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NA肿瘤疫苗

搜索文档
思路迪医药股份拟与楷拓生物联手推进tLNP递送in vivo CAR-T/NK疗法研发
智通财经· 2025-08-20 22:57
战略合作 - 公司与楷拓生物于2025年8月20日订立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1] - 合作基于公司自研AI+mRNA研发平台和脂质体递送系统(3D-LNP)与楷拓生物的mRNA规模化生产优势 [1] - 合作领域包括靶向LNP递送(tLNP)、肿瘤疫苗、in vivo CAR-T/NK等 [1] 技术平台 - 公司建立拥有全球自主知识产权的mRNA技术平台及LNP递送系统平台 [1] - mRNA技术平台为AI构建的多模块肿瘤疫苗分析平台(3D-PreciseAg) 支持海量抗原多组学分析及优选肿瘤抗原 [1] - LNP递送技术平台通过AI智能算法筛选数千种化合物 合成覆盖不同递送场景的LNP产品 [1] 技术优势 - AI加强型LNP递送技术提升mRNA肿瘤疫苗、in vivo CAR-T/NK等药物的递送效率和靶向性 [1] - 技术平台显著降低药物毒性 [1] - 合作将为基于mRNA-LNP技术的创新疗法提供坚实产能保障 [1]
思路迪医药股份(01244) - 自愿性公告 思路迪医药与楷拓生物联手推进tLNP递送in vivo...
2025-08-20 22:42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公告的內容概不負責,對其準確性 或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對因本公告全部或任何部分內容而產生或因倚 賴該等內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3D Medicines Inc. 思路迪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於開曼群島註冊成立的有限公司) (股份代號:1244) 本公司欣然宣布,思路迪醫藥於2025年8月20日與楷拓生物訂立戰略合作框架協 議(「該協議」)。 根據該協議,雙方將基於思路迪醫藥的自研具有自有知識產權的AI+mRNA研發 平台和脂質體遞送系統(3D-LNP),與楷拓生物的mRNA規模化生產優勢和經驗, 深化靶向LNP遞送(tLNP)、腫瘤疫苗、in vivo CAR-T/NK等領域的合作。具體實 施將依據後續正式協議落實。此次合作標誌着思路迪醫藥正不斷加速布局mRNA 領域研究,為基於mRNA-LNP技術的創新療法產品後續臨床開發以及未來商業化 提供堅實的產能保障。 思路迪醫藥目前已建立起擁有全球自主知識產權的mRNA技術平台及LNP遞送系 統平台。該mRNA技術平台是基於目前先進的AI技術構建的多模塊腫瘤疫苗分析 平台(3D-Pre ...
港股异动 | 云顶新耀(01952)再涨超3% 公司战略投资天境生物 与现有mRNA肿瘤疫苗布局形成协同
智通财经网· 2025-08-06 10:25
股价表现 - 云顶新耀(01952)股价再涨超3%,截至发稿涨1.77%,报72.05港元,成交额2.31亿港元 [1] 战略投资 - 公司参与天境生物增发,以每ADS1.95美元的对价认购总代价约为3090万美元的新股,成为后者单一最大股东 [1] - 通过此次投资,公司有机会利用天境生物的差异化4-1BB平台、双抗管线及海外临床转化能力,与现有mRNA肿瘤疫苗布局形成协同 [1] 天境生物管线优势 - 天境生物拥有Givastomig(Claudin18.2/4-1BB双抗)和Ragistomig(PD-L1/4-1BB双抗)等差异化肿瘤靶向/免疫疗法管线 [1] - Givastomig联合O药和化疗用于一线胃癌治疗,在美国Ib期研究中展现出优于当前一线胃癌标准疗法的数据 [1] - Ragistomig在分子设计上有差异化,仅在肿瘤微环境中结合PD-L1并激活4-1BB,其I期数据显示ORR和DCR优于同靶点竞品 [1]
云顶新耀自研AI+mRNA平台 能否解锁癌症治疗“黑科技”?
