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芯片技术

搜索文档
潜在交易额近80亿,东南大学器官芯片技术助力创新药物研发
扬子晚报网· 2025-09-16 18:57
药物合作与授权 - 恒瑞医药与美国Braveheart Bio就创新药物HRS-1893签署独家许可协议 潜在交易总额近80亿人民币[1] - Braveheart Bio获得HRS-1893在除中国内地及港澳台地区外的全球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独家权利[5] - 恒瑞医药将获得首付款及近期里程碑款总计7500万美元 后续最高达10.13亿美元里程碑付款及销售提成[5] 药物研发与技术应用 - HRS-1893为心肌肌球蛋白选择性抑制剂 用于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3] - 东南大学器官芯片技术通过模拟人体器官生理微环境 显著提升药物筛选效率并降低成本[3] - 技术团队在8个多月内筛选9批次上百个化合物 精准评估药物对心脏器官芯片收缩振幅及钙瞬变峰值的影响[3] - HRS-1893于2023年5月获批临床试验 成为国内首款使用心脏器官芯片数据获批临床的新药[5] 技术突破与产业化 - 东南大学顾忠泽教授团队自2011年研发器官芯片技术 在高精度三维打印、细胞外支架材料和人工智能算法等核心环节实现自主可控[7] - 2021年采用"团队+技术"整体转移模式促成成果转化 成立江苏艾玮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7] - 团队创下四项国际领先成果:太空心血管器官芯片在轨检测、器官芯片数据获批IND新药、首个器官芯片国家标准、全自动化成像系统应用于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7] 未来发展与合作 - 团队将依托数字医学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和江苏艾玮得公司 研发高仿真人源化生理病理模型[8] - 持续携手创新药企为全球药物创制和精准诊疗开辟新路径 推动中国创新药物走向国际[8]
中国芯力量|在“芯片”上“种”器官
新华社· 2025-09-15 17:29
器官芯片技术概述 - 器官芯片是一种新型生物医学技术,在微小透明薄片上利用微流控技术构建通道和腔室,注入人体细胞以模拟器官结构和功能 [2][3] - 该技术借鉴计算机芯片的制造方法,具有标准化、模块化、高通量特性,可模拟不同器官甚至组合成"人体芯片" [2] - 器官芯片主体由高分子材料构成,内部有红蓝等通道区分氧气和培养液,接入动力装置后可控制电热生化环境进行药物测试 [3] 技术优势与应用价值 - 相较于动物模型,器官芯片源于人体细胞,能高度模拟人体器官结构功能,解决种属差异问题,基因表达更还原人体结构 [4] - 在预测药物诱导的肝损伤反应方面,肝脏芯片的准确性比动物模型高出7至8倍 [4] - 器官芯片具备高通量能力,300块芯片可完成一万次检测,替代一万只动物 [5] - 以100个化合物为例,动物模型检测周期需90至180天,而高通量器官芯片仅需6天,大幅提升效率 [5] - 高通量器官芯片可配合AI数据分析,精准发现药物靶点,实现药物快速设计验证与迭代 [6] 对药物研发的影响 - 器官芯片可打破药物研发"双十定律",新药研发传统模式需耗时10多年且成本超过10亿美元,平均每个新药成本约26亿美元,耗时128个月 [7] - 相对于动物模型,器官芯片成本只有10%至20%,在准确性、时间、成本上具有明显优势 [7] - 该技术可作为体外疾病模型指导新药开发,在临床前排除"错误答案",缩短研发周期并降低成本 [7] - 特别在肿瘤药物测试中,可将患者细胞"种"在芯片上,在不伤害患者的前提下精准监测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 [7] 市场前景 - 器官芯片是多学科集成创新的结晶,全球市场预计2024年至2030年复合增长率为31.2% [8]
武汉一三甲医院研发成功!能替人类试药
环球网资讯· 2025-08-10 15:06
药物研发与类器官芯片技术 - 传统药物研发流程漫长且复杂 涉及药物发现 细胞实验 动物实验 临床试验等多个环节 [1] - 类器官芯片技术可覆盖临床前研究阶段 替代细胞模型和动物实验 显著提升实验效率 [2] - 该技术能模拟人体血液循环 细胞间相互作用等复杂生理病理过程 仿生度超过80% [2][8] 类器官芯片产品形态 - 多器官芯片为U盘大小塑料片 集成血管 皮肤 肝 肠 肾等多种微缩器官 可模拟器官间交流 [4][5] - 单器官芯片如拇指大小 皮肤芯片仅需10微升细胞样本 7-10天可培养出分层结构的球体皮肤组织 [5] - 芯片内部含相互连接的小孔通道 可植入人体细胞培养成功能单元 [4][5] 技术应用场景 - 化妆品检测领域 皮肤芯片可替代动物模型 实时观测胶原蛋白生长和黑色素抑制 单次检测效率大幅提升 [8][10] - 肿瘤治疗中 透明芯片可实时观测癌细胞转移路径 直接评估药物阻断效果 实现可视化精准抗癌 [9] - 已构建特应性皮炎 脂肪肝 药物性肝损伤等20余种疾病模型 [9] 技术优势 - 多器官芯片降低研发周期和成本 提高实验数据准确度 解决动物模型代谢差异问题 [4][8] - 皮肤芯片仿生度达80%以上 保留人体真实代谢反应 减少传统模型依赖 [8][10] - 广东省科学院案例显示 该技术实现科学评价与伦理优化的双赢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