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判别式AI
icon
搜索文档
【招银研究|行业深度】数字金融之AI+银行——大模型与银行数字化转型的三组关系
招商银行研究· 2025-07-18 17:00
大模型与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观点 - 大模型技术为银行业开辟全新赋能路径,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资产组织效率并降低运营成本[1] - 银行业AI应用呈现"生成式AI+判别式AI"协同发展格局,通过伞形模式或串联模式实现技术升级[6] - 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升级,更依赖业务流程深度变革,需建立战略规划、组织协同和技术实施的闭环联动[3] 第一组关系:大模型基础能力与银行应用场景 - 大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三大突破(内容生成、信息提取、对话交互)高度契合银行业知识密集型特征[1] - 前台应用:智能客服缩短通话时长10%,营销文案自动生成提升客户满意度30%[1][5] - 中台应用:某银行"智能授信"将尽调报告撰写时间从1周缩至5分钟,覆盖29家分行[21] - 后台应用:代码生成效率提升20%-30%,单元测试行覆盖率达60%-80%[24] - 国外银行AI应用中前台/中台/后台占比分别为55%/19%/26%,知识库构建占比最高[25] 第二组关系:生成式AI与判别式AI - 生成式AI擅长非结构化数据处理但存在运算成本高、可解释性差等问题,判别式AI在结构化数据处理和风控评级中优势明显[2] - 两类AI协作模式:伞形模式(大模型拆解任务+判别式AI执行)提升建模效率30%;串联模式(模型输出串联)在旅游线路规划中效用提升79%[39][40] - 判别式AI在银行业务中持续创造价值:某股份行智能放款覆盖90%业务量,单笔时长从5小时缩至5分钟[33] - 摩根大通2024年科技投入达170亿美元,大模型研究数量从2021年2项增至2024年30项,同时保持对其他AI技术的稳定投入[41][42] 第三组关系:人工智能与银行数字化转型 - 银行数字化转型成功率仅16%,领先银行数字化渠道销售额增长30% vs 落后银行9%[55] - 银行业三次技术变革均伴随流程调整:金融电子化阶段实现数据集中处理;互联网金融阶段改造支付清算体系;FinTech阶段推动普惠贷款超1万亿元[56][57][58] - 业务流程变革面临四大挑战:部门协作障碍、收益分配矛盾、伙伴意愿不足、数据基础薄弱[60] - 成功案例显示需具备四大要素:战略层面顶层设计、长期投入定力、跨部门协作机制、科学推进节奏[61] 国内外银行大模型应用实践 - 国内A银行大模型应用超200个,覆盖渠道运营、风控合规、程序开发等领域[11] - 跨境支付报文处理中,BERT模型分类准确率超90%,全球查询报文年发送量达20.5亿笔[17] - 摩根大通构建CFA考试表现评估等17项大模型性能测试,反映其对技术落地的稳健态度[42] - 澳洲联邦银行实现员工通过自然语言查询IT问题,55%国外银行AI案例服务于内部员工[25][26]
没有智能全是人工!印度AI,超级骗骗骗
金投网· 2025-07-11 17:32
公司背景 - 创始人杜加尔14岁开始职业生涯,17岁为德意志银行打造套利系统,21岁创办云计算公司Nivio并估值1亿美元[1] - 2016年创办Engineer.ai(后改名Builder.ai),核心理念为用AI标准化模块结合全球众包人力实现低成本软件开发[3] - 公司宣称拥有全球首个AI产品经理"娜塔莎",能通过自然语言交互自动生成应用架构[3] 融资历程 - 2018年A轮融资2950万美元(欧洲当时最大规模之一),投资方包括瑞士风投、新加坡风投和软银[4] - 2021年B轮融资6500万美元,推出Builder Studio平台并打出"让软件构建像点披萨一样简单"的口号[6] - 2022年C轮融资1亿美元,投资方包括美国机构、世界银行、好莱坞大亨和微软[6] - 2023年D轮融资2.5亿美元,卡塔尔投资局领投,37家机构跟投,总融资超4.5亿美元,估值达15亿美元[6][7] 骗局揭露 - 2024年审计发现公司虚报营收300%(宣称2.2亿美元实际仅5500万美元)[9] - 主要债权人Viola Credit扣押3700万美元后,公司于2024年5月20日申请破产[9] - 实际运营中200名印度程序员人工替代AI功能,演示时后台手动接管操作[4] - 宣称处理的10亿行代码数据中90%为公开数据集复制粘贴[10] 行业现象 - AI行业存在算法黑箱(决策不可解释)、演示黑箱(预录交互视频)和数据黑箱(伪造数据集)三重技术壁垒[10] - 伪AI企业常见套路:廉价人力替代算法、开源模型包装自研、漂亮Demo掩盖缺陷[12] - 美国每年因电信诈骗损失近千亿美元,Builder.ai案例显示诈骗目标已升级至企业级投资者[12]
大模型也有“不可能三角”,中国想保持优势还需解决几个难题
观察者网· 2025-05-04 08:36
