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诈骗
icon
搜索文档
【申·原创】AI算股,当心被割!阿诚的AI荐股历险记(下)
据识和位一技出营中国小样子的 算股, 当g公获准到1 / 回城的Al荐股房险诈 快帮我看看这个选股软件, JJ占 几个H |小 什心足|文巾川|火小叫] 是不是和你一样厉害啊! 哎呀, 这个哪能和我相比,我来自正规机构, 这个是典型的诈骗套路呀! 套路拆解 智投大师 ¥1532.45 ¥3286.45 +82% -82% 买 入 伪造收益: 开发虚假交易软件,后台控 制K线显示,用户看到的"AI 推荐股"实际为历史数据回放。 前3天免费推荐近期已上涨的 股票(利用滞后信息),制造 "预测准确"假象。 伪装分析师: 雇佣模特扮演"华尔街归国AI专 家",录制AI换脸视频讲解"神 经网络选股模型"。伪造与高盛、 桥水的"战略合作"新闻稿, 通过爬虫技术植入境外金融网 站,截图作为"权威背书"。 Al伪造素材 华尔街AI之父 AI换脸 小诸葛, 这些诈骗套路 我怎么防范呢? 防范指南 区 资质核验:通过证监会官网查询机构与 人员备案信息; # 整甲"十九世"若中心 ·共对外之间四时感 7 l勿同4人皿/+ / U르디기 的荐股服务均涉嫌违规; 区 信息隔离: 拒绝向陌生平台提供身份证、 银行卡等敏感信息; 团 技术 ...
“孙子惹祸,急需用钱”,AI诈骗盯上老年人,换脸换声低至1元
新京报· 2025-10-30 08:00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罗亦丹 韦英姿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柳宝庆 这只是"AI诈骗"的一个案件。在这个数字化浪潮汹涌的时代,AI技术宛如一把双刃剑,在带来便捷与创新的同时,也悄然为老年人埋下了新型风险隐患。 随着声音与视频伪造技术的门槛大幅降低,一些黑灰产从业者如同狡猾的猎手,瞄准了老年人对新技术不熟悉、信息获取渠道有限以及情感上容易依赖亲 人的弱点,展开了一场步步为营的"围猎"行动。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调查发现,这些看似高明的骗术,实则为AI深度伪造技术支撑。针对老年人的AI"陷阱",主要包括通过深度伪造方式伪装成老人的亲 属子女等身份,进行钱款诈骗,以及通过AI伪造医生、专家身份再进行直播卖货。他们通过精心制作的虚假宣传视频和文案,往往夸大产品功效,甚至 编造出一些子虚乌有的"治愈案例",让老人们深信不疑。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在多个平台上搜索发现,不少人对换脸/克隆声进行"打包出售",价格低至1元,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诈骗门槛。而境外平台上的黑 灰产从业者也提供从换声到换脸的"一条龙服务",标价仅十几元至百元不等。 北京盈科(合肥)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姜万东在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越 ...
央视曝光“风水大师”诈骗案细节:用AI编话术精准收割,涉案超4600万元
经济观察报· 2025-10-28 11:25
想要继续深度学习"风水"课程,需要在线支付3999元的费用。交费之后,一名自称"督导师兄"的人开始 和王女士进行日常对接。 (原标题:央视曝光"风水大师"诈骗案细节:用AI编话术精准收割,涉案超4600万元) 经济观察网 据央视新闻报道,今天,央视新闻曝光——线上关怀线下诈财,"风水大师"精准收割老年 人,1400余人被骗。 所谓"风水老师"信誓旦旦,号称能替他人解决一系列难题,甚至能改变命运。南京的王女士最近就在手 机上刷到了这样的视频,没想到一次不经意的点击,竟被一步步诱入精心设计的骗局。 王女士今年60岁,闲暇时喜欢刷刷手机视频,看看直播。今年3月,一个介绍风水的短视频吸引了她的 注意。出于好奇,王女士点击进入了这名所谓风水老师的直播间,并观看了5集免费的风水讲座。 王女士:她讲到第五课的时候就把前面内容总结了一下,然后就说我们如果想跟着学就可以跟着学。然 后我就心里一动,我说就跟着学,我说有这么多的好处,我说就学一下子,我本来身体也不好,就想学 着改变一下。 王女士:钱付过了以后,就开始上真正的课,开始讲每个人有一个命盘,"讲师"能帮助你,把这个命盘 解开,你人生,前世今生,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他能给 ...
