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固态化

搜索文档
汽车市场爆发前,谁为固态电池“买单”?
高工锂电· 2025-06-10 20:09
固态电池产业化发展 - 固态电池在技术攻坚与场景需求驱动下迎来加速发展关键浪潮,储能成为当前最大应用市场,磷酸铁锂半固态电池渗透率持续爬升 [2] - 新能源汽车将成为固态电池最核心、规模最庞大的应用场景,同时无人机、eVTOL、机器人、工程机械及商用车等细分领域构成需求增长新引擎 [2][3][10] - 中国固态电池产业生态初具规模,产业链相关企业超280家,累计规划产能突破450GWh [4] 技术路线与产能布局 - 半固态电池以规模化降本为核心目标冲刺市场份额,全固态电池处于工程化验证过渡期 [6] - 行业扩产热度高涨,前4个月扩产规模超50GWh,总规划逾450GWh,实际投产产能超25GWh,30家企业具备百MWh级生产能力 [8] - 半固态电池已实现"从0到1"突破,全固态电池预计2028年后有望突破1GWh [8] 产业链带动与市场预测 - 预计2030年高镍+硅基材料需求超5万吨,电解质+导电剂超5000吨,设备市场带动超百亿级 [9] - 2025年半固态出货预计超10GWh,磷酸铁锂体系占比上升,国内民用固态电池出货量2024年突破7GWh,2025年达10GWh级 [9] - 全固态电池预计2028年突破1GWh,2035年后超5GWh [9] 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 固态电池面临固-固接触难题导致锂离子传导效率低,单一固态电解质材料难以满足全固态需求 [12] - 卫蓝新能源提出原位固态化思路解决固-固接触难题,采用氧化物、聚合物与液态电解质结合策略实现低成本量产 [13] - 干法电极、多级辊压和等静压等高压致密化工艺是提升界面致密度关键,干法电极技术可显著降低成本和能耗 [15][23] 低空经济应用 - eVTOL成为最主要低空飞行器类型,纯电航空器对动力电池能量密度需求更高,混动方案可将每航时直接成本降低60% [18][19] - 航空动力电池需能量密度>400Wh/kg(纯电)或>200Wh/kg(混动),-35~80℃宽温域适应性,循环寿命达2000次 [20] - 欣旺达纯电航空电池能量密度>360Wh/kg,混动产品功率密度8000W/kg,循环寿命超5万圈 [20] 材料与工艺创新 - 干法电极工艺无溶剂,通过纯干法制作固态电池极片,解决湿法工艺界面问题,提升电极成膜和混合性能 [23] - 清研电子已建成0.1GWh全自动化贯通线,实现从自动上料到成膜全过程自动化 [23] - 需加快第二粘结剂开发以解决PTFE界面惰性导致的耗锂行为,建议实施"面向工艺的材料设计" [23][24]
“千里”之行 始于创新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6-10 04:43
本报记者 赵语涵 2023年年底,一场"超长直播"引发关注: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驾驶搭载150千瓦时长续航电池包的纯电 动汽车,跑出1044公里的成绩。"续航超1000公里,真能告别里程焦虑了!"网友的感叹在直播间刷屏。 这款长续航电池包的核心组件,来自北京民营独角兽企业卫蓝新能源。作为国内首批开上纯电动汽车 的"先锋"车主之一,卫蓝创始人、董事长俞会根对众多车主的里程焦虑感同身受。 2015年,一个破局机会出现了。俞会根的大学同窗、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李泓在一次电池硅负极表 面副反应实验中看到一个现象:液态电解液在多次充放电后产生副反应,在负极表面"生长"出一层层无 序状的固体。 李泓突生灵感:固态电解质需要施以很大的压力才能与正负极表面紧密结合,这种"天然生长"的固态电 解质,恰恰解决了"固-固界面"接触性差的大难题! 基于这一无心插柳的新发现,李泓提出了固态电池生产"原位固态化"设想,这让俞会根如获至宝。2016 年,卫蓝新能源应运而生,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的陈立泉院士、俞会根、李泓三人成为联合创始人。 基于"原位固态化"设想,卫蓝新能源进一步确立了自己的固态电池主要技术路线。"我们将氧化物、聚 合物两种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