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
搜索文档
视频丨赏秋时节 “捡秋”有度才能留住秋日好时光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1-03 14:10
秋季旅游活动现象 - 北京进入深秋季节,彩叶树种如银杏、白蜡、枫树、黄栌等变色,形成嫩黄、橙红与金黄交织的秋景,吸引大量市民和游客前往天坛、地坛、玉渊潭、香山等公园游园赏秋 [1][3] - 游客通过捡拾落叶和果实进行拍照或创作秋叶画,作为书签或家居装饰,以留存秋日时光 [1][5][7] - 专家鼓励居民开展“捡秋”活动,将自然元素带回家装饰生活,让自然更好地保存下来 [9] 不文明游园行为及影响 - 部分游客存在暴力“捡秋”行为,包括采摘枝头树叶、攀折树枝、摇晃树木及攀爬树木,导致树枝被折断,对植物造成伤口并可能引发感染和病害 [10][12] - 尽管公园调整游览路线、封闭小路并设立禁止采摘标识,但偷采柿子等果实的情况依然存在,导致较低树杈被折断,柿子树果实所剩无几 [12][14] - 游客批量采集植物果实,如使用工具击落核桃一次采集十几斤,或大量捡拾挖掘松果,这些果实是松鼠、黄鼬、鸟类等重要越冬食物,大量采集会影响动物生存习性 [19][22] 公共安全与生态风险 - 游客采集侧柏果实用于助眠或围炉煮茶,但处理不当用作熏香或贸然食用可能导致腹痛、头晕、食物中毒等症状 [16] - 公园种植的植物侧重于观赏和生态效益,并非按经济作物或可食用标准培育,贸然食用或使用可能存在中毒、过敏等安全隐患 [17] - 游客随意向水域投喂鸳鸯、天鹅、绿头鸭等鸟类,不仅影响动物健康,还可能造成水体和土壤污染 [20][22]
大理漾濞县40年蝶变:从贫困县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中国新闻网· 2025-11-01 20:16
11月1日,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彝族自治县迎来建县40周年。40年前,漾濞县山高坡陡、交通闭塞,是 国务院重点扶持贫困县;40年后的今天,这里核桃飘香、游客如织,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地 区生产总值从1985年的0.27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9.26亿元,人均GDP从316元提升至51122元——数字的 跃升,见证着一个民族自治县的华丽蝶变,更折射出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缩影。 地处苍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漾濞,40年来始终把生态保护作为发展的"铁律"。 从守护极度濒危植物"漾濞槭",到为两千余株百年古核桃树挂牌护航;从"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试点县"建 设,到"云南漾濞核桃—作物复合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漾濞发展之路都是以生态保护为 主,森林覆盖率稳居全省前列。 "靠山吃山",在漾濞有了全新内涵。漾濞是中国南方核桃的起源地,是世界核桃的原产地之一,被誉 为"中国核桃之乡"。 近年来,该县通过实施核桃产业基地、加工、科技、质量、营销、农旅、园区、文化"八大振兴工程", 使核桃产业成为漾濞县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产业。 如今,全县94.5%的农户种植核桃,核桃种植面积达107万亩。2024年,该县核桃年产 ...
防寒润燥 适量进补
人民日报· 2025-10-31 11:45
