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古建筑保护
icon
搜索文档
河阳古民居的诗意画卷
人民日报· 2025-08-09 06:01
历史文化与建筑特色 - 河阳古村始建于五代末,拥有10个明清两代的宗族庄园式古建筑群、15座古祠堂及上百栋旧第,号称烟灶八百、人口三千 [2] - 村内核心建筑"八士门"为纪念宋元两朝8位进士而建,其后老街长150多米,两侧分布横向巷道和民居群 [2] - 建筑名称如"廉让之间""循规映月"体现风雅特色,门楣自创字"耕读家风"反映古训文化 [2] - 元代规划的水系布局保留至今,包括"一溪两坑、一街五巷",答樵路四方水塘边32道马头墙形成景观精华 [3] - 建筑风格融合苏式、徽派、北方元素及自创特色,祠堂类别多样,包括己祠、合祠、义祠、宗祠及孝子祠 [3][4] 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 - 荷公特祠2024年3月启动修缮,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精准定位修复细节,同时保留传统工艺修复木雕构件 [4] - 虚竹公祠为河阳首座文保资金维修祠堂,木雕件由浙江东阳市非遗传承人修复,修复后"和合二仙"雕刻天衣无缝 [4] - 全村2800多名常住居民生活区域实施火灾防控措施,包括电线套管、安装报警系统 [4] - 古村划分为14个网格每周入户检查,每年两次大检,提供免费手工小瓦供村民修缮屋顶 [5] 文化旅游与社区活化 - 村民捐赠上千件古文物建成两个民俗博物馆,展示古家具、农具、刺绣、剪纸等 [5] - 传统民俗活动如魁星点斗、台阁狮、花轿巡游等节日吸引大量游客 [5] - 河阳作为"生活着的社区",通过建筑保护与文化活动延续传统村落生命力 [5]
城市更新里的科技范儿(科技视点)
人民日报· 2025-08-04 05:53
城市更新与历史建筑保护 - 上海张园采用"步履式移位"技术将7500吨的华严里建筑群整体移动70米并归位 实现地下空间开发与历史建筑保护的双重目标 [1][2] - 该技术使用432个"机器脚"实现日移10米 施工效率提升且成本下降30%以上 相比传统滑道方式减少80%固体废弃物 [2][3] - 上海音乐厅通过平移顶升技术解决交通噪音问题 同步增加2000平方米地下室空间 [1] 古建筑数字化保护 - 拉萨八廓古城运用三维扫描和无人机航拍技术 对1.33平方公里内1300栋建筑建立数字档案 修缮精度提升50% [4] - 采用速凝水泥和阻燃材料等新型建材 使古建筑消防达标率从60%提升至95% [4] - 数字古城系统整合人流监测和智能水务 使古城安全事故发生率同比下降40% [5] 城市安全技术创新 - 合肥部署4000套可燃气体报警装置 实现液化气泄漏自动关阀并拨号报警 响应时间缩短至30秒内 [6] - 瓶装液化气监管平台覆盖储配至回收全流程 2024年燃气事故同比下降65% [6] - 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立3000个监测点 通过AI预警使基础设施故障率降低55% [7] 科技赋能产业升级 - 八廓古城引入15家旅拍工作室 古建大院改造后客流量增长300% 带动周边商业收入增长150% [5] - 石库门建筑群移位技术已形成专利20项 可复制到全国80%的历史街区改造项目 [3] - 合肥安全研究院建成8个实验平台 技术输出至30个城市 年服务收入突破2亿元 [7]
气候变化之下,古建筑如何“未病先防”
科技日报· 2025-07-25 10:02
气候变化对古建筑的威胁 - 全球六分之一的文化遗产正面临气候变化的威胁 [1] - 2021年10月山西强降雨导致1783处文物受影响,其中平遥古城61处城墙坍塌 [2] - 全球平均温度每升高1摄氏度,木材强度下降20%-25%,石材风化速率加快30% [3] - 21世纪以来我国约十分之一的登记保护建筑遗产逐渐消失,每年约2000处建筑遗产消失 [4] 气候变化对古建筑的具体影响 - 极端天气导致古建筑屋顶渗漏、墙体开裂、地基沉降 [2] - 温湿度剧烈变化加速建筑材料老化,彩画及油饰开裂 [2] - 湿度增加促进霉菌生长和生物病害增多,导致构件霉变 [2] - 长期气候波动导致不同时间尺度的问题:1-3年出现霉变、漆膜鼓起;5-10年出现结构性裂缝;10年以上导致地基下沉等 [3] - 敦煌莫高窟壁画酥碱病害以每年2%速度扩散 [4] - 福建土楼青砖强度下降约40% [4] 古建筑保护技术创新 - 良渚古城遗址使用纯天然植物精油抑制苔藓和微生物生长 [6] - 敦煌石窟采用"硅烷渗透+生态固沙"技术使风蚀速率降低60% [7] - 苏州园林采用"石墨烯改性环氧树脂"填充技术使盐结晶破坏率降低70% [7] 古建筑保护面临的挑战 - 基础数据不足,缺乏病害记录和气候变化曲线 [7] - 专业文物保护复合型人才短缺 [7] 韧性保护体系建设 - 需要构建能够快速反应和弹性调适的风险治理体系 [10] - 需要持续监测、记录数据并建立模型,构建全过程干预机制 [12] - 需要建立跨领域协作平台,实现数据互通与资源共享 [12] - 需要扩大参与维度,整合政府、科研院所和高校力量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