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育种
搜索文档
中国科研团队再获突破!解锁小麦抗旱新机制,为粮食稳产提供新方向
仪器信息网· 2025-10-23 16:06
特别提示 微信机制调整,点击顶部"仪器信息网" → 右上方"…" → 设为 ★ 星标,否则很可能无法看到我们的推送。 2025 年 6 月 29 日 , 中 国 农 业 科 学 院 作 物 科 学 研 究 所 徐 兆 师 团 队 与 西 北 农 林 科 技 大 学 聂 小 军 团 队 联 合 , 在 国 际 知 名 期 刊 《 Advanced Science》在线发表重磅研究成果,首次揭示"TaBZR2-TaPPR13-TaAOR1/TaSIG5"调控模块在小麦抗旱中的关键作用,为破解干旱制约 小麦产量难题提供全新理论支撑与育种靶点。 研究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率先锁定核心转录因子 TaBZR2,证实其与小麦 耐旱性显著相关;进一步发现,TaBZR2可激活下游 叶绿体五肽重复(PPR)蛋白基因TaPPR13——作为干旱胁迫的正向调控因子,TaPPR13不仅能上调ROS清除与脱落酸(ABA)信号通路 相关核基因表达,强化植物抗氧化防御系统,还能与TaAOR1、TaSIG5蛋白直接互作:一方面借助TaAOR1加速ROS解毒,另一方面通过 TaSIG5调控叶绿体基因表达,同时启动 "逆向信号传导" 让细 ...
36氪首发|「新果农业Singrow」完成数百万美元A轮融资,青山资本、Finc International领投
36氪· 2025-10-15 16:15
36氪获悉,「新果农业Singrow」近日完成数百万美元A轮融资,本轮由青山资本、Finc International领 投,AgFunder、Ritz Venture Partners等老股东跟投。本轮资金将主要用于技术研发、市场扩张等。 「新果农业Singrow」(以下简称"新果农业")2019年成立于新加坡,团队凭借分子育种领域的核心技 术优势,筛选、开发突破气候环境限制的作物品种。目前,其"耐气候"草莓已经有多个成熟品种,在新 加坡、中国、印尼、泰国等多地完成商业化。以更具优势的作物品种为基础,新果农业的业务覆盖从种 苗、种植方案到农业运营、销售管理等在内的全链条。 "所以中国人出去后,其实很难接受国外的草莓。"鲍晟杰的自身体验,也是不少海外华人、留学生的共 鸣之处。 2013年到新加坡后,鲍晟杰意识到当地草莓市场与国内的差异,在后来的研究中发现,"日系草莓"之所 以主要在东亚地区种植,一大原因是受制于开花——"日系草莓"大多品种的开花过程受低温响应,需要 大温差的环境条件,即白天有较高的温度、夜间又能大幅降温。加之这类草莓偏软、不适合长距离运 输,造成一个极具"历史性"的市场偏差,即欧美几乎很少有" ...
水果越来越甜了吗(身边的创新)
人民日报· 2025-10-15 06:09
水果品质变化趋势 - 水果甜度普遍提高,例如西瓜糖度从20年前的9左右普遍提高到12以上 [1] - 消费者体验改善,新品种梨的口感细腻脆甜,消除了记忆中的酸涩感 [1] 育种技术发展 - 通过杂交选育结合植物学与经济学性状评价,从基因层面奠定水果甜味基础 [2] - 常规杂交育种效率显著提升,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现代技术使育种更精准 [2] - 已解析番茄、草莓糖分积累分子机制,可通过分子育种手段调控果实含糖量 [2] 种植与采收管理 - 采用无性繁殖(如嫁接杜梨砧木)以保持高糖特性的稳定性 [2] - 种植多种授粉树并确保花期相遇、授粉充分,有助于提高果实葡萄糖和果糖含量 [2] - 通过系统评价确定最佳采收期,例如盛花后105至110天,以避免风味质地变差 [3] 水果风味品质构成 - 优秀品种讲究糖酸比平衡,适度的酸味能提升风味层次感,使甜味更清新立体 [4] - 水果香气由酯类、醛类、醇类等挥发性化合物构成,香气馥郁的水果价值远高于仅有甜味的水果 [4] - 果实品质还包括质地(酥脆度、化渣性、汁液含量)以及抗病性、耐储运性、丰产性等 [4] 行业研发方向 - 育种专家高度重视果实芳香物质的种类和浓度,致力于找回水果的“水果味” [4] - 行业越来越多地关注维生素、抗氧化物质、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含量,培育更甜更健康的水果 [4]
首个空山牛专用育种芯片发布 育种有芯 产业发展更有牛劲
四川日报· 2025-09-17 11:38
巴中雅拉德荣海福特牛核心育种场里养殖的海福特牛。张书浩 摄 研发时间表 2023年10月 联合攻关团队启动研发 2025年5月 第一批育种芯片成功下线 发展风向标 到2027年,建设肉牛特色镇100个,打造母牛扩繁示范村1000个、带动能繁母牛养殖户25000户,新增母牛存 栏16万头,种源自给率达到80%以上 产业成绩单 繁育方面 已建成肉牛种源场2个,发展规模养殖场209家、适度规模养殖场1296个,培育肉牛产业发展重镇53个,创建 省级肉牛标准化养殖场17个 加工方面 已建成区域大型肉牛交易市场2个、年屠宰3万头专业化屠宰场1家、年加工8000吨牛肉加工企业1家,并在成 渝等中心城市布局巴山肉牛直营店近20家 近日,一则喜讯从巴中市传出——空山牛本品种选育液相芯片"空山牛1号"50K成功发布,这是国内首个空山 牛专用育种芯片,也是四川省第一个地方牛育种芯片。 2024年,原产自巴中市通江县的空山牛经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鉴定通过,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 录,成为国内第57个地方黄牛资源。 近年来,巴中将巴山肉牛列为全市农业产业六大主攻单品之首,力争用5年时间坐上四川肉牛产业"头把交 椅",到2027年 ...
