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医疗

搜索文档
医渡科技9月通讯:业务拓展与项目突破双线并进
搜狐财经· 2025-10-17 17:36
重大项目接连中标,彰显专业实力 药物研发助力突破,专业服务获认可 近日,中国AI医疗行业头部企业医渡科技发布《2025年9月通讯》。本月,医渡科技在临床研究服务、 医院人工智能建设、创新药研发支持及健康保险运营等业务板块均取得显著进展。公司在重大项目中 标、AI医疗产品商业化落地及民生健康保障等领域表现突出,展现出多元业务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在临床研究服务领域,医渡科技成功中标山东衍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重组人神经生长因子 (SMR001)滴眼液Ⅲ期临床研究项目",项目总金额约人民币5582万元。同时,在医院人工智能建设 方面,公司中标北京肿瘤医院人工智能建设项目,金额达488万元,标志着公司首个院级大模型应用带 金项目正式落地,为后续大模型业务的全面拓展树立了示范案例。 普惠健康保持续优化,保障民生见实效 在健康保险运营领域,医渡科技作为"北京普惠健康保"主运营平台,积极支持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专 项活动。截至2025年8月底,"北京普惠健康保"医疗责任和特药责任累计处理理赔案件41.9万件,单笔 最高赔付金额76.11万元,快赔赔付案件量占总赔付案件量89%,切实为北京市民提供了医疗保障。 本月各项业 ...
AI 医疗板块10月15日涨2.05%,塞力医疗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入1.89亿元
搜狐财经· 2025-10-15 17:01
AI医疗板块整体市场表现 - 10月15日AI医疗板块整体上涨2.05%,表现强于大盘,当日上证指数上涨1.22%,深证成指上涨1.73% [1] - 板块内领涨个股为塞力医疗,涨幅达7.31%,收盘价为26.86元,成交量为38.48万手,成交额为10.20亿元 [1] - 美年健康涨幅为4.42%,收盘价为5.43元,成交量为153.43万手,成交额为8.23亿元 [1] 个股价格与交易表现 - 涨幅居前个股包括泓博医药上涨3.99%、电科数字上涨3.79%、思创医惠上涨3.56%、药石科技上涨3.45% [1] - 部分个股出现下跌,如超研股份下跌0.84%,而三诺生物和安必平涨幅较小,分别为0.10%和0.11% [2] - 成交活跃度较高的个股包括美年健康(成交额8.23亿元)、塞力医疗(成交额10.20亿元)、浙数文化(成交额2.60亿元) [1][2] 板块资金流向分析 - 当日AI医疗板块整体呈现主力资金净流入状态,净流入金额为1.89亿元 [2] - 游资资金净流出1.10亿元,散户资金净流出7897.57万元 [2] - 美年健康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8856.23万元,主力净占比达10.76%,但散户资金净流出9319.62万元 [3] - 塞力医疗主力资金净流入7151.75万元,主力净占比7.01%,游资净流出3856.80万元 [3] - 万达信息、思创医惠、金城医药等个股也获得超千万元的主力资金净流入 [3]
AI 医疗板块10月14日跌2.04%,金城医药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2.9亿元
搜狐财经· 2025-10-14 17:12
从资金流向上来看,当日AI 医疗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2.9亿元,游资资金净流入1.34亿元,散户资金净流 入1.55亿元。AI 医疗板块个股资金流向见下表: | 代码 | 名称 | 主力净流入(元) | 主力净占比 游资净流入 (元) | | 游资净占比 散户净流入 (元) | | 散户净占比 | | --- | --- | --- | --- | --- | --- | --- | --- | | 603716 塞力医疗 | | 2790.65万 | 6.29% | -2122.14万 | -4.79% | -668.51万 | -1.51% | | 300451 | 创业慧康 | 1365.69万 | 10.22% | 82.11万 | 0.61% | -1447.80万 | -10.83% | | 301602 超研股份 | | 937.98万 | 10.17% | -104.08万 | -1.13% | -833.90万 | -9.04% | | 600850 | 电科数字 | 392.83万 | 0.55% | 2621.57万 | 3.65% | -3014.40万 | -4.20% | | 300 ...
