢铁生产体系,建成全球覆盖温室气体规模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并稳定运行, 构建起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中国以一系列切实举措,深入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新时代以来,中国把区域协调发展作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谋划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 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打造绿 色发展高地。 同时,中国坚持把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 理念和消费方式在中国各地蔚然成风。 如何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金山银山?报告指出,20年来,各地探索形成"护绿换金""聚绿成 金""借绿生金"等转化路径,形成了一系列有特色、可借鉴、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和发展模式。 ——"护绿换金",强调 ...
奏响人与自然和谐共鸣的时代乐章——智库报告解析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创新与世界意义
新华社· 2025-08-10 12:26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提出与发展 - 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在浙江安吉余村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1] - 该理念从浙北山村走向全国,引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1] - 理念提出20周年之际,新华社发布智库报告总结其中国创新与世界意义 [1] 浙江安吉余村的实践案例 - 余村从"卖石头"转型为"卖风景",2023年接待游客12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6000万元 [2] -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再访余村时指出"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 [2] 理念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 强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辩证统一,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3] - 提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与新质生产力中的绿色生产力概念相契合 [3] - 形成生态治理与脱贫致富互促模式,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工业等新型扶贫模式 [3] - 探索出"护绿换金"(生态补偿)、"聚绿成金"(绿色产业)、"借绿生金"(绿色金融)三大转化路径 [6][7] 中国绿色发展实践数据 - 2012年以来以年均3.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年均6.1%的经济增长 [5] - 建成全球最大清洁电力体系、清洁钢铁生产体系和可再生能源体系 [5] - 全国旅游景点2024年接待游客67.6亿人次,总收入4814.2亿元 [6] - 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总数达7.8万个,推出乡村旅游重点村镇1597个 [6] 全球影响与国际合作 - 中国在2024年全球新增585吉瓦可再生能源装机中贡献占比最大 [10] - 推动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成本分别下降超60%和80% [10] - 与100多个国家开展绿色能源合作,落地标志性项目和"小而美"项目 [10] - 绿色信贷规模世界首位,绿色债券规模全球领先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