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系统

搜索文档
亿华通跌2.09%,成交额5933.84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47.76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2 11:23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9月12日盘中股价下跌2.09%至24.36元/股 总市值56.43亿元 成交额5933.84万元 换手率1.24%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47.76万元 特大单卖出110.57万元占比1.86% 大单买入1131.80万元占比19.07%同时卖出1069.00万元占比18.02% [1] - 年内股价微涨1.08% 近5日跌1.81% 近20日涨2.22% 近60日显著上涨18.14%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2012年7月12日 2020年8月10日上市 总部位于北京中关村东升科技园 香港设有办事处(湾仔大新金融中心40楼) [2] - 主营业务为燃料电池系统制造 产品覆盖30kW至120kW多种功率型号 主要应用于商用车领域 [2] - 收入构成:燃料电池系统占比70.41% 其他业务14.73% 技术开发及服务11.84% 零部件销售3.02% [2] 行业属性与市场数据 - 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力设备-电池-燃料电池 概念板块涵盖小盘、专精特新、燃料电池、新能源车及氢能源 [2]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1.44万户 较上期微增0.72% 人均流通股数量无变化 [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192.93万元 同比大幅下降53.25% [3] - 同期归母净利润亏损1.63亿元 亏损额同比扩大15.51% [3]
亿华通涨2.20%,成交额5217.55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入200.53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1 11:24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9月11日盘中股价上涨2.20%至24.15元/股,成交额5217.55万元,换手率1.13%,总市值55.94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200.53万元,大单买入占比17.41%(908.45万元),卖出占比13.57%(707.92万元) [1] - 年内股价微涨0.21%,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上涨3.43%、5.37%、16.22% [1] 公司基本概况 - 成立于2012年7月12日,2020年8月10日上市,总部位于北京中关村东升科技园,香港设有办事处(大新金融中心40楼) [2] - 主营业务为商用车燃料电池系统及电堆的研发制造,产品功率覆盖30kW至120kW多个型号 [2] - 收入构成:燃料电池系统70.41%、其他业务14.73%、技术开发服务11.84%、零部件销售3.02% [2] 行业分类与市场定位 - 申万行业分类属于电力设备-电池-燃料电池板块 [2] - 概念板块涵盖小盘股、专精特新、燃料电池、新能源车及氢能源领域 [2] 股东结构与经营数据 - 股东户数1.44万户,较上期微增0.72%,人均流通股数量无变化 [3]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192.93万元,同比大幅下降53.25% [3] - 归母净利润亏损1.63亿元,亏损额同比扩大15.51% [3]
亿华通收购旭阳氢能100%股权折戟 扣非6年半累亏14亿仍看好发展前景
长江商报· 2025-09-08 07:17
重大资产重组终止 - 公司终止发行股份购买旭阳氢能100%股权及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的交易 原因为交易相关方未能就最终方案达成一致意见 [1][2][4] - 原计划通过收购向氢能产业链上游延伸 促进全链条布局并发挥业务协同效应 [2] - 交易终止后 旭阳集团原拟以旭阳氢能全部股权认购公司A股股份并配套5.5亿元人民币认购新增股份的计划随之取消 [3] 旭阳氢能经营表现 - 旭阳氢能2023年营业收入4.05亿元 净利润5903.3万元 2024年营业收入降至3.2亿元(同比下降21%) 净利润降至2313.71万元(同比下降61%) [4] - 公司主营业务为高纯氢和合成氨生产销售 综合能源站运营以及绿氢制备研发 