2025世界投资者周丨提高风险意识,防范以AI为噱头的非法业务
淡水泉投资· 2025-10-22 18:03
公司品牌与理念 - 公司名称为淡水泉投资,品牌标识为Springs Capital [1] - 公司以“用热爱传递美好”作为其品牌理念 [1] 投资者教育与市场活动 - 公司参与“2025世界投资者周”活动 [2] - 活动主题包括“谨防AI诈骗”、“提高风险意识”和“理性投资” [2]
华泰证券|诈骗分子的千层套路:AI时代下投资诈骗的“科技与狠活”
新浪基金· 2025-09-24 17:21
AI技术在投资领域的应用与风险 - AI大模型呈现渗透式发展 开启万物皆可AI模式 在投资中成为双刃剑 既带来便利也孕育深层次风险 [2] - AI应用已渗透生活各方面 凭借出色信息处理能力 被大众认知为高效 专业 便捷 权威的代表 [4] 新型投资诈骗手法 - 不法分子在社交平台声称利用AI工具精准预测股票走势 发布诱导性投资信息 宣称股票短期有较大上涨潜力 [7] - 通过伪造证券软件交易截图展示高额收益和盈利状态 实际使用虚拟盘制造虚假盈利 诱导投资者上当 [7] - 未取得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质的账号通过短视频发布虚假宣传 声称借助AI工具炒股可实现短期暴利 [9] - 使用煽动性文案如"炒股4个月赚230万" "AI抓大妖股" "12天盈利32%" 配伪造盈利截图 以时代机遇和技术革命为噱头兜售高价培训课程 [9] AI技术深度伪造诈骗 - 利用AI技术伪造券商员工证件 合成分析师视频 仿冒专业投资机构官方 [14] - 冒充内部员工或专家推荐股票 诱导加入投资群聊培养信任 要求下载仿冒券商APP [15] - 前期允许小额提现 待大额资金投入后 以账户异常需缴纳解冻金等理由拒绝提现 最终卷款潜逃 [15] - 具体案例中不法分子利用AI技术合成薛兆丰语音片段 伪造教授直播 通过虚拟身份系统批量创建成功学员账号制造群体效应 [17] - 在抖音 快手等平台发布假冒教授荐股短视频 引流至私域社群 安排托扮演成功学员实时晒收益截图制造跟风效应 [17][18] - 采用跑分平台将赃款拆分至数百个账户 或通过虚拟货币洗钱增加追查难度 [17] 诈骗行为新特征 - 技术手段迭代使用AI换脸技术制作讲课视频 伪造交易APP的K线图和资金流水 [18] - 社交媒体矩阵通过多平台发布假冒荐股短视频引流至私域社群 [18] - 心理操控强化制造稀缺感 使用名额只剩3个 今晚12点截止等话术刺激冲动决策 [19] - 群体压力安排在群组中托扮演成功学员实时晒收益截图制造跟风效应 [19] 诈骗套路本质规律 - 利用最新技术手段给骗术增加科技感 提升辨别难度 [20][21] - 利用投资者对技术和专业的盲目崇拜与信任 打着赚快钱一夜暴富的幌子进行收割 [21] - 诈骗得逞关键在于投资者淡薄的风险管理意识 而非单纯陷阱手段更新 [21] - 收益与风险是难以分割的共生关系 越高收益的投资往往伴随越高风险波动 [21] - 防范核心在于深入理解投资 辩证看待收益风险关系 永不轻信无风险投资和保本高收益承诺 [21]
从三合会到AI换脸:亚洲黑产第一次换主角
虎嗅· 2025-09-22 17:05
行业宏观演变 - 电信诈骗产业正经历类似工业革命的剧烈变革,剧烈冲击并颠覆亚洲传统地下社会[2] - 东亚地下社会近十年实现从封建半封建时代向资本主义时代的历史性跨越[4] - 全球诈骗规模在2024年超过1.03万亿美元,全球洗钱金额占GDP的2%至5%,约8000亿至2万亿美元[7] 行业技术驱动 - 诈骗业迎来奇点时刻,AI技术被深度应用,例如通过Deepfake技术仿造公司CFO骗取2亿港元[8] - 产业底层是技术资本主义,依靠技术进步解放生产力,AI普及使不懂外语也能做外国盘[10][14] - 产业正从人力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技术驱动型转变,入门门槛降低而天花板提高[14] 行业市场格局 - 汇旺集团作为由中国人创办的集团,洗钱总额至少40亿美元,是地下交易撮合与担保平台[4] - 电诈是首个由东方人主导的全球性地下产业,从迪拜到格鲁吉亚,从巴基斯坦到乌干达均有分布[15] - 电诈产业在柬埔寨可能占其全年GDP的30%以上,地下经济总量可跻身全球GDP前五甚至前四[7][13] 行业运营模式 - 产业形成高度分工合作、市场化、去中心化的产业链,附着在东南亚三角地带[12] - 运营模式靠市场和生产要素驱动,无需传统话事人,强调效率,赚到钱后回国上岸[15] - 产业存在生意闭环,包括数据窃取与贩卖、人口贩卖、洗钱与地下金融,甚至从园区捞人也是一门生意[12] 行业竞争态势 - 传统地下社会的old money对电诈产业既恨又爱,只能拥抱新产业并为新势力让道[14] - 电诈老板勤奋且有追求,整合上下游,向科技和管理要产能,甚至参加商学院和华为参访[15] - 赚不到钱的团队压榨剥削更狠,被淘汰的从业人员走上杀人越货绑架勒索的道路[12]
当AI诈骗,正在与AI反诈“魔法对轰”?
