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场
搜索文档
印度急了!“正以惊人速度撤资”
环球时报· 2025-10-29 10:25
外资撤离规模与现状 - 2024年印度股市外资撤出超过170亿美元,与2023年净流入200亿美元形成鲜明反差 [1] - 外资撤资速度惊人,使印度成为亚洲外国投资组合资金流出最严重的市场 [1][2] - 印度在全球新兴市场基金中的配置下滑至16.7%,为2023年11月以来最低水平,远低于2024年9月21%的峰值 [2] 外资撤离的主要来源 - 从地域看,7月以来撤资最多的是美国基金,达10亿美元,其次是卢森堡基金撤资7.65亿美元,日本基金撤资3.65亿美元 [2] - 资金流向发生转变,中国在全球新兴市场基金中的份额飙升至28.8% [2] 外资撤离的外部驱动因素 - 美国对印度商品加征50%关税损害投资组合流动并影响经济增长 [2][3] - 美国大幅提高H-1B签证费用,显著影响印度软件和服务外包公司,增加其派驻成本和项目排期不确定性 [2][3] - 美元走强引发全球资本从新兴市场回流 [3] 外资撤离的内部驱动因素 - 印度股市估值长期偏高存在回调压力,同时企业盈利增长普遍不及预期难以支撑高估值 [3] - 政策环境缺乏连续性与透明度,基础设施等营商环境短板削弱长期吸引力 [3] - MSCI指数中印度公司2025年预计利润增长5%,低于2023年的8% [4] - 本财年第二季度商业信心指数在连续三个季度改善后首次出现下降 [4] 对印度市场和经济的冲击 - 外资外流已蔓延至外汇市场,拉低卢比汇率,2025年以来卢比兑美元下跌逾3.7% [4] - 抛售导致印度Nifty 50基准指数罕见跑输区域指数,截至9月已连续5个月落后于MSCI亚太指数,为2013年以来最长记录 [4] 市场前景与逆转条件 - 几乎没有分析师预计印度外资流出势头会在短期内逆转 [4] - 市场逆转需要美国贸易和移民政策明确性、卢比稳定性以及印度股市估值合理的证据 [4]
China Deal Hopes Lift Markets as Trump, Xi Prepare for Talks
FX Empire· 2025-10-28 11:29
Existing US tariffs and levies on transshipments.Plans for US duties under the source of origin rule.US export restrictions on global shipments to China that contain US software.Restrictions on US semiconductor exports to China.Russia.Taiwan.With many talking points, the chances of an actual trade agreement by October 30 looked slim.Mainland Markets Lag as Investors Await Trump–Xi ShowdownNotably, Mainland China and Hong Kong equity markets lagged their Asian market peers. The CSI 300 and the Shanghai Compo ...
Asia-Pacific markets set to jump after U.S.-China trade talks show progress
CNBC· 2025-10-27 07:54
日经225指数表现 - 日经225指数首次突破50000点大关,涨幅超过2% [1] - 东证股价指数(Topix)上涨1.61% [1] 亚洲其他市场表现 - 韩国综合股价指数(Kospi)上涨2.1%,首次突破4000点 [3] - 韩国科斯达克指数(Kosdaq)上涨1.45% [3] - 香港恒生指数上涨1.15% [3] - 中国内地沪深300指数上涨0.83% [3] - 澳大利亚ASX/S&P 200指数早盘上涨0.54% [3] 市场驱动因素 - 投资者对中美贸易谈判取得进展表示欢迎 [1] - 市场受到华尔街强劲势头的积极影响 [1] - 日本首相高阶茜杏预计将在本周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会晤 [1] - 法国农业信贷银行策略师认为,通过高压经济大幅扩大内需将帮助日本摆脱通缩结构性停滞 [2] - 日本内需的强劲扩张有助于减少美国贸易赤字,实现双赢 [2]
This Stock Market Indicator Issues a Major Warning for Investors -- but There's a Silver Lining
Yahoo Finance· 2025-10-22 01:45
Key Points The stock market continues to surge, but a downturn is coming sooner or later. One stock market indicator suggests that we could be in an overvaluation bubble. With the right strategy, though, it's simpler than you might think to protect your portfolio. 10 stocks we like better than S&P 500 Index › Despite experiencing some turbulence earlier this year, the stock market has been on fire throughout 2025. The S&P 500 (SNPINDEX: ^GSPC) is up by close to 15% year to date as of this writing ...