是京津冀地区主要高纯氢供应商 拥有3座综合能源站和在建液氢项目 [2] 公司财务业绩 - 公司2019年至2023年营业收入持续增长(5.54亿元至8.01亿元) 但净利润由盈转亏且亏损扩大(6391.65万元至-2.43亿元) 扣非净利润连续亏损(1410.99万元至-2.88亿元) [7] - 2024年营业收入3.67亿元(同比下降54.21%) 净利润亏损4.56亿元 扣非净利润亏损5.43亿元 [7]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192.93万元(同比下降53.25%) 净利润亏损1.63亿元(同比下降15.51%) 扣非净利润亏损1.74亿元(同比下降10.29%) [8] - 2020年至今5年半净利润累计亏损12.14亿元 2019年至今6年半扣非净利润累计亏损14.22亿元 [1][8] 行业环境与公司策略 - 燃料电池行业处于商业化初期 市场需求整体下降导致产销规模偏小 2024年燃料电池汽车产销量同比下滑 [7] - 公司基于流动资金状况采取审慎营销策略 导致产品销售量降低 [8] - 2025年5月终止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投项目 包括"燃料电池综合测试评价中心项目" [8] 行业发展前景 - 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场景从单一公交领域向多场景示范应用转变 包括环卫、物流配送、冷链运输等商用领域 [1] - 新兴应用领域拓展至船舶和热电联供等场景 [1][8]
重组终止、净利连亏,亿华通股价迎考
北京商报· 2025-09-07 19:45
重组终止 - 公司终止发行股份购买旭阳氢能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事项 因交易相关方未能就最终方案达成一致意见 [3] - 本次交易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及关联交易 但不构成重组上市 [3] - 重组终止不会对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不存在损害中小股东利益情形 [3] 公司业务与战略 - 公司专注于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及产业化 主要产品包括燃料电池系统及技术服务和能源气体销售 应用于客车、物流车及重卡等商用车型 [3] - 受行业发展影响公司面临较大经营压力 亟待通过产业链上下游整合实现延链补链以拓宽应用场景和提升综合实力 [4] - 标的公司旭阳氢能主营业务为高纯氢和合成氨生产销售、综合能源站运营以及绿氢制备与液氢储运系统研发 [4] 财务表现 - 2020年上市当年即出现净亏损 实现营业收入5.72亿元 归属净利润亏损2252.36万元 [6] - 2021-2024年净利亏损持续加剧 营业收入分别为6.29亿元、7.38亿元、8亿元、3.67亿元 归属净利润分别亏损1.62亿元、1.67亿元、2.43亿元、4.56亿元 [6] - 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192.93万元同比下降53.25% 归属净利润亏损1.63亿元同比增亏 扣非后归属净利润亏损1.74亿元同比增亏 [6] 研发与人员变动 - 上半年研发费用1717.46万元同比下降66.01% 主要因研发团队优化并减少研发外协 [7] - 研发人员由上年同期300人减少至报告期末128人 [7] - 核心技术人员杨绍军因个人原因离职 其负责研发工作已完成交接 不影响公司技术研发和持续经营能力 [4] 行业与市场环境 - 燃料电池行业市场需求整体下降导致行业规模同比缩减 [6] - 基于流动资金状况考量公司采取审慎营销扩张策略 导致报告期内产品销售量减少 [6]
亿华通终止收购旭阳氢能 产业协同步伐引关注
证券时报网· 2025-09-05 20:19
交易终止事项 - 公司终止发行股份购买定州旭阳氢能100%股权并定向募集配套资金的交易计划 [1] - 终止原因为交易双方在方案上未能达成一致 基于维护上市公司和投资者利益的审慎考虑 [1] - 交易终止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不存在损害公司及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形 [1] 公司核心业务与技术优势 - 公司深耕氢燃料电池领域十余年 以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及产业化为核心主业 [2] - 承担国家863计划、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燃料电池领域重大专项课题 [2] - 燃料电池系统已配套宇通客车、北汽福田等主流商用车企业 车辆在北京、张家口、上海等地实现规模化运营 [2] 2025年业务进展与战略合作 - 240kW大功率氢燃料电池发动机配套车辆出口澳大利亚 深化国际化市场 [3] - 