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历史真相
icon
搜索文档
德国学者新书揭露日本生物战部队在华医学人体实验历史真相
中国新闻网· 2025-10-17 21:30
据了解,《1932—1945年日本生物战部队在中国进行的医学人体实验》于10月15日在第77届德国法兰克 福书展全球首发并收获热烈反响,此次在天府书展的国内联动首发,进一步拓展了这部著作的影响力。 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胡巍表示,2025年天府书展与法兰克福书展首次合 作并设立图书专区,搭建了国际文化交流平台。《1932—1945年日本生物战部队在中国进行的医学人体 实验》通过海内外联动首发,有效拓展了国际影响力。 中新网成都10月17日电 (单鹏)2025天府书展17日在成都开幕。《1932—1945年日本生物战部队在中国进 行的医学人体实验》中、英文版新书首发式17日下午在成都举行。 该书作者是德国海德堡大学医学院全球卫生研究院院长蒂尔·巴尼格豪森教授。在当天的首发式上,蒂 尔·巴尼格豪森通过视频方式参与活动。在致辞中,他谈及自己在中国南京、哈尔滨的学习经历,以及 对德国、日本等国医学史的研究,尤其关注到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在中国进行的医学人体实验。 图为蒂尔· 巴尼格豪森以视频方式参与首发式。 四川人民出版社 供图 蒂尔·巴尼格豪森表示,通过对日军医学人体实验、生物战史实、文献、档案 ...
电影《731》全球首映在即 香港观众热切期待
央视新闻· 2025-09-17 14:22
影片上映信息 - 电影《731》将于9月18日在中国内地及香港、澳门地区正式公映,并同步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国家上映 [1] - 在香港,首映日当天已有55间戏院排片约200场,影艺戏院特别选在晚7时31分举行首映礼 [1] 市场热度与观众期待 - 影片在猫眼平台的“想看”人数已突破448.9万,创下内地电影历史最高纪录 [1] - 影片预售票房突破8700万元人民币,显示出强烈的市场期待 [1] - 影片引发香港市民积极反响,许多市民表示将通过观影了解历史真相 [1] 影片意义与社会反响 - 影片总制片人表示,该片旨在以电影艺术守护历史记忆 [1] - 海外中国留学生积极关注影片,并邀请外国同学共同观影,以传播历史真相 [2] - 受害者家属希望影片能让全世界了解历史真相,并促使日本政府道歉 [2] - 影片上映被视为了解历史、缅怀先烈的重要契机,预计将增强港澳同胞的民族认同 [2]
传递历史的真相与和平的珍贵(国际论坛·以史为鉴 共护和平)
人民日报· 2025-09-16 06:22
文章核心观点 - 一本由德国商人于1938年秘密拍摄的相册被发现并捐赠给中山大学博物馆,该相册记录了日本侵华期间广州遭受空袭等暴行的历史影像 [1][2] - 通过对比相册中的历史地点与当前城市面貌,展现了广州从战争废墟到国际化大都市的深刻变迁,呈现了城市空间的历史演变 [3] - 此次捐赠与相关研究旨在揭示一段在欧洲被相对忽视的历史,向公众传递历史真相并促进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 [3] 历史文献的发现与捐赠 - 相册收录了365张拍摄于1938年的照片,记录了日本对广州的空袭、城市建筑破坏及平民苦难等侵略暴行 [1] - 相册拍摄者被推断为一名当时居住在广州的德国商人,其在日军占领广州后离开中国,使相册得以保存 [1] - 相册于2025年7月被捐赠给中山大学博物馆,并成为该馆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特展的重点展品之一 [2] 城市历史变迁的见证 - 相册中的历史地点与当前城市面貌形成鲜明对比,例如被炸弹击中的水果市场现为珠江畔的滨江步道,圣心大教堂前广场现游客络绎不绝 [3] - 原德华银行大楼是相册拍摄者可能的取景地之一,如今内部开设了一家粤菜餐厅,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交织 [2][3] - 新旧影像的对比构成一场跨越时空的视觉对话,呈现了城市空间从满目疮痍到生机勃勃的变迁历程 [3] 历史研究与公众教育 -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经比对确认相册照片全部拍摄于广州,且为博物馆此前未见的影像资料 [1] - 中山大学博物馆将利用相册进行深入研究,以更精准地定位部分照片的拍摄地点 [2] - 此举旨在通过更广泛的交流,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被忽视的历史,传递历史真相与和平的珍贵 [3]
《南京照相馆》在英国上映引发共鸣
新华社· 2025-09-06 13:31