债市周周谈:债市进攻
2025-10-13 09:00
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的行业为中国债券市场 以及相关的股票市场 银行理财 保险资管等 未特指具体上市公司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 核心观点与论据 债市前景乐观 收益率预期下行 * 看好债市进攻 预计全社会风险偏好下降将利好债市 [1][2] * 预计2026年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可能降至1[5% [1][5] * 若中美未能达成妥协 美国加征100%关税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可能突破1[6% [1][5] * 经济增速放缓 投资 消费 出口增速下降 为债市提供支撑 [14] * 未来几年银行负担成本将持续下降 2025年底预计在1[6%左右 明年底降至约1[4% 支撑国债收益率下行 [11] * 像2023 2024年的史诗级大牛市难以再现 2025年更多是震荡行情 预计年底十年期国债收益为1[65% 明年底为1[5% [11] 货币政策宽松预期 * 央行可能提前降息10-20BP 政策利率已降至历史低位 [1][5] * 若政策利率下调10-20BP 一年期MLF利率可能降至1[4-1[5% 同业存单利率降至1[4%左右 [3][9] * 中美利差问题缓解 美联储预计在10月和12月分别降息25个基点 为国内降息提供外部条件 [14] * 四季度银行负担成本显著下降 政策利率仅调整10BP 具备进一步降低政策利率20BP的内部条件 [14] 股市高估值与风险偏好转变 * 三季度股市特别是科技股大幅上涨 提升风险偏好 压制债市 [1][2][3] * 当前股价估值较高 上证指数接近4 000点 为过去10年来最高水平 万得全A等指数相比2024年低点已翻倍 [1][6] * 高估值使市场面临较大波动风险 国家队救援存在不确定性 央行数据显示货币当局对其他金融公司债权下降 可能意味着国家队减持 [1][6] * 股市下跌时 机构被迫减持股票 形成助涨助跌效应 [1][8] 中美贸易战升级带来不确定性 * 中美新一轮关税战开打 美国从10月1号开始增加100%的关税 [4][7] * 此次美国仅针对中国 使其压力减小 不急于妥协 中国还需应对与其他国家潜在压力 [1][7] * 贸易紧张导致市场波动加剧 风险偏好下降 对科技股牛市构成挑战 [1][7] 投资者行为与资金流向 * 债市投资者结构变化 交易盘占比上升 更易受股市行情影响 [1][3] * 2025年债市主要依赖银行自营和险资自营 非银机构贡献较少 [3][10] * 三季度银行理财规模增长 但资金流向短期存款和超短期信用产品 [1][8] * 前8个月银行体系债券投资增量达到11[4万亿 与信贷需求低迷相关 [10][11] * 有大型银行董事长要求增配几千亿债券 认为十年国债收益率1[8% 地方政府债1[9%有配置价值 [11] * 年底考核压力及权益仓位过高可能迫使机构调整持仓 资金回流长久期信用产品 [1][8] * 随着股市表现不佳 从债券转向股票的资金可能回流债市 预计带来2万亿资金 [2][10] 信用债市场策略 * 历年四季度是债市表现较好的季度 但2025年因关税战可能使行情提前 [18] * 2025年10月资金面宽松预期延续 央行开展1[1万亿3个月买断式回购操作 [17] * 低利率环境下票息收入难以覆盖资本利得损失 机构行为和资金面对信用债行情边际影响增大 [17] * 建议在短端下沉打底仓 同时通过中长久期信用债哑铃型或拉久期策略增配 并加杠杆 [17] * 