环球网资讯· 2025-07-03 14:00
mRNA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 mRNA新抗原疫苗在胰腺癌治疗中展现出潜力,通过诱导长效、功能性的T细胞反应,有望为癌症免疫治疗带来新希望 [1] - mRNA技术通过特定编码的mRNA序列进入细胞后,刺激T细胞和B细胞产生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并能形成免疫记忆,有效降低肿瘤复发风险 [1] - CD8或CD4的T细胞会形成对肿瘤细胞的攻击,包括产生抗体和细胞毒的毒素来攻击肿瘤细胞 [1] mRNA技术的优势与挑战 - mRNA技术将药物开发从"分子筛选"转变为"信息设计",使人体成为生产蛋白药物的智能工厂 [2] - mRNA技术具备覆盖多种难治性疾病的药物开发能力,包括肿瘤、自免、代谢性疾病、传染病和罕见病 [2] - 递送系统是mRNA技术的主要壁垒,体外合成的mRNA直接进入人体易被降解,需要通过修饰碱基和加帽、加尾技术降低副作用 [2] 国内企业在mRNA技术领域的突破 - 公司已建立并持续优化自主的LNP递送技术平台,在可电离脂质和隐形脂质方面有专利布局 [2] - 公司自研的第三代AI mRNA序列算法可筛选出高表达的mRNA序列,在抗原序列设计这一核心环节取得突破 [2] - AI技术赋能的第三代算法模型实现了靶蛋白表达水平大幅提升 [3] 公司在mRNA肿瘤药物研发的进展 - 公司正在推进mRNA肿瘤药物研发,其中EVM16是个性化mRNA肿瘤疫苗,已于2025年3月完成首例患者给药 [3] - EVM14是通用型现货肿瘤治疗性疫苗,靶向5种肿瘤相关抗原,拟用于鳞状细胞癌的治疗 [3]
mRNA巨头亏损背后,中国药企能否接棒下一个增长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1 12:53
mRNA行业技术发展 - mRNA技术从传统小分子拓展至大分子、细胞疗法与mRNA疗法,在新冠疫情期间通过疫苗研发迅速完成商业化验证 [1] - mRNA肿瘤疫苗有望成为泛癌种、高可及性、现货化与个性化兼具的新型肿瘤免疫疗法,市场潜力达数百亿美金 [1] - mRNA技术应用边界不断拓展,包括治疗性疫苗、肿瘤免疫、蛋白替代疗法、再生医学等领域,其中肿瘤免疫是继疫苗后第二大应用领域 [4] 全球mRNA巨头动态 - BioNTech通过战略收购布局ADC、PD(L)1/VEGF双抗等肿瘤管线,并斥资12.5亿美元收购CureVac强化mRNA癌症免疫疗法全链条能力 [1] - Moderna全力押注mRNA技术但发展态势喜忧参半,新冠疫苗收入显著下滑,2024年第四季度收入同比锐减66%,全年净亏损36亿美元 [6] - BioNTech 2024年收入下滑至27.51亿欧元,净亏损6.65亿欧元,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仅2亿欧元,净亏损4亿欧元 [7] mRNA技术优势与挑战 - mRNA疫苗具备安全性高、研发周期短、生产效率高、免疫原性强与生产成本更低五大优势 [3] - 2021-2024年Pfizer/BioNTech和Moderna的mRNA新冠疫苗累计销售分别达911亿美金和459亿美金 [3] - mRNA疫苗不良反应总体可控,但业界对其安全性仍有质疑 [3] 中国mRNA产业发展 - 中国mRNA赛道呈现冰火两重天格局,既有明星药企退场,也有企业加速布局 [8] - 立康生命科技的肿瘤新生抗原mRNA疫苗LK101注射液获美国FDA临床试验批准,为中国首个在FDA获批的肿瘤mRNA疫苗 [8] - 艾博生物覆盖多种KRAS突变的mRNA肿瘤疫苗获美国FDA临床试验批准 [9] mRNA技术未来前景 - mRNA技术将药物研发从传统模式革新为"编码核酸序列"的信息设计模式,开启"药物即信息"新时代 [5] - 肿瘤治疗被视为mRNA技术的第二增长曲线,但商业价值兑现时间仍不确定 [7] - 中国mRNA企业能否通过商务合作实现快速变现备受关注 [9]
