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出海模式

搜索文档
GIC与AZ双重押注,和铂医药-B(2142.HK)凭什么成为创新药赛道"稀缺资产"?
格隆汇· 2025-09-03 09:43
行业背景 - 2025年中国创新药行业迎来高光时刻 政策大力扶持 License-out交易频繁落地 创新药成为资本市场最炙手可热板块之一 [1] - 中国创新药企估值逻辑从管线估值转向以平台技术能力和商业模式为核心的平台定价 [17] 公司股价表现 - 和铂医药-B股价年内涨幅达691.94% 截至2025年9月2日收盘 跻身港股创新药板块涨幅前四 [1] - 公司股票走势显著跑赢恒生指数 [3] 战略投资情况 - 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以每股均价12.7133港元增持4022.2万股 斥资约5.11亿港元 持股比例从1.62%升至6.37% [4][6][8] - 阿斯利康于2025年3月以每股10.74港元价格斥资1.05亿美元认购9.15%新发行股份 认购价较协议签署日收盘价溢价37.2% [1][11] - GIC管理资产规模超7000亿美元 是亚洲最具影响力的资产管理机构之一 [7]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中期业绩盈利同比增长超50倍 [1] - 2025年至今对外合作总金额突破60亿美元 [11]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达1.54/1.10/1.44亿美元 归母净利润0.82/0.47/0.63亿美元 [12] 技术平台优势 - 拥有全球稀缺的HCAb全人源仅重链抗体平台和Harbour Mice®技术平台 [1][9][11] - 通过技术授权+联合开发+股权投资的三维合作模式 已完成超40项BD授权或技术合作 [11] - 技术平台从单一工具升级为产业赋能引擎 形成可复制的商业化闭环 [11] 发展战略规划 - 从抗体技术平台向抗体+战略生态进化 包含诺纳生物临床前一站式赋能 全球创新平台出海和创新疗法开发三大价值体系 [12] - 计划到2028年完成向全球顶尖平台型制药企业的蜕变 [12] 机构评级观点 - 东吴证券给予买入评级 目标价18.80港元 认为抗体平台具备全球稀缺性 技术授权交易确定性持续强化 [12] - 多家国际投行同步上调评级 凸显资本市场对公司技术出海模式的共识 [12]
关税扰动下,如何布局医药板块
2025-06-18 08:54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创新药、中成药、生物制品、医疗器械等医药行业 - **公司**:和黄医药、百济神州、佐力药业、马应龙、云南白药、华润系金实力、昆明制药集团、同仁堂、片仔癀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创新药受关税影响小**:创新药出海有造船出海和借船出海两种模式,借船出海授权海外专利和 IP 给美国药企,交易不涉及报关,不受关税影响;假设药品商业化落地产能在国内,对估值影响微小,如和黄医药肿瘤产品加征 100%关税,对估值影响仅 1% - 2%[1][2] - **创新药板块未来发展依赖 BD 逻辑**:2025 年下半年行情或分化,能兑现 BD 的企业上涨,无法兑现的可能回撤;目前估值约三倍 PS,预计修正到五倍 PS,有较大上涨空间;2025 年签订利益冲突协议数量是去年同期数倍,协议转服务合同需两季度消化,BD 持续性贯穿全年,与估值修复共振[1][3][4] - **中国出口美国医药产品占比不高**:医疗器械、按摩器具等占出口总额 30%以上,普通类药品占比不到 20%,关税影响有限[1][5] - **中成药市场二季度好转**:一季度高基数效应减弱,三季度因去年同期医改反腐基数低,将迎来业绩加速拐点;院内关注集采确定性高且业绩完成度高个股,如佐力药业;院外零售表现良好,如马应龙痔疮膏、云南白药气血康等销售数据同比增速显著[1][6] - **生物制品行业稳定增长**:疫苗、血制品等领域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投资者应关注公司长期发展潜力,以现有业务基础进行投资决策[3][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关注受益于老龄化趋势及国际改革相关企业,如华润系金实力、昆明制药集团[3][6] - 关注成本端改善潜力大的珍贵中成材企业,如同仁堂、片仔癀[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