影片发行 - 中国影片《南京照相馆》于9月5日正式登陆英国 在"电影世界公司"和"奥迪恩"两大主流院线放映[1] - 影片英国发行方为欧洲时报英国分社 其评论称该片超越了单一文化圈层 成为不同背景群体间对战争记忆和历史真相的共同对话[1] 观众反馈 - 德裔观众汉斯表示该片让更多人更好了解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情况 强调历史惨剧需要被记住和展示以促进理解和反思[1] - 22岁英国出生长大的华裔观众珍妮认为作为海外成长一代 最重要的是加强中外之间的沟通[1] - 旅英三十多年的华裔观众罗女士带女儿观影目的是希望后代不要忘记祖国历史[1] 历史意义 - 发行方评论指出 对熟悉二战记忆的欧洲人而言 南京照相馆的底片与纽伦堡法庭证据具有同等重要性 都提醒人们真相必须被看见[1]
守护历史真相 开创美好未来
中国青年报· 2025-09-02 06:50
历史意义与纪念 - 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 - 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 付出超过3500万同胞生命的沉重代价 [2] - 南京大屠杀造成30万同胞遇难 是日军侵略暴行的铁证 [2] 历史真相守护 - 青年通过保存照片资料等方式搜集日军侵华罪证 如《南京照相馆》原型罗瑾和吴旋保护相册成为审判铁证 [3] - 日本国内存在美化侵略历史的行为 包括使用"终战"替代"战败"等表述 [3] - 广岛核爆幸存者强调真正的和平始于承认加害并阻止悲剧重演 [4] 和平发展理念 - 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 第一个签署《联合国宪章》 [5] - 新中国成立后未主动挑起战争或侵占别国土地 唯一将和平发展写入宪法和党章的大国 [5] - 中国人民区分军国主义分子与普通民众 对真诚反思历史的日本人保持善意与尊重 [6] 抗战精神传承 - 抗战精神包含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和必胜信念 [11] - 抗战期间高校师生坚持教书救国 西南联大培养出众多杰出科学家 [9] - 工厂内迁推动西部近代工业体系建立 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提高生产率 [9] 当代青年责任 - 青年通过国际交流平台为世界和平发展凝聚共识贡献力量 [7] - 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领域展现团结奋进精神 [10] - 《义勇军进行曲》从"中国民族"改为"中华民族" 强化全体中华儿女命运共同体意识 [10]
日本应正视战争责任与历史真相
人民日报· 2025-08-21 06:52
历史研究进展 - 明治学院大学研究员松野诚也长期自费研究侵华日军731部队和战争犯罪 强调日军有组织销毁罪证资料导致现存史料稀少[1] - 2025年3月日本参议员山添拓首次在国会公开政府隐瞒的731部队人体实验史料 该史料由松野诚也发现并发表[1] - 松野诚也2022年辞去公务员职务 受聘中国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和吉林外国语大学 联合中国学者开展课题研究[1] 新史料发现与捐赠 - 2025年3月向广东省档案馆捐赠侵华日军在香港掠夺国民政府法币印刷机的史料复印件 证实日军在华南实施"伪钞战"[2] - 捐赠资料包含《陆军登户研究所关系资料》一书 系日军伪钞罪证日文原始文件首次在中国国内出现[2] - 多年来多次向中国捐赠731部队档案及细菌战史料罪证 致力于日本毒气战和细菌战历史研究[2] 学术环境与政府态度 - 自20世纪80年代起日本国内战争加害与殖民问题实证研究逐渐深入 但否认歪曲历史的声音依然存在[2] - 日本政府未就重大历史问题作出充分回应 未正视战争责任与历史真相[2][3] - 根据日本宪法要求政府反思军国主义败亡根源 重申不战誓言 构建符合国际共识的历史认知[3]
真相无法掩盖
海南日报· 2025-08-04 10:25
历史影像的保存与传播 - 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自行拍摄暴行照片用于记录"战功",并将胶卷送往南京上海等地照相馆冲洗[9] - 照相馆学徒罗瑾冒死多印日军暴行照片并装订成册,相册后被吴旋保存并于1946年作为"京字第一号"证据提交法庭[10][11] - 日军建立严密审查制度,对涉及屠杀强奸等内容的影像加盖"不许可"印章强制销毁或封存[15] 地理坐标与城市记忆 - 影片中吉祥照相馆位于南京贡院街,该街道从日常烟火转为日军烧杀劫掠的场所[12] - 中华门作为南京城墙最坚固防线被谷寿夫部队攻破后成为大屠杀主要发生地[12] - 鼓楼医院作为美国教会医院在大屠杀期间成为救治受害者的重要场所但仍遭日军闯入劫掠[13] 艺术创作与历史真实 - 电影《南京照相馆》1:1复刻场景还原历史,情节取材于罗瑾吴旋保存证据的真实事件[8][11] - 影片展现日军"百人斩"杀人竞赛情节源自1937年向井敏明和野田毅屠杀平民的真实历史[14] - 导演申奥表示电影虽经艺术加工但始终敬畏历史真相,未回避暴行的血腥与荒诞[14] 证据留存与国际传播 - 国民政府国际宣传处积极获取日军自拍照片用于向国际社会揭露暴行[9] - 约翰·马吉秘密拍摄医院内影像记录受害者画面[13] - 日本照相馆中国雇员违反命令多洗暴行照片并偷传至国际媒体[16]
32亿,就完了?
