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双平台战略
icon
搜索文档
IPO半年图谱:A股、港股“揽金”1350亿元,券商最新排位“放榜”
经济观察网· 2025-07-03 15:34
从年初的"松动"信号到年中节点,IPO(首次公开发行)市场节奏和主线的变化一直牵动着资本市场的神经。回头来看,在政策优化和市场复苏的双向加持 下,2025年IPO市场的活跃度骤起,融资项目与规模显著回暖。 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上半年A股共有51只新股上市,同比增加7家,IPO募集总额达373.55亿元,同比增长14.96%。其中,9只新股募资金额超过10 亿元,中策橡胶(603049.SH)首发募资金额最高,达40.66亿元。 港股IPO市场更是火热"出圈",上半年共有43家企业成功上市,IPO融资规模达1067.13亿港元(约合人民币974.25亿元),同比激增688.56%。按交易所排 名,港交所的IPO融资规模位居全球榜首,居于其后的纳斯达克交易所在上半年有79宗IPO(剔除特殊目的收购公司),筹资约90.7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650.32亿元)。 | | | | | A股2025年上半年十大IP0项目 | | | | --- | --- | --- | --- | --- | --- | --- | | 代码 | 名称 | 上市日期 | 上市板 | 发行价格(元) | 墓资总额(亿元) ...
上半年港股IPO“量价齐升”,全球资本市场呈现分化与重构
搜狐财经· 2025-07-01 17:21
2025年上半年,香港新股市场以"井喷"增长交出亮眼成绩单。据港交所及多家权威机构数据显示,截至 6月30日,港交所已完成40宗首次公开募股(IPO)项目,募资总额达1067.13亿港元,同比激增 688.54%,不仅超越2024年全年募资规模,更以绝对优势登顶全球资本市场榜首。 2025年上半年,港股IPO市场呈现"量价齐升"态势。Wind数据显示,40宗IPO项目平均募资额达26.68亿 港元,其中宁德时代、恒瑞医药、海天味业三家A股龙头企业的募资规模均超百亿港元,合计贡献超 718亿港元,占总额的67%。宁德时代以约410亿港元的募资额刷新港股纪录,成为全球最大IPO项目; 恒瑞医药、海天味业分别募资113.73亿港元和101.28亿港元,跻身全球IPO融资额前十。 德勤报告指出,2025年上半年港交所IPO募资额大幅领先纳斯达克(713亿港元)和纽交所,全球占比 达24%,与A股合计占比33%,凸显香港作为国际金融枢纽的核心地位。安永进一步预测,全年港股IPO 募资额有望突破2000亿港元,新上市公司或达80家。 本轮IPO热潮中,"A+H"双平台模式成为显著趋势。除宁德时代、恒瑞医药等龙头企业外,三 ...
单说天猫“增长”的背后:淘天双平台战略又要摇摆了吗?