新一代300kW氢燃料电池发动机首台在广西百色正式下线 [3] - 与鹏飞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探索吕梁当地氢能重卡应用模式 [3] 行业背景与发展趋势 - 国内氢能产业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2025年是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收官之年 [4] - 国家能源局明确提出持续推动氢能产业政策接续发力 市场预期下半年迎来新一轮政策催化 [4] - 行业将从示范期向规模化发展期过渡 实现量的兑现 [4] 公司长期发展战略 - 终止收购不意味放弃产业链整合 可能是基于交易性价比与发展节奏的理性调整 [4] - 未来将通过自主研发深化和产业链上下游多元化合作探索协同发展路径 [4] - 公司技术积累、市场份额与人才储备优势显著 有望持续发挥技术引领与场景示范作用 [5]
半年盘点|多数企业净利减亏,上半年氢燃料电池企业第二曲线成效初显
第一财经· 2025-09-04 21:28
行业整体表现 - 氢燃料电池行业从政策示范驱动向场景商业化驱动转型 市场竞争和商业化考验更为严峻 [1] - 上半年全国燃料电池汽车产量1364辆同比下降47.2% 销量1373辆同比下降46.8% [3] - 行业规模缩减导致企业采取审慎营销扩张策略 [2] 企业财务表现 - 四家企业上半年营业收入整体下滑:国鸿氢能收入5888.3万元同比降55.7% 亿华通收入7192.9万元同比降53.25% 国富氢能收入1.09亿元同比降19.2% 重塑能源收入1.07亿元同比降9.9% [2] - 主力产品量价齐跌:亿华通燃料电池系统收入5064.2万元同比降52.7% 国鸿氢能燃料电池系统收入3665.1万元同比降72% [2] - 三家企业归母净利润实现减亏:减亏幅度在13%-28%之间 亿华通亏损幅度降至近四年同期最低水平 [3] - 国富氢能亏损规模同比减少20%至8924.8万元 主要因收回大额应收账款和政府补助增加 [3] 应收账款改善 - 应收账款余额显著下降:亿华通21.3亿元较上年底降3% 重塑能源21.57亿元降7.8% 国鸿氢能16.4亿元降4.9% [3] - 企业持续强化应收账款管理 积极与整车厂商合作改善回款状况 [3] 新应用场景拓展 - 企业拓展冷链运输、环卫及重卡等应用场景 同时在船舶、热电联供新领域展开应用 [4] - 重塑能源推动车辆在高速、中长途应用 其重卡产品已满足大宗货物运输需求 [4] - 行业推动重型燃料电池非道路移动机械试点应用 [4] 海外市场突破 - 重塑能源海外市场收入1100万元同比增约160% 营收占比从2%提升至10% [6] - 企业聚焦欧洲、北美、东南亚、中亚、中东及北非市场 发挥海外订单高毛利优势 [6] - 国富氢能确认海外加氢站、制氢设备制造厂、液态氢设施及水电解制氢项目 [6] 产业链整合 - 亿华通与中国旭阳集团进行双向整合 在氢能制备、储运、消纳环节实现协同 [6] - 重塑能源探索海外绿氢生态项目 推动电解水氢能装备销售 [6] - 国富氢能向印度交付碱性水电解制氢成套设备 初步具备国际竞争力 [6]
亿华通(688339):行业需求下滑及公司审慎扩张,销量及利润承压
长江证券· 2025-09-02 18:42
投资评级 - 给予"增持"评级,预计2025-2026年收入分别为2.58亿元和3.39亿元 [8][9] 核心观点 - 燃料电池行业市场需求整体下降及公司审慎扩张,销量及利润承压 [2][6][13] - 费用相对刚性拖累利润,经营性现金流大幅改善 [2][13] - 拟定增并购定州旭阳氢能,控股股东或将易主旭阳集团 [2][13] 财务表现 - 2025H1营收0.72亿元,同比减少53.25%;归母净利润-1.63亿元,去年同期-1.41亿元 [2][6] - 2025Q2营收0.61亿元,同比减少56.36%;归母净利润-0.70亿元,去年同期-0.50亿元 [2][6] - 2025H1销售总功率15.96MW,同比减少56.54% [13] - 燃料电池系统平均售价3173元/kW,同比增6.5%;综合毛利率-25.43%,去年同期17.7% [13] - 期间费用率198.54%,同比提升79.61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136.72%,同比提升68.81个百分点 [1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0.35亿元,较2024H1的-1.83亿元大幅改善;收现比181.68%,同比提升96.5个百分点 [13] 行业状况 - 2025年1-6月氢燃料电池车产量1364辆,同比下滑47.7%;销量1373辆,同比下滑46.8% [13] 公司战略 - 基于流动资金状况采取审慎营销扩张策略 [13] - 拟定增收购定州旭阳氢能100%股权,配套募集资金不超过5.5亿元,发行价格18.53元/股 [13] - 交易完成后旭阳集团持股比例20.4%-30.0%,将成为控股股东 [13] - 通过收购实现产业协同 [13]
亿华通(02402) - 海外监管公告
2025-08-28 22:28