虎嗅· 2025-09-03 10:49
AI诈骗行业动态 - AI诈骗手段多样化,包括使用AI合成图片进行欺诈、换脸技术、模拟亲友身份以及运用AI话术进行心理攻击 [1] - 淘宝平台近期拦截虚假AI图片数量达10万张 [1] AI反诈技术发展 - 传统反欺诈手段在面对AI诈骗时效果有限,促使AI反诈智能体成为科技反击的新方向 [1] - AI反诈技术正与AI诈骗技术形成“魔法对轰”的对抗局面 [1] 平台与消费者行为 - 电商平台上存在商家利用AI合成图片欺骗消费者的现象 [1] - 同时,部分消费者也使用AI生成的假图片来骗取“仅退款”服务 [1]
AI诈骗新套路!警惕高科技外衣下的陷阱!
新浪财经· 2025-08-24 13:23
AI诈骗新套路 - AI技术被用于模拟家人声音实施"紧急电话"诈骗 [1] - 存在利用AI进行虚假"荐号"和"稳赚不赔"投资骗局 [1] - 诈骗手段采用高科技外衣进行伪装需加强防范意识 [1]
“AI但斌”出没!投资者需“擦亮眼睛”
上海证券报· 2025-08-19 09:16
金融诈骗手段 - 不法分子利用AI技术生成但斌图片或视频从事非法荐股活动 标榜不卖课不收费或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等口号[1][2] - 诈骗分子通过假冒私募机构工作人员诱导投资者加入股票学习交流群 利用虚假网站或App实施诈骗 前期小额投资可获得返利 加大投入后无法提现或全部亏损[3][4] - 具体路径为视频号显示直播信息 点击预约后进入内部交流 由所谓老师进行手把手指导[2] 冒用身份特征 - 诈骗分子冒用私募机构高管及工作人员基本信息和肖像 谎称有内部渠道能让投资者参与股票拉升赚钱[4] - 但斌仅有一个实名个人微信号和一个实名雪球账号 无其他个人微信号及微信公众号 未发行新书或开设读书分享会[3] - 不法分子通过互联网实施诈骗 流窜作案甚至藏身境外 投资者被骗后难以追回资金[4] 行业应对措施 - 基金管理人需对公司网站客服电话社交媒体平台账号进行认证管理 投资者应认准已认证账号[6] - 私募机构推荐产品时会有完善产品介绍及正规托管机构合同 投资者可通过产品合同打款账号进行初步甄别[6] - 机构应开设反诈教育专栏定期普及典型案例 发现诈骗后第一时间通过官网或公众号提示风险[6] 监管警示情况 - 陕西证监局提示不法分子冒充辖区私募机构工作人员实施诈骗 通过假冒营业执照印章法定代表人信息签订虚假合同[4] - 湖北证监局警示冒充证券公司工作人员诈骗风险 利用假冒证券公司App和交易软件诱导投资者加入聊天群[4] - 今年以来多地证监局持续提示冒牌金融机构诈骗案例 包括假私募假券商假软件假股神等[1][4]
“AI恋人”正在网络收割真心与捞金
36氪· 2025-08-04 15:57
行业分析:AI恋人账号产业链 - 行业已形成从AI图像生成、人设搭建到情感剧本的完整灰色产业链,图像生成工具包括豆包、GPT、Midjourney等,可通过关键词批量生产"美女自拍",成本趋近于零 [4][5] - "精品号"售价800-3000元,包含全套虚拟身份资料(照片、朋友圈、语音、对话记录),运营者按剧本推进对话,通常在节日节点集中变现 [5] - 行业采用"低损高赚"模式,通过小额情感投入(如520元红包)规避法律风险,部分账号引导至第三方"心愿礼物"平台完成隐蔽收款 [6] 商业模式:情感流量变现 - 核心话术为"恋爱即流量,情绪即变现",通过早安晚安问候、朋友圈互动等"情绪价值"建立信任,节日期间使用标准化脚本诱导送礼 [5][6] - 变现路径分阶段:前期情感铺垫→节日暗示请求→小额打赏/礼物跳转,部分运营者将聊天数据作为案例二次销售 [7] - 技术支撑包括AI配音合成伪即时语音、匿名送礼平台等,形成"阳光下的灰色产业链" [11] 法律与监管现状 - 司法定性存在模糊地带:若未直接索要大额财物,仅用AI聊天收取小额打赏,难以认定为诈骗 [11] - 责任主体未明确,包括AI工具提供商、匿名送礼平台、脚本制造者等均处于监管真空 [12] - 多地警方通报AI交友诈骗增多,但技术迭代速度远超法律完善进程 [11] 社会影响 - 受害者普遍因羞耻感沉默,导致行业持续扩张,半年内相关案例数量显著增长 [10][11] - 破坏社会信任基础,部分受害者开始质疑现实中的亲密关系真实性 [10] - 技术滥用导致"恋爱工业化",后台将用户视为"可收割流水"而非真实个体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