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农业
搜索文档
旷逸国际就拟收购河南玖采供应链的51%权益订立谅解备忘录
智通财经· 2025-11-11 22:17
旷逸国际(01683)发布公告,于2025年11月11日,本公司与王超杰先生(卖方)订立谅解备忘录(谅解备忘 录),订约方同意就本公司可能有条件收购,而卖方可能有条件出售河南玖采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目标 公司)的51%权益(可能收购事项)进行磋商。待落实及由本公司(或由本公司提名的本公司全资附属公司) 与卖方订立最终协议(最终协议)及完成可能收购事项后,目标公司的财务业绩将综合计入本公司的财务 报表。 目标公司全面引入区块链和AI技术,为生鲜供应链带来革命性变革,以科技赋能、重塑水果产业的新 未来。 董事会认为,可能收购事项符合本集团的投资策略并预期巩固本公司的现有业务。董事会认为,可能收 购事项(倘落实)将即时为本公司带来新收入来源及可使本公司进一步加强其收入及客户基础,故符合本 公司及其股东的整体利益。 目标公司为卖方的独资企业,于2023年在中国河南省注册。目标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生鲜产业供应链管理 的新兴企业,"链通鲜享,智启未来"为核心理念。结合国家政策推动农副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 兴与农业现代化发展。推动"互联网+农业"的深度融合。 ...
旷逸国际(01683)就拟收购河南玖采供应链的51%权益订立谅解备忘录
智通财经网· 2025-11-11 22:12
目标公司全面引入区块链和AI技术,为生鲜供应链带来革命性变革,以科技赋能、重塑水果产业的新 未来。 董事会认为,可能收购事项符合本集团的投资策略并预期巩固本公司的现有业务。董事会认为,可能收 购事项(倘落实)将即时为本公司带来新收入来源及可使本公司进一步加强其收入及客户基础,故符合本 公司及其股东的整体利益。 智通财经APP讯,旷逸国际(01683)发布公告,于2025年11月11日,本公司与王超杰先生(卖方)订立谅解 备忘录(谅解备忘录),订约方同意就本公司可能有条件收购,而卖方可能有条件出售河南玖采供应链管 理有限公司(目标公司)的51%权益(可能收购事项)进行磋商。待落实及由本公司(或由本公司提名的本公 司全资附属公司)与卖方订立最终协议(最终协议)及完成可能收购事项后,目标公司的财务业绩将综合计 入本公司的财务报表。 目标公司为卖方的独资企业,于2023年在中国河南省注册。目标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生鲜产业供应链管理 的新兴企业,"链通鲜享,智启未来"为核心理念。结合国家政策推动农副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 兴与农业现代化发展。推动"互联网+农业"的深度融合。 ...
旷逸国际(01683.HK)拟收购河南玖采51%权益
格隆汇· 2025-11-11 22:03
格隆汇11月11日丨旷逸国际(01683.HK)宣布,于2025年11月11日,公司与王超杰(「卖方」)订立谅解备 忘录,据此,订约方同意就公司可能有条件收购,而卖方可能有条件出售河南玖采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目标公司」)的51%权益(「可能收购事项」)进行磋商。待落实及由公司(或由公司提名的公司全资附 属公司)与卖方订立最终协议(「最终协议」)及完成可能收购事项后,目标公司的财务业绩将综合计入公 司的财务报表。 目标公司为卖方的独资企业,于2023年在中国河南省注册。目标公司系一家专注于生鲜产业供应链管理 的新兴企业,「链通鲜享,智启未来」为核心理念。结合国家政策推动农副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 振兴与农业现代化发展。推动「互联网+农业」的深度融合。 ...
