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加工
搜索文档
 新股消息 | 全球最大的鱼子酱企业鲟龙科技递表港交所 已有八个鲟鱼养殖基地及两座加工基地投入运营
 智通财经· 2025-10-31 06:56
智通财经APP获悉,据港交所10月30日披露,杭州千岛湖鲟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鲟龙科 技)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 招股书披露,鲟龙科技是全球最大的鱼子酱企业。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公司自2015年以来连续10年实 现鱼子酱销量全球第一名。2021年至2024年,其鱼子酱销量持续占据全球市场的30%以上,于2024年达 致35.4%,超过第二大企业的5倍以上。公司创立了全球知名的鱼子酱品牌"KALUGA QUEEN(卡露 伽)"。 鲟龙科技长期以自有品牌独家为汉莎航空、新加坡航空及国泰航空等主要国际航空公司的头等舱提供产 品,鱼子酱产品广泛供应全球众多米其林星级餐厅,并入选奥斯卡晚宴。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 有八个鲟鱼养殖基地及两座加工基地投入运营。 财务方面,于2022年度、2023年度及2024年年度,公司实现收益分别约为4.91亿元、5.77亿元及6.69亿 元人民币;期内利润分别约为2.33亿元、2.73亿元及3.24亿元人民币。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全球鲟鱼捕捞量在1977年达到历史峰值。21世纪以来,人工养殖鱼 子酱的供应 ...
 精准赋能区域特色产业
 金融时报· 2025-10-30 08:44
 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政策举措 - 依托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模式 [1] - 政策目标为传统产业升级、生态价值转化和海洋经济发展注入金融动能 [1] - 截至2025年9月浙江省金融机构累计查询平台信息99.6万笔支持近4.1万家中小微企业信贷融资超1750亿元 [1]   传统产业升级案例 - 柯桥兰亭街道黄酒企业太酿公司因升级智能酿造生产线面临资金压力且缺乏传统抵押物 [1] - 稠州银行绍兴分行通过平台分析企业与上下游结算回款流水及纳税水电费等数据勾勒信用画像 [1] - 最终为企业定制400万元授信方案支持其技术升级与市场拓展 [1]   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案例 - 安吉水滴石穿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计划打造旅游综合体但因固定资产不足面临融资瓶颈 [2] - 安吉农商银行通过平台捕捉企业真实经营状况包括旺季日均2.8万元稳定流水 [2] - 银行以此为依据发放300万元信用贷款企业随后开发六大主题产品带动周边12家民宿入住率提升35% [2]   海洋经济支持案例 - 舟山海日升水产有限公司因利润率偏低和资产负债率较高难以通过传统模式获贷 [2] - 定海海洋农商银行利用平台分析企业交易频次回款周期及季节性采购规律识别其稳定供应链 [2] - 银行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7000万元贷款审批发放并将平台数据用于贷后风控实现全流程闭环 [2]
 国资赋能助力产业升级 国联水产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5.82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10-28 21:47
