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导师制

搜索文档
浙江台州:校企合作育外贸英才,创新模式启发展新篇
环球网· 2025-08-26 19:43
校企合作项目成果 - 台州学院商学院与利欧集团泵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利学堂"项目 首批28名学员完成40天暑期实习并举办结业汇报会 [1][3] - 项目采用双导师制 校企双方选聘8名企业导师和6名学院导师组成教学团队 企业导师负责传授国际贸易跟单技巧等实践技能 学院导师提供理论支撑和学业指导 [3] - 学员实习期间累计处理客户订单28批次 协助完成贸易单证156份 参与客户沟通会议40余场 业务流程操作能力和跨文化沟通技巧显著提升 [4] 人才培养与就业衔接 - 利欧集团将为表现优异学员发放定岗意向函 毕业后可直接进入国际客户服务团队 实现从学习到就业的无缝衔接 [4] - 台州学院商学院将完善"理论教学+实践训练+就业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为台州外贸产业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5] - 第二批学员选拔将于今年9月启动 规模预计扩大至30人 校企双方将共同开发实践课程并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5]
与行业“骨肉相连” 培育高质量航海人才
中国青年报· 2025-06-15 18:24
航海教育发展 - 集美大学航海学院拥有世界最大教学实习船之一"育德轮",吨位6 4万吨,甲板长199 9米,可满足143位师生在船学习实习[1] - 航海学院历史可追溯至1920年陈嘉庚创办,累计培养3万多名航海专业人才[1] - 2013年航海技术专业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推动"改革方向多维度、育人要素立体化"两项改革[1] 智能化人才培养 - 智能航海班增设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通信课程,毕业生可更快适应电子海图等智能设备应用[2] - 电子海图相比传统海图具有信息更新快、航线规划智能化的优势,学生提前掌握可缩短新船适应期[2] - 智能航海班2020年首次招生,选拔数理和英语能力突出学生,目标培养技术工程师和科研人才[2] 产教融合模式 - 卓越班2 0采用"3+1"模式,学生前三年完成理论课程,大四进入合作企业实习,职业晋升速度比普通班快1年多[3] - 学院与厦门海隆等企业建立定向培养协议,通过企业宣讲和实地考察提升就业匹配度[3] - 实行"双导师制",邀请谭维涛等企业导师指导学生团队协作、国际公约等实务技能[4][5] 实践教学体系 - 自主研发航海模拟器构建虚拟船舶环境,支持学生开展真实航行综合训练[5] - 组织参与中国海员技能大比武等国家级赛事,水上操艇项目曾获全国一等奖[6] - 龙舟队等常态化训练提升学生身体素质,适应海上工作高强度需求[6] 教学改革成效 - 近五年70%毕业生上船工作,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6] - "五共同"产教融合理念全校推广,涵盖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开发、实践平台建设等环节[6] - 专业考试通过率和就业竞争力显著提升,验证多维度培养体系有效性[6]
从“校内培养”向“市场实战”转变
科技日报· 2025-05-07 09:31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 安徽工业大学与奇瑞新能源汽车、国轩高科等企业共建21个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聘任289名行业导师,通过理论与实践交替、工学交叉等模式提升研究生培养水平[3]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与安德科铭联合设计"双轨课程",企业工程师每周两天讲授产业化案例,学生需完成6个月企业课题攻关,学位论文100%来自企业项目[4] - 安德科铭2024年接收6名联合培养硕士,其中3人留企工作,入职后可直接承担工艺包开发任务[4] 产业化导向培养案例 - 材料学院硕士余威使用企业提供的千万元级ALD设备优化薄膜均匀性课题,获得校内难以接触的实践机会[4] - 计算机学院研究生陈子宁参与徽牛云肉牛养殖大数据平台研发,平台覆盖利辛县养殖户,创造300余万元经济效益及上百个就业岗位[5][6] - 冶金工程学院与铜陵有色合作拆解28个学位论文选题,近5年30余名研究生参与攻关,15人留任企业核心岗位,研究成果直接转化为车间量产技术[7][8] 四链融合育人生态 - 安工大计划深化与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合作,构建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的育人体系,定向培养区域经济所需专业人才[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