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外贸业
icon
搜索文档
管涛:从本轮金融增量政策的市场反应说起 | 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5-16 18:27
政策背景与市场反应 - 5月7日出台的金融增量政策("5·07"政策)范围广、措施多、落地快,包括下调政策性利率0.1个百分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央行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并优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4] - 与2023年"9·24"政策相比,A股反应更克制:5月7日-8日上证综指每日涨幅不足1%,累计涨幅仅2%,而"9·24"政策后上证综指六连涨累计涨幅达27%[4] - 债券市场呈现"买消息、卖兑现"特征:10年期中债收益率从年初1.6%反弹至5月9日的1.6351%,高于政策公布前水平[7]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差异 - 中美金融市场结构差异显著:美国直接融资占比80%,中国间接融资占比70%-80%,导致低利率政策传导效率不同[10] - 美国通过债券市场传导低利率政策,10年期美债收益率曾降至0附近,刺激股市财富效应;中国长债收益率下行(如2023年12月10年期中债收益率降35基点)但未能有效提振股市风险偏好[10] - 中国商业银行净息差承压,综合负债成本1.8%与10年期中债收益率1.6%倒挂,加剧资产荒和债券市场波动[12] 财政政策与外贸支持 - 2024年广义赤字率8.4%(较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新增政府债务规模11.86万亿元,一季度政府债券净融资同比多增2.52万亿元[13] - 针对关税冲击推出银行业保险业护航外贸政策:包括"一企一策"纾困、优化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能力提升+优惠费率)、支持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14] - 4月中国对非美市场出口强劲增长(东盟+20.8%、拉美+17.3%、非洲+25.3%),抵消对美出口下降21%的影响,整体出口同比增长8.1%[16] 政策空间与后续方向 - 央行强调珍惜正常货币政策空间,0.5个百分点降准超常规但0.1个百分点降息属常规操作[9] - 财政政策储备工具包括:加快专项债和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扩围"两新"政策、加码"两重"建设、提高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15] - 建议加强行业企业调研,必要时可研究进一步扩张赤字率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16]
宏观策略周报:一揽子金融支持政策出台,政策加码提振市场信心-20250509
源达信息· 2025-05-09 16:31
资讯要闻 - “一行一局一会”发声推出一揽子金融政策,含央行十项、金监总局八项、证监会多项措施[8][9][10][11][12] - 美联储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在4.25% - 4.50%不变,通胀略高,经济前景不确定性增加[13] - 2025年“五一”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约14.2亿人次,同比增长约4.5%,入境游订单激增130%,“五一”档电影总票房近7亿元[18] - 2025年前4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4.14万亿元,同比增长2.4%,出口8.39万亿元增长7.5%,进口5.75万亿元下降4.2%[19] 周观点 - 5月7日国新办金融政策涵盖多领域,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中长期A股有望上行[25] 市场概览 - 本周国内主要指数表现分化,创业板指涨幅3.3%居前,科创50、科创100指数下跌[30] - 申万一级行业中,国防军工、通信等涨幅居前,房地产、高送转等跌幅居前[33][35]
【西街观察】一揽子金融政策也是一揽子市场信心
北京商报· 2025-05-07 23:21
政策组合拳提振市场信心 - 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协同推出涵盖货币政策、监管改革、资本市场支持的一揽子政策 旨在通过稳楼市、稳股市、促消费、稳外贸和强科技五方面提振市场信心 [1] - 政策背景为美国高额关税冲击全球产业链 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 国内经济面临压力 [1] - 预计后续还将推出财政发力、扩内需、稳外贸等增量政策 [4] 房地产市场稳定措施 - 需求端政策包括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预期下行 减轻居民房贷负担 [1] - 供给端加快完善适配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融资制度 满足房企合理融资需求 缓释风险 [1] 股市稳定机制 - 中央汇金发挥类"平准基金"作用 在市场波动时适时出手形成托底效应 [2] - 2024年"924新政"后上证指数从2700点攀升至3400点 中长期资金入市规模同比增长4% [2] - 医药、新能源等新质生产力领域成为配置重点 5月7日三大股指集体大幅高开并收涨 [2] 消费促进政策 - 设立5000亿元服务与养老再贷款专项额度 引导银行加大信贷投放 激活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养老等服务业需求 [2] - 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存款准备金率归零 降低负债成本 直接刺激汽车消费与设备更新投资 [2] 外贸支持措施 - 将外贸企业全部纳入融资协调机制 对受冲击主体"一企一策"提供续贷支持 [3] - 政策从融资纾困、出口保险加码、内外贸一体化三个方面应对外贸挑战 [3] 科技创新支持 - 债券市场设立"科技板" 支持金融机构、科技企业、股权投资机构发行长期限科创债券 [3] - 聚焦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生物医药等硬科技领域 形成"投早投小"的市场生态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