36氪· 2025-06-23 11:57
618电商表现 - 今年618各大电商平台未直接公布GMV涨幅 天猫成为唯一披露数据的平台 剔除退款后GMV同比增长10% 用户数双位数增长 [1][2] - 天猫强调"结算GMV"增长而非行业更关注的"支付GMV" 并将"剔除退款后GMV"定为2025年北极星指标 [4] - 数据披露仅限天猫 未提及淘宝GMV表现 推测淘宝结算GMV与支付GMV均未增长 [5][6] 淘天战略调整 - 2024年底管理层更替后战略重心转向大品牌 中小商家软件服务费优惠逐步收回 广告收费力度加强 [8] - 调整效果显著 2025Q4淘天营收同比增长9%至1013.69亿 客户管理收入增长12%达710.77亿 [8] - 收费政策导致中小商家综合费率升至16.56% 有商家单笔订单被扣26笔服务费 [9][10] 历史战略摇摆 - 2011年天猫分拆后资源持续倾斜 2015-2020年天猫成为营收核心 与消费升级趋势同步 [14][15] - 2020-2024年消费升级遇阻 戴珊时期重启中小商家扶持 淘宝天猫组织合并 开放天猫工具给淘宝 [16][17] - 2024年蒋凡上任后政策再度转向 中小商家收费增加 战略重心可能回归天猫 [19][21] 行业竞争格局 - 当前环境下中小商家对成本敏感 流失风险加剧 淘宝生态根基受到动摇 [11][20] - 淘天需平衡淘宝与天猫发展 避免重复"单边押注消费升级"错误 但618战报仍侧重天猫淡化淘宝 [20][21] - 中小商家对战略摇摆存疑 平台未明确回应是否继续回归天猫路线 [22][23]
药企革新时刻:巨头转身,创新者淘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6 21:27
广州知识城,恒瑞医药研发基地的外墙在阳光下泛着光。步入大门,走廊一侧的生产车间内,高度智能 化的生产线悄然运转,机械臂精准分装药品,整个车间鲜见工作人员身影。而在墙上的场地图却显示, 更多区域将作为预留区。 巨头转身 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5年6月16日,恒瑞医药在A股的市值为3552亿元人民币,在港股的市值为3884 亿港元。尽管市值依旧庞大,但公司面临市场波动的挑战。成立于2010年的后起之秀百济神州在近几年 紧咬其后。 时光回溯至2020年末,恒瑞医药市值一举突破6100亿元大关,傲然屹立于A股医药板块之巅。然而,在 荣耀的光辉之下,暗影悄然浮现。那一年,药品集采的巨斧劈开仿制药的黄金时代。恒瑞医药,这个以 仿制药起家的行业巨头,自2020年国家药品集采政策全面实施以来,其入围集采的药品价格普遍遭遇了 大幅度的下调。 "预留区域可用于快速扩产。同时,工厂正在建设mRNA生产线,承接mRNA肿瘤疫苗项目,负责一 期、二期临床样品生产。" 一位恒瑞医药研发基地负责人员对记者介绍道。 当仿制药市场的价格战持续挤压利润空间,"以仿养创"的传统模式已难以为继。有行业数据显示,近三 年已有超过60%的仿制药企 ...
ZKH(ZKH) - 2025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5-20 21:02
ZKH Group (ZKH) Q1 2025 Earnings Call May 20, 2025 08:00 AM ET Company Participants Jin Li - Head of Investor RelationsLong Chen - Founder, Chairman & CEOChun Chiu Lai - Chief Financial OfficerElla Ji - MD & Head - TMT Research Conference Call Participants Leo Chiang - Equity Research AnalystXiaodan Zhang - Equity Research Analyst Operator Ladies and gentlemen, good day, and welcome to ZKH Group Limited's First Quarter twenty twenty five Earnings Conference Call. Today's conference is being recorded. At thi ...
ZKH(ZKH) - 2025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5-20 21: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一季度总客户数量超60,000,同比增长30.3% [5] - 第一季度营收达19.