虎嗅· 2025-07-31 14:17
电影票房与市场表现 - 电影《南京照相馆》是今年暑期档的最大赢家,票房预测达到32亿元人民币[1] - 该片在豆瓣平台获得8.6分的高分,显示其市场口碑俱佳[1] 电影叙事手法与主题表达 - 影片以1937年南京大屠杀为背景,但选择以小见大,通过“吉祥照相馆”这一普通场所和普通人的求生故事折射人性[6][8] - 照相馆作为封闭空间的设计十分成功,既是“求生的孤岛”,又是“与日本军队周旋的地方”,更是“承载百姓过去和现在的记忆池”[13] - 影片利用照片这一媒介的双重性展开叙事,照片既是日本军队粉饰自己的工具,也是将他们钉在耻辱柱上的证据[11] - 导演申奥在刻画日本军队兽行时巧妙平衡尺度,通过冲洗照片的方式重塑“令人不适”的场景,冲击力不减[57][58] - 影片克制压抑的氛围更能激起观众的想象力和愤怒,使其更能理解历史炼狱[62] 角色塑造与人性刻画 - 日本军队摄影师伊藤的角色塑造拒绝脸谱化,其身上体现了两面性,撕开了战争背后的真相[29][30][33] - 翻译王广海作为“汉奸”角色具备人性的复杂,其世界观里没有民族大义,只考虑日子能否多过一天,角色可信[37][38][42] - 影片不做人人都是民族英雄的理想化呈现,而是承认个体的卑微和局限,但最终展现普通人在关键时刻的团结与勇敢[45][48] - 主角阿昌作为电影的题眼,角色塑造趋于单薄和仓促,更多承担功能性作用[27] 导演创作与行业意义 - 导演申奥在创作中体现出“听劝”的诚意,会考虑观众的感受[56] - 与部分同类型作品相比,该片避免了傲慢、缺乏立场或假大空的问题,搭建起了共通的民族记忆[64][65][63] - 影片的警醒意义被认为大过其电影意义,但因其主观感受的真诚,其缺陷可以被理解[55] - 华语电影发展至今,考验的已不仅仅是创作者的技巧或造诣,更关键在于关心人本身,因为人的命运反映出了政治[67][68]
这里有个秦始皇,颠覆你的认知!
凤凰网财经· 2025-06-08 22:30
核心观点 -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被严重污名化的千古一帝 其治国理念和成就远超时代认知 [1][4][6] - 历史小说《秦始皇》通过颠覆性叙事和详实考据 全面还原其政治智慧与历史贡献 [22][38][43] - 作品兼具文学性与学术价值 为读者提供理解秦史与华夏文明根基的新视角 [27][65][80] 作品内容与结构 - 全书共四部曲《诈坑长平》《函谷决死》《蕞邑惊鸿》《五帝祭天》 总篇幅百万余字 [25] - 从长平之战展开历史长卷 涵盖吕不韦执政至统一六国的完整历程 [25][38][40] - 深度解析重大历史事件 包括长平之战坑杀40万人 郑国渠修建背景 嫪毐叛乱等关键节点 [18][43][72] 作者与创作背景 - 作者程步为百家讲坛讲师 曾任央视栏目制片人 闭关十年完成创作 [33] - 易中天评价其为"文史奇书 定论颠覆" 白岩松 蒙曼等学者联袂推荐 [23][35] - 基于史料进行多角度解剖 在保持历史真实性的基础上加入合理文学演绎 [38][41][74] 人物塑造与历史解读 - 除秦始皇外 白起 李斯 王翦等历史人物形象饱满 呈现个人与时代命运的交互 [70] - 颠覆传统认知的史观:秦昭王弑兄篡位 白起谎报军功 子楚逃亡引发朝堂动荡等 [40][43] - 解析秦始皇称谓渊源(秦政非嬴政) 子婴身世等历史疑点 [74] 秦始皇核心成就 - 13岁即位 22岁亲政 用时10年终结500余年战国乱世 实现中国首次大一统 [51][19] - 推行书同文 车同轨 统一度量衡与货币 建立郡县制奠定两千年封建统治基础 [8][57] -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南征百越开凿灵渠 拓展华夏生存空间 [8][19] 统治智慧与管理哲学 - 每日批阅20万字奏章 超负荷勤政 且37年未诛杀任何功臣 [55] - 突破阶级用人:重用郑国修渠 采纳李斯谏言 启用尉缭等异国人才 [10][18][55] - 兼具英雄气 豪杰气 霸主气 通过理性思维与人性洞悉实现战略决策 [16][22][59] 产品与市场定位 - 定价99元 附赠价值199元有声书 支持扫码畅听 [29][81][83] - 覆盖成人权谋学习与青少年历史启蒙双重需求 [28] - 读者评价称其"颠覆认知" "写活千古一帝" 为近年秦始皇题材代表作 [36][46] 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 通过个人命运透视大秦崛起历程:从亡国边缘到天下第一强国的逆袭 [66][67] - 揭示华夏民族凝聚力形成根源 解读封建制度延续两千年的底层逻辑 [57][78][80] - 为现代管理者提供隐忍沉淀 识人用人 战略决策的实战案例参考 [15][1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