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电商

搜索文档
2025年中国农资电商研究报告
艾瑞咨询· 2025-06-12 17:32
行业概览 - 中国农资电商市场规模2023年达562.9亿元,2019-2023年CAGR为35.8%,预计2026年突破千亿元,行业处于高增长低存量阶段 [11] - 农资电商通过互联网平台整合传统流通链路,实现农资销售及服务线上化,涵盖化肥、农药、种子、饲料等农业生产资料 [2] - 政策支持包括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工程、农村物流体系建设(2024年新增10万个村级寄递服务站)及农资打假等制度基础 [2][5] 市场驱动因素 - 农业生产格局两极分化:集约化大户追求价格敏感性和采购效率,零散化农户因线下店集聚度低转向线上,共同推动线上化需求增长 [8] - 农资原材料价格波动(如尿素、草甘膦)促使企业通过电商渠道精准洞察需求,避免"牛鞭效应"导致的高成本采购 [17] - 农村网民规模扩大及"新农人"返乡创业提升农资电商接受度,叠加物流体系完善(全国3356个抵边自然村通邮)优化采购便利性 [5][8] 企业策略与模式 - **成熟期企业**:通过电商专属品牌或授权分销(如先正达翼选)布局线上,保护线下经销商体系 [46] - **成长期企业**:研发"超级单品"借助平台流量快速建立品牌,或以受托加工形式间接布局线上 [49] - **初创期企业**:直接入驻第三方平台(如天猫淘宝、快手)快速打开市场,弥补线下网络不足 [52] 平台类型与案例 - **第三方综合货架平台(天猫淘宝)**:覆盖500+品牌、8万+从业者,提供1000万+农资SKU及金融工具(网商贷等),用户超3000万新农人 [32][35] - **第三方综合内容平台(快手)**:21.6万农技创作者通过短视频/直播提供解决方案,探索"线上+线下"本地化服务 [38] - **第三方专业平台(大丰收)**:结合DAP智慧农业管理平台与专家资源,提供"产品+服务"矩阵 [40] 未来趋势 - **服务多渠道化**:平台通过"线上专家内容+线下服务站"双维度提升农技服务,增强销售转化 [55] - **商品流通创新**:"直播+短视频"以"货找人"逻辑精准推送农资,提升产品场景化展示效率 [58][59] - **内外贸一体化**:企业依托跨境平台(如阿里巴巴国际站)拓展海外市场,重点满足美洲、亚太地区农药/肥料需求 [62] 运营模式对比 - **企业自建平台**:需承担高额引流及"最后一公里"服务成本,仅适合客户体量大的企业(如鲁西化工) [43] - **第三方平台**:综合货架平台(用户主动购买)、内容平台(需求激发)及专业平台(细分领域)分别覆盖不同用户群体,降低企业运营压力 [29][30]
2025年中国农资电商研究报告
艾瑞咨询· 2025-05-28 18:28
核心观点 - 中国农资电商市场规模2023年达562.9亿元,预计2026年突破千亿元,处于高增长低存量阶段[1][11] - 农业生产格局向集约化与零散化两极分化,推动线上化采购需求增长[8] - 农资生产企业通过电商渠道优化供应链、扩大市场覆盖、构建服务体系并强化品牌建设[17][20][23][26] - 第三方综合货架平台(如天猫淘宝)成为农资线上化主阵地,提供全链路服务支持[29][32][35] - "直播+短视频"模式将成为农资商品流通创新化的重要形式[58][59] 概念界定 - 农资涵盖化肥、农药、种子、饲料、兽药、农膜、农业用具及机械等生产资料[2] - 农资电商通过互联网平台整合传统流通链路,实现销售及服务环节线上化[2] - 政策支持体现在参与主体引导、基础设施完善及合规治理三方面[2] 基础设施支持 - 农村三级寄递物流体系健全,2024年预计新增村级服务站10万个,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5] 终端需求推动 - 集约化生产主体对价格敏感,倾向线上直采避免加价[8] - 零散化农户因线下店集聚度低,需求向线上转移[8] - 农村网民规模扩大及"新农人"返乡提升电商接受度[8]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1年市场规模同比增速54.7%,2019-2023年CAGR为35.8%[11] - 2023年市场规模562.9亿元,预计2026年突破千亿元[11] 企业电商化动因 - 原材料价格波动(如尿素、草甘膦)促使企业通过电商精准洞察需求[17] - 填补线下薄弱市场,提升占有率与知名度[20] - 构建线上服务体系,提供专业农技咨询与售后支持[23] - 借助平台流量强化品牌建设,植入农户心智[26] 平台模式分析 - 企业自建平台需承担高运营成本,适合大型客户体量企业[29][43] - 第三方综合货架平台(天猫淘宝)覆盖8万+从业者,提供1000万+农资产品[32][35] - 第三方内容平台(快手)通过短视频/直播提供农技指导,21.6万创作者参与[38] - 专业平台(大丰收)结合智慧农业管理平台与专家资源升级服务[40] 企业布局策略 - 成熟期企业通过电商专属品牌或授权分销保护线下体系[46] - 成长期企业打造"超级单品"或受托加工间接布局[49] - 初创期企业直接入驻第三方平台快速打开市场[52] 未来趋势 - "线上+线下"双维度完善农技服务,提升转化率[55] - "直播+短视频"模式以"货找人"逻辑提升推广效率[58][59] - 跨境出口电商助力农资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如巴西、美国)[62]
