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整治
搜索文档
河南省市场监管局公布一批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整治典型案例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8-05 17:14
执法行动概况 - 河南省市场监管系统针对农村假冒伪劣食品问题开展集中整治,并公布一批违法案例 [1] 商标侵权案例 - 济源示范区某超市因销售侵犯“汾酒”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产品被立案调查并移送公安机关 [1] - 商丘市睢阳区某副食经营部因销售侵犯“统一®”注册商标专用权的绿茶被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罚款62757元 [3] 食品生产与标签违规 - 信阳市潢川县某食品加工厂因使用过期原料生产食品及经营标签虚假的预包装食品被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物品并罚款85000元 [1] - 新乡市长垣市某食品公司因生产标注虚假生产日期的“素牛肉粒”被没收违法食品并罚款50000元 [4] - 驻马店市遂平县某食品厂因冒用他人厂名厂址在电商平台销售假冒食品被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罚款37100元 [6] 食品掺假与过期问题 - 平顶山市汝州市某食品有限公司因生产经营的“单冷雪花肥牛”掺有鸭肉、“牛奶羊肉卷”掺有猪肉和鸭肉被没收违法所得、吊销食品生产许可证并罚款85000元 [2] - 漯河市某食品公司因销售存放超过保质期的排酸牛肉等产品被没收违法食品并罚款27900元 [6] - 郑州市惠济区某商贸公司因经营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及过期食品被没收相关食品并罚款150150元 [1] 无证经营与虚假宣传 - 开封市某温泉酒店中心因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从事桶装水生产经营活动被没收违法所得并罚款44720元 [5] - 许昌市禹州市某百货零售店因在销售保健食品过程中组织顾客观看宣传视频并进行虚假功效宣传被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罚款25000元 [6]
北京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 涉及制假售假、欺骗误导消费
北京商报· 2025-04-14 17:26
北京商报讯(记者 赵述评 胡静蓉)4月14日,北京商报记者从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针对农村地 区假冒伪劣食品问题,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为期10个月的专项整治,严查严打违法违规行为。此 次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重点聚焦原料污染、制假售假、欺骗误导消费等突出问题,针对农村 地区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集中交易市场、网络食品交易平台等重点场所,严厉打击超范围、超限量使用 食品添加剂、添加非食用物质、销售"三无""山寨"食品、虚假宣传和违法宣称功能等违法违规行为,全 力净化农村食品市场环境。 同时,消费者还可遵循拒绝购买假冒食品原则,注意包装细节,凡出现颜色暗沉、图案模糊、字体歪斜 或印刷瑕疵的食品,可能存在假冒风险,需谨慎选购;拒绝购买虚假宣称功能食品。我国法律明确禁止 普通食品宣称疾病预防(如"预防冠心病")或保健功能(如减肥、壮阳等),此类宣传多为虚假夸大, 切勿轻信。拒绝购买假冒进口食品,选购进口食品时,应查看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并核对中文标签 是否标注原产地、境内代理商名称、地址及联系方式,无中文标签或信息不全的产品需警惕;拒绝购买 掺杂掺假肉类,购买生鲜肉及制品时,务必查验动物检疫合格证明,避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