扬大团队发现控制垩白的关键基因
新华日报· 2025-07-30 05:26
水稻垩白基因研究突破 - 扬州大学严长杰研究团队在《自然—通讯》发表突破性成果,首次精准定位并系统揭示了控制水稻垩白形成的关键基因Chalk9,破解其分子调控机制 [1] - 垩白表现为稻米上不透明的斑块,是淀粉颗粒与蛋白质基质合成节奏失衡导致的结构性缺陷,直接影响稻米外观品质和商品价值 [1] - 数据显示垩白度每降低1%,稻谷收购价格上涨0.8%-1.2% [1] 基因作用机制 - Chalk9基因编码一种E3泛素连接酶,通过调控OsEBP89转录因子的蛋白稳态,确保淀粉与蛋白质合成同步 [1] - 当Chalk9基因功能减弱时,OsEBP89蛋白积累增多,导致垩白形成 [1] - 研究人员在Chalk9基因启动子区发现了一段64个碱基长度的插入/缺失变异,携带优良版本Chalk9-L的水稻种质能显著降低垩白率 [1] 应用前景 - 全球约30%的籼稻品种缺乏Chalk9-L优异等位基因 [2] - 该发现为解析稻米品质形成的分子基础提供新视角,为分子设计育种提供直接可用的基因资源 [2] - 研究成果有望在不影响产量的前提下实现高产与优质协同,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潜力 [1][2]
我国科学家发现调控水稻抽穗期的关键基因
科技日报· 2025-06-20 15:12
水稻抽穗期基因研究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团队克隆了长日照条件下特异性调控水稻抽穗的基因ELD1,该基因通过调控生物钟核心基因OsCCA1的mRNA剪接影响抽穗期 [1] - ELD1功能缺失会导致水稻胚胎死亡,但特定氨基酸突变可显著促进抽穗且无农艺性状缺陷 [1] - ELD1与OsNKAP蛋白及多个核心mRNA剪接因子互作,全基因组范围内调控上千个基因的可变剪接 [1] 光信号调控机制 - 光信号通过光敏色素phyB调控ELD1,进而影响OsCCA1基因,形成ELD1-OsCCA1-Hd1通路调控抽穗期 [2] - 研究揭示了光信号调控水稻抽穗期的全新分子机制,破解了光信号与生物钟网络整合的难题 [2] 分子育种应用 - 科研团队利用碱基编辑技术对ELD1关键氨基酸定点突变,培育出宁粳7号、宁粳4号的早抽穗新种质 [2] - 该研究为籼粳杂交F1代超亲迟熟问题提供基因资源和理论支撑,推动广适性水稻新品种培育 [2]
华智生物将向巴基斯坦输出分子育种技术
新华财经· 2025-05-08 22:48
公司合作与技术输出 - 华智生物与巴基斯坦参议院财经委员会主席萨利姆·曼德维瓦拉会谈,计划向巴基斯坦输出分子育种技术 [1] - 华智生物、北京骄龙科技、哈桑贸易签署《中巴分子辅助育种全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将在分子辅助育种领域全方位合作 [1] - 华智生物将为巴基斯坦建立首个国家级分子育种联合实验室 [1] - 三方将共享种质资源库,利用华智生物"基因型-表型"大数据平台定向聚合优良基因 [1] - 合作项目延伸至订单农业、种子加工及市场推广,构建"育种-种植/养殖-加工-贸易"一体化模式 [1] 合作意义与前景 - 巴基斯坦方表示此次合作不仅是技术引进,更是农业体系的系统性升级,分子育种技术将培育适应气候变化的"未来种子",提升粮食产能与农民收入 [1] - 湖南省中非经贸合作促进研究会副会长表示中巴农业合作前景广阔,潜力无限 [2] - 华智生物董事长表示希望通过技术共享帮助巴方突破育种瓶颈,同时推动中国种业"芯片"技术国际化应用 [2] 公司背景 - 华智生物是由农业农村部指导、隆平高科等龙头种企联合共建的国家级分子育种平台 [3]
新项目探寻作物“滋味基因密码”
科技日报· 2025-04-02 08:59
项目启动与目标 - 由湖南农业大学牵头,联合多所高校及研究所承担的“特色园艺作物滋味品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项目在湖南长沙启动 [1] - 项目旨在阐明茶树、辣椒和柑橘滋味性状的遗传基础,构建滋味物质代谢的分子调控网络,揭示特征滋味品质形成的逆境应答机制 [2] - 项目团队将研制滋味品质专用育种“芯片”,创建精准高效的育种技术体系,创制高滋味品质的新种质 [2] 行业背景与研究意义 - 我国茶树、辣椒、柑橘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2] - 特色园艺作物育种技术在丰产、抗性等性状上发展迅速,但滋味品质性状的定向育种研究相对滞后 [1] - 品质性状相关研究已成为园艺作物育种领域的热点,分子育种是快速提升特色园艺作物滋味品质水平的有效途径 [1] 研究方法与预期影响 - 项目围绕茶树、辣椒、柑橘设置4个子课题,以探索滋味共性为主导,应用多学科交叉融合方法 [2] - 研究关键在于揭示滋味品质的形成机制,以推动分子育种的突破 [1] - 项目实施有望助力我国在园艺作物基础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湖南农业大学将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平台提供全方位支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