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mRNA肿瘤疫苗
icon
搜索文档
云顶新耀自研AI+mRNA平台 能否解锁癌症治疗“黑科技”?
环球网资讯· 2025-07-03 14:00
mRNA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 mRNA新抗原疫苗在胰腺癌治疗中展现出潜力,通过诱导长效、功能性的T细胞反应,有望为癌症免疫治疗带来新希望 [1] - mRNA技术通过特定编码的mRNA序列进入细胞后,刺激T细胞和B细胞产生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并能形成免疫记忆,有效降低肿瘤复发风险 [1] - CD8或CD4的T细胞会形成对肿瘤细胞的攻击,包括产生抗体和细胞毒的毒素来攻击肿瘤细胞 [1] mRNA技术的优势与挑战 - mRNA技术将药物开发从"分子筛选"转变为"信息设计",使人体成为生产蛋白药物的智能工厂 [2] - mRNA技术具备覆盖多种难治性疾病的药物开发能力,包括肿瘤、自免、代谢性疾病、传染病和罕见病 [2] - 递送系统是mRNA技术的主要壁垒,体外合成的mRNA直接进入人体易被降解,需要通过修饰碱基和加帽、加尾技术降低副作用 [2] 国内企业在mRNA技术领域的突破 - 公司已建立并持续优化自主的LNP递送技术平台,在可电离脂质和隐形脂质方面有专利布局 [2] - 公司自研的第三代AI mRNA序列算法可筛选出高表达的mRNA序列,在抗原序列设计这一核心环节取得突破 [2] - AI技术赋能的第三代算法模型实现了靶蛋白表达水平大幅提升 [3] 公司在mRNA肿瘤药物研发的进展 - 公司正在推进mRNA肿瘤药物研发,其中EVM16是个性化mRNA肿瘤疫苗,已于2025年3月完成首例患者给药 [3] - EVM14是通用型现货肿瘤治疗性疫苗,靶向5种肿瘤相关抗原,拟用于鳞状细胞癌的治疗 [3]
mRNA巨头亏损背后,中国药企能否接棒下一个增长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1 12:53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韩利明 上海报道 从传统小分子到小分子靶向药物,再逐步拓展至大分子、细胞疗法与mRNA疗法,生物医药领域的每一 次研发突破都在为临床诊疗拓宽路径。其中,mRNA技术在新冠疫情期间通过疫苗研发迅速完成商业化 验证,Moderna、BioNTech和CureVac借此成长为全球mRNA巨头。然而,随着疫情影响消退,mRNA行 业也步入转型关键期。 在技术应用层面,麦高证券研报指出,mRNA肿瘤疫苗有望成为一种适用于泛癌种、具备高可及性、能 够实现现货化与个性化兼具的新型肿瘤免疫疗法。通过广泛的联合应用,以辅助疗法作为切入点,该疫 苗有望逐步释放出数百亿美金的市场潜力。 在企业战略布局上,特别是进入2025年,行业巨头动作频频。其中,BioNTech通过战略收购布局 ADC、PD(L)1/VEGF双抗等热门肿瘤管线之余,更是在今年 6月斥资12.5亿美元收购CureVac,强化其在 研mRNA癌症免疫疗法的全链条能力。而全力押注mRNA技术的Moderna,也呈现出喜忧参半的发展态 势。 与此同时,大洋彼岸的中国正处于创新药物爆发期,mRNA赛道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格局。既有明星药 企黯然退场, ...
