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双导师制
icon
搜索文档
与行业“骨肉相连” 培育高质量航海人才
中国青年报· 2025-06-15 18:24
航海教育发展 - 集美大学航海学院拥有世界最大教学实习船之一"育德轮",吨位6 4万吨,甲板长199 9米,可满足143位师生在船学习实习[1] - 航海学院历史可追溯至1920年陈嘉庚创办,累计培养3万多名航海专业人才[1] - 2013年航海技术专业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推动"改革方向多维度、育人要素立体化"两项改革[1] 智能化人才培养 - 智能航海班增设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通信课程,毕业生可更快适应电子海图等智能设备应用[2] - 电子海图相比传统海图具有信息更新快、航线规划智能化的优势,学生提前掌握可缩短新船适应期[2] - 智能航海班2020年首次招生,选拔数理和英语能力突出学生,目标培养技术工程师和科研人才[2] 产教融合模式 - 卓越班2 0采用"3+1"模式,学生前三年完成理论课程,大四进入合作企业实习,职业晋升速度比普通班快1年多[3] - 学院与厦门海隆等企业建立定向培养协议,通过企业宣讲和实地考察提升就业匹配度[3] - 实行"双导师制",邀请谭维涛等企业导师指导学生团队协作、国际公约等实务技能[4][5] 实践教学体系 - 自主研发航海模拟器构建虚拟船舶环境,支持学生开展真实航行综合训练[5] - 组织参与中国海员技能大比武等国家级赛事,水上操艇项目曾获全国一等奖[6] - 龙舟队等常态化训练提升学生身体素质,适应海上工作高强度需求[6] 教学改革成效 - 近五年70%毕业生上船工作,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6] - "五共同"产教融合理念全校推广,涵盖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开发、实践平台建设等环节[6] - 专业考试通过率和就业竞争力显著提升,验证多维度培养体系有效性[6]
从“校内培养”向“市场实战”转变
科技日报· 2025-05-07 09:31
原标题:从"校内培养"向"市场实战"转变 图为安工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余威(右一)在实验室开展研究。安工大供图 "目前学校与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国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建省级研究生联合培 养示范基地21个,聘任行业导师289人。"近日,安徽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安工大")研究生院常务副院 长张世宏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安工大通过理论与实践交替、理学与工学交叉、校企导师组联 合等培养模式,不断提升研究生培养水平。 左侧屏幕上,基地B-17号牛栏的氨气浓度数值与牛只心率健康曲线实时跳动,中央屏幕展示着历经 多次迭代的精准饲喂产能预测模型数据,右侧屏幕展示着AI摄像头监测到的生物资产盘点画面。 2021年,针对传统肉牛养殖方式的局限性,安工大校友企业安徽徽牛云科技有限公司联合该校计算 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着手研发肉牛养殖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 3年来,陈子宁导师——安工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吴宣够带领研究生在学校和企业"两边 跑",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问题,推动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的肉牛养殖数字化平台正式投用。目前,该平台 已全面覆盖利辛县肉牛养殖户与养殖企业,直接和间接创造上百个就业岗位,为当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