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区域合作机制
icon
搜索文档
胡彬:气候融资转向公平有效新方向
经济日报· 2025-11-17 08:03
COP30大会核心议题 - 构建规模充足、分配公平、获取便捷的新一代气候资金体系成为核心议题[1] - 当前全球气候治理处于关键十字路口,应对气候变化紧迫性空前,但实现《巴黎协定》温控目标的资金缺口巨大[1] 气候融资现状与挑战 - 过去10年发达国家未能完全兑现每年1000亿美元的气候资金承诺,资金结构失衡,适应领域投入严重不足[2] - 全球年度气候资金需求已跃升至万亿美元量级,旧的融资模式难以为继[2] -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存在责任界定、资金性质和使用重点三方面主要分歧[3] - 用于帮助脆弱国家和地区适应气候变化的资金严重短缺,许多高风险国家和地区因债务和信用等级问题难以获得优惠资金[3] 气候融资机制创新 - COP30重点讨论“巴库—贝伦气候融资路线图”,旨在大幅提升全球气候资金目标[2] - 巴西倡议设立“永久热带森林基金”,探索以森林碳汇等生态资源为基础、由全球南方国家自主主导的公共气候基金新模式[2] - 全球气候融资呈现从“援助逻辑”向“投资逻辑”转变的趋势,公私融合成为主导模式[4] - 区域合作机制加速兴起,拉美、非洲、东盟等地区涌现出以区域国家为主导的融资倡议和碳市场合作[4] - “全球碳市场联盟”倡议取得积极进展,旨在通过统一标准、增强透明度使碳信用成为可融资的优质资产[4] 中国在气候融资中的角色 - 中国可推动建立“全球南方气候融资协调机制”,提升发展中国家的整体话语权[6] - 中国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领域积累成熟经验,可通过分享相关标准、建设绿色金融数字平台帮助合作伙伴国降低融资成本[6] - 中国可与巴西在热带雨林保护、绿色信贷等领域开展基金合作,在非洲推广“绿色贷款+碳资产抵押”等创新模式[6] - 中国可依托全国碳市场建设经验,积极推动与金砖国家、东盟等碳市场标准的对接与互联[6]
五七空战后遗症?印度泄洪害惨巴铁,中国派出两架运-20紧急支援
搜狐财经· 2025-09-29 14:30
中国对巴基斯坦人道主义救援行动 - 中国空军于9月28日凌晨派遣两架运-20大型运输机向巴基斯坦伊斯兰堡运送首批紧急救灾物资,包括帐篷和毛毯等,后续批次物资将继续通过运-20运抵 [1] 运-20大型运输机的国际救援表现 - 运-20自2020年起多次执行国际人道主义任务,包括向泰国、斯里兰卡、乌兹别克斯坦运输抗疫物资,以及在2022年为汤加、阿富汗和今年为缅甸提供救灾支援 [3] - 运-20以多机编队方式实施跨境投送,展现了中国战略空运力量的快速反应能力 [3] 巴基斯坦洪灾灾情严重程度 - 巴基斯坦洪灾自6月底以来已演变为全国性灾害,受灾面积达16万平方公里,受灾人口超过1540万,接近该国总人口的7% [3] - 洪灾已造成900余人遇难,约90万间房屋损毁 [3] - 农业损失惨重,仅水稻作物就有超过22万公顷受灾,粮仓省份旁遮普和信德省的大片农田被淹 [3] - 基础设施严重损毁,道路桥梁冲毁、电力通讯中断,并引发安全饮水短缺和霍乱、登革热等传染病风险激增 [3] 巴基斯坦洪灾的复杂成因 - 洪灾成因包括南亚季风异常活跃导致强降雨、北部山区冰川加速融化以及过度砍伐造成水土保持能力下降 [4] - 印度在8月下旬至9月初的泄洪行动中被指未充分履行信息共享义务,其预警时间仓促且未通过常规渠道通报,加剧了下游巴基斯坦的灾情 [4] - 灾难暴露出南亚地区在气候变化应对和跨境水资源管理上的深层次矛盾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