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固液电池

搜索文档
“前店后厂”模式加速:北京房山绿色能源与新材料企业崛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8 16:50
房山区高精尖产业发展概况 - 房山区聚焦"绿色能源、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和"智能制造、智慧医工"两大特色产业 2024年四大高精尖产业规上工业企业产值达700.2亿元 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69.1% [1] - 新材料产业形成从研发到应用的完整生态链 依托百亿元规模基金和上百公顷产业空间打造"材料谷" 聚集爱尚家科技、新源清材等企业 [6] - 绿色能源产业形成新型储能和氢能全产业链体系 龙头企业包括卫蓝新能源(估值超150亿元)、新源智储等 [7][9] 新材料领域代表企业 - 爱尚家科技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突破石墨烯热管理技术产业化难题 拥有80余项专利 主导5项行业标准 其石墨烯加热技术使新能源汽车冬季续航提升20-30% [5][6] - 新源清材研发全球首款锂电池专用灭火药剂 实现1秒灭火 填补行业空白 为清华大学超分子材料领域唯一科技成果转化单位 [1][6] - 两家企业均受益于房山区"前店后厂"模式 研发与生产基地距离缩短 技术转化周期压缩50% [11][12] 绿色能源领域创新突破 - 卫蓝新能源开发混合固液电池技术 电解液比重降低提升能量密度与安全性 产品覆盖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无人机三大市场 获华为、小米等投资 [7][9] - 新源智储推出全浸没式工商业储能一体机 连续三年位列国内储能系统出货量前十 与卫蓝新能源形成产业链协同 [10] - 房山区构建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 形成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协同的产业格局 [7] 产业扶持政策成效 - "前店后厂"模式被写入北京市"十四五"规划 企业研发办公与生产空间平均距离300米 技术落地周期缩短50% [11][12] - 人才政策方面实施"房山聚源计划" 为科技企业核心团队提供认定支持 配套科学家公寓实现3分钟通勤 [11] - 金融服务体系包含北京基金小镇281只私募基金、全市1000亿元产业投资基金 已对15家重点企业开展调研 [12][13] 技术应用场景拓展 - 爱尚家科技石墨烯产品应用于冬奥会、新能源汽车(增程最高107公里)、军工等领域 C端推出加热羽绒服等消费产品 [6] - 新源清材灭火药剂已部署在上海换电站、中关村园区等重点场所 [6] - 政府牵线促成爱尚家科技与中车集团合作 其智能加热座椅已服务北京地铁15号线超20万人次 [12]
汽车市场爆发前,谁为固态电池“买单”?
高工锂电· 2025-06-10 20:09
固态电池产业化发展 - 固态电池在技术攻坚与场景需求驱动下迎来加速发展关键浪潮,储能成为当前最大应用市场,磷酸铁锂半固态电池渗透率持续爬升 [2] - 新能源汽车将成为固态电池最核心、规模最庞大的应用场景,同时无人机、eVTOL、机器人、工程机械及商用车等细分领域构成需求增长新引擎 [2][3][10] - 中国固态电池产业生态初具规模,产业链相关企业超280家,累计规划产能突破450GWh [4] 技术路线与产能布局 - 半固态电池以规模化降本为核心目标冲刺市场份额,全固态电池处于工程化验证过渡期 [6] - 行业扩产热度高涨,前4个月扩产规模超50GWh,总规划逾450GWh,实际投产产能超25GWh,30家企业具备百MWh级生产能力 [8] - 半固态电池已实现"从0到1"突破,全固态电池预计2028年后有望突破1GWh [8] 产业链带动与市场预测 - 预计2030年高镍+硅基材料需求超5万吨,电解质+导电剂超5000吨,设备市场带动超百亿级 [9] - 2025年半固态出货预计超10GWh,磷酸铁锂体系占比上升,国内民用固态电池出货量2024年突破7GWh,2025年达10GWh级 [9] - 全固态电池预计2028年突破1GWh,2035年后超5GWh [9] 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 固态电池面临固-固接触难题导致锂离子传导效率低,单一固态电解质材料难以满足全固态需求 [12] - 卫蓝新能源提出原位固态化思路解决固-固接触难题,采用氧化物、聚合物与液态电解质结合策略实现低成本量产 [13] - 干法电极、多级辊压和等静压等高压致密化工艺是提升界面致密度关键,干法电极技术可显著降低成本和能耗 [15][23] 低空经济应用 - eVTOL成为最主要低空飞行器类型,纯电航空器对动力电池能量密度需求更高,混动方案可将每航时直接成本降低60% [18][19] - 航空动力电池需能量密度>400Wh/kg(纯电)或>200Wh/kg(混动),-35~80℃宽温域适应性,循环寿命达2000次 [20] - 欣旺达纯电航空电池能量密度>360Wh/kg,混动产品功率密度8000W/kg,循环寿命超5万圈 [20] 材料与工艺创新 - 干法电极工艺无溶剂,通过纯干法制作固态电池极片,解决湿法工艺界面问题,提升电极成膜和混合性能 [23] - 清研电子已建成0.1GWh全自动化贯通线,实现从自动上料到成膜全过程自动化 [23] - 需加快第二粘结剂开发以解决PTFE界面惰性导致的耗锂行为,建议实施"面向工艺的材料设计" [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