观潮谋新策,蓄势迎长虹——汇正财经2025年第四季度策略会圆满落幕,多维度解码投资机遇
第一财经· 2025-10-13 13:54
宏观与市场展望 - 当前A股市场处于政策托底、产业突破、资金共振的重要窗口期,面临十四五收官期业绩兑现与十五五预热期政策红利的双重机遇 [1][3] - 中美博弈态势已从中国被动应对转向战略优势主动出击,美欧日进入财政与货币双宽松周期,叠加国内PPI向正区间修复的确定性,未来A股指数有望进一步突破 [5] - 投资者应从短期交易思维转向明年布局思维,关注十五五政策预期方向,如硬科技、循环经济等,并参考外资与机构的调仓轨迹 [14] 周期板块投资逻辑 - 反内卷的本质是终结低价倾销,有色、化工、水泥建材等周期股估值显著低于AI、TMT等热门板块,存在修复空间 [7] - 美联储降息推动大宗商品走强,黄金、钨矿、稀土价格持续上行,铜、铝、碳酸锂、稀土等领域供需矛盾突出,四季度有望迎来业绩与估值双击 [7] - 周期股的机会在于逢调布局,当产能过剩化解、政策落地,将出现低估值与高景气的双击 [7] 新能源产业投资机会 - 光伏行业并非产能过剩无机会,而是进入技术迭代驱动的结构性行情,2030年国内光伏装机目标是2020年的6倍 [9] - 海外新兴市场如中东、东南亚的光伏装机增速超100%,成为消化国内产能的关键,BC电池、超抗电池等新技术正替代传统多晶硅 [9] - 储能领域从辅助工具转变为核心资产,成长空间比光伏更明确,投资应聚焦光伏逆变器、储能电芯、新型电池技术等领域 [9] 半导体与AI产业趋势 - AI算力需求翻番,高端AI芯片依赖半导体先进制程,若缺乏自主技术将陷入被动,半导体与AI深度绑定 [11] - 国内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约25%,细分领域分化显著,技术突破加速,已有企业在细分参数上追平海外,未来替代空间广阔 [11] - 大基金三期加持的设备、材料企业或将成为攻坚主力,AI液冷是四季度细分机会,冷板、快速插拔接头、冷却液分配单元是高附加值环节 [11][14] 一级与二级市场策略 - 一级市场更关注长期价值而非短期波动,AI基础设施、低空经济是重点,二级市场热时一级估值高需谨慎,回调时若长期逻辑不变可加大投资 [14] - 四季度投资倾向降低仓位集中度并配置对冲资产,核心持仓聚焦业绩兑现度高的储能、AI半导体,新赛道建议小仓位分散布局,产业规模要大且兑现时间要近 [14] - 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需差异化配置,高风险偏好可关注高景气标的如AI液冷、半导体设备,稳健投资者需价值与成长均衡 [14] AI+医疗行业机遇 - 投资AI医疗应优先选择传统医疗业务打底并受AI赋能的企业,关注是否拿到临床批件及是否有医院或个人订单以验证技术可行性与商业化能力 [17] - 创新药与AI是黄金组合,AI可缩短研发周期,需关注企业产品线厚度与现金流储备是否支持研发投入,创新药出海是重要增量 [17] - 应筛选有独家靶点及海外授权能力的企业,这类公司兼具技术壁垒与业绩弹性,并紧盯医保纳入、审批加速等政策催化 [17]
多赛道新股上市首日涨幅破3倍丨IPO一周要闻
搜狐财经· 2025-10-12 08:12
IPO市场整体概况 - 2025年前三季度中企境内外上市161家,同比增加25.8%,首发融资额约合人民币1937.28亿元,同比增加102.4% [17] - 2025年第三季度有52家中企IPO,首发融资额约合人民币723.67亿元,同比分别增加13.0%和48.2% [17] - 2025年前三季度港股市场共60家中企上市,同比上升53.8%,第一、二、三季度分别有14家、25家、21家 [18] - 三季度末单周有59家公司向香港交易所递表,包括24家A股上市公司、2家新三板挂牌公司及5家18C特专科技公司 [2] 近期通过上市聆讯公司 - 广和通无线股份有限公司于10月5日通过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讯,2022年至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分别为52.03亿元、56.52亿元、69.71亿元,同期持续经营净利润分别为3.52亿元、3.77亿元、4.23亿元,公司是全球第二大无线通信模块提供商,全球市场份额为15.4% [3] - 同仁堂医养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于9月30日通过港交所聆讯,2022年至2024年营收分别为9.1亿元、11.53亿元、11.75亿元,期内利润从2022年亏损923万元转为2023年盈利4263万元和2024年盈利4620万元 [4] - 海西新药创制股份有限公司于9月29日通过港交所聆讯,2022年至2024年收益分别为2.125亿元、3.166亿元、4.667亿元,同期毛利分别为1.721亿元、2.636亿元、3.872亿元 [5] 近期上市表现亮眼公司 - 奥美森于10月10日登陆北交所,上市首日大涨349.8%,全天成交6.68亿元,市值为29.7亿元,2022年至2024年营收从2.79亿元增长至3.58亿元,归母净利润从1938.93万元增长至5582.25万元 [6] - 金叶国际集团于10月10日登陆港交所创业板,上市首日收盘涨330%,盘中一度涨超520%,公开发售获得11464.7倍超购,成为港股“超购王” [7][8] - 