2025年中国农资电商研究报告
艾瑞咨询· 2025-05-16 09:27
行业概览 - 中国农资电商市场规模2023年达562.9亿元,2019-2023年CAGR为35.8%,预计2026年突破千亿元,处于高增长低存量阶段[1][11] - 农资电商利用互联网平台整合传统流通链路,实现销售及服务线上化,涵盖化肥、农药、种子等8大类农资产品[2] - 行业受政策强力支持,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工程",国家从主体引导、基建完善、合规治理三方面提供制度基础[2][5] 市场驱动力 - 农村物流体系持续完善,2024年预计新增村级寄递物流服务站10万个,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5] - 农业生产格局两极分化:集约化大户追求线上直采降本增效,零散化农户因线下门店集聚度低转向线上采购[8] - 原材料价格波动(如尿素、草甘膦)促使企业通过电商渠道精准把握需求,避免"牛鞭效应"导致的高价采购风险[17] 平台模式分析 - 第三方综合货架平台(如天猫淘宝)优势显著:覆盖500+品牌、8万+从业者,提供全链路服务支持,用户主动购买需求明确[29][30][32] - 内容平台(如快手)定位"新农具":2023年21.6万农技创作者通过短视频/直播提供服务,探索"线上+线下"本地化模式[38] - 专业平台(如大丰收)构建"产品+服务"矩阵:依托DAP智慧农业管理平台和专家资源,提供生产托管等增值服务[40] 企业布局策略 - 成熟期企业通过电商专属品牌或授权分销保护线下体系,实现线上线下协同[46] - 成长期企业聚焦"超级单品"打造,或通过受托加工积累线上运营经验[49] - 初创企业直接入驻第三方平台快速打开市场,规避线下网络不完善的劣势[52] 未来趋势 - "直播+短视频"成为核心营销手段,以"货找人"逻辑提升农资产品推广效率[58][59] - 服务向"线上+线下"双维度延伸:线上提供全周期技术指导,线下建设服务站深入田间地头[55] - 跨境出口电商助力拓展海外市场,重点瞄准美洲、亚太等农药肥料需求旺盛区域[62]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农资电商行业市场规模、产业链、竞争格局及转型策略分析:农资行业线上化率将进一步提升,农资电商优势显著,效益可观[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02 10:58
农资电商行业定义 - 农资电商是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农业生产资料在线交易、信息服务和供应链管理的商业模式,核心是优化农资流通环节,连接生产者、经销商与终端用户[2] - 操作模式整合上游资源打造自主品牌,主打优质低价农药、化肥等产品,跳过中间环节直接触达农户,采用B2C模式包括网上采购、团购、限时抢购等[3] 行业发展现状 -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农产品电商国,农产品"上行"电商模式逐步成熟[7] - 2024年农资电商市场规模达7081亿元,预计2025年增长至8574亿元,处于高增长低存量阶段[1][7] - 传统经销模式演变为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村级代购员帮助农户完成下单和支付[5] 产业链结构 上游 - 上游包括种子、化肥、农药、农机等生产企业,头部企业市场份额集中,种子品类区域性特征明显[9] - 种业市场规模从2020年1242亿元增至2024年1410亿元,预计2025年达1481亿元[11] 中游 - 中游服务商分为企业自建平台、专业型平台和第三方平台三类[9] 下游 - 下游用户为规模化经营主体和小农户,终端应用于种植业和养殖业[9] - 2024年中国养殖业数据:羊存栏30049万头、生猪42743万头、家禽648亿只[13] 竞争格局 - 主要平台包括大美农电商、上农网、中化商城、云农场等15家企业[15] - 京东农资依托物流优势提供全品类农资,淘宝通过品牌直连使农资价格降低15%-20%[17] - 快手推出"百县千店"计划培养10家专属服务商,大丰收覆盖1亿亩土地服务150万用户[17] 发展趋势 - 行业线上化率将随企业布局加快和平台内容化建设进一步提升[1][7] - 转型需多方联合完善物流配送和人才培养,推动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