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育种

搜索文档
扬大团队发现控制垩白的关键基因
新华日报· 2025-07-30 05:26
水稻垩白基因研究突破 - 扬州大学严长杰研究团队在《自然—通讯》发表突破性成果,首次精准定位并系统揭示了控制水稻垩白形成的关键基因Chalk9,破解其分子调控机制 [1] - 垩白表现为稻米上不透明的斑块,是淀粉颗粒与蛋白质基质合成节奏失衡导致的结构性缺陷,直接影响稻米外观品质和商品价值 [1] - 数据显示垩白度每降低1%,稻谷收购价格上涨0.8%-1.2% [1] 基因作用机制 - Chalk9基因编码一种E3泛素连接酶,通过调控OsEBP89转录因子的蛋白稳态,确保淀粉与蛋白质合成同步 [1] - 当Chalk9基因功能减弱时,OsEBP89蛋白积累增多,导致垩白形成 [1] - 研究人员在Chalk9基因启动子区发现了一段64个碱基长度的插入/缺失变异,携带优良版本Chalk9-L的水稻种质能显著降低垩白率 [1] 应用前景 - 全球约30%的籼稻品种缺乏Chalk9-L优异等位基因 [2] - 该发现为解析稻米品质形成的分子基础提供新视角,为分子设计育种提供直接可用的基因资源 [2] - 研究成果有望在不影响产量的前提下实现高产与优质协同,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潜力 [1][2]
我国科学家发现调控水稻抽穗期的关键基因
科技日报· 2025-06-20 15:12
水稻抽穗期基因研究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团队克隆了长日照条件下特异性调控水稻抽穗的基因ELD1,该基因通过调控生物钟核心基因OsCCA1的mRNA剪接影响抽穗期 [1] - ELD1功能缺失会导致水稻胚胎死亡,但特定氨基酸突变可显著促进抽穗且无农艺性状缺陷 [1] - ELD1与OsNKAP蛋白及多个核心mRNA剪接因子互作,全基因组范围内调控上千个基因的可变剪接 [1] 光信号调控机制 - 光信号通过光敏色素phyB调控ELD1,进而影响OsCCA1基因,形成ELD1-OsCCA1-Hd1通路调控抽穗期 [2] - 研究揭示了光信号调控水稻抽穗期的全新分子机制,破解了光信号与生物钟网络整合的难题 [2] 分子育种应用 - 科研团队利用碱基编辑技术对ELD1关键氨基酸定点突变,培育出宁粳7号、宁粳4号的早抽穗新种质 [2] - 该研究为籼粳杂交F1代超亲迟熟问题提供基因资源和理论支撑,推动广适性水稻新品种培育 [2]
华智生物将向巴基斯坦输出分子育种技术
新华财经· 2025-05-08 22:48
公司合作与技术输出 - 华智生物与巴基斯坦参议院财经委员会主席萨利姆·曼德维瓦拉会谈,计划向巴基斯坦输出分子育种技术 [1] - 华智生物、北京骄龙科技、哈桑贸易签署《中巴分子辅助育种全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将在分子辅助育种领域全方位合作 [1] - 华智生物将为巴基斯坦建立首个国家级分子育种联合实验室 [1] - 三方将共享种质资源库,利用华智生物"基因型-表型"大数据平台定向聚合优良基因 [1] - 合作项目延伸至订单农业、种子加工及市场推广,构建"育种-种植/养殖-加工-贸易"一体化模式 [1] 合作意义与前景 - 巴基斯坦方表示此次合作不仅是技术引进,更是农业体系的系统性升级,分子育种技术将培育适应气候变化的"未来种子",提升粮食产能与农民收入 [1] - 湖南省中非经贸合作促进研究会副会长表示中巴农业合作前景广阔,潜力无限 [2] - 华智生物董事长表示希望通过技术共享帮助巴方突破育种瓶颈,同时推动中国种业"芯片"技术国际化应用 [2] 公司背景 - 华智生物是由农业农村部指导、隆平高科等龙头种企联合共建的国家级分子育种平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