挚达科技于10月10日在港上市,首日收涨192.14%,公开发售获5440.80倍认购,按销量计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家庭充电解决方案提供商,全球市场份额约9.0% [9] - 长风药业于10月8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开盘大涨225.42%,市值逼近200亿港元,香港公开发售获得近6700倍超额认购,2024年全年营收达6.08亿元,2022年至2024年年复合增长率为31.9% [10] 近期递交上市申请公司 - 岚图汽车正式递表港交所,拟以介绍上市方式登陆港股,毛利率从2022年的8.3%提升至2024年的21.0%,2022年至2024年收入复合年增长率为78.90% [11] - 诚益生物于10月8日递表港交所,是一家处于临床阶段的全球性生物技术公司,致力于开发新一代口服小分子药物 [12] - 森亿医疗递表港交所,按2024年收入计算是中国最大的医院AI医疗解决方案供应商,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服务超过750家医院 [13] - 安诺优达基因科技于9月30日递交招股书,拟赴港上市,是一家专注于以分子诊断为基础的IVD医疗器械及多组学生命科学研究服务的公司 [14] - 微医控股有限公司于9月29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此前曾在2021年和2024年递表 [15] - 芬尼股份是一家围绕热泵产品开展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一体化业务的公司,位于广州南沙区 [16]
腾讯押注,AI医疗龙头森亿医疗寻求赴港上市
观察者网· 2025-10-11 12:29
上市计划与背景 - 公司计划依据香港联交所《上市规则》第18C章(特专科技公司上市章节)递交上市申请,因其未能满足盈利测试、市值测试等常规上市条件 [1] - 公司于9月30日正式发布招股书申请版本,开启上市进程 [1] - 联席保荐人为中信建投(国际)融资有限公司、建银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及交银国际(亚洲)有限公司 [9] 行业地位与技术优势 - 以2024年收入衡量,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医院AI医疗解决方案供应商,同时也是全球第四大大型医院AI医疗解决方案供应商 [5] - 公司是全球范围内唯一实现L1至L4级别解决方案全覆盖的AI医疗企业,拥有从数据基础设施到应用层算法的全栈技术研发能力 [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服务客户已超750家医院,其中包含400余家大型医院,并在沙特落地全球首个AI主导的诊所试点项目 [5] 财务表现 - 收入从2022年的人民币1.44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人民币2.92亿元,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人民币1.12亿元,同比增长23.34% [6][7] - 期内亏损从2022年的人民币3.76亿元收窄至2024年的人民币2.07亿元,2025年上半年亏损为人民币9745.5万元,上年同期亏损为人民币1.03亿元 [6][7] - 毛利率从2022年的26.9%提升至2024年的37.1%,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为38.9%,上年同期为55.6% [6][7] - 研发成本占收入比例从2022年的94.6%显著下降至2024年的21.6%,2025年上半年为19.8% [7] 股权结构与投资者 - IPO前创始团队及员工持股平台合计持股比例约为30.58%,其中董事长兼CEO张少典博士持股11.00% [9][13] - 主要机构投资者包括腾讯实体(合计持股13.25%)、珠海慧亿(IDG资本关联方,持股11.28%)和红杉铭德(持股11.23%) [9][14] - 公司自2017年起至2024年已完成多轮融资,覆盖天使轮至F轮 [9] 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会由七名董事组成,平均年龄不到40岁 [8]
持续亏损,AI医疗龙头森亿医疗寻求在港上市
凤凰网· 2025-10-05 09:50
上市申请与资格 - 公司正寻求以特专科技公司条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因其未能符合盈利测试、市值测试等标准,故根据联交所《上市规则》第18C章正式递表 [1] - 公司处于AI医疗解决方案商业化的相对早期阶段,自成立以来录得净亏损,并预期将继续产生净亏损 [1]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全球AI医疗行业唯一涵盖L1至L4级别解决方案的企业,具备全栈技术研发能力 [2] - 按2024年收入计算,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医院AI医疗解决方案供应商,也是全球第四大大型医院AI医疗解决方案供应商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服务超过750家医院,其中包括超400家大型医院,并已在沙特落地全球首个由AI主导的诊所试点 [2] 财务表现 - 公司收入从2022年的1.437亿元增长66.3%至2023年的2.391亿元,进一步增长22.1%至2024年的2.919亿元 [9] -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亏损逐年收窄,分别为2.325亿元、1.426亿元、4940万元以及2300万元、2070万元 [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4862.8万元,现金消耗率降至每月300万元 [9] 研发投入 - 公司研发成本从2022年的1.359亿元(占同期总收入94.6%)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230万元(占同期总收入19.8%) [12] - 开发和验证先进的医院AI模型需要医学和AI的跨学科专业知识,人才成本是重大支出,2024年中国医疗AI工程师平均年薪介乎30万元至100万元 [12] 股权结构与投资者 - 公司创始团队及员工持股平台在IPO前合计持股约30.58% [3][6] - 主要机构投资者包括腾讯实体(持股13.25%)、珠海慧亿(持股11.28%)、红杉铭德(持股11.23%)等长期资本 [3][6][7] 行业前景与市场 - 全球AI医疗解决方案市场预计将从2024年的400亿元增长至2030年的906亿元 [11] - 中国AI医疗解决方案市场预计将从2024年的164亿元扩大至2030年的353亿元 [11] - 到2030年,全球L3级AI医疗解决方案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08亿元,中国将达到70亿元,L4级解决方案全球市场规模预计达到8亿元 [11] 客户与市场策略 - 公司客户数量从2022年的121家增长至2024年的244家 [9] - 医院AI解决方案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且较为分散,大型医院(拥有500张床位及以上)是推动行业的关键,预计针对大型医院的提供商将保持领先地位 [10]
一图解码:森亿智能递表港交所 AI医疗独角兽 亏损收窄
搜狐财经· 2025-10-03 10:27
上市计划与基本信息 - 公司于9月30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计划在主板挂牌上市 [3][4] - 联席保荐人为中信建投国际、建银国际和交银国际 [3] - 募资净额计划用于加强研发及创新能力、现有产品完善升级、提升商业化能力及建立全球渠道网络、收购协同效应公司(如医疗器械制造商)以及营运资金 [5] 市场地位与行业排名 - 公司是全球AI医疗行业唯一涵盖L1至L4级别解决方案的企业 [3][7] - 按2024年医院收入计算,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医院AI医疗解决方案供应商 [3][9] - 按2024年收入计算,公司为全球第四大大型医院医疗AI解决方案供应商 [3][9] 客户覆盖与业务规模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服务超过750家医院,其中包括超400家大型医院 [3][10] - 公司解决方案赋能超过800家客户,包括医院、医疗集团、医疗公司及卫生监管部门 [10] - 公司在沙特落地了全球首个由AI主导的诊所试点 [10] 技术能力与解决方案 - 公司具备贯穿数据基础设施至应用层算法及软件的全栈技术研发能力 [3][7] - 公司打造了以Synapse为核心技术底座的AI解决方案矩阵,由医学知识、工程化智能、数据紧密耦合而成 [10] - L3级解决方案包含临床诊疗、医院运营管理、临床研究与质控三个领域 [11] 运营数据与解决方案效能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解决方案平均每月执行超过2300万次评估 [1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解决方案累计为约3700万名患者的疾病风险评估保驾护航 [11][12] - 公司建设专病数据库及研究课题数量1600余个,入组患者数量超过7480万人 [11][12] 财务业绩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公司录得收入约1.1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23.3% [3][1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归母净亏损约9186.9万元人民币,同比收窄约5.7% [3][13] - 2024年度收入为2.39亿元人民币,2023年度收入为2.92亿元人民币 [12] 竞争优势 - 公司是领先的AI医疗科技公司,拥有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及核心技术积累 [14] - 公司拥有多场景覆盖的解决方案矩阵及出色的应用效果,以及优质客户群 [14] - 公司拥有富有远见且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及实力雄厚的股东 [14]
