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发展

搜索文档
杨乐渝:企业如何成为幸福产业运营商
证券时报网· 2025-07-25 19:48
幸福产业运营商的核心概念 - 幸福产业运营商是数智时代和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市场主体,以共生为战略、用户为导向、数据为驱动、IP为核心、运营为模式 [1] - 培育幸福产业运营商满足人民对幸福生活的需求,推动城市更新、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盘活城市资产,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1] - 幸福产业运营商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载体,是企业转型创新、赢得新发展的路径 [9] 成为幸福产业运营商的三大步骤 重构认知和战略 - 企业家需认识到共生是新时代发展的底层逻辑,以共生为战略是企业进化的必然方向 [2] - 从"定位"到"生态位"的转变,是从交易思维到共生思维的跨越,需以用户价值定义企业价值 [2] - 海尔案例:从家电公司转型为用户体验公司,体现数智时代的全新生态位 [3] 重构产品和服务 - 产品和服务需从功能价值扩展到文化、情感、社会价值,实现IP化以建立生态共生关系 [4] - IP化路径包括以用户、内容、场景、信用、符号五大价值要素重构产品,使其具有平台性、文化性和生态性 [4] - 房地产企业案例:从单纯居住功能转向社区生活内容导入,形成全生命周期服务和运营收益 [5] 重构组织和人力 - 以用户价值为导向重构组织结构,压缩金字塔式权力结构,实现扁平化和有机化 [6][7] - 海尔"人单合一"模式:通过小微团队即时响应市场,建立以用户价值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新模式 [7] - 用户成为企业编外研发团队,提供产品改进指导和精确数据,推动企业决策和发展 [7] 幸福产业运营商的意义 - 幸福产业运营商是生态化、生命化的新型企业形态,面向人而非产品设计,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8] - 全经联实践表明,幸福产业运营商是共生发展的生态,已培育数百个案例推动企业、产业和城镇创新 [8][9]
从7只到1.1万只,朱鹮保护带来哪些启示?
中国环境报· 2025-05-19 09:51
朱鹮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 - 全球朱鹮种群数量从1981年的7只增长至2024年的1.1万只,体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思维 [1] - 保护模式结合法律权威与创新空间、专业攻关与实用转化、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红利共享 [1] - 中国生态治理经验为全球濒危物种保护提供"中国方案" [1][2] 系统化治理体系 - 法律层面通过《野生动物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构建制度根基,2019年汉中划定生态红线保障核心栖息地 [2] - 洋县实施"四不准"铁律(不准伐木/狩猎/开矿/污染),法院建立秦岭保护法官工作站等司法机制 [2] - 国际合作方面,1999年向日本输出7只种源,2024年重建500余只野外种群,打破基因孤立 [2] 科技驱动的智慧保护 - 陕西"5G+野生朱鹮监测分析平台"通过物联网与AI实时追踪种群、解析栖息规律 [3] - 浙江德清建成全球首个朱鹮基因库,江苏盐城利用北斗技术破解湿地修复难题 [3] - 浙江农林大学发布9项技术规程(如人工孵化/疫病防控),开发细菌检测与数据可视化系统 [3] 生态经济协同发展 - 洋县1.5万亩有机稻田年创产值16.4亿元,朱鹮主题旅游年接待638万人次创收超40亿元 [4] - 洋县认证111种有机产品,朱鹮湖合作社带动3500户农民 [4] - 河南罗山县构建立体防护网,农户通过"鸟导"/农家乐等户均年增收2万元,绿色蔬菜基地带动人均增收5000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