饮食养生原则 - 霜降时节养生需遵循"温和适度"原则,兼顾防寒与润燥 [1] - 民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此时进补更易吸收 [1] - "补霜降"应细水长流,避免大寒大热,可用羊肉搭配当归、生姜煮汤以达温补不燥热之效 [1] 适宜食物推荐 - 可适量摄入羊肉、牛肉、鸭肉、板栗等温和平补食物以增强体质 [1] - 多食用百合、银耳、梨、蜂蜜、核桃等食物可缓解鼻咽干燥、皮肤皲裂 [1] - 霜打后的萝卜清甜赛梨,生食清肺化痰,熟食健脾益气,适宜与排骨或鸡肉同炖 [1] - 适量食用柿子可补充维生素,但不应与海鲜同食且忌空腹食用 [1] 饮食禁忌事项 - 忌过量食用寒凉食物如冷饮或大量西瓜 [1] - 应减少姜、葱、蒜、辣椒等辛辣食物摄入以防秋燥加重 [1] - 若出现口干、便秘即为补益过度的信号 [1] 生活习惯调整 - 颈项、腰腹、足踝是寒邪易侵袭部位,可系围巾、穿高腰裤袜进行防护 [1] - 睡前用40摄氏度热水泡脚20分钟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凉燥 [1] - 保持室内温度湿度适宜,避免干燥或低温环境诱发呼吸道疾病 [1] 精神健康管理 - 深秋时节应多参与户外活动如赏秋景、晒太阳等以排解心郁 [1] - 保持心境平和可滋养生气,避免悲忧伤肺 [1]
昆明农贸市场的烟火日常,一个连接山野的土地共同体
第一财经· 2025-10-31 11:29
书籍内容与特色 - 书籍《在集市:昆明篆新农贸市场的博物日常》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记录了24个节气篆新农贸市场的日常,并从博物学视角分类梳理了316种食材[1] - 作者将书稿称为"云南集市博物志",强调市场是一个天然的博物学课堂[1][3] - 书籍内容基于作者2021年寒露开启的全年市场观察,结合了社会学和人类学视角的地方性知识研究[1][18] 篆新农贸市场概况 - 市场占地20亩,布局为4横4纵通道,设有650多个摊位[4] - 摊主多数来自云南各地,部分来自川渝黔、宁夏和东北地区,形成多元化的食材供应网络[4] - 市场被描述为"可食用的自然博物馆",已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许多游客将其作为云南之行的首站或末站[4] 食材多样性与供应链 - 市场集中呈现了云南少数民族千百年来辨识利用草木动物为食材药材的经验,食材具有营养丰富和贴近自然的特点[3] - 每天凌晨周边各市县的山茅野菜向昆明运输,市场与周边山野乡村通过日夜四季变化联结成"土地共同体"[5] - 地州山茅野菜专卖店售卖106种特色菜品,食材多为嫩芽尖和嫩花苞,通过飞机、动车或高速公路运输以保持新鲜度[5] 菌类食材的文化与经济价值 - 野生菌子已成为云南代名词,游客在菌子季密集到云南消费,但当地人的菌子季快乐仍具独特性[9] - 作者父亲在70年代发现出口日本的松茸即云南大花菌,并开始向山民收购,90年代研究确认松露即云南猪拱菌[12] - 历史上鸡枞酱油采用费时熬制工艺,如今已绝迹,反映了对山珍食材极致利用的传统生活经验[10] 市场变化与挑战 - 市场近期进行改造后菌菇区域变得干净敞亮,但本地顾客减少,转向周边乡街子购买更便宜新鲜的野生菌[19] - 出现由创意年轻人接管的规范化摊位,如干花摊位,但可能使市场逐渐失去传统泥土气息的独特性[19] - 现代物流结束了高山大川阻隔和本土种植本土售卖模式,但商业化泛起和游客涌入正引发市场缓慢变化[19]
【商洛】赛事出彩 城市出圈
陕西日报· 2025-10-31 06:54
10月18日,中国康养之都·香港精装明星足球队商洛邀请赛在商洛市开赛。由知名香港艺人及导演 领衔的香港精装明星足球队与苏陕协作队展开对决,为观众奉献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足球盛宴。这场比赛 吸引了万余名观众到现场观看。 记者从商洛市商务局了解到,商洛市中心城区各大酒店预订量在赛前就持续攀升。截至开赛前一 天,商洛市主城区几家主要酒店入住率较去年同期增长40%以上,周边特色民宿的预订率显著增长。 体育赛事还带动了商洛交通、旅游、餐饮、住宿等产业的发展。通过体育赛事拉动消费,把赛事流 量变成经济增量,这已成为当地的发力方向。 借助本次赛事,商洛市在商洛市体育场设置"赛事集市",集中展销木耳、核桃、板栗、秦岭土蜂蜜 等商洛特色农产品以及洛南草编、丹凤泥塑、镇安刺绣等非遗文创,打造"观赛、购物、体验、出游"一 站式消费模式,形成"看球赛、见明星、逛集市、购特产"的消费热潮,进一步擦亮商洛市"中国气候康 养之都""金名片"。 在此基础上,商洛市积极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赛事IP。不久前,"陕西·跟着赛事游商洛"之旅线路 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新一批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商洛市体育局副局长孟军说,打造兼具本土气质与破圈能力的体育 ...