新疆小果子“链”起大产业
人民网· 2025-10-11 11:06
行业概况与战略地位 - 林果业已成为覆盖范围广、惠及人口多、发展潜力巨大的绿色产业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1] - 新疆正从“林果大区”迈向“林果强区” [1] - 形成成熟的“一区三带”产业布局体系,包括环塔里木盆地优势林果产区等 [1] - 通过引进新梅、杏李、樱桃等名特优新品种,拉长果品上市期,实现全年不间断供应果品的能力 [1] 生产与技术升级 - 全疆累计开展技术培训5万余场,培训农民和技术骨干超过380万人次,果园整体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2] - 推广新品种和标准化种植,推动老果园焕发新生,提升果品品质和价格 [2] - 应用“互联网+农业”系统、无人机精准喷洒、地下传感设备等技术,实现林果全生长周期数字化管理,大幅提高果品标准化程度 [2] 产量与品种优势 - 红枣产量排名全国第一、葡萄产量稳居榜首、杏产量全国夺冠、巴旦木产量独占鳌头 [1] - 新疆年均外销果品占年产果品总量的80% [4] 加工与产业链延伸 - 已培育林果加工龙头企业70余家,专业合作社超2000家 [3] - 开发出核桃油、沙棘精华等精深加工产品180余种,产业链从单一鲜果销售走向多业态融合 [3] - 企业建成智能化生产线,年处理果蔬原料7万吨,开发出苹果冻干、浓缩果汁、果酒等100多种产品,提升附加值 [3] 销售与市场拓展 - 积极构建线上线下联动网络,已举办4届中国新疆特色林果产品博览会 [3] - 通过“大仓东移”等援疆工程,累计促进31.1万吨喀什特色农副产品出疆销售 [3] - 电商平台让新疆林果销售范围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4] 经济效益与民生影响 - 截至2024年底,全疆林果产业惠及果农550万人 [4] - 林果主产区果农林果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近30%,部分区域甚至超过60% [4]
小果子“链”起大产业
人民日报· 2025-10-11 10:08
行业核心观点 - 新疆林果产业正从“林果大区”迈向“林果强区”,成为覆盖广、惠及人口多、发展潜力巨大的绿色产业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2] - 通过品种优化、科技赋能、产业链延伸和市场拓展,行业实现了高质量发展和全年不间断供应 [2][3][4] 产业规模与布局 - 新疆红枣、葡萄、杏、巴旦木等果品产量排名全国第一 [2] - 已形成成熟的“一区三带”产业布局体系,包括环塔里木盆地优势林果产区等 [2] - 通过引进新梅、杏李、樱桃等新品种,拉长了果品上市期,优化了品种结构 [2] 种植技术与科技应用 - 全疆累计开展技术培训超过5万场,培训农民和技术骨干超过380万人次,果园整体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3] - 应用无人机精准喷洒、“互联网+农业”系统及地下传感设备,实现了林果全生长周期的数字化管理,大幅提高果品标准化程度 [3] 加工与产业链延伸 - 已培育林果加工龙头企业70余家,专业合作社超过2000家 [4] - 开发出核桃油、沙棘精华等精深加工产品180余种,产业链从单一鲜果销售走向多业态融合 [4] - 例如阿克苏金物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建成6条智能化生产线,年处理果蔬原料7万吨,开发产品100多种 [4] 市场销售与渠道拓展 - 新疆年均外销果品占年产果品总量的80% [5] - 通过举办中国新疆特色林果产品博览会等线下活动,并借助电商平台,销售范围不断扩大 [4][5] - 在援疆机制下,“大仓东移”等工程累计促进31.1万吨喀什特色农副产品出疆销售 [4] 经济效益与民生影响 - 截至2024年底,全疆林果产业惠及果农550万人 [6] - 林果主产区果农林果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近30%,部分区域甚至超过60% [6]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小果子“链”起大产业
人民日报· 2025-10-11 08:54