 公司业绩表现 - 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5.82亿元,归母净利润为亏损约8亿元 [1] - 亏损主要受国际关税政策、国内消费疲软及虾价低迷等多重因素影响 [1] - 短期业绩承压,但经营层面存在亮点,为后续业绩修复提供基础 [1]   战略投资与国资赋能 - 获得湛江市海洋壹号产业发展投资基金近亿元战略投资 [1] - 该基金向核心子公司广东国美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投资9500万元 [2] - 国资背景基金注入带来政策协同、资源对接和信誉背书,增强抗风险能力和长期竞争力 [2] - 投资将加速公司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型、国内市场拓展及全球供应链布局 [2]   产品创新与技术升级 - 推出全面焕新的虾仁产品矩阵,包括“0添加”保水剂铂金虾仁系列、低磷浅调味系列及低磷调味系列 [3] - 围绕“321大单品策略”推进自动化技术改造与工艺流程优化 [3] - 全力推进“黑灯工厂”建设,融合AI视觉检测、自动化包装等先进技术,实现生产无人化操作,提升效率并降低能耗 [3]   市场合作与渠道拓展 - 与百胜中国签署“外贸优品拓内销”项目合作协议,共同推动优质罗非鱼产品转向国内市场 [4] - 依托百胜中国覆盖全国超过16000家餐厅的渠道优势,高效触达国内消费者 [4] - 通过将罗非鱼转化为深加工产品进入百胜体系,有望提升产品附加值与利润空间 [4] - 公司获得天猫超市超级领航奖,显示市场对品牌力和产品力的高度认可 [1]   行业定位与战略规划 - 公司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通过精深加工提升附加值,通过全球化供应链布局增强竞争力 [4] - 公司发展深度融入区域经济与国家“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 [4] - 立足“十五五”规划新起点,公司聚焦海洋产业,持续推动技术创新,共建产业生态 [4]
 水产预制菜赛道崛起,东方海洋凭资源优势锚定机遇
 江南时报· 2025-10-21 13:47
 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3年国内水产预制菜市场规模达1260亿元,同比增长20.3% [1] - 2019至2023年间行业复合年增长率达18.1% [1] - 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0亿元,占预制菜整体市场规模(6173亿元)比重或将超过四分之一 [1]   行业驱动因素 - B端市场驱动力来自餐饮连锁化率提升至22.3%(2023年数据),企业对标准化供应、食品安全和成本优化的需求 [2] - C端市场驱动力来自家庭结构小型化、老龄化及生活节奏加快,对方便快捷餐食方案的需求 [2] - 政策支持如2024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发布通知,促进行业规范化、高质量发展 [3] - 冷链物流技术进步与智慧养殖推广应用,有效缓解水产品加工难、运输损耗高难题 [3]   市场需求特点 - B端市场渗透率达38%,更看重标准化、定制化和成本效益 [2] - C端市场需求更在意操作便捷、口味还原与产品创新 [2] - 海参预制菜消费场景从传统礼品市场延伸至家庭日常餐桌,即食海参切片等产品销量增长迅速 [4]   公司核心优势与资源 - 公司拥有4.85万亩符合国家一类水质标准的养殖海域,为海参提供洁净生长环境,从源头保障原料高品质 [3] - 海参对水质极为敏感,一类水质能显著提高其存活率与营养价值 [3] - 公司建立起集海水苗种研发、海洋牧场养殖和水产食品加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布局 [3]   公司生产与研发能力 - 公司取得欧盟卫生注册、HACCP认证、MSC认证等多项国际资质,海参产品获"烟台海参"地理标志认证 [4] - 公司设有国家海藻与海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九大科研平台,积极与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推动技术创新 [4] - 公司建立起标准化的养殖与加工体系 [4]   公司销售渠道与市场前景 - 公司构建起覆盖餐饮连锁、商超和电商的多元化销售网络,能精准对接B端与C端市场 [4] - 凭借优质原料供应、标准化生产及全渠道布局,公司有望在海参预制菜领域取得更大突破 [4] - 随着2025年行业规模向2000亿元迈进,具备资源与产业链优势的企业将进一步释放增长潜力 [4]
 吃吃吃,买买买!汕尾海鲜成为天津农交会“顶流”
 南方农村报· 2025-10-19 12:02