人工智能发展历程 - 人工智能概念可追溯至1950年图灵提出的"图灵测试",奠定了理论基础 [2] - 大众广泛接触人工智能以2022年11月ChatGPT发布为分水岭,至今仅两年多发展历程 [2] - 大模型时代标志着人工智能进入新阶段,通用人工智能是高阶阶段的标志 [4] 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的应用现状 - 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应用正由单点突破向系统集成发展,目标是与更多工业系统深度融合 [5] - 当前工业领域呈现大小模型并存局面,小模型处理结构化数据与精确预测,大模型处理复杂非结构化数据 [5] - 人工智能在汽车制造业等智能制造基础扎实的领域表现最佳,成熟度较高 [6] - 大模型在工业领域主流应用集中于智能客服、业务管理等边缘性建议,高阶自动化应用尚在探索 [8] 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的目标 - 提升效率,如排产调度优化 [9] - 改进质检,通过视觉神经网络等技术提高检测效率 [9] - 降低成本,这是工业赋能的核心命题 [9] - 创新驱动,生成式大模型在产品设计、工艺优化等方面提供新思路 [9] - 决策优化,为企业管理层提供更科学、及时的决策支持 [9] 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落地的挑战 - 工业场景细分程度高,通用解决方案难以实现,智能体无法充分控制风险 [9] - 工业数据分散于不同系统,格式与标准缺乏统一性,整合难度大 [10] - 定制化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成本高,投入产出比低,难以形成商业闭环 [10] - 数据治理是主要障碍,涉及数据获取、整合、处理、安全应用及权属界定 [11] - 大模型算法与工业逻辑存在冲突,工业追求决策过程可解释性、可控性和可追溯性 [13] - 生成式大模型无法满足工业级"四个九"或"五个九"的可靠性要求 [13] 人工智能与工业企业的双向对接问题 - 人工智能技术人员缺乏工业领域实践经验,工业专业人员对AI技术理解有限 [15] - 项目制、定制化合作方式制约大模型在工业领域的泛化应用 [15] - AI技术在工业领域价值变现面临不确定性,缺乏成熟商业模式 [17] 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推进策略 - 初级阶段优先在封闭场景采用小模型,开放场景试用大模型 [19] - 进阶阶段构建大小模型协同赋能体系,探索人工智能能力边界 [20] - 高阶阶段目标实现高度智能的"通用智能制造",通过MOE架构串联大小模型 [21][22] - 工业模型培养需分阶段推进,初阶段优化提示工程,进阶阶段赋予检索增强能力,高阶阶段预训练原生工业大模型 [24] 算力与数据配套发展 - 初阶阶段政府打造区域算力中心,规划城市级算力网络 [24] - 进阶阶段建设高性能算力集群,加速部署市级算力网络 [25] - 高阶阶段扩容升级算力集群,构建核心算力枢纽 [25] - 需汇集各行业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形成闭环数据飞轮 [26] - 优先在数据基础好、数字化水平高的行业开展试点示范 [26] 企业协同与产业链优势 - 龙头企业应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聚焦行业共性需求 [26] - 中小微企业聚焦场景迭代,参与大模型数据迭代 [27] - 中国拥有完整产业链体系和丰富工业场景,持续迭代数据是未来竞争关键 [27]
谁是AI的最大阻力?
混沌学园· 2025-04-07 19:30
核心观点 - AI技术成熟度不足 当前尚无通用即插即用的标准化AI解决方案 但未来可能出现行业通用产品[2][3] - AI落地最大阻力来自组织内部人心不确定性 而非技术本身 需消除员工对AI的误解和恐惧[17][18] - AI应用需与业务场景深度融合 通过示范效应和战功激励推动组织变革[15][16] - 中小企业可培养内部"鲶鱼型"人才 建立开放学习机制实现AI转型[32][33] - 提示词编写能力决定AI输出质量 需通过持续练习提升表达精准度[42][43] AI工具与方案现状 - 当前AI技术尚未达到通用人工智能(AGI)水平 无法提供普适性解决方案[2] - 每个企业需寻找最适合自身的AI应用路径 生搬硬套他人方案效果有限[2] - 未来可能出现行业通用AI产品 但现阶段市场空白正是创业机会[3] AI应用中的错误处理 - 大模型输出质量取决于输入数据质量 需持续优化知识库和语料[5] - 专业领域存在"概率幻觉"现象 需结合联网能力和专业工具验证[7][8] - 数据质量评价五大维度:准确性 完整性 实时性 一致性 可用性[10] AI落地组织阻力 - 中层管理者是主要阻力来源 涉及利益格局调整和技能危机[17] - 基层员工抵触源于工作强度增加 需合理区隔KPI和AI任务[25] - 建立"AI尖兵小分队"是有效推进方式 需包含多层级人员[21][23] AI人才培养策略 - 中小企业可重点培养年轻人才 发挥其AI应用创新能力[31][32] - 文科生在AI时代具有优势 结构化表达能力可转化为提示词技能[32] - 建立"请进来 走出去"学习机制 保持组织对外部创新的敏感度[33] 提示词编写技巧 - 提示词编写经历"短-长-短"进化过程 需去除冗余信息[43] - 可通过AI优化提示词 但长期需提升基础表达能力[42][43] - 明确角色定位和场景需求 提供充分背景信息提升输出质量[44] AI降本增效实践 - 内容创作领域效率提升显著 1.5人可完成原5-6人工作量[47] - RPA工具结合AI可实现动态数据抓取与分析[47][48] - 需突破数据源限制 解决商业模型重构等非技术问题[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