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 [6] - 第一季度运营亏损约1880万元人民币,净亏损约6600万元人民币,同比分别改善37.7%和26.6% [6] - 第一季度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出9700万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2.2亿元人民币 [7] - 第一季度总GMV达21.7亿元人民币,剔除特定因素后,潜在GMV保持两位数同比增长 [23] - 总净收入同比增长4%至19亿元人民币,主要受产品销售收入高个位数同比增长推动 [24] - 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18%略降至17.2%,产品销售模式毛利率在ZK平台提高58个基点至16.6%,在GPB平台提高67.5个基点至6.2%,市场模式提成率同比提高235.9个基点至14% [25] - 运营费用同比下降10.9%至4.129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的比例从24.9%降至21.3%,剔除股份支付后从22.4%改善至20.5% [26][28] - 运营亏损从1.296亿元人民币收窄至1880万元人民币,利润率从7%提高到4.2% [30]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ZKH平台 - 行业关键客户GMV同比增长19.7%,新能源汽车、电气、电信、电子和制药等行业增长超20% [9] - 区域中小企业客户销售和客户数量双位数增长,广东、浙江、福建和北京等地销售同比增长超20% [10] - 国有企业和中央国有企业客户销售同比大幅下降,业务进入稳定阶段,预计下半年恢复增长 [10][11] - 产品销售模式毛利率和市场模式提成率连续五个季度同比改善,第一季度自有品牌产品GMV超1.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40% [11] GBB平台 - 与天猫战略合作成果丰硕,截至3月在天猫运营8家店铺,预计年底达24家,第一季度该业务板块季度环比销售增长超260% [12] - 客户增长加速,超24,000名客户,同比增长73%,毛利率显著提高 [13] 美国业务 - 美国子公司NorthSky和独立网站12月正式上线,3月推出超500个SKU,第一季度收入和客户数量环比翻倍 [15]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中国MRO市场规模大且分散,线上渗透率较低,公司认为该市场有推动规模和盈利能力增长的潜力 [13]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国内采用双平台战略,ZKH平台服务大中型企业客户,GBB平台通过电商模式服务小微企业 [8] - 美国市场实施本地化战略,利用供应链优势,提供高性价比产品,运用创新技术建立市场地位 [14] - 计划今年扩大天猫店铺数量,推动GBB平台整体增长 [13] - 下半年计划推出美国独立网站移动应用版本,将SKU组合扩展至超1500个 [16] - 积极开展全球供应商招募,已在东南亚获得优质供应商 [16] - 利用专业数据库和自研大语言模型,构建工业用品垂直领域的端到端AI工具矩阵,已开发部署超10个AI应用 [17][19] - 2025年聚焦现有产品线,增加类别和SKU,加强工业级MRO产品和自有品牌开发,尤其关注化学品和加工制造 [44][45]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尽管面临外部挑战和不确定性,但公司进入长期可持续增长新阶段,具备国内外市场双轮驱动的能力,以AI和产品创新为动力,依托MRO行业领先专业知识 [22] - 预计未来几个季度去年基数影响将减弱,实现持续营收增长 [24] - 认为美国关税对海外业务是机遇,公司可根据业务需求灵活选择采购地点 [34][35] - 预计Q2 - Q4业务逐渐加速,Q3和Q4 GMV实现双位数增长,Q2单季度盈亏平衡,Q3和Q4实现盈利,2025年全年GMV同比增长,国内业务盈利,集团整体盈亏平衡 [51][52]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拥有涵盖1700万个SKU和超10亿个工业产品参数的专业数据库 [17] - AI智能工作台使客服团队第一季度人均处理订单数季度环比增长60.4% [20] - AI物料管理代理可快速标准化物料描述,大幅降低物料分类和管理成本,提高准确性 [20] - 自2024年9月推出以来,AI产品推荐代理已为超200个客户分析采购需求和管理产品池,推动超3400万元人民币的收入增长,今年计划覆盖14,000个客户 [21][22]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关税对公司国内外业务的影响及公司采取的措施,以及进入美国以外新市场(如欧洲)的时间表 - 公司认为美国关税对海外业务是机遇,美国不生产MRO产品,主要从中国和东南亚进口,公司此前已储备东南亚等非中国市场的供应商,可根据业务需求灵活采购 [34][35] - 下半年将开始欧洲业务,已进入筹备阶段,线上通过电商覆盖全欧洲,线下聚焦德国和匈牙利,先服务当地中国客户 [37][38] 问题2: 今年的产品战略,包括重点开发的产品类别和自有品牌 - 公司目前有32条产品线,涵盖五个类别,2025年将聚焦现有产品线,增加类别和SKU,专注工业级MRO产品,加强自有品牌开发,尤其关注化学品和加工制造 [44][45] 问题3: 公司未来几个季度的业务和财务展望 - Q1略超计划目标,国有企业和中央国有企业业务调整基本完成,预计Q2 - Q4业务逐渐加速,Q3和Q4 GMV实现双位数增长 [51] - 盈利方面,Q2单季度盈亏平衡,Q3和Q4实现盈利,2025年全年GMV同比增长,国内业务盈利,集团整体盈亏平衡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