银行资本债如五年二级资本债 收益率有下行十几到二十个BP的潜力 [19] 长期限产品配置价值 * 政府及企业发行的长期限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贷款具有很高配置价值 [12] * 对于寿险公司 30年以上期限的地方政府专项贷款若预定利率为2%则更具吸引力 能覆盖成本并提供利润 [12][13] 其他重要内容 * 参考2025年4月关税战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从3月17日1[9%的高点降至4月7日的1[63% 降幅18BP [9] * 河南政府收回闻泰科技控制权事件使投资者重新审视海外资产收购定价 [7] * 赎回费新规可能使保险和银行自营委外基金规模下降 对短端信用债估值产生压力 [17] * 新保险合同会计准则全面实施可能抑制保险对二永债的配置意愿 [17] * 历年10月份信用策略多有正收益 例如2024年10月二永债哑铃型策略收益0[44%至0[58% 拉久期策略收益0[78%至0[84% [16]
凌通盛泰日本经济停滞源于双泡沫同时破裂
搜狐财经· 2025-09-28 17:40
核心观点 - 日本经济“失去的30年”的根本原因是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双泡沫同时破裂,而非老龄化等其他因素[3][12] - 任何经济体若出现股市与房地产双泡沫同时破裂,将必然陷入长期经济停滞,除非拥有类似美国的全球自由发钞权[3][13] -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房地产泡沫破裂的困境,若股市也形成并破裂泡沫,将可能重蹈日本覆辙[13] 日本经济长期停滞原因分析 - 1990年日本股市和房市双泡沫破裂,导致社会成员和企业资产负债表崩溃,资产缩水而负债不变,引发普遍的债务最小化行为,进而导致消费和投资萎缩,经济长期停滞[3][5][12] - 美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得以复苏,得益于其全球霸权赋予的向全球发行美元的特权,通过量化宽松政策化解了双泡沫破裂的冲击[3] 老龄化与经济增长关联性论证 - 对1980年代至2020年代全球前十大老龄化国家的数据分析显示,老龄化率持续上升(例如从1980年的11.82%升至2020年的19.18%),但随后十年的GDP年化增速并未呈现规律性下降,二者关联性较弱[6][7] - 1980年代,老龄化率超过13%的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其随后十年GDP年化增速平均仍能达到约2.5%[7] - 1990年代,日本老龄化率(12.16%)低于美国(12.31%),但其随后十年GDP年化增速(1.30%)远低于美国(3.45%),表明日本经济停滞主因并非老龄化[8] - 2000年代,日本老龄化率(17.2%)与意大利(16.9%)、德国(16.7%)等国相近,但其GDP增速(0.61%)显著低于这些国家,再次证明经济停滞与老龄化无强关联[9] - 2010年代,日本老龄化率(23.1%)已明显高于其他国家,其GDP增速(0.41%)仍为最低,此阶段老龄化可能对经济低增长的影响有所加剧[10][11][18] 理论依据与当前中国经济的类比 - 学者辜朝明提出的“资产负债表衰退”理论,为双泡沫破裂导致经济长期停滞的观点提供了理论支持[5][12] - 当前中国经济困难源于房地产泡沫破裂,若股市在低估值修复后形成新泡沫并破裂,将面临与日本相同的双泡沫破裂风险,可能导致长期经济衰退[13]
你抛美债,我抛中债!外资纷纷减持中国债,大量资金流向美国?
