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差套利
搜索文档
美元理财收益优势减弱 外贸企业结汇升温
搜狐财经· 2025-10-18 09:28
外贸企业结汇意愿转变 - 美联储重启降息周期与美元贬值压力加大,促使外贸企业结汇意愿显著回升,从“非必要不结汇”转变为加大结汇力度 [2][4] - 企业计划将未来6船大豆进口采购押注人民币升值,并准备对50%美元出口货款完成结汇以规避汇率升值导致的损失 [4] - 假期后企业结汇力度提升,不再对金额精打细算,一次性结汇逾四分之一美元货款的情况增多 [9] 结汇意愿转变的驱动因素 - 美联储降息导致美元理财收益率优势减弱,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一度跌破4%,削弱企业持有美元资产的动力 [7] -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突破盘整区间,中间价报7.0995,自去年11月以来首次突破7.1整数关口,引发人民币补涨预期 [7][10] - A股赚钱效应增强,红利策略热门股股息率稳定在4%到5%,资金涌入令其综合回报率不亚于美元资产,吸引结汇资金流入 [8] 前期结汇意愿低迷的原因 - 今年前8个月企业平均结汇率仅为53.7%,较去年全年均值小幅回升约0.5个百分点,结汇意愿未随贸易顺差扩大而显著增加 [5][6] - 美联储此前维持高利率,美元货币基金与美债收益率保持在4.5%以上,较境内人民币利率高出逾2.7个百分点,企业追逐无风险利差 [6] - 部分企业进行利差套利,以3%到3.2%境内贷款维持运营,将美元货款投资于境外获取逾4.5%收益,轻松获得至少1.3个百分点利差 [7] 汇率风险管理工具的应用 - 金融机构向企业提供外汇期权等远期结汇工具,执行价格主要在7.10—7.12之间,帮助企业提前锁定结汇价格 [11] - 企业外汇套保比率显著提升,9月约为30%,较2020年的17%大幅增长 [13] - 针对小微企业的操作痛点,如远期结汇价格贴水和保证金压力,部分银行在相关部门支持下提供期权费补助以降低资金开支 [12][13]
你抛美债,我抛中债!外资纷纷减持中国债,大量资金流向美国?
搜狐财经· 2025-09-18 16:52
全球资本流动概况 - 外国投资者在6月净增持802亿美元美国国债,总持仓规模达到9.13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1] - 中国债券市场遭遇外资减持,上半年累计减持规模达3700亿元人民币,其中5月单月撤资超900亿元 [1] - 资本流动是基于风险和回报的现实选择,而非简单的看空或看多 [1][3] 美国国债受追捧的原因 - 特朗普提出的关税计划加剧了全球市场波动,促使机构资金涌入美债寻求安全感 [5] - 美国国债被视为避险资产中的“王牌”,具备规模大、流动性强和历史信誉好的特点 [5] - 市场普遍押注美联储可能在9月降息,债券投资者通过“利差套利”策略,提前买入高利率的老债券以赚取未来降息后的价差 [7][8] - 日本增持126亿美元美债,英国增持487亿美元,但后者部分增持可能源于伦敦作为国际金融中转站的“代购”行为 [10] - 资本涌入美债更多是由于全球其他地区不确定性增加,而非美国基本面突然增强 [10] 中国债券市场遇冷的解读 - 外资在中国债市的持仓总额约4.3万亿元人民币,占整体市场规模不足2.5%,3700亿元的减持在总池子中影响有限 [13] - 减持行为更多是短期“调仓”和“套现走人”,源于年初债券价格冲高后的“高抛低吸”交易逻辑,与看空无关 [12][15] - A股市场在2024年9月出现暴涨,产生“吸金效应”,导致约1300多亿元资金从债市流向股市 [15][17] - 中国债市基本面未变,利率水平仍有吸引力,信用风险整体可控,尤其是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非常稳定 [17] 全球资本配置的新趋势 - 资本流动并非简单的“中美对抗”,而是全球资金重新洗牌、分散风险的过程 [19] - 资金呈现“多点下注”特征,加拿大、德国、日本等市场在上半年也吸引了国际资金 [19] - 主权基金、央行等长线投资者并未撤出中国,瑞银调查显示许多央行客户仍在增持人民币和欧元资产,着眼于“货币多元化”和“结构性机会” [19][21] - 人民币资产的独特价值凸显,中国债券与美、英、日等国债券的相关性极低甚至负相关,为投资组合提供了宝贵的对冲空间 [21] -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显著,月度跨境人民币结算额从十年前的2000亿元增长至当前的1.4万亿元 [23] - 当前对中国债券的减持可视为阶段性“资产换岗”和“热身”,资本是在为未来可能的大规模再进入做准备 [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