 展会表现与市场反响 - 汕尾展团在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成为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 [3] - 展区中央精心打造的“海鲜船”成为全场焦点,展示了海鲡鱼、金鲳鱼、石斑鱼、鹅娘鱼等特色海产 [6][7][8] - 现场试吃活动反响热烈,消费者对海鲡鱼刺身、海鲡鱼炒饭等菜品赞不绝口 [19][20][21]   产品销售与渠道拓展 - 国泰食品公司的牛肉丸、马鲛鱼丸等丸类产品在展销首日便几近售罄,需紧急协调补货 [25][26] - 即食海鲜零食、冷链包装的冰鲜鱼片等产品备受青睐,成为市民购买的热门选择 [27] - 来自北京等地的专业采购商对海鲡鱼等产品表现出浓厚兴趣,详细询问冷链运输及供货周期,并约定展会后进一步洽谈合作 [30][31][32]   品牌推广与市场机遇 - 公司通过“一鱼多吃”的烹饪方式,全方位展示海鲡鱼的鲜美,旨在让北方市民体验南海特色鱼类的多元风味 [15][16][17] - 此次农交会为汕尾海产品进军北方市场打开了新的通道,北方消费者对高品质海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 [31][33] - 随着冷链物流的完善,南北方海鲜交流将更加频繁,为不同风味的优质海产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34][35]
 山东外贸“全国第五,北方第一”
 齐鲁晚报· 2025-10-17 07:31
 山东省外贸总体地位与表现 - 前三季度山东省外贸进出口总值位列全国第五,在北方地区排名第一 [1] - 山东省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5.5%,增速高于全国整体水平1.5个百分点 [1] - 山东省进出口总值占全国比重为7.8%,较去年同期提升0.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占全国8%,进口占全国7.5% [1]   主要出口行业与商品表现 - 轮胎和游戏机出口表现突出,出口额分别为681.1亿元和540.8亿元,占全国同类商品出口总值的55.5%和71.1% [2] - 农产品出口值达1217.4亿元,已连续20多年保持全国第一,占全国农产品出口总值的22.8%,其中蔬菜、水果、肉类出口均居全国首位,水产品居全国第二 [2] - 货车、洗衣机、拖拉机、胶合板、柠檬酸等商品出口也位居全国前列,占全国比重均超过20% [2]   主要进口行业与商品表现 - 金属矿砂进口值排名全国第一,进口额达2044.8亿元,占全国总量的14.5%,其中铝矿砂、黄金矿砂、镍矿砂、钛矿砂进口均居全国首位 [2] - 原油进口排名全国第二,占全国原油进口总值的18.7% [2] - 水产品、天然橡胶进口规模均位居全国第一,分别占全国的21.7%和30.6% [2] - 棉花进口值位居全国第一,占全国棉花进口总值的45.9% [2]   产业发展前景 - 山东外向型产业发展相对均衡,在全国外贸版图中长期占据重要地位 [3] - 随着制造业优势巩固和产业动能转换升级,预计将不断涌现新的外贸增长点 [3]
 外贸大省挑大梁,山东在全国外贸版图中“全国第五,北方第一”
 齐鲁晚报· 2025-10-16 16:08
 山东省外贸总体地位 - 前三季度山东省外贸进出口总值位列全国第五位,排在广东、江苏、浙江和上海之后,北京和福建之前,地位概括为“全国第五,北方第一” [1] - 前三季度山东省进出口值增长5.5%,增幅高于全国整体水平1.5个百分点 [1] - 山东省进出口总值占全国比重为7.8%,相比去年同期提升0.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占全国8%,进口占全国7.5% [1]   主要出口商品及全国份额 - 轮胎出口额为681.1亿元,占全国同类商品出口总值的55.5% [5] - 游戏机出口额为540.8亿元,占全国同类商品出口总值的71.1% [5] - 农产品出口额为1217.4亿元,占全国农产品出口总值的22.8%,出口值已连续20多年保持全国第一,其中蔬菜、水果、肉类出口均居全国第一,水产品居全国第二 [5] - 货车、洗衣机、拖拉机、胶合板、柠檬酸等出口商品也位居全国前列,占全国比重均超过20% [5]   主要进口商品及全国份额 - 金属矿砂进口值为2044.8亿元,占全国进口总值的14.5%,排名全国第一,其中铝矿砂、黄金矿砂、镍矿砂、钛矿砂进口均居全国首位 [5] - 原油进口排名全国第二,占全国原油进口总值的18.7% [5] - 水产品进口规模位居全国第一,占全国的21.7% [5] - 天然橡胶进口规模位居全国第一,占全国的30.6% [5] - 棉花进口值位居全国第一,占全国的45.9% [5]   产业发展前景 - 山东外向型产业发展相对均衡,多年来在全国外贸版图中占据重要地位 [6] - 随着制造业优势巩固和产业动能转换升级,预计新的外贸增长点将不断涌现,外贸大省的作用将更加突出 [6]