搜狐财经· 2025-09-18 16:52
全球资本流动概况 - 外国投资者在6月净增持802亿美元美国国债,总持仓规模达到9.13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1] - 中国债券市场遭遇外资减持,上半年累计减持规模达3700亿元人民币,其中5月单月撤资超900亿元 [1] - 资本流动是基于风险和回报的现实选择,而非简单的看空或看多 [1][3] 美国国债受追捧的原因 - 特朗普提出的关税计划加剧了全球市场波动,促使机构资金涌入美债寻求安全感 [5] - 美国国债被视为避险资产中的“王牌”,具备规模大、流动性强和历史信誉好的特点 [5] - 市场普遍押注美联储可能在9月降息,债券投资者通过“利差套利”策略,提前买入高利率的老债券以赚取未来降息后的价差 [7][8] - 日本增持126亿美元美债,英国增持487亿美元,但后者部分增持可能源于伦敦作为国际金融中转站的“代购”行为 [10] - 资本涌入美债更多是由于全球其他地区不确定性增加,而非美国基本面突然增强 [10] 中国债券市场遇冷的解读 - 外资在中国债市的持仓总额约4.3万亿元人民币,占整体市场规模不足2.5%,3700亿元的减持在总池子中影响有限 [13] - 减持行为更多是短期“调仓”和“套现走人”,源于年初债券价格冲高后的“高抛低吸”交易逻辑,与看空无关 [12][15] - A股市场在2024年9月出现暴涨,产生“吸金效应”,导致约1300多亿元资金从债市流向股市 [15][17] - 中国债市基本面未变,利率水平仍有吸引力,信用风险整体可控,尤其是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非常稳定 [17] 全球资本配置的新趋势 - 资本流动并非简单的“中美对抗”,而是全球资金重新洗牌、分散风险的过程 [19] - 资金呈现“多点下注”特征,加拿大、德国、日本等市场在上半年也吸引了国际资金 [19] - 主权基金、央行等长线投资者并未撤出中国,瑞银调查显示许多央行客户仍在增持人民币和欧元资产,着眼于“货币多元化”和“结构性机会” [19][21] - 人民币资产的独特价值凸显,中国债券与美、英、日等国债券的相关性极低甚至负相关,为投资组合提供了宝贵的对冲空间 [21] -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显著,月度跨境人民币结算额从十年前的2000亿元增长至当前的1.4万亿元 [23] - 当前对中国债券的减持可视为阶段性“资产换岗”和“热身”,资本是在为未来可能的大规模再进入做准备 [23][25]
信息量超大!李家超重磅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09-17 18:57
金融体系强化 - 香港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重回全球第三 [3] - 推动股票市场发展 探索缩短股票结算周期至T+1 协助中概股以香港为首选回归地 [3][24] - 构建国际领先债券市场及货币市场 建立国际黄金交易市场 推动黄金中央清算系统建设 [3][24] - 设立新人民币业务资金安排 利用与人民银行货币互换协议支持实体经济使用人民币 [4][24] - 发行更多人民币债券 研究以人民币支付政府开支 [5] - 优化基金、单一家族办公室和附带权益优惠税制 吸引基金落户 [5] - 推动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纳入互联互通标的 优化QFLP机制引进境外资金 [5] - 放宽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门槛 非住宅物业投资额由1000万港元提升至1500万港元 住宅物业成交价门槛由5000万港元下调至3000万港元 [5][24] 金融科技创新 - 推进Ensemble 7项目 推动商业银行推出代币化存款和真实代币化资产交易 [5] - 协助政府将代币化债券发行恒常化 [5] - 落实稳定币发行人制度 制订数字资产交易及托管服务发牌制度立法建议 [6][24] - 扩展可提供予专业投资者的数字资产产品和服务类型 [6] - 引入自动化汇报和数据监测工具构建数字资产风险防线 [6] 新兴产业发展 - 重点培育四大产业:先进制造、生命健康科技、新能源、AI与数据科学 [7][22] - 引进飞机回收企业及人才培训 [7][22] - 推动生命健康科技产业发展 吸引国际和内地顶尖药企落户 [7][22] - 2026年内成立香港药物及医疗器械监督管理中心 提交规管医疗器械立法建议 [8][22] - 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 [7][22] - 推动AI和数据科学产业发展 