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制造回流
icon
搜索文档
万腾平台:企业财报向好与制造回流承诺能否稳固美股的上行基础?
搜狐财经· 2025-08-07 17:58
美股在本周中段迎来一波显著上涨,纳斯达克指数领涨超过1%,苹果的强劲表现成为推动市场情绪的重要 催化剂。该公司宣布未来将投入1000亿美元用于美国本土制造业建设,在当前政治与经济压力交织的背景 下,这一决定显然不是单纯出于商业考量,更具备象征性与政策导向的意味。而从市场反应来看,投资者对 此类"制造回流"的信号普遍给予积极反馈,但真正能否由此带动一轮更稳固的中期上涨行情,仍值得深入观 察。 至于苹果高调宣示的制造业投资计划,其短期市场效应明显,但长期影响仍存在不确定性。一方面,大规模 制造回流固然契合当前美国政府推动制造业复兴的战略目标,也有助于缓解全球供应链重组带来的外部风 险;但另一方面,高昂的本土制造成本、技术配套与劳动力供给问题都可能制约这一计划的实际落地效率。 因此,市场当前对苹果的热情更多是情绪与政策预期的叠加,并不完全等同于基本面质变。 整体而言,本轮美股上涨的逻辑较为明确:财报普遍向好、宽松预期升温、政策信号积极。但也需要看到, 市场估值已处于相对高位,部分高成长股涨幅已提前透支未来业绩,结构性风险开始积聚。接下来,如果美 联储表态微妙转变、个别权重企业盈利失速或地缘风险升温,当前的上涨节奏恐 ...
创新药不会被政策“杀死”
新财富· 2025-05-13 14:27
引言 - 特朗普宣布推行"最惠国政策",旨在通过强制手段压低美国药品价格30%-80%,对标加拿大、墨西哥等国价格体系 [3] - 跨国药企如默沙东、罗氏、诺华、礼来等纷纷宣布对美投资,累计金额高达数百亿美元,以应对政策变化 [4] 药品价格政策 - "最惠国定价"要求美国医保支付价格不超过其他发达国家最低价,矛头直指"全球最高"的美国药价 [6] - 制药企业普遍担忧该政策将压缩盈利空间,尤其是已上市但仍处于商业化早期的创新药 [6] - 政策被视为"高举高打"的施压手段,多家药企认为可能构成生存威胁,已开始调整全球市场价格体系 [7] 政策执行障碍 - 制度设计难度大,美国CMS执行资源有限,预计将裁员300人 [9] - 国际药价参考标准不统一,部分国家不公开实际采购价格,导致定价基准可能失真 [9] - 胰岛素强制降价至每支0.03美元,远低于礼来产品的生产成本(约3.2美元/支) [9] 医药产业链调整 - 特朗普政府对进口药品征收高达25%的关税,重点针对仿制药及原料药供应链,引发跨国药企新一轮"制造回流" [12] - 默沙东计划至2028年前在美累计投资超90亿美元,罗氏规划未来五年投入500亿美元,诺华和礼来分别公布230亿和270亿美元扩产计划 [12][13] - 美国约90%的抗病毒和抗生素类仿制药依赖进口中间体,其中60%来自中国,高关税落地将引发"缺药"问题 [16] 行业分化效应 - 高度依赖医保支付的企业,如生物仿制药、慢病药物、疫苗供应商,受到直接冲击 [19] - 仿制药和原料药企业面临25%药品关税压力,短期内难以完成产能迁移 [21] - 创新药企及新兴生物科技公司获得利好,FDA审评政策放松,维持市场定价机制 [22][23] 政策影响总结 - 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加速了医药行业的再分化趋势,依赖医保支付和外部供应链的企业承压,创新性、本土制造能力强的企业有望脱颖而出 [23] - 全球医药产业正被迫迎来新一轮调整周期,企业需在制造布局、产品定价、医保适配等多个维度同步应对复杂变化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