业绩总结 - 2025年半年度,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16342.78 万元,亏损金额同比增加 2193.85 万元[8] - 本报告期(1 - 6 月)营业收入 71,929,258.41 元,较上年同期减少 53.25%[24] - 本报告期利润总额 -200,946,473.53 元,上年同期 -181,674,753.85 元[24] - 本报告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34,553,748.71 元,上年同期 -183,120,171.18 元[24] - 本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 2,397,692,764.75 元,较上年末减少 6.38%[24]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 4,254,071,963.23 元,较上年末减少 10.98%[24] - 本报告期基本每股收益 -0.71 元/股,上年同期调整后 -0.61 元/股[25] - 本报告期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 35.41%,较上年同期减少 15.04 个百分点[25]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 10,847,278.14 元[28] 用户数据 - 截至 2025 年 6 月底,全国共发布 1235 款燃料电池汽车整车公告(不含底盘公告),其中搭载公司燃料电池系统的整车公告 170 款[36] 未来展望 - 公司所处行业尚处发展期,资金需求仍将快速增长[8] - 公司尚处研发及产业化初期阶段,债务融资能力较为有限[8]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公司提前拓展百千瓦级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与整车厂合作开发新车型[36] - 公司自主开发多项燃料电池技术,如电堆自发热、高功率密度系统集成等[44] - 公司实现超薄柔性石墨双极板电堆体积功率提升[46] - 完成单电池 9000h 耐久测试和短堆 1000h 耐久测试[56] - 开发发电额定功率大于 240kW 的燃料电池系统样机 1 台[56] - 交付 240kW 燃料电池 - 氢内燃机混合发电系统,并提供系统控制模块 1 套[56] - 实现 1.1mm 级超薄柔性石墨双极板超 500 对制备[57] 市场扩张和并购 - 报告期内,公司新设立张家口菱碳科技等 9 家子公司,均未开展具体业务[93] 其他新策略 - 公司采取审慎营销扩张策略,导致报告期间产品销售量减少[8] - 公司坚持“预研一代、开发一代、推广一代”的研发理念,围绕燃料电池系统核心技术指标研发[39][40] - 公司与高校搭建校企人才培养和产学研合作平台,储备人才和技术[39] - 公司建立研发创新平台引进人才,储备专业技术、研发和生产团队[42]
本周电解槽招投标项目持续新增,氢能重卡获小批量订单
长城证券· 2025-08-20 20:59
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评级)[3] 核心观点 - 输氢管道建设实现多个突破,氢能重卡重现批量订单[2] - 本周新增招中标电解槽项目共5个,建议关注电解槽中标能力较强的公司[2] - 中游加快输氢管道建设,多个输氢管道项目有所突破,建议关注具备输氢能力的企业[2] - 氢能重卡本周有批量订单公布,建议关注氢能重卡相关企业[2] 氢能行业市场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15日,氢能源指数收盘价为2386.88点,本周涨跌幅为2.75%,2025年初至今涨跌幅为34.33%[1][8] - 氢能行业周涨幅前五的公司为大元泵业、腾龙股份、凯美特气、佛燃能源、川环科技,涨幅分别为61.11%、35.05%、34.73%、28.72%、27.58%[1][14] - 氢能行业周跌幅前五的公司为东华能源、西菱动力、新迅达、山东墨龙、华电辽能,跌幅分别为-11.49%、-6.65%、-5.75%、-5.59%、-5.48%[1][14] - 氢能源指数TTM市盈率为26.96倍,MRQ市净率为1.75倍[11][12] - 示范区域4N级以上高纯氢价格保持稳定,上海地区为2.5元/标准立方米,北京地区为2.3元/标准立方米,河北为2.1元/标准立方米,河南为2.0元/标准立方米,广州为1.9元/标准立方米[11][12] 氢能行业数据回顾 - 本周氢能项目招投标方面,累计中标项目有6个,规模为15MW,制氢规模总计3000 Nm³/h[16] - 本周招标市场方面有7个项目启动招标,规模总计670MW,制氢规模总计134000 Nm³/h[17] - 8月15日,国内首个"本征无储能"离网制氢系统——深能鄂托克旗5MW离网光伏发电制氢工程及科技创新研发项目开工建设[18] - 