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育种

搜索文档
我国科学家发现调控水稻抽穗期的关键基因
科技日报· 2025-06-20 15:12
水稻抽穗期基因研究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团队克隆了长日照条件下特异性调控水稻抽穗的基因ELD1,该基因通过调控生物钟核心基因OsCCA1的mRNA剪接影响抽穗期 [1] - ELD1功能缺失会导致水稻胚胎死亡,但特定氨基酸突变可显著促进抽穗且无农艺性状缺陷 [1] - ELD1与OsNKAP蛋白及多个核心mRNA剪接因子互作,全基因组范围内调控上千个基因的可变剪接 [1] 光信号调控机制 - 光信号通过光敏色素phyB调控ELD1,进而影响OsCCA1基因,形成ELD1-OsCCA1-Hd1通路调控抽穗期 [2] - 研究揭示了光信号调控水稻抽穗期的全新分子机制,破解了光信号与生物钟网络整合的难题 [2] 分子育种应用 - 科研团队利用碱基编辑技术对ELD1关键氨基酸定点突变,培育出宁粳7号、宁粳4号的早抽穗新种质 [2] - 该研究为籼粳杂交F1代超亲迟熟问题提供基因资源和理论支撑,推动广适性水稻新品种培育 [2]
如何让“蓝色粮仓”丰富国民餐桌
科技日报· 2025-06-12 09:00
海洋养殖潜力与挑战 - 海洋食物供给潜力是陆地的1000倍,但深远海养殖面临装备、育种、加工等关键环节挑战 [1][3] - 2024年超强台风"摩羯"导致广东阳江深海网箱严重损毁,反映深远海养殖需突破"看天吃饭"困境 [3] - 全球60%台风集中在中国东南沿海,深远海自然环境风险显著高于近海 [3] 海洋牧场装备发展 - 截至2023年底,国内建成重力式网箱2万余口、桁架类网箱40个、养殖工船4艘,形成梯度化装备体系 [5][6] - 重力式网箱成本低技术成熟,养殖工船集约化但成本高,专家建议以重力式为基础有序发展其他类型 [5] - 深海装备需优化抗风浪设计,加强智能预警系统建设,并减少柴油发电导致的油污排放 [4][7] 水产育种技术突破 - 我国海水鱼类仅9种拥有新品种,深远海适养高价值品种稀缺,鲑鳟、南美白对虾等仍依赖进口 [9][10] - 分子育种技术应用范围有限,需降低基因编辑成本并培育抗病高产新品种 [10] - 国内种业以科研院所为主,企业规模小创新弱,需培育龙头企业提升市场集中度 [10][11] 水产品加工升级 - 2024年中国水产总产量达7410万吨全球第一,但加工比例和精深加工程度显著低于发达国家 [13] - 需开发高值化功能性食品,推动生物加工技术产业化,并构建冷链物流减少15%-20%流通损耗 [13][14] - 干细胞培养鱼肉技术处于研发阶段,目标建立工业化生产示范线 [14] 产业融合创新 - 广东汕尾"伏羲一号"实现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协同,山东烟台"耕海1号"融合养殖与文旅 [15] - 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模式可循环利用废弃物,新能源装备应用可降低碳足迹 [8][15]
华智生物将向巴基斯坦输出分子育种技术
新华财经· 2025-05-08 22:48
公司合作与技术输出 - 华智生物与巴基斯坦参议院财经委员会主席萨利姆·曼德维瓦拉会谈,计划向巴基斯坦输出分子育种技术 [1] - 华智生物、北京骄龙科技、哈桑贸易签署《中巴分子辅助育种全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将在分子辅助育种领域全方位合作 [1] - 华智生物将为巴基斯坦建立首个国家级分子育种联合实验室 [1] - 三方将共享种质资源库,利用华智生物"基因型-表型"大数据平台定向聚合优良基因 [1] - 合作项目延伸至订单农业、种子加工及市场推广,构建"育种-种植/养殖-加工-贸易"一体化模式 [1] 合作意义与前景 - 巴基斯坦方表示此次合作不仅是技术引进,更是农业体系的系统性升级,分子育种技术将培育适应气候变化的"未来种子",提升粮食产能与农民收入 [1] - 湖南省中非经贸合作促进研究会副会长表示中巴农业合作前景广阔,潜力无限 [2] - 华智生物董事长表示希望通过技术共享帮助巴方突破育种瓶颈,同时推动中国种业"芯片"技术国际化应用 [2] 公司背景 - 华智生物是由农业农村部指导、隆平高科等龙头种企联合共建的国家级分子育种平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