药企革新时刻:巨头转身,创新者淘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6 21:27
广州知识城,恒瑞医药研发基地的外墙在阳光下泛着光。步入大门,走廊一侧的生产车间内,高度智能 化的生产线悄然运转,机械臂精准分装药品,整个车间鲜见工作人员身影。而在墙上的场地图却显示, 更多区域将作为预留区。 巨头转身 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5年6月16日,恒瑞医药在A股的市值为3552亿元人民币,在港股的市值为3884 亿港元。尽管市值依旧庞大,但公司面临市场波动的挑战。成立于2010年的后起之秀百济神州在近几年 紧咬其后。 时光回溯至2020年末,恒瑞医药市值一举突破6100亿元大关,傲然屹立于A股医药板块之巅。然而,在 荣耀的光辉之下,暗影悄然浮现。那一年,药品集采的巨斧劈开仿制药的黄金时代。恒瑞医药,这个以 仿制药起家的行业巨头,自2020年国家药品集采政策全面实施以来,其入围集采的药品价格普遍遭遇了 大幅度的下调。 "预留区域可用于快速扩产。同时,工厂正在建设mRNA生产线,承接mRNA肿瘤疫苗项目,负责一 期、二期临床样品生产。" 一位恒瑞医药研发基地负责人员对记者介绍道。 当仿制药市场的价格战持续挤压利润空间,"以仿养创"的传统模式已难以为继。有行业数据显示,近三 年已有超过60%的仿制药企 ...
PD-1/VEGF的大额对外授权对FIC药企的影响
创新药行业周期视角 - 创新药行业具有"前赌后崩"特性,适合用周期视角分析,重点关注技术或产品从不受关注到新兴大赛道的价值跳升周期 [1] - PD1双抗(如PD1/CTLA4和PD1/VEGF)的价值跳升周期始于2020/2021年,预计持续至2027/2028年,因其临床数据证明其代际优势 [2] PD1双抗竞争格局 - 三生707与依沃西相比属于局部改良的me-too药,未在动物实验中展现显著优效,不足以中断依沃西的价值跳升周期 [3][4] - PD1双抗+ADC组合被视为未来实体瘤治疗的基石,辉瑞400亿美元收购seagen强化ADC布局,但三生707的引入短期可能压抑港股原研药企 [5] 港股原研药企价值潜力 - 当前港股PD1双抗原研药企处于第二级火箭阶段,市场对卡度尼利和依沃西在NSCLC、HCC及结直肠癌的潜力关注不足 [7][8] - 依沃西海外授权交易价值被低估:假设峰值100-150亿美元,港股授权方潜在市值应为320-480亿港币,当前估值仅反映约200亿港币预期 [8][9] - 第三级火箭的突破需依赖PD1双抗联用疗法(如TROP2 ADC、mRNA肿瘤疫苗)提升泛癌有效率至30%-35%,相关公司已布局双抗ADC和mRNA疫苗研究 [10][11][13] 行业并购与合作动态 - 除辉瑞外,强生、艾伯维、阿斯利康等药企仍有收购PD1双抗的需求,SUMMIT错失辉瑞后仍存其他并购可能 [6] - 辉瑞引进三生707虽短期负面,但长期对PD1*VEGF赛道有背书效应,且ADC合作选择空间仍大(如一三共、百利天恒等) [6]
立康生命AI+个性化mRNA肿瘤疫苗完成首针患者给药;德国默克将以39亿美元收购SpringWorks | 医药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9 08:44
每经记者 甄素静 每经编辑 张益铭 丨2025年4月29日 星期二丨 NO.1 药明康德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89.06% 4月28日,药明康德公告称,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6.55亿元,同比增长20.96%;归属于上市公 司股东的净利润36.72亿元,同比增长89.06%。 点评:药明康德2025年一季度营收、净利双增,展现强劲增长势头,凸显其在医药研发服务领域强大竞 争力与行业领先地位。 NO.2 派格生物通过港交所聆讯即将上市,8轮融资估值40亿 派格生物近日通过聆讯,拟在香港主板上市,独家保荐人为中金。公司是自主研究及开发慢性疾病创新 疗法的生物技术公司。2024年收入0.07亿元,净亏损2.83亿元。 点评:派格生物通过港交所聆讯,即将登陆港股。其专注慢性疾病创新疗法,虽目前亏损,但核心产品 潜力大,8轮融资获40亿估值,上市后有望借资本加速发展。 NO.3 德国默克将以39亿美元收购SpringWorks 4月28日,德国默克宣布,将收购SpringWorks,交易代价约为39亿美元的股权价值,或根据 SpringWorks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现金余额计算的34亿美元企业价值。 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