预留10亿港元于2026年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发院 [9][22] - 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已投资AI大语言模型、云计算及AI药物研发企业 [9] - 推出北区沙岭约10公顷数据园区发展用地招标 提供先进算力设施 [9] - 金管局与数码港推出第二期AI沙盒计划推广至金融机构 [9] - 金管局建立AI模型评估方法强化金融系统安全测试 [9] 产业招商政策 - 制订优惠政策包覆盖批地、地价、资助或税务减免优惠吸引高增值产业和企业落户 [7][22] - 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及投资推广署灵活运用政策包洽谈企业落户细节 [7] - 研究建立更灵活机制容许行政长官及财政司司长制订符合国际规则的税务优惠措施 [7] 融入国家发展 - 成立内地企业出海专班整合外地办事处组成一站式平台主动招揽内地企业利用香港出海 [10][24] - 推动银行业尤其内地银行在港设立区域总部 [11] - 吸引内地企业在港设立财资中心 2026年上半年完成研究优化税务宽减措施 [11] - 香港金管局和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资基金创立达10亿美元新投资基金支持企业出海到沙特 [11] - 带领银行及中小企业前往越南等东南亚市场拓展商机 [11] - 积极争取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港设立办事处 [11] - 香港交易所与东南亚交易所深化合作吸引东南亚发行人在香港第二上市 [11] - 深化粤港澳三地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提升人流、物流、数据流、资金流 [12] 北部都会区建设 - 成立由行政长官领导的北都发展委员会提升决策层次简化行政流程 [13][21] - 订立加快发展北都专属性法例授权政府简化法定程序 [21] - 下设三个工作组:发展及营运模式设计组(财政司司长任组长)、大学城筹划及建设组(政务司司长任组长)、规划及发展工作组(财政司副司长任组长) [13] 国际中心建设 - 国际航运中心:建立铁海陆江货运网络推动内地省市货物经香港运往国际市场 推动高增值海运服务发展 [24] - 国际航空枢纽:扩大机场城市发展推进亚洲国际博览馆二期工程 分阶段完成香港国际机场东莞空港中心永久设施 [24] - 国际贸易中心:与沙特阿拉伯、孟加拉国、埃及和秘鲁探讨签订新投资协定 成立大宗商品策略委员会 成立吉隆坡经贸办扩展至拉丁美洲及中亚地区 [24]
信息量超大!李家超重磅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09-17 18:50
金融体系强化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 香港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重回全球第三[5] - 将构建国际领先债券市场及蓬勃货币市场 促进保险业与资产及财富管理业发展[7] - 设立"人民币业务资金安排" 利用与人民银行货币互换协议向企业提供长期人民币融资[7] - 研究推动人民币与区内本币在港进行更便利外汇报价与交易[7] - 发行更多人民币债券并研究以人民币支付政府开支[8] 股票市场改革与上市机制优化 - 探索缩短股票结算周期至T+1[7] - 研究优化"同股不同权"上市规定[7] - 推动海外企业来港第二上市 协助中概股以香港为首选回归地[7] - 推动港股人民币交易柜台纳入"股票通"南向交易[7] - 透过"科企专线"协助内地科技企业来港融资[7] 基金与财富管理发展 - 优化基金、单一家族办公室和附带权益优惠税制[8] - 推动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纳入"互联互通"标的[8] - 优化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机制 加强与前海和上海合作[8] - 港投公司通过直接或共同投资培育本地私募及对冲基金机构[8] 投资移民与资产配置 - "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中非住宅物业投资额由1000万港元提升至1500万港元[8] - 住宅物业投资门槛由5000万港元下调至3000万港元[8] 金融科技与数字资产创新 - 推进Ensemble 7项目 推动商业银行推出代币化存款和真实代币化资产交易[8] - 协助政府将代币化债券发行恒常化[8] - 落实稳定币发行人制度 制订数字资产交易及托管服务发牌制度[9] - 