2025年7月份燃料电池车的产量新增229辆,环比增加21.81%;销量新增284辆,环比增长13.15%[19] - 2025年1-7月,燃料电池车的累计产量达到了1593辆,同比下降54.47%;累计销量达到了1657辆,同比下降50.71%[19] - 2025年7月,燃料电池专用车的新增装机量环比增长了353.90%,同比增长39.60%,2025年1-7月,燃料电池专用车的累计装机量达到了1389.63MWh[20] - 2025年7月,燃料电池客车的新增装机量环比下降了72.50%,同比下降94.80%,2025年1-7月,燃料电池客车的累计装机量达到了238.36MWh[20] 行业动态及公司动态 - 吉利醇氢商用车现场签单270台[31] - 华电195公里氢气长输管道工程项目计划9月5日开工[31] - 首钢京唐成功研发出输氢管线钢产品矩阵,突破6项关键技术瓶颈[31] - 阿曼宣布新的氢能财政激励措施,包括减免90%的土地租赁费、特许权使用费减免,以及长达10年的企业所得税豁免[32] - 能源巨头ACWA计划在砂拉越开发千兆瓦规模绿氢项目[32] - 沃尔沃集团墨西哥建设氢能重卡生产基地[32] - 财政部公告氢能作为燃料(能源)可抵税[33] - 398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重现氢能乘用车[34] - 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氢能装备"列为新能源领域核心赛道[34] - 金达弘景(莎车)氢能科技25万吨/年绿色甲醇项目EPC招标[35] - 清能股份全面收购Hyzon Motors氢车知识产权,为其全球客户提供服务[35] - 中电绿波获东北电力大学AEM制氢系统订单[35]
燃料电池周报丨一氢能上市公司冲刺港交所!前7月燃料电池车产销量公布
新浪财经· 2025-08-20 16:10
内蒙古制氢氨一体化项目 - 国华乌拉特中旗风电制氢氨一体化项目(制氢氨部分)获内蒙古自治区批准备案 总投资131.8亿元[1] - 项目包括442,000Nm³电解水制氢、377.80万Nm³储氢及3x45万吨/年合成氨产能 配套公辅设施按功能分区建设[2] 重庆市加氢站发展规划 - 重庆市规划到2035年新建加氢站60座 累计建成72座 氢气供应能力达2.5万吨/年[3] - 分阶段目标:2027年新建10座加氢站(日供氢15吨 满足800辆氢燃料电池车) 2030年新建20座(日供氢40吨 满足2000辆车) 2035年新建30座(日供氢70吨以上 满足4000辆车)[3] 北京市氢能产业标准建设 - 北京发改委拟印发氢能产业标准体系 完善光伏发电等重点领域地方标准和技术规范[3] - 修订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时将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应用作为重要指标[4] 绿氢设备采购合作 - 国富氢能子公司与哈密通慧德签订1.5亿元采购合同 涉及22套1000Nm³/h电解槽及配套设备[4] - 双方将深化绿电制氢智慧管理系统开发及工厂运维服务合作[5] 燃料电池汽车政策支持 - 郑州市公示2024年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奖励资金 拟支持30家企业(含宇通集团)涵盖车辆和氢气奖励[5] 船用氢燃料电池技术突破 - 明天氢能船舶专用燃料电池系统及电堆获中国船级社型式认可 系统功率120kW 电堆功率150kW(功率密度6.5kW/L 寿命22,000小时)[5] - 可模块化组合拓展至兆瓦级 已开发240kW氢能公务船和120kW游船 2000吨货船进入设计阶段[6] 氢能企业成立与投资 - 湖北绿冶氢能产业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10亿元 经营范围涵盖储氢设施销售和储能技术[6] - 由湖北光谷东控股集团100%持股[7] 电解槽采购项目 - 中煤陕西PEM电解槽设备采购中标候选人公示:上海氢器时代报价298万元(第一名) 上海氢盛创合报价438.22万元 长春绿动报价478万元[7] - 项目为单堆400标方电解槽 用于榆林煤炭深加工基地[7] 可再生能源制氢产能 - 国家能源局表示中国建成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产能占全球超50% 三北地区示范项目贯通制取-储运-应用全流程[8] 低空经济氢能合作 - 追梦空天科技与氢航科技合作开发吨级倾转旋翼eVTOL氢混动力技术 目标2025年末完成500公里飞行测试[8] 企业资本运作 - 美锦能源筹划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8] 氢能商用车合作 - 亿华通与鹏飞集团签约350辆氢能商用车(100辆重卡+250辆物流车) 共同推动吕梁氢能重卡制造基地建设[8] 燃料电池汽车产销数据 - 2025年7月中国燃料电池汽车产销229辆和284辆(同比降75%和63.5%)[8] - 1-7月累计产销1593辆和1657辆(同比降54.5%和50.7%)[8]