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并整合

搜索文档
大兼并时代:中国汽车产业内卷终局推演
虎嗅APP· 2025-06-13 17:57
中国汽车产业兼并整合趋势 - 行业核心矛盾已从表面账期问题转向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兼并整合被视为解决"内卷"竞争的关键路径 [3] - 商会会长王侠明确提出兼并整合是产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与行业研究结论高度吻合 [3] - 当前阶段车企基本面与行业发展规律共同预示"大兼并浪潮"即将到来 [3] 车企资产负债表的"规模不经济" - 行业销量突破3000万辆创历史新高,2024年增速达4.5%,但资产周转效率持续恶化 [7][10] - A股主机厂毛利率达15.6%为十年峰值,但固定资产周转率跌至4.83、存货周转率6.67均为十年最低 [8][10][16] - 应收账款周转率创新高而应付账款周转率新低,显示主机厂对上游话语权强化 [16] - 资本开支过剩导致资产利用率不足,形成固定成本隐性增长与资产贬值压力 [15][17] 兼并整合的驱动逻辑 - 欧洲(大众集团)与日本(丰田)通过并购重组实现产业升级的历史案例验证路径可行性 [22] - 经济性贬值率指标显示:2024年主机厂行业均值0.204,头部企业(如比亚迪)差值超0.3,达到并购触发阈值 [23][25] - 参照水泥行业经验,经济性贬值率>0.2将引发供给侧改革,差值每减0.15资本价格贬值10% [24] 产业变革窗口期特征 - 主机厂已主动收缩资本开支,长期待摊费用与资产减值损失持续攀升反映资产重置需求 [20] - 技术停滞周期导致同质化竞争加剧,内生性变革难以解决资产冗余问题 [19] - 头部企业当前经济性贬值率处于低位,具备支付高对价的并购条件 [25]
贸促会王侠:汽车行业必然经历内卷的阵痛,最终结果是兼并整合
经济观察网· 2025-06-06 14:51
行业现状与挑战 - 价格战持续加剧,2024年国内车市降价车型200多款,2025年前4个月降价车型达60多款,5月降价车型增至百余款,最高降价幅度超5万元,行业利润下探至4%以下[2][3] - 技术竞赛活跃,涉及固态电池、大模型和AI上车、智驾平权等领域,但电池起火、自动驾驶失控等安全问题频发[3] - 市场容量增长停滞、利润下降、市场集中度提升,行业进入成熟期特征明显[2][4] 价格战与技术竞赛影响 - 无底线价格战挤压企业合理利润空间,影响产品和服务质量,长期对企业和消费者不利[2][3] - 盲目技术狂飙可能忽视安全底线,需平衡创新与安全[3] - 适度降价和有序竞争是行业成熟必经阶段,但需避免极端行为[2][3] 兼并重组趋势 - 行业兼并重组浪潮不可避免,是产业成熟期的必然现象[2][4] - 重组方式包括:大汽车集团内部整合、强势燃油车企整合新能源车企、优势新能源车企整合弱势同行、国际车企整合本土新能源车企[5] - 吉利极氪与领克整合、广汽"大研发体系"、上汽"大乘用车板块"等案例已展开,旨在降本增效和提升竞争力[5] - 强势汽车集团占据近90%份额,重组不会影响整体发展,反而增强全球竞争力[5] 国际化与政策引导 - 需避免将"内卷"风气带到海外,国际市场对低质低价容忍度低,"外卷"可能破坏增量市场[2][4] - 政府需强化退市机制、清理僵尸车企、管控地方过度扶持,鼓励市场环境治理和消费服务体系建设[5] - 需制定公平并购规则,支持央企与地方车企、地方车企之间的有效整合[5] 行业长期发展 - 汽车产业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主导产业,需从产业发展规律入手构建核心竞争力[6] - 技术创新和差异化是长期主义关键,需守住质量、安全、商业道德和可持续发展底线[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