森亿智能以18C冲刺港交所:全球唯一涵盖L1至L4解决方案的AI医疗企业
IPO早知道· 2025-10-01 10:01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医院AI医疗解决方案供应商,按2024年医院收入计算[2] - 公司是全球第四大大型医院医疗AI解决方案供应商,按2024年收入计算[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解决方案赋能超过800家客户,包括超过750家医院和超400家大型医院[2] - 公司是AI医疗行业唯一涵盖L1至L4级别解决方案的企业[4] - 公司已在沙特落地全球首个由AI主导的诊所试点,助推行业向L4级阶段发展[4] 财务表现与融资情况 - 2022年至2024年营收分别为1.44亿元、2.39亿元和2.92亿元[8] - 2025年上半年营收从2024年同期的0.91亿元增加23.3%至1.12亿元[8] - 2022年至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26.9%、30.4%和37.1%,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为38.9%[9] - 公司总计完成9轮融资,2024年7月完成IPO前最后一轮融资后估值为26.6亿元人民币[10] - 公司领航资深独立投资者包括腾讯、IDG资本、红杉中国和纪源资本[10] 行业市场前景 - 全球AI医疗解决方案市场预计从2024年的400亿元增长至2030年的906亿元[5] - 中国AI医疗解决方案市场预计从2024年的164亿元扩大至2030年的353亿元[5] - 到2030年,全球L3级AI医疗解决方案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08亿元,中国将达到70亿元[6][7] - 预计到2025年L4级AI医疗解决方案将在全球进入试点,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预计达8亿元[7] 技术解决方案层级 - L1级解决方案为数据智能解决方案,提供数字工具用于数据可视化和分析以提升效率[4] - L2级解决方案为AI辅助解决方案,结合医疗知识库与AI技术提供决策支持建议[4] - L3级解决方案为AI智能体解决方案,在监督下能自主规划、决策和执行特定任务[4] - 公司正专注于L4级高阶自主智能解决方案的研发与验证[4] 上市计划与资金用途 - 公司于2025年9月30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计划通过18C在主板挂牌上市[1] - IPO联席保荐人为中信建投国际、建银国际和交银国际[1] - IPO募集资金净额将用于加强研发创新、产品完善升级、提升商业化能力、战略性收购及营运资金[10]
森亿智能递表港交所,锚定AI医疗方向服务超过750家医院
证券时报网· 2025-09-30 22:50
上市申请概况 - 公司于2025年9月30日向港交所正式递交上市申请,计划以18C规则上市 [1] - 联席保荐人为中信建投国际、建银国际及交银国际 [1] 市场地位与客户覆盖 - 按2024年收入计算,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医院AI医疗解决方案供应商,同时也是全球第四大大型医院AI医疗解决方案供应商 [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服务超过750家医院,其中包括超400家大型医院,总客户数超过800家 [1][2] - 公司于沙特落地了全球首个由AI主导的诊所试点 [2] 技术与解决方案 - 公司是领先的AI医疗科技公司,为全球AI医疗行业唯一涵盖L1至L4级别解决方案的企业 [1] - 公司具备全栈技术研发能力,打造了以Synapse为核心技术底座的AI解决方案矩阵 [2] - 公司已成功商业化并部署L1至L3级别解决方案,正专注于L4级高阶自主智能解决方案的研发与验证 [2] 财务业绩 - 公司收入从2022年的1.44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92亿元,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9108.5万元 [3] - 公司亏损额从2022年的3.76亿元收窄至2024年的2.07亿元,2025年上半年亏损为1.03亿元 [3] - 研发成本占收入比例从2022年的94.6%显著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9.8% [3] 研发与团队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研发团队由137名员工组成,大部分位于上海、杭州和长春 [3] - 公司主要利用内部研发人才开展核心AI技术、算法和解决方案的研发活动 [3] 融资用途 - 融资所得款项将用于加强研发及创新能力,完善和升级现有产品及解决方案 [3] - 资金也将用于提升商业化能力及建立全球渠道网络,并用于可能产生协同效应的收购及营运资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