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储氢技术
搜索文档
电池材料龙头,官宣年产5000吨储氢材料新项目
DT新材料· 2025-11-19 00:04
厦钨新能投资项目 - 公司全资子公司厦钨氢能计划投资23,688万元建设氢能及功能材料项目,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及贷款 [2] - 项目将建成年产5,000吨氢能材料及7,000吨功能材料生产线,氢能材料包含贮氢合金粉与固态储氢装置 [2] - 项目建设周期为26个月,计划于2028年1月投产,短期内不会对公司本年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构成重大影响 [2] 固态储氢技术概述 - 高效安全的氢气储存技术是连接氢能供应链上下游的关键纽带,直接关系到氢能应用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4] - 固态储氢技术是一种利用固体材料对氢气进行吸附的储氢方式,基本原理分为氢气的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两种 [4] - 相较于传统高压储氢和液态储氢,固态储氢具备安全性较高、储氢密度大、对环境适应性强等优势 [6] 固态储氢材料与产业化 - 固态储氢材料主要包括金属氢化物、碳材料和有机氢化物等 [6] - 国家电投吉电股份大安绿氢合成氨项目应用了世界最大工程化固态储氢装置,单套容量为60000Nm³ [6] - 该项目总投资59.56亿元,每年可生产绿氢3.2万吨、绿氨18万吨 [6] 行业发展趋势与活动 - 氢能已被纳入未来产业布局,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4] - 氢气储运是氢能产业链最重要环节,关系氢能使用安全性和经济性,该环节的突破正加速进行 [8] - 行业论坛将围绕高压储氢、低温液氢、材料储氢、管道运输等核心话题展开探讨 [8][10]
亿华通(688339.SH):尚未涉足固态储氢技术领域
格隆汇· 2025-09-30 15:37
公司技术布局 - 公司明确表示尚未涉足固态储氢技术领域 [1] - 公司当前主流产品主要与气态氢气匹配 [1] - 公司目前尚未开发与固态储氢技术相关的燃料电池系统产品 [1]
亿华通:尚未涉足固态储氢技术领域
格隆汇· 2025-09-30 15:35
公司技术布局 - 公司目前尚未涉足固态储氢技术领域 [1] - 公司主流产品主要与气态氢气匹配 [1] - 公司尚未开发与固态储氢技术相关的燃料电池系统产品 [1]
圣元环保:公司氢能源研究院已开发出以固态储氢技术(含材料与装备)为核心的氢能两轮电动车等示范性产品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2 09:13
公司氢能业务进展 - 氢能研究院已开发出以固态储氢技术为核心的氢能两轮电动车、氢能观光车、氢能叉车等示范性产品 [1] - 在研产品包括用于城市垃圾清扫车、垃圾运输车、工程车辆和船舶的固态储氢-氢燃料电池动力总成 [1] - 公司持续关注氢能在多场景及更广泛领域的应用 围绕"技术攻关+场景落地"计划逐步实现多领域规模化商业应用 [1] 技术发展路径 - 核心技术为固态储氢技术 涵盖材料与装备领域 [1] - 产品开发重点聚焦氢燃料电池动力总成系统 [1] - 实施计划采用技术攻关与场景落地双轮驱动策略 [1]
厚普股份股价微涨0.17% 公司回应固态储氢技术应用问题
金融界· 2025-08-09 00:26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8日15时26分,厚普股份最新股价为11.53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0.02元 [1] - 当日开盘价为11.48元,最高触及11.58元,最低下探11.46元 [1] - 成交量为92670手,成交金额达1.07亿元 [1] 资金流向 - 8月8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246.74万元 [2] - 近五个交易日累计净流出1214.46万元 [2] 公司业务 - 公司主要从事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业务,产品涵盖天然气加注设备、氢能装备等 [1] - 公司被列入专精特新企业名单,业务涉及氢能源、天然气等领域 [1] 公司动态 - 公司将于2025年8月14日召开临时股东会,审议延长定向增发决议有效期等议案 [1] - 公司在投资者互动中表示固态储氢技术可用于发电,在数据中心应用方面具有技术可行性,但具体实施需结合实际场景进行研究 [1]
艾氢技术:瞄准氢能产业储运痛点 推动能源转型
中国证券报· 2025-08-04 05:12
氢能行业背景 - 氢能作为清洁高效可持续能源正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焦点 储运环节是产业链高效利用的关键 [1] - 中国《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明确氢能战略地位 2025年目标燃料电池车保有量5万辆 可再生能源制氢10-20万吨/年 二氧化碳减排100-200万吨/年 [3] -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全球第一 但存在发电与用电端不均衡问题 固态储氢技术可提升绿电消纳率 [4] 艾氢技术创新 - 自主研发纯镁基固态储氢技术 质量储氢密度达7.6% 分别为高压气态氢4倍和低温液态氢1.5倍 [2] - 技术安全性高 常温常压稳定 工作压力1个大气压 材料来源广泛成本低 普通密封桶即可储运 [2] - 产品兼容纯镁基 镁合金及催化剂材料 灵活性满足不同客户需求 [2] 产业化进展 - 2024年3月建成池州千吨级镁基储氢材料基地 6月试生产 预计年产3000吨 覆盖华东地区供应 [3] - 推出行业首套自动化镁基模块供氢系统 包含储氢瓶 储氢模块 供氢模块 支持公斤级至吨级用氢需求 [1][4] - 2024年4月启动常熟固态氢技术研发中心 配备国际一流设备 支持200人科研团队 [6] 应用场景 - 固定式场景覆盖实验室 半导体 冶金化工等领域 移动式场景适用车辆 船舶 无人机等 [4] - 开发氢电源产品线 电化学发电装置功率覆盖100W-5KW 支持户外作业 应急避难所 电信基站等场景 [5][6] - 固态氢动力包可作为移动充电站 加氢站 为新能源车提供应急服务 [5] 商业合作 - 2024年5月完成国资基金领投的A轮融资 6月商业化产品面市 [1] - 客户涵盖科研机构 工业企业 能源公司 与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所 中国电建等达成研发合作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