润泽京西生新韵 一渠清水映古今
北京晚报· 2025-10-28 16:21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概况 - 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由公议沟、三家店、丁家滩、城龙和付家台五条古灌渠及周边古泉与古井共同组成,于今年9月10日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成为京津冀地区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13] 付家台古灌渠 - 灌渠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距今122年,全长约4公里,穿越近66米长的山洞,历史灌溉面积达1000余亩,现状受益范围为4860.23亩[28] - 古灌渠使付家台村从贫瘠之地变为瓜果之乡,当前500多亩果园受益,农作物种类从稻麦扩展至苹果、柿子、核桃、京白梨等经济价值更高的特产,一亩地一年平均收入约一万元,果园年收入可达五六万元[16] - 有关部门对古灌渠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在引水处修建混凝土顺水坝,对下游400米渠道进行防渗处理,并采用浆砌石工艺加固,每年开春进行清淤维护[16] 丁家滩古灌渠 - 灌渠始建于清光绪七年十一月,距今144年,全长约2公里,历史灌溉面积达850亩,现状受益范围为774.56亩[29] - 灌渠由清朝将领王德榜修建,通过筑建水坝、修长渠、开支渠、安装闸门等方式分流永定河水灌溉农田,至今保留原有灌渠形态和衬砌形式[17][18] - 政府与村民共同守护古灌渠,每年11月中下旬农闲时进行"体检"和修缮,清除淤泥,目前取水口闸门处正进行水毁后修复[19] 公议沟古灌渠 - 灌渠始建于辽代,距今约920年,全长约6公里,上游宽2米、深2米,历史灌溉面积1000余亩,现状受益范围为1953.5亩[29] - 初为辽金时期龙泉务村瓷窑供排水所用,后演化成灌溉渠道,并为"琉璃渠村"供水,灌渠中上游建有四道退水闸,通过闸门启闭控制水量,起到防洪排沙减淤作用[19] - 如今在龙泉务村南修建了独立排水通道,更好地为周边百姓服务[20] 城龙古灌渠 - 灌渠初建时干渠石渠长200丈,开左中右三道土渠共长十五六里,石堤长920丈,灌溉面积4000余亩,新中国成立后供水面积曾达2.3万亩[30] - 灌渠是门头沟境内灌溉规模最大的古代灌溉工程,由王德榜修建,20世纪80年代后将明渠改造为暗渠以提高灌溉效率[22] - 当前正在进行第一期改造工程,设置分水口5座、分水闸5座,新建5座、改造1座提升泵站,旨在构建门头沟新城地区"六水联通"水网体系,引永定河水为五条河道补水[23] 三家店古灌渠 - 灌渠渠首工程分布有3座排水闸名"三道坝",渠首以下一分为三,曾灌溉三家店到北辛安一带四万余亩土地,干渠宽3米左右、深约3至4米,现状排涝面积4530亩[24][30] - 灌渠在20世纪90年代停止灌溉任务,被改造为城市排水暗渠,其受益村落自发成立北京最早的农民水利协会——民生水利会,实行村民自治管理[25] 灌溉系统文化价值与保护利用 - 古闸坝、水利碑刻、摩崖石刻等与古灌渠构成丰富的水利遗产群,古井、古泉与古渠联合协作保障灌溉供水,产生的管理制度、农业文化等非物质文化具有重要研究意义[26] - 市水务部门及门头沟区将深化"灌溉遗产+"模式,串联京西古道、潭柘寺等文旅资源,与永定河综合治理、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有机结合,使古灌渠化身为"文化静脉"[27]
青年与乡村,何以双向奔赴(青年观)
人民日报· 2025-10-28 06:38
青年返乡现象与驱动力 - 青年返乡被视为一种积极的奔赴而非退守,他们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1] - 返乡青年通过知识、梦想和创新实践在乡村广阔天地中耕耘和挥洒青春[1] - 青年与乡村的关系是相互滋养和相互成就,乡村为青年提供实现抱负的舞台,青年为乡村注入新活力[2] 返乡青年的创新商业模式 - 返乡青年的业务模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种养殖,而是通过跨界融合带来新可能[2] - 具体创新模式包括运用物联网、大数据、AI等技术实现智慧农业转型[2] - 其他模式包括将农业与文化、旅游、电商等产业深度融合,以及发挥“头雁效应”带动规模化经营[2] 代表性返乡青年案例 - 湖北90后赵聪通过直播将洪湖莲藕销往全国[1] - 甘肃陇南赵武强带动农民标准化种植核桃[1] - 吉林海归曹曦采用鸭蟹稻共生、综合利用牛粪秸秆等方式打造生态田园综合体[1] 政策支持与发展前景 -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完善乡村人才培育和发展机制”,为青年搭建发展平台[3] - 政策目标是让青年在乡村留得下、干得好、有奔头,以吸引更多有志青年[3] - 青年返乡被视为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青春动能的重要力量[2]
印度神操作!部长放话:想签协议别指手画脚,俄油我们照买不误!