研究扩展可提供予专业投资者的数字资产产品和服务类型[9] 新兴产业培育与招商政策 - 重点发展四大产业:飞机回收、生命健康科技、新能源、AI与数据科学[11][12] - 制订优惠政策包涵盖批地、地价、资助或税务减免优惠[12] - 2026年成立"香港药物及医疗器械监督管理中心"[12] - 预留十亿港元于2026年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发院"[13] AI产业投资与基础设施 - 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已投资AI大语言模型、云计算及AI药物研发企业[13] - 推出北区沙岭约10公顷数据园区发展用地招标[13] - 金管局与数码港推出第二期AI沙盒计划并扩展至金融机构[13] 内地企业出海支持体系 - 整合投资推广署、贸发局和驻内地办事处成立"内地企业出海专班"[15] - 推动银行业在港设立区域总部 吸引内地企业设立财资中心[15] - 香港金管局与沙特PIF创立10亿美元投资基金支持企业出海沙特[15] - 带领银行及中小企业前往越南等东南亚市场拓展商机[15] 国际协作与市场拓展 - 争取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港设立办事处[16] - 香港交易所与东南亚交易所深化合作 吸引东南亚发行人来港第二上市[16] - 深化粤港澳三地规则衔接 提升人流、物流、数据流、资金流[17] 北部都会区开发与治理革新 - 成立由行政长官领导的"北都发展委员会" 简化行政流程并订立专项法例[19][23] - 采用跨地域建造方法、材料和装备以实现安全省钱省时目标[19] - 设立三个工作组分别负责发展营运模式、大学城建设及规划发展[19] 政府效能提升与AI应用 - 成立"AI效能提升组"由政务司副司长统筹政府部门AI技术应用[23] - 建立更严谨公务员表现评核机制[23] - 扩大"公务员叙用委员会"职能以独立调查系统性问题[23]
外汇商品丨8月美股转为净流出——全球资金流动监测仪2025年第八期
搜狐财经· 2025-09-03 16:28
全球资金流动全景 - 2025年8月发达货币市场和债市流入量环比回升 其中货币市场大幅回升 [2][4] - 新兴股市 债市 货币市场以及发达股市流入量环比回落 [2][4] - 按Fx allocation统计口径 8月人民币计价资产(经换汇后投资股票)流入量自5月以来首次出现月度级别净流出 [1] 发达股市资金流动 - 美股 英股和日股转为流出 美国股市净流出23亿美元 [2][5][7] - 欧洲多国股市流入量回落 德国流入12.7亿美元(7月31.3亿美元) 法国流入26.1亿美元(7月42.1亿美元) [5][7] - 澳大利亚股市保持净流入0.88亿美元 加拿大股市流入0.35亿美元 [7] 新兴股市资金流动 - 中国内地股市流入量环比回升至31.42亿美元(7月14.64亿美元) [5][8] - 中国香港股市流入量环比回升至48.9亿美元(7月35.03亿美元) [5][8] - 除新兴欧洲经济体股市外 其余新兴经济体股市多转为流出 印度流出17.75亿美元 韩国流入3.54亿美元 [5][8] 发达债市资金流动 - 美债流入量翻倍至703.7亿美元(7月386.2亿美元) [5][9] - 欧洲多国债券流入量环比回落 法国债券流入26.1亿美元(7月42.1亿美元) 德国债券流入19.2亿美元(7月30.3亿美元) [5][9] - 日本债券流入0.9亿美元 英国债券流入0.75亿美元 [9] 新兴债市资金流动 - 中国内地债市流入量环比回落至32.9亿美元(7月61.17亿美元) [5][12] - 其余新兴经济体债市多保持净流入 墨西哥债券流入4.61亿美元 巴西债券流入3.33亿美元 [12] - 韩国债券流入5.84亿美元 印度债券流入0.44亿美元 [12] 板块资金流动情况 - 资金流入板块数量环比扩大 消费 生物医药 通信转为流入 [3][76] - 科技板块净流入16亿美元(7月46亿美元) 金融板块净流入29亿美元(7月66亿美元) [76][78] - 基建和公用事业流入量基本持平 分别流入12亿美元和9亿美元 [3][76] 债市分类别流动 - 国债流入量回落至114亿美元(7月131亿美元) 公司债流入量回升至221亿美元(7月96亿美元) [80][83] - 高收益债流入62亿美元(7月82亿美元) 市政债流入46亿美元(7月43亿美元) [83] - 三个期限债券流入量均回升 中久期债券流入169亿美元(7月120亿美元) [83] 货币计价资产流动 - 美元 欧元 英镑计价资产流入量回落 [121] - 人民币计价资产(经换汇后投资股票)自5月以来首次出现月度级别净流出 [1][121] - 日元计价资产流入量保持稳定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