 汕头市潮阳区海门镇连续五年荣获“全国千强镇”
 中国发展网· 2025-10-14 13:34
 能源产业发展 - 依托临港优势发展新能源产业,华能1-4号机组和华电一期项目已投产,华能5、6号机组、华电二期及海上风电储能项目在推进中,新能源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1][2] - 华电一期项目配备2台68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和1个7万吨级煤码头,2023年完成基建转运行,实现灰渣石膏100%综合利用和全厂废水零排放 [2] - 华电一期项目码头完成口岸开放,外轮可直接靠泊,每年节约运煤成本约7500万元,并带来超10亿元进口贸易额,自投产以来累计发电量超99亿千瓦时 [2] - 华电二期项目计划2027年双机投产,投产后年发电量可达90亿千瓦时,将保障广东省电力供应安全并优化电源结构 [3]   纺织印染与新材料产业 - 重点推动纺织印染和新材料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依托潮阳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临港特色产业片区等平台,力争形成核心产业集群 [1][4] - 荣昌纺织智能数字化印染项目首条生产线已投产,具备密封设计和先进水循环系统,预计节约生产用水25%至30%,并实现高度数字化智能化 [4] - 潮阳区49家印染企业已全部入驻印染园区,其中44家已投产,另有1家配套企业投产,产业集聚效益初步凸显 [5] - 潮阳海门临港特色产业片区被纳入汕头市承接产业转移主平台,其中规划面积2075亩的绿色新材料产业园已启动建设 [5]   海洋渔业升级 - 海门镇拥有占地200万平方米的海门国家中心渔港,通过推进渔港腹地规划和渔船“改木建钢”工程,扶持水产品加工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1][6] - 锦泰水产实业有限公司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投资5亿元的锦泰实业产业园正加紧建设,项目分两期打造冷冻加工、冷链物流、电商批发等功能板块 [6][7] - 锦泰实业产业园投产后将促进水产养殖与加工、冷链配送等上下游联动,预计年进出口总额约20亿元,年创税约5000万元 [7]   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体系 - 海门镇第五次跻身全国千强镇榜单,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致力打造“产业强镇、临港重镇、文旅名镇” [1] - 加快推进华电二期、海上风电等重点项目,逐步形成能源、工业、文旅、乡村振兴、渔业渔港五大特色产业融合发展体系 [8] - 近五年获评省卫生镇、省教育强镇、省文明镇、省乡村治理示范镇、省“百千万工程”典型镇、省第一批乡村振兴示范镇等称号 [8]
 大湖水殖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拟变更公司全称、调整经营范围及修订《公司章程》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10-11 03:31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坚持“健康产品+健康医疗”的长远发展战略,致力于向大健康产业升级转型 [4] - 公司计划整合健康产品资源,稳步发展健康医疗产业,并向医疗产业上下游延伸 [6] - 公司名称变更旨在更准确地反映业务结构变化,并向利益相关方传递向大健康产业布局的发展思路 [4][6]   业务结构变化 - 2024年各业务收入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医疗、水产品加工、大水面放养、白酒 [4] - 2024年大水面放养业务(不含甲鱼)营业收入为15,370.67万元,占比14.72%,其中鲜活鱼销售收入为7,459.13万元,占比仅为7.14% [4][6] - 