搜狐财经· 2025-10-27 13:11
谈判整体态势 - 印美双边贸易协议大部分议题已达成共识,目前正集中讨论协议的最后细节,签署协议接近达成 [1] - 印度官方强调签署协议的关键在于是否符合本国利益,不会因外部施压而仓促决定,反映出谨慎态度 [1] - 贸易谈判核心是互利共赢,协议达成的关键在于双方在细节上互相妥协,照顾彼此核心利益 [13] 关税问题与贸易影响 - 美国对印度出口的纺织品、虾类、宝石珠宝等商品征收50%的高关税,几乎将印度商品排除在美国市场之外 [4] - 高关税导致印度对美出口额从8月份的68.7亿美元降至54.3亿美元,一个月内减少14.4亿美元 [4] - 印度对美国巴旦木、核桃等农产品加征关税作为反制措施 [3] - 印度将把美国降低50%的关税作为签署协议的硬性条件 [7] 农产品市场立场 - 印度可能放松玉米和豆粕的进口限制,因其国内供需不紧张,可作为谈判的弹性筹码 [6] - 印度在谷物和乳制品等农产品市场上立场坚定,绝不开放以保护本国小农户 [6] - 印度约60%人口依赖农业,其中85%是小农户,开放市场将严重冲击农民收入 [6] - 印度的最低支持价格制度保障主粮底价,开放市场将使该制度形同虚设,损害农民利益 [10] 能源采购议题 - 印度顶住美欧压力,坚持购买俄罗斯折扣原油以保障能源安全和控制国内油价 [9] - 印度对俄罗斯原油采购量从9月的120万桶/日降至10月的80万桶/日,此变化被视为向美国示好,可能推动协议签署 [12] 潜在协议路径 - 如果美国在关税问题上让步,印度在玉米和豆粕进口上适度放宽,协议达成的可能性将增加 [13] - 如果美国在农产品问题上坚持强硬立场而印度不肯妥协,谈判可能拖延 [13]
快扔掉!戴一天,辐射量相当于拍117次胸片
中国能源报· 2025-10-26 19:37
能量石/保健石行业 - 市场上存在宣称具有治病、保平安功效的能量石产品,售价可达数千甚至上万元 [2] - 海关截获的所谓保健石样本检测出辐射量高达105微西弗/小时,超出环境本底值1050倍 [3] - 高辐射剂量相当于拍摄100次胸片,长期佩戴可能导致佩戴者出现无故流鼻血等健康问题 [4][5] 相思豆饰品行业 - 相思豆(鸡母珠)被制成项链、手串等饰品在市场上销售 [8] - 相思子是一种剧毒植物,其有毒的鸡母珠毒蛋白在饰品打孔穿线过程中可能因表皮破坏而释放 [10][11][12] - 误食一颗相思豆即可致命,误吸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发烧、恶心、肺积水等中毒症状 [12] 核桃手串行业 - 核桃手串受到老年及年轻消费群体的喜爱 [13][15] - 核桃材质容易发霉并产生黄曲霉素,部分不良商贩使用84原液等化学药剂浸泡清理核桃 [16] - 长期把玩经化学处理的核桃可能导致皮肤红肿、刺痛、水泡、皮炎等健康问题 [17] 染色玛瑙行业 - 线上直播销售模式使得染色玛瑙等玉石饰品价格低廉,吸引年轻消费者 [18] - 低价色彩鲜艳的玛瑙多由灰白原料经染色加工而成,染色药水含硝酸钾、硝酸钠、硝酸银等高腐蚀性剧毒化学品 [20][22][23] - 染色玛瑙重金属铬、汞、砷含量较高,长期佩戴会破坏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并具有致癌性及基因突变风险 [24][25] 仿真饰品行业 - 仿真饰品由便宜合金制成,为提升光泽度常在表面电镀或涂饰过量的铅、镍、铜等重金属 [27][29] - 有害重金属可能通过汗液溶出并经皮肤吸收进入人体 [31] - 短期佩戴可能出现刺激性红斑,长期佩戴可能导致过敏、红斑丘疹、水泡、破溃糜烂等健康问题 [33]
今年前三季度山西省进出口1028.7亿元
中国新闻网· 2025-10-22 17:07
今年前三季度山西省进出口1028.7亿元 中新网太原10月22日电 (记者 杨静)记者22日从太原海关获悉,今年前三季度,山西省进出口1028.7亿 元,同比(下同)下降21.3%,降幅较前8个月收窄0.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524亿元,下降34.5%;进口 504.7亿元,微降0.5%;贸易顺差19.3亿元,收窄93.4%。 9月份,山西省进出口114.6亿元,同比下降15.7%。其中,出口55.3亿元,同比下降32%;进口59.3亿 元,同比增长8.5%。 "一区三中心"成为山西省外贸新的动力引擎。太原海关成立支持"一区三中心"发展工作专班,制订方 案,指导协调所在地方政府落实主体责任。 前三季度山西省"一区三中心"进出口实现大幅增长。其中,太原武宿综保区进出口54.6亿元,同比增长 35.9%;山西方略保税物流中心进出口22.3亿元,同比增长743.7%;大同国际陆港保税物流中心进出口 2.5亿元,同比增长520.9%;山西兰花保税物流中心进出口1.3亿元,同比增长13.2倍。"一区三中心"逐 步成为山西省外贸发展新的重要动力。 民营企业成为山西省外贸"压舱石"。前三季度,该省民营企业进出口461.8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