行业规模与地位 - 林果产业已成为覆盖范围广、惠及人口多、发展潜力巨大的绿色产业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1] - 红枣产量排名全国第一、葡萄产量稳居榜首、杏产量全国夺冠、巴旦木产量独占鳌头 [1] - 全疆林果产业惠及果农550万人,林果主产区果农林果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近30%,部分区域甚至超过60% [5] 产业布局与品种结构 - 形成成熟的"一区三带"产业体系,包括环塔里木盆地优势林果产区,吐哈盆地特色产业带,伊犁河谷和额尔齐斯河区域特色产业带,以及天山北坡特色林果产业带 [1] - 通过适度引进新梅、杏李、樱桃等名特优新品种,拉长果品上市期、优化品种结构,实现一年四季"瓜果飘香"和全年不间断供应 [1] 技术创新与标准化管理 - 全疆累计开展技术培训5万余场,培训农民和技术骨干超过380万人次,果园整体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2] - 推广无人机精准喷洒生物农药,地下传感设备实时回传土壤信息,"互联网+农业"系统实现林果全生长周期数字化管理 [2] - 推动老果园焕发新生,通过技术培训推动种植走向标准化、品牌化 [2] 产业链延伸与精深加工 - 已培育林果加工龙头企业70余家,专业合作社超2000家,开发出核桃油、沙棘精华等精深加工产品180余种 [3] - 企业建成智能化生产线,年处理果蔬原料7万吨,开发出苹果冻干、浓缩果汁、果酒等100多种产品 [3] - 林果业已从单一鲜果销售走向多业态融合 [3] 市场拓展与销售渠道 - 新疆年均外销果品占年产果品总量的80% [4] - 积极构建线上线下联动网络,已举办4届中国新疆特色林果产品博览会 [3] - 通过"大仓东移"等工程,累计促进31.1万吨喀什特色农副产品出疆销售 [3] - 电商平台让新疆林果销售范围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4]
新疆从“林果大区”迈向“林果强区”—— 小果子“链”起大产业(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
人民日报· 2025-10-11 08:47
产业规模与地位 - 林果业已成为覆盖范围广、惠及人口多、发展潜力巨大的绿色产业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1] - 红枣、葡萄、杏、巴旦木等特色果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 [1] - 全疆林果产业惠及果农550万人,林果主产区果农林果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近30%,部分区域超过60% [4] 产业布局与品种结构 - 已形成成熟的“一区三带”产业布局体系,包括环塔里木盆地优势林果产区等 [1] - 通过引进新梅、杏李、樱桃等名特优新品种,拉长果品上市期,实现全年不间断供应 [1] 种植技术与标准化管理 - 全疆累计开展技术培训5万余场,培训农民和技术骨干超过380万人次,果园整体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2] - 推广新品种和标准化技术,如库车市齐满镇甬库团结村通过技术培训推动香梨种植走向标准化、品牌化 [2] - 应用无人机精准喷洒和“互联网+农业”系统,实现林果全生长周期的数字化管理 [2] 加工产业链与附加值提升 - 已培育林果加工龙头企业70余家,专业合作社超2000家 [3] - 开发出核桃油、沙棘精华等精深加工产品180余种,产业链从单一鲜果销售走向多业态融合 [3] - 如阿克苏金物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建成6条智能化生产线,年处理果蔬原料7万吨,开发出100多种产品 [3] 销售渠道与市场拓展 - 积极构建线上线下联动网络,已举办4届中国新疆特色林果产品博览会 [3] - 通过“大仓东移”等援疆项目,2018年以来累计促进31.1万吨喀什特色农副产品出疆销售 [3] - 新疆年均外销果品占年产果品总量的80%,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4] 产业效益与民生影响 - 林果业是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部分主产区林果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高达60% [4] - 产业实现从传统果园到智能工厂,从线下展销到云端订单的升级 [5]
小果子“链”起大产业(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
人民网· 2025-10-11 06:11