2025年上半年大水面放养业务营业收入占比进一步降至3.63% [6] - 公司传统水产养殖资源已缩减为两湖两库,并陆续剥离了苗种繁育、鲜活甲鱼等亏损资产 [4]   公司名称与经营范围变更 - 拟将公司全称由“大湖水殖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大湖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2] - 公司简称“大湖股份”保持不变,以维护“大湖”品牌信誉与价值 [6][9] - 拟调整后的经营范围新增医疗服务、人工智能服务、养老服务、健康咨询等大健康相关领域 [2] - 经营范围调整同时保留了农产品、水污染治理等原有部分业务 [2]   公司治理程序 - 公司第九届董事会第十九次会议于2025年10月10日召开,以5票同意、0票反对、0票弃权审议通过了相关议案 [3][11] - 变更事宜尚需提交公司2025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会议定于2025年10月27日召开 [3][14][18]
 预制菜风波下的国联水产
 环球网· 2025-09-28 18:23
 文章核心观点 - 罗永浩质疑西贝"现制菜品实为预制菜"引发舆论危机 话题阅读量破亿 西贝全国门店单日营业额环比暴跌百万元 行业信任危机蔓延至产业链 国联水产作为水产预制菜龙头企业虽非西贝核心供应商但仍受连带效应影响 股价低迷[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16.51亿元 净亏损5.4亿元 较去年同期扩大3180.5% 连续亏损态势与风波冲击形成共振[1]   公司业务转型 - 2019年前构建全产业链布局包括水产种苗、饲料、养殖、科研、加工与销售 但陷入增收不增利困境 2022年水产食品毛利率14.02% 饲料毛利率仅3.54%[2] - 2023年起启动战略收缩 剥离种苗和养殖业务 2024年继续剥离饲料业务 当前94.8%营收来自水产食品行业 饲料营收占比降至4.35% 其他行业营收占比0.85%[5] - 形成三大核心产品体系:以预制菜为主的精深加工类(牛蛙、风味鱼、小龙虾等系列)、初加工类(生熟带头、虾仁、鱼片等系列)及全球海产精选类(阿根廷红虾、黑虎虾、帝王蟹等) 客户包括海底捞、呷哺呷哺、达美乐、永和大王等知名连锁品牌[5]   扩产计划与终止 - 曾计划募资10亿元 其中5亿元用于水产品深加工扩建项目 总投资6.02亿元 规划建设期12个月 达产后新增年产能1.53万吨小龙虾和2.97万吨鱼类深加工产品[5] - 2025年4月终止该项目 将剩余募集资金转为补充流动资金 公告称因市场环境变化 暗含对预制菜行业竞争加剧的预判[6]   财务表现与亏损原因 - 归属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连续六年亏损 2019-2024年持续亏损 2024年全年净亏损扩大至7.42亿元 2025年上半年亏损5.4亿元 亏损周期达七年 为行业亏损时间最长企业之一[7] - 存货管理系统性崩塌为主要亏损原因 水产制品保质期特性要求高库存周转效率 但陷入冷冻库困局 2024年末存货账面余额25.65亿元 跌价准备计提6.66亿元 2025年上半年存货周转天数飙升至332天 远超行业90天合理水平[7] - 毛利率全面下滑 2025年上半年水产食品毛利率同比下滑17.05% 饲料毛利率同比下滑27.72% 其他板块毛利率同比下滑155.77%[7] - 营收下降因贸易类产品和市场受影响较大 净利润亏损扩大因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复杂、贸易关税持续影响、水产消费市场景气度不佳、南美白对虾等销售价格持续低位、终端销售缓慢及计提较大资产减值[8]   行业标准与影响 - 预制菜风波凸显消费者知情权缺失与质量隐忧 行业存在模糊地带 国务院食安办组织多部门推进预制菜国家标准制定 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 维护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9] - 公司曾与中国烹饪协会制定《预制菜》团体标准 政策严格规范将有利于规范化头部企业健康发展[9] - 法律专家表示预制菜本身无错 关键在于消费者知情权和食品添加剂充分告知 未来可能出现无添加预制菜 风波对公司影响有限[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