药企革新时刻:巨头转身,创新者淘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6 21:27
行业转型背景 - 仿制药市场利润空间持续压缩,近三年超过60%仿制药企利润率跌破警戒线,传统"以仿养创"模式难以为继 [3] - 国家集采政策导致药品价格大幅下调,恒瑞医药入围集采药品价格普遍下降,信立泰2018-2020年营业收入从46.52亿元降至27.39亿元,净利润从14.58亿元降至6086万元 [3] - 行业共识认为仿制药高利润时代终结,亟需从"仿制"向"创新"转型 [4] 企业转型策略 - 恒瑞医药精简销售团队,从2020年17138人减少至2024年8910人,降幅达48% [5] - 石药集团通过子公司新诺威(现更名为石药创新)布局创新药,2025年股价涨幅达85%,子公司市值813亿元超过复星医药等企业 [5] - 科伦药业分拆科伦博泰专注ADC药物研发,2023年与默沙东达成118亿美元合作 [5] - 华东医药和信立泰清理低价值仿制药项目,剥离非核心资产 [6] 创新药领域发展 - 2025年一季度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交易额达369.29亿美元,接近2023年全年水平 [8] - 康方生物以50亿美元授权双抗药物海外权益,荣昌生物ADC药物维迪西妥单抗以26亿美元出海 [8] - 三生制药与辉瑞达成12.5亿美元首付+60.5亿美元总额的双抗授权交易,翰森制药GLP-1/GIP双受体激动剂获再生元最高19.3亿美元里程碑款 [8] - 创新药企市值快速提升,信达生物1326亿港元,康方生物887亿港元,与传统药企市值差距缩小 [8] 技术布局与产能 - 恒瑞医药广州基地建设mRNA生产线,预留区域用于快速扩产,年产能可达1000万支制剂 [1][16] - 恒瑞医药已推出15款1类创新药及4款2类新药,19个在研创新药进入3期临床,80多个产品处于临床开发阶段 [17] - AI技术加速药物研发,恒瑞医药等与DeepSeek合作,目标将研发周期从13年缩短至8年,成本从24亿美元降至6亿美元 [15] 行业未来格局 - 行业将形成"研发去中心化、发行与商业化集中化"格局,大输液赛道已现寡头垄断 [14] - 传统药企采用"双平台战略",保留仿制药现金流同时搭建创新药平台 [10] - 企业需同时布局产品创新(储备新品种)和销售转型(开拓海外市场) [11][12]
PD-1/VEGF的大额对外授权对FIC药企的影响
青侨阳光投资交流· 2025-05-20 15:37
创新药行业周期视角 - 创新药行业具有"前赌后崩"特性,适合用周期视角分析,重点关注技术或产品从不受关注到新兴大赛道的价值跳升周期 [1] - PD1双抗(如PD1/CTLA4和PD1/VEGF)的价值跳升周期始于2020/2021年,预计持续至2027/2028年,因其临床数据证明其代际优势 [2] PD1双抗竞争格局 - 三生707与依沃西相比属于局部改良的me-too药,未在动物实验中展现显著优效,不足以中断依沃西的价值跳升周期 [3][4] - PD1双抗+ADC组合被视为未来实体瘤治疗的基石,辉瑞400亿美元收购seagen强化ADC布局,但三生707的引入短期可能压抑港股原研药企 [5] 港股原研药企价值潜力 - 当前港股PD1双抗原研药企处于第二级火箭阶段,市场对卡度尼利和依沃西在NSCLC、HCC及结直肠癌的潜力关注不足 [7][8] - 依沃西海外授权交易价值被低估:假设峰值100-150亿美元,港股授权方潜在市值应为320-480亿港币,当前估值仅反映约200亿港币预期 [8][9] - 第三级火箭的突破需依赖PD1双抗联用疗法(如TROP2 ADC、mRNA肿瘤疫苗)提升泛癌有效率至30%-35%,相关公司已布局双抗ADC和mRNA疫苗研究 [10][11][13] 行业并购与合作动态 - 除辉瑞外,强生、艾伯维、阿斯利康等药企仍有收购PD1双抗的需求,SUMMIT错失辉瑞后仍存其他并购可能 [6] - 辉瑞引进三生707虽短期负面,但长期对PD1*VEGF赛道有背书效应,且ADC合作选择空间仍大(如一三共、百利天恒等)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