产业规模与地位 - 林果产业已成为覆盖范围广、惠及人口多、发展潜力巨大的绿色产业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1] - 红枣、葡萄、杏、巴旦木等多种果品产量排名全国第一[1] - 全疆林果产业惠及果农550万人,林果主产区果农林果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近30%,部分区域超过60%[5] 产业布局与品种结构 - 形成成熟的“一区三带”产业布局体系,包括环塔里木盆地优势林果产区等多个特色产业带[1] - 通过引进新梅、杏李、樱桃等名特优新品种,拉长果品上市期,实现全年不间断供应果品的能力[1] 种植技术与产业升级 - 全疆累计开展技术培训5万余场,培训农民和技术骨干超过380万人次,果园整体管理水平显著提升[2] - 应用无人机精准喷洒、地下传感设备及“互联网+农业”系统,实现林果全生长周期的数字化管理,大幅提高果品标准化程度[2] 加工产业链延伸 - 已培育林果加工龙头企业70余家,专业合作社超2000家,开发出核桃油、沙棘精华等精深加工产品180余种[3] - 部分企业建成智能化生产线,年处理果蔬原料7万吨,开发出苹果冻干、浓缩果汁、果酒等100多种产品[3] 市场拓展与销售网络 - 积极构建线上线下联动网络,已举办4届中国新疆特色林果产品博览会[3] - 通过“大仓东移”等援疆项目,累计促进31.1万吨喀什特色农副产品出疆销售[3] - 新疆年均外销果品占年产果品总量的80%,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4]
(乡村行·看振兴)“95后”乡村CEO把稻田“搬”上“云端” 让山沟好货俏销全国
中国新闻网· 2025-09-11 11:59
公司业务模式 - 推出"云认养"稻田项目 实现互联网与农业跨界融合 通过线上小程序让消费者直接认养稻田并获取全年权益[3] - 线上认养小程序提供24小时直播实时了解种养殖全过程 收获季节获得相应稻米 线下还举办插秧比赛 田间歌会 趣味捉鱼等活动[4] - 项目需要打通多个系统确保数据一致性和实时性 设计高效数据协议节省带宽消耗和设备电量 所有敏感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都被加密[4] 市场表现 - 线上认养小程序上线首日吸引来自云南 四川 广西 北京等全国各地客户 认养稻田面积超过6000平方米[4] - 近3万平方米参与"云认养"项目的稻田在开镰前就被预订一空[1] - 稻米产自重庆市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南川基地 品质出众口感上乘[1] 技术实施 - 项目采用复杂技术架构 需实现多端数据实时同步 承受高并发访问 处理复杂场景[3] - 技术团队需要让技术人员理解农业季节性和产销现实 同时让农业人员适应互联网敏捷节奏[3] - 项目历经三个月奋战完成开发 于2023年8月正式上线[4] 品牌建设 - 注册镇域公共品牌"稻香渔米"并设计产品包装[3] - 通过自媒体方式记录稻渔共生生态场景 让优质农产品走出乡村[3] - 项目依托"稻香渔歌"乡村振兴示范长廊 包含稻田和油菜花海等旅游资源[5]
四川旺苍:集市上直播“山货”卖全国
搜狐财经· 2025-06-24 22:46
电商助农模式 - 五权镇电商达人直播团队由10名电商组成 通过轮流到各村开展直播助农活动将本地特色农产品推向全国市场 [6] - 直播团队分工明确 包括主播展示售卖 质量检验 秩序维护 商品归类登记以及现场现金结算等职能 [4] - 团队采用高强度工作模式 从早上6点持续直播至下午2点 确保当天农产品全部售完 [4] 运营数据表现 - 单场直播活动实现254单成交 金额达8501.57元 [5] - 两期活动累计开展5场直播 总成交金额超6万元 订单量达1300余单 [7] - 个体案例显示 10余斤豆瓣酱在链接上线10分钟内售罄 为村民带来100余元即时收入 [3] 农产品销售转型 - 传统自制豆瓣酱过去主要通过亲友内部消化 现通过电商平台实现快速变现 售价高于线下渠道 [3] - 直播销售覆盖红薯粉 四季豆 竹笋等多样化农特产品 采用现场质量把控机制 [4][6] - 政府主导建立"线上赶集"云端销售体系 解决山区农产品外销难题 [6] 政策支持体系 - 当地政府深化"党建+电商"发展路径 由党组织严把产品质量关 [6] - 创新"互联网+农业"推广模式 通过直播平台连接全国市场 [6] - 五权镇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和